用于剧场屋盖的支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16491发布日期:2021-04-09 13:08阅读:41来源:国知局
用于剧场屋盖的支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剧场屋盖的支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剧场屋盖支模体系一般采用满堂支架法的形式。满堂支架法是一种施工方法,采取按一定间隔,密布搭设,起支撑作用的脚手架的施工方法。目前常见于现浇桥梁施工及现浇楼板施工。满堂支架法施工是一种长期被采用的方法,施工时需要大量的模板支架。支架法施工是在建筑物上搭设支架,在支架上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拆除模板及支架。支架法施工最大的优点是不需要大型吊装设备。但是,由于剧场建筑空间较大,采用满堂支架法的缺陷是施工用的支架模板消耗量大、施工工期长,施工效率低,造价成本高,安全隐患大,且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满堂支架法用于剧场屋盖的支模体系中施工效率低和模板消耗量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剧场屋盖的支模装置。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用于剧场屋盖的支模装置,包括若干布置在地面上的胎架,胎架顶部设置有钢构转换层,钢构转换层的顶部焊接有模板支撑架;钢构转换层与剧场建筑物的墙体相连;所述胎架由多个标准节拼接而成;所述钢构转化层包括纵横交错的工字钢。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剧场建筑内搭建胎架,并在胎架的顶部设置钢构转换层,以钢构转换层为操作平台进行模板支撑架的搭建,相比于传统的满堂支架法而言,大大减少了模板的消耗量、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也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安全隐患。多个标准节拼接而成的胎架,方便对胎架进行快速的拆装。

进一步的是,所述胎架下方的地面内设置有钢筋混凝土制成的下部支撑。钢筋混凝土制成的下部支撑增强了地面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位于其上方的胎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是,所述胎架上间隔一定距离的布置有与剧场建筑物墙体相连的连梁。胎架一端与地面连接,另一端随着胎架长度的递增其稳定性逐渐变差,因此通过设置连梁与建筑物的墙体进行连接,保证了胎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是,所述连梁间隔6m~8m的布置在胎架上。在保证胎架稳定性的前提下,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省了施工成本。

进一步的是,所述连梁包括布置在胎架上的第一钢管和布置在胎架两侧的第二钢管,第二钢管通过抱柱的方式与胎架连接。通过第一钢管和第二钢管配合,双重措施下进一步增强了胎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是,所述标准节为施工电梯标准节。施工电梯标准节是目前市面上比较成熟的产品,质量好、性能稳定、价格低。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相比于传统的满堂支架法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支模装置大大减少了模板的消耗量、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也降低了造成成本和安全隐患。

2、本实用新型通过钢筋混凝土制成的下部支撑增强了地面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位于其上方的胎架的稳定性。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胎架上设置连梁与建筑物的墙体进行连接,保证了胎架竖向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钢构转换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连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胎架的剖视图。

图中标记为:

1、胎架;2、钢构转换层;3、模板支撑架;4、下部支撑;5、连梁;51、第一钢管;52、第二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剧场屋盖的支模装置,包括若干布置在地面上的胎架1,胎架1的顶部设置有钢构转换层2,钢构转换层2的顶部焊接有模板支撑架3;钢构转换层2与剧场建筑物的墙体相连;所述胎架1由多个标准节拼接而成;所述钢构转化层2包括纵横交错布置的工字钢。多个标准节拼接而成的胎架,方便对胎架进行快速的拆装。标准节为现有技术比较常见和成熟的拼接支架。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剧场建筑内搭建胎架,并在胎架的顶部设置钢构转换层,以钢构转换层为操作平台进行模板支撑架的搭建,相比于传统的满堂支架法而言,大大减少了模板的消耗量、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也降低了造成成本和安全隐患。

本实施例的标准节为施工电梯标准节,施工电梯标准节是目前市面上比较常见,也是比较成熟的产品,质量好、性能稳定、价格低。

实施例二

参照图3,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在胎架1下方的地面内设置有钢筋混凝土制成的下部支撑4。当剧场建筑的高度较高时,对应的胎架高度也较高,进而使胎架的重量增大;地面不足以承受胎架重量时,本实施例通过在地面内设置下部支撑来增强地面的强度,保证地面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位于其上方的胎架的稳定性。

实施例三

参照图2,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在胎架1上间隔一定距离的布置有与剧场建筑物墙体相连的连梁5。所述连梁5包括布置在胎架1上的第一钢管51和布置在胎架两侧的第二钢管52,第二钢管52通过抱柱的方式与胎架1连接。胎架一端与地面连接,另一端随着胎架长度的递增其稳定性逐渐变差,因此通过设置连梁与建筑物的墙体进行连接,保证了胎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的连梁5相互之间间隔7m的布置在胎架1上,在保证胎架稳定性的前提下,提高了施工效率,节省了施工成本。

工作原理:先根据所需胎架的高度,计算地面的承载能力。地面承载能力不足时,预先在地面内设置下部支撑,再将多个施工电梯标准节拼接为所需高度的胎架;胎架上每间隔7m设置一个连梁,将连梁与剧场建筑的墙体进行连接,保证胎架竖向的稳定性。胎架搭建好后,在胎架的顶部搭建钢构转换层,具体为:在胎架的顶部纵横交错的布置好工字钢,相互之间焊接牢固。以钢构转换层为操作平台,在钢构转换层上搭建模板支撑架,最后在搭建好的模板后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稳定后拆除胎架即可。相比于传统的满堂支架法而言,本实用新型的支模装置大大减少了模板的消耗量、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也降低了造成成本和安全隐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用于剧场屋盖的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布置在地面上的胎架(1),胎架(1)的顶部设置有钢构转换层(2),钢构转换层(2)的顶部焊接有模板支撑架(3);钢构转换层(2)与剧场建筑物的墙体相连;

所述胎架(1)由多个标准节拼接而成;

所述钢构转换层(2)包括纵横交错布置的工字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剧场屋盖的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胎架(1)下方的地面内设置有钢筋混凝土制成的下部支撑(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剧场屋盖的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胎架(1)上间隔一定距离的布置有与剧场建筑物墙体相连的连梁(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剧场屋盖的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梁(5)间隔6m~8m的布置在胎架(1)上。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剧场屋盖的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梁(5)包括布置在胎架(1)上的第一钢管(51)和布置在胎架两侧的第二钢管(52),第二钢管(52)通过抱柱的方式与胎架(1)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剧场屋盖的支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节为施工电梯标准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剧场屋盖的支模装置,包括若干布置在地面上的胎架,胎架顶部设置有钢构转换层,钢构转换层的顶部焊接有模板支撑架;钢构转换层与剧场建筑物的墙体相连;所述胎架由多个标准节拼接而成;所述钢构转化层包括纵横交错的工字钢;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剧场建筑内搭建胎架,并在胎架的顶部设置钢构转换层,以钢构转换层为操作平台进行模板支撑架的搭建,相比于传统的满堂支架法而言,大大减少了模板的消耗量、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也降低了造成成本和安全隐患。

技术研发人员:雷超;石海夫;罗茜;李华超;姚远;饶江明;饶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省建筑机械化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华西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8.04
技术公布日:2021.04.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