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商用混凝土全自动混合搅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64188发布日期:2021-08-24 12:10阅读:6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商用混凝土全自动混合搅拌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商品混凝土定比混合搅拌机械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强商用混凝土全自动混合搅拌设备。



背景技术:

商品混凝土亦称预拌混凝土,是指预先拌好的质量合格的混凝土拌和物,以商品的形式出售给施工单位,并运到施工现场进行浇筑的混凝土拌和物。商品混凝土是把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从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外加剂与掺和料的选用、混凝土的拌制、混凝土输送到工地等一系列工程从一个个施工现场集中到搅拌站,由搅拌站统一经营管理,把各种成品以商品形式供应给施工单位。

而在商品混凝土进行加工过程中,或多或少需要使用到混合搅拌设备,但是现有的混合搅拌设备体积过大,不宜进行转移,而现有的小型的混合搅拌设备,则存在上料设备与混合搅拌设备是分体设置的,无法整合为一体,比较繁琐。

在专利号为cn201720206430.8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一种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搅拌桶、沿所述搅拌桶轴线设置的搅拌轴、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轴转动的驱动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搅拌轴上的第一螺旋叶片、固定于所述搅拌桶内壁的安装架、沿所述搅拌桶轴向设置的多根转动轴、固定于所述转动轴上的第二螺旋叶片。

但是,上述专利公开的混凝土搅拌装置就存在上料设备与混合搅拌设备分体设置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强商用混凝土全自动混合搅拌设备,其通过将搅拌装置及上料装置均整合于同一车体上,使得在混合设备进行转移的过程中,上料装置随车体同步进行转移,协调性好,省去了后续重新组合安装的步骤,解决了上料设备与混合搅拌设备分体设置带来的繁琐的组装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强商用混凝土全自动混合搅拌设备,包括移动设置的车体及安装于所述车体上且翻转设置的搅拌装置,还包括:

上料装置,所述上料装置安装于所述车体上,其包括围绕设所述搅拌装置设置的第一上料组件及第二上料组件,所述第一上料组件的出料端处设置有震动过滤组件。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上料组件与所述第二上料组件成对侧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上料组件包括:

输送带,所述输送带倾斜安装,其上等距安装有若干的输送料仓,所述输送带通过输送料仓自底部输送物料至顶部的出料端输出;以及

输送电机,所述输送电机安装于所述输送带的一侧,其带动所述输送带回转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输送带与所述车体之间安装有调节所述输送带倾斜角度的调节驱动件。

作为改进,所述第二上料组件包括:

送料带,所述送料带倾斜安装,其上等距安装有若干的送料仓,所述送料带通过送料仓自底部输送物料至顶部的输出端输出;以及

送料电机,所述送料电机安装于所述送料带的一侧,其带动所述送料带回转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送料带与所述车体之间安装有调节所述送料带倾斜角度的协调驱动件。

作为改进,所述震动过滤组件包括:

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上料组件的出料端处;

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其位于所述出料端的正下方,且其倾斜向下设置;

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安装于所述安装架上,其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的正下方,且其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二过滤网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过滤网反向设置,且所述第二过滤网上的过滤孔径小于所述第一过滤网;以及

出料板,所述出料板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过滤网及所述第二过滤网下部的输出端处。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与所述安装架安装连接的部位均设置有弹性件,且所述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上均设置有震动器。

作为改进,所述搅拌装置包括:

搅拌舱,所述搅拌舱呈圆桶形设置,其与所述车体转动安装的部位设置带动所述搅拌舱翻转的驱动器;以及

搅拌桨,所述搅拌桨安装于所述搅拌舱内,其由安装于所述搅拌舱上的搅拌电机带动进行旋转。

本实用新型推进器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搅拌装置及上料装置均整合于同一车体上,使得在混合设备进行转移的过程中,上料装置随车体同步进行转移,协调性好,省去了后续重新组合安装的步骤,解决了上料设备与混合搅拌设备分体设置带来的繁琐的组装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上料组件的出料端处设置震动过滤组件,利用震动过滤组件对第一上料组件输送的物料进行震动过滤,保证第一上料组件输入的物料的粒径的细密性和均匀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一体性好、移动便捷、整合性高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商品混凝土混合搅拌机械结构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与图2所示,一种高强商用混凝土全自动混合搅拌设备,包括移动设置的车体1及安装于所述车体1上且翻转设置的搅拌装置2,还包括:

上料装置3,所述上料装置3安装于所述车体1上,其包括围绕设所述搅拌装置2设置的第一上料组件31及第二上料组件32,所述第一上料组件31的出料端310处设置有震动过滤组件33。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上料组件31与所述第二上料组件成对侧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将上料装置3与搅拌装置2进行整合到车体1上,利用车体1带动上料装置3和搅拌装置2进行转移,可以避免在搅拌装置2转移后,重新组装上料装置3。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上料组件31包括:

输送带311,所述输送带311倾斜安装,其上等距安装有若干的输送料仓312,所述输送带311通过输送料仓312自底部输送物料至顶部的出料端310输出;以及

输送电机313,所述输送电机313安装于所述输送带311的一侧,其带动所述输送带311回转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输送带311与所述车体1之间安装有调节所述输送带311倾斜角度的调节驱动件314。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上料组件32包括:

送料带321,所述送料带321倾斜安装,其上等距安装有若干的送料仓322,所述送料带321通过送料仓322自底部输送物料至顶部的输出端320输出;以及

送料电机323,所述送料电机323安装于所述送料带321的一侧,其带动所述送料带321回转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送料带321与所述车体1之间安装有调节所述送料带321倾斜角度的协调驱动件324。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上料组件31用于向搅拌装置2内输入沙粒、煤渣或者是钢渣等物料,第一上料组件32输入的沙粒通过震动过滤组件33进行振荡过滤,保证粒径较细且粒径较为一致的沙粒输入到搅拌装置2内,而第二上料组件32则用于输送其余用于搅拌混合的物料。

如图3与图4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震动过滤组件33包括:

安装架331,所述安装架331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上料组件31的出料端310处;

第一过滤网332,所述第一过滤网332安装于所述安装架331上,其位于所述出料端310的正下方,且其倾斜向下设置;

第二过滤网333,所述第二过滤网333安装于所述安装架331上,其位于所述第一过滤网332的正下方,且其倾斜向下设置,所述第二过滤网333的倾斜方向与所述第一过滤网332反向设置,且所述第二过滤网333上的过滤孔径小于所述第一过滤网332;以及

出料板334,所述出料板334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一过滤网332及所述第二过滤网333下部的输出端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滤网332、所述第二过滤网333与所述安装架331安装连接的部位均设置有弹性件335,且所述第一过滤网332、所述第二过滤网333上均设置有震动器336。

需要说明的是,利用震动器336带动第一过滤网332、所述第二过滤网333进行震动,使得落入到第一过滤网332、第二过滤网333上的物料可以进行震动过滤。

进一步说明的是,在物料落入到第一过滤网332上后,物料沿着第一过滤网332向下倾斜输送,过滤后的物料落入到第二过滤网333上经过第二过滤网333过滤的物料直接输入到搅拌装置2内。

如图1与图2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搅拌装置2包括:

搅拌舱21,所述搅拌舱21呈圆桶形设置,其与所述车体1转动安装的部位设置带动所述搅拌舱21翻转的驱动器22;以及

搅拌桨23,所述搅拌桨23安装于所述搅拌舱21内,其由安装于所述搅拌舱21上的搅拌电机带动进行旋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