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组合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15113发布日期:2021-04-09 13:06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组合墙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捷组合墙体。



背景技术:

在现代常规建筑模式中,墙壁搭建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目前,现有技术大多还是使用砖块、水泥进行堆叠来搭建墙壁,这样的操作费事费力,影响环境,且建成后的墙壁质量不一定能得到保证,过度依赖现场施工人员的操作,另外,墙壁的美观、保温、隔音、抗震等属性也不一定能有保证。

故,需要提供一种便捷组合墙体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捷组合墙体,通过若干主墙体之间的连接部进行组装,再往内部浇筑填充物,达到方便快捷、节省人力、保证外观的优点,且该墙体的设计能加强整体建筑的稳固性,提升抗震能力,起到更好的保温、隔音等效果,该墙体还包括端部部分以及转角部分,能使墙体完整闭合,以及使墙体进行转角后再延伸,达到更好的布置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便捷组合墙体,包括若干主墙体,所述主墙体之间互相连接组装,每个所述主墙体包括平行相对设置的第一墙面以及第二墙面,所述第一墙面与第二墙面之间用于浇筑填充物,所述第一墙面与第二墙面之间设置有若干支撑面,每个所述支撑面均垂直于所述第一墙面以及所述第二墙面且每个所述支撑面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墙面以及所述第二墙面在一端内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墙面以及所述第二墙面在另一端内侧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形状尺寸配合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墙面、所述第二墙面、所述支撑面、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相结合而成的所述主墙体为一体成型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第一墙面与第二墙面上对称设置;

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由墙面内侧向墙面端部外延伸的第一延伸部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延伸部端部的第一头部,所述第一头部为箭头状,所述第一头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墙面内侧间形成第一槽部;

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由墙面端部内侧向外延伸的第二延伸部、由墙面内侧向墙面端部外延伸的第三延伸部、以及设于所述第三延伸部端部的第二头部,所述第三延伸部、所述第二头部与墙面内侧及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形成第二槽部;

所述主墙体之间互相连接组装时,所述第二延伸部卡接于所述第一槽部内,所述第一头部以及所述第一延伸部卡接于所述第二槽部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墙面内壁、所述第二墙面内壁上均设有若干凸条(106)。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包括设于所述支撑面中部的圆孔、设于所述支撑面上部且开口向上的第一半圆孔、设于所述支撑面下部且开口向下的第二半圆孔。

进一步的,所述墙体还包括用于使所述主墙体端部闭合的端部墙体,所述端部墙体包括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墙面、所述第二墙面连接的第三墙面、第四墙面,所述第三墙面与所述第四墙面的一端设有闭合的第五墙面,所述第三墙面与所述第四墙面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所述端部墙体各墙面内壁之间用于浇筑填充物。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墙面、所述第四墙面、所述第五墙面的内壁上均设有若干凸条。

进一步的,所述墙体还包括与所述主墙体进行转角连接的转角墙体,所述转角墙体包括平行相对设置的第六墙面、第七墙面以及平行相对设置的第八墙面、第九墙面,所述第八墙面、第九墙面与所述第六墙面、第七墙面之间垂直设置,所述第七墙面一端位于所述第九墙面中部,所述第八墙面一端位于所述第六墙面中部,所述第六墙面一端与所述第九墙面一端相连,所述第六墙面、第七墙面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所述第八墙面、第九墙面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或第二连接部,所述转角墙体各墙面内壁之间用于浇筑填充物。

