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面女儿墙内侧披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28815发布日期:2021-05-04 11:06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屋面女儿墙内侧披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房建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屋面女儿墙内侧披水结构。



背景技术:

屋面工程为工程验收的一个重要分部,无论在使用功能上还是外观效果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屋面细部做法是广为推崇的一种质量创优方法,在屋面工程效果逐渐被大家重视的背景下,考虑不同材料,不同基底等各方面原因,会造成个别细部做法在竣工交工后会不同程度的出现裂缝、空鼓等一些质量通病的发生,会给使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特别是女儿墙内侧墙体与地面交接处出现裂缝情况更较为常见。

现检索到一篇专利公告号为cn20453121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屋面女儿墙内侧披水结构,包括设于女儿墙内侧面的披水层,披水层的表面为弧度面;设于披水层之下的隔离层,隔离层的大小与披水层水平投影面的大小相同;设于披水层和披水层设于同一层面的屋面砖之间、供隔绝披水层和屋面砖的分隔缝;以及填设于分隔缝内的密实层。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由于披水层与女儿墙之间仅仅通过粘合固定,随着时间推移,披水层与女儿墙之间的粘结强度会逐渐降低,从而披水层可能出现脱离女儿墙的情况,影响屋面的美感以及防水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减小披水层脱离女儿墙的可能,维持屋面内的美感以及防水效果,本申请提供屋面女儿墙内侧披水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屋面女儿墙内侧披水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屋面女儿墙内侧披水结构,包括用于遮挡女儿墙与地面之间形成阴角,包括设于地面上的防水层,所述防水层上侧设有铺设层,所述铺设层的上方铺设有砖体,所述铺设层上方还设有披水层,所述披水层的竖直一侧贴靠女儿墙设置,且所述披水层背离女儿墙的一侧与所述砖体抵接;

所述披水层内设有多个连接杆,多个所述连接杆沿所述披水层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预埋固定在所述女儿墙和所述铺设层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遮挡地面与女儿墙之间的阴角时,先铺设防水层,再在防水层上设置铺设层,铺设层施工时,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预埋在铺设层和女儿墙内,再在铺设层的上侧靠近女儿墙的位置铺设披水层,披水层将连接杆遮挡,待披水层凝固后,连接杆将披水层与女儿墙和铺设层连接为一体,再在铺设层上方铺设砖体,砖体抵接在披水层背离女儿墙的一侧,砖体也限制披水层远离女儿墙,其中,由于连接杆将女儿墙、披水层和铺设层连接成一体,提高披水层与女儿墙的一体性,披水层因此不易脱离女儿墙,女儿墙与披水层之间也不易产生间隙,维持了屋面内的美感以及防水效果。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呈“l”型设置,所述连接杆水平的一端垂直于女儿墙设置,所述连接杆竖直的一段垂直于所述铺设层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根据披水层的截面形状不同,将连接杆设为呈“l”形设置,使得披水层与连接杆之间的接触面积更大,使得连接杆与披水层的连接强度更好,披水层因此不易脱离女儿墙。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为直杆,所述连接杆倾斜设置,且所述连接杆在铺设层上侧的投影为垂直女儿墙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较于呈“l”形设置的连接杆,直杆设置的连接杆便于预埋在铺设层和女儿墙内,在铺设披水层时,在连接杆上浇筑铺设披水层时,连接杆更稳定,不易变形。

优选的,所述披水层上侧面呈倾斜设置,所述披水层的上侧于贴靠女儿墙的边沿处最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披水层上侧倾斜设置后,披水层上侧不易存水,便于对积水进行清理,披水层使得女儿墙与砖体之间形成舒缓过渡,提高了屋内的美感。

优选的,所述披水层的上侧为平面或弧形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披水层的上侧成平面或弧形面,均易于女儿墙表面的水由披水层导流至砖体上侧。

优选的,所述披水层内设有多个加固杆,多个所述加固杆的长度方向均与所述披水层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所述加固杆的周侧固定在多个所述连接杆的周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杆将多个连接杆连接起来,提高了连接杆的一体性,同时加固杆对披水层进行加固,披水层在长度方向上不易断裂。

优选的,所述地面与所述防水层之间自下而上依次设有保温层和找平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层便于减小室内的温度变化,找平层便于后续对防水层和铺设层进行施工,便于提高施工质量。