进一步的,所述第六墙面、第七墙面、第八墙面、第九墙面相交部分围成方形空间,所述方形空间内设有弧形支撑面,所述弧形支撑面圆心为第七墙面与第八墙面相交处,所述弧形支撑面两个端点分别为第六墙面与第八墙面相交处、第七墙面与第九墙面相交处,所述弧形支撑面与所述第六墙面、所述第九墙面之间设有若干加强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七墙面、所述第八墙面在组成所述方形空间的部分上开有通孔,所述第六墙面、第七墙面、第八墙面、第九墙面在远离所述方形空间的内壁上均设有若干凸条。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为:通过若干主墙体之间的连接部进行组装,再往内部浇筑填充物,达到方便快捷、降低成本、高效高产、节省人力的优点;该墙体的设计还能加强整体建筑的稳固性,提升抗震能力,起到更好的保温、隔音等效果;该墙体还包括端部部分以及转角部分,能使墙体完整闭合,以及使墙体进行转角后再延伸,达到更好的布置效果;该墙体施工过程中不会产生建筑垃圾,具有环保的特点;该墙体外观规则,美观大方,另外,其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各种地形、各温度带建筑,能广泛用于工业、农业引水及城市水道治理等方面,其各项指标都优于砖石结构和轻钢结构建筑。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相应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便捷组合墙体中主墙体的俯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第一连接部截面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第二连接部截面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便捷组合墙体中主墙体的侧视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一种便捷组合墙体中主墙体的正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一种便捷组合墙体中端部墙体设于左端的俯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述的一种便捷组合墙体中端部墙体设于右端的俯视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所述的一种便捷组合墙体中转角墙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搭建墙壁操作费事费力,影响环境,质量不一,墙壁的美观、保温、隔音、抗震等属性也不一定能有保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便捷组合墙体,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若干主墙体之间的连接部进行组装,再往内部浇筑填充物,达到方便快捷、节省人力、保证外观的优点,且该墙体的设计能加强整体建筑的稳固性,提升抗震能力,起到更好的保温、隔音等效果,该墙体还包括端部部分以及转角部分,能使墙体完整闭合,以及使墙体进行转角后再延伸,达到更好的布置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或者间接位于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仅是为了便于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方案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便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便捷组合墙体,包括若干主墙体1,多个所述主墙体1之间互相连接组装形成更长的组合墙体。

其中,每个所述主墙体1包括平行相对设置的第一墙面101以及第二墙面102,所述第一墙面101与第二墙面102之间用于浇筑填充物,填充物可以是水泥也可以是其他建筑材料,所述第一墙面101与第二墙面102之间设置有若干支撑面103,每个所述支撑面103均垂直于所述第一墙面101以及所述第二墙面102且每个所述支撑面103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墙面101以及所述第二墙面102在一端内侧设置有第一连接部104,所述第一墙面101以及所述第二墙面102在另一端内侧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05,所述第一连接部104与所述第二连接部105的形状尺寸配合设置,另外,第一墙面101、第二墙面102、支撑面103的高度均一致。

通过上述设计,多个主墙体1之间可以通过第一连接部104与第二连接部105进行拼接,拼接时,将一个主墙体1的第一连接部104与另一个主墙体1的第二连接部105进行连接,即可拼接成功。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04、第二连接部105在所述第一墙面101与第二墙面102上对称设置。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墙面101、所述第二墙面102、所述支撑面103、所述第一连接部104、所述第二连接部105相结合而成的所述主墙体1为一体成型件,可在进行模具设计后,通过塑钢型材挤出通用设备制作。主墙体1材料优选为塑钢型材,也可选用其他性质类似的材料。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墙面101内壁、所述第二墙面102内壁上均设有若干凸条106,凸条106的设计可以加强浇筑的填充物与内壁间的摩擦,增加墙体形成后的强度,加强保温、隔音等效果。

如图2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04包括由墙面内侧向墙面端部外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041以及设于所述第一延伸部1041端部的第一头部1042,所述第一头部1042为箭头状,所述第一头部1042、所述第一延伸部1041与墙面内侧间形成第一槽部1043。

具体的,第一延伸部1041先由墙面内侧垂直向上延伸一部分,再向墙面外侧进行接近平行墙面的延伸,一直到超出墙面一部分,第一头部1042设置在第一延伸部1041端部且第一头部1042的箭头指向墙面外。

如图3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105包括由墙面端部内侧向外延伸的第二延伸部1051、由墙面内侧向墙面端部外延伸的第三延伸部1052、以及设于所述第三延伸部1052端部的第二头部1053,所述第三延伸部1052、所述第二头部1053与墙面内侧及所述第二延伸部1051之间形成第二槽部1054。

具体的,第二延伸部1051直接从墙面端部内侧向外延伸一定距离,该距离以及第二延伸部1051的宽度正好与第一槽部1043相匹配;第三延伸部1052先由距离第二延伸部1051一定距离的墙面内侧垂直向上延伸一部分,再向墙面外侧进行接近斜向上的延伸,第二头部1053设置在第三延伸部1052端部且第二头部1053的箭头指向墙面外,形成的第二槽部1054与第一头部1042以及第一延伸部1041形状大小相匹配。