优选的,地面和女儿墙连接的阴角处设有沥青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沥青层对地面和女儿墙之间的阴进行遮挡,减少了水从阴角渗至地面内的可能,提高了防水性能。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铺设披水层时,先将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预埋在女儿墙和铺设层内,再在连接杆处铺设披水层,披水层在连接杆的作用下与女儿墙的一体性更好,因此披水层不易脱离女儿墙,减小了披水层与女儿墙之间产生间隙的可能,维持了屋面内的美感以及防水效果;

2.披水层内的加固杆,不仅提高了多个连接杆之间的整体性,减小了连接杆偏斜弯折失效的可能,同时加固杆对披水层进行加固,披水层因此不易断裂成一段段,提高了披水层的结构牢固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女儿墙;2、地面;3、防水层;4、铺设层;5、砖体;6、披水层;7、连接杆;8、加固杆;9、保温层;10、找平层;11、沥青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屋面女儿墙内侧披水结构,包括用于遮挡女儿墙1与地面2之间形成阴角。

参照图1,首先在地面2和女儿墙1连接的阴角处设置沥青层11,沥青层11主要有沥青组成。通过沥青将女儿墙1和地面2之间的阴角进行填充,提高了防水性能。

参照图1,再从下至上依次在地面2上方设置保温层9、找平层10、防水层3和铺设层4。

参照图1,其中保温层9可选为苯板材质。找平层10为细沙组成。防水层3为防水毛毡或其他防水布,本实施例选为防水毛毡。铺设层4为混凝土层。

参照图1,铺设层4上侧铺设有披水层6,披水层6为添加有防水添加剂的混凝土层。披水层6竖直一侧贴靠女儿墙1设置。铺设层4的上方还铺设有砖体5,砖体5为瓷砖。砖体5通过水泥砂浆粘附铺设在铺设层4的上侧。披水层6背离女儿墙1的一侧与砖体5抵接。因此砖体5限制披水层6脱离女儿墙1。

参照图1,披水层6上侧面呈倾斜设置,且披水层6的上侧可为平面或者弧面。披水层6的上侧于贴靠女儿墙1的边沿处最高,披水层6上侧靠近砖体5的边沿处与砖体5的长度平齐。披水层6上侧不易存水,便于将水导流至砖体5上侧。

参照图1,披水层6内设有多个连接杆7,多个连接杆7沿披水层6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连接杆7的两端分别预埋固定在女儿墙1和铺设层4内。连接杆7呈“l”型设置,连接杆7水平的一端垂直于女儿墙1设置,连接杆7竖直的一段垂直于铺设层4设置。连接杆7将披水层6与女儿墙1和铺设层4连成一体,提高了披水层6与女儿墙1整体性,因此在连接杆7的作用下,披水层6不易脱离女儿墙1。

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杆7可为直杆设置。连接杆7倾斜设置,且连接杆7在铺设层4上侧的投影为垂直女儿墙1设置。

参照图1,披水层6内设有多个加固杆8,多个加固杆8的长度方向均与披水层6的长度方向一致。本实施例选设有两根加固杆8,两个加固杆8的周侧均焊接固定在多个连接杆7的周侧。加固杆8将多个连接杆7连接起来,提高了连接杆7的一体性。同时加固杆8对披水层6进行加固,披水层6在长度方向上不易断裂。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遮挡地面2与女儿墙1之间的阴角时,先涂抹沥青层11,再依次设置保温层9、找平层10、防水层3和铺设层4。铺设层4施工时,将连接杆7的两端分别与预埋在铺设层4和女儿墙1内,且在连接杆7的周侧焊接固定加固杆8。再在铺设层4的上侧靠近女儿墙1的位置铺设披水层6,披水层6将连接杆7和加固杆8遮挡。待披水层6凝固后,连接杆7将披水层6与女儿墙1和铺设层4连接为一体,加固杆8增强披水层6的结构强度。再在铺设层4上方铺设砖体5,砖体5抵接在披水层6背离女儿墙1的一侧,砖体5也限制披水层6远离女儿墙1。其中,由于连接杆7将女儿墙1、披水层6和铺设层4连接成一体,提高披水层6与女儿墙1的一体性。披水层6因此不易脱离女儿墙1,女儿墙1与披水层6之间也不易产生间隙,维持了屋面内的美感以及防水效果。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