两个主墙体1之间互相进行连接组装时,所述第一头部1042以及所述第一延伸部1041卡接于所述第二槽部1054内,第一头部1042和第二槽部1054设计成凹凸对接,对接后两个头部的箭头反向倒勾,起到固定紧密不易脱钩作用,另外,倒勾处设计成左右高低错位以减缓对接时的返作用力,方便施工。所述第二延伸部1051卡接于所述第一槽部1043内,第二延伸部1051和第一槽部1043形成配位对接,起到固定方向和使填充物不外泄溢出的效果,另外,第二延伸部1051和第一槽部1043对接后,能使两个主墙体1的外墙面也形成无缝对接,达到美观的作用。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第二延伸部1051端部设计成r角起到方便卡扣对接作用,第二延伸部1051两边平直起到定位以及保证对接不易偏斜的作用。第二头部1053设计内面斜面起到对接时容易滑动并产生张力撑开接口方便对接组合的作用。

如图4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通孔包括设于所述支撑面103中部的圆孔1031、设于所述支撑面103上部且开口向上的第一半圆孔1032、设于所述支撑面103下部且开口向下的第二半圆孔1033。通孔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浇筑的填充物连为一体,从而加强浇筑后墙体的整体稳固性。

需要说明的是,主墙体1除了两侧可以通过连接部进行连接,上下两端也可以通过相同的连接部进行连接,从而增加组合墙体的高度。另外,连接部的高度可以是如图4所示的与墙面高度一致,也可以小于墙面高度,如只在中间一段设置或只在两端设置等。

如图5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中,主墙体1外表面光滑无毛刺,在其上还可以涂绘各种图案,增加观赏性。

本实施例组合后的墙体,具有墙壁平整度高、美观、环保、无异味、保温、隔音、抗辐射、防潮、防火、抗地震、不易裂缝变形、使用周期超越钢构建筑和砖混建筑等优点。

实施例二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便捷组合墙体,除了上述部件,还包括用于使所述主墙体1端部闭合的端部墙体2,所述端部墙体2包括分别用于与所述第一墙面101、所述第二墙面102连接的第三墙面201、第四墙面202,所述第三墙面201与所述第四墙面202的一端设有闭合的第五墙面203,所述第三墙面201与所述第四墙面202的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104或第二连接部105,所述端部墙体2各墙面内壁之间用于浇筑填充物。

如图6所示,为设于主墙体1左端的端部墙体2的俯视示意图,其左端通过第五墙面203进行闭合,开口向右的右端则在第三墙面201、第四墙面202端部设有第二连接部105,用于与主墙体1左端的第一连接部104进行连接。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左端的端部墙体2高度与主墙体1高度一致,所述第三墙面201、所述第四墙面202、所述第五墙面203的内壁上均设有若干凸条106,用于加强浇筑的填充物与内壁间的摩擦,增加墙体形成后的强度,加强保温、隔音等效果。

如图7所示,为设于主墙体1右端的端部墙体2的俯视示意图,其右端通过第五墙面203进行闭合,开口向左的左端则在第三墙面201、第四墙面202端部设有第一连接部104,用于与主墙体1右端的第二连接部105进行连接。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右端的端部墙体2高度与主墙体1高度一致,所述第三墙面201、所述第四墙面202、所述第五墙面203的内壁上均设有若干凸条106,用于加强浇筑的填充物与内壁间的摩擦,增加墙体形成后的强度,加强保温、隔音等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端部墙体2与主墙体1间连接部的设计并不被本实施例所述的左右方位固定,两者间只要达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进行连接即可,方位并不固定。

实施例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便捷组合墙体,除了上述部件,还包括与所述主墙体1进行转角连接的转角墙体3。

如图8所示,所述转角墙体3包括平行相对设置的第六墙面301、第七墙面302以及平行相对设置的第八墙面303、第九墙面304,所述第八墙面303、第九墙面304与所述第六墙面301、第七墙面302之间垂直设置,所述第七墙面302一端位于所述第九墙面304中部,所述第八墙面303一端位于所述第六墙面301中部,所述第六墙面301一端与所述第九墙面304一端相连,所述第六墙面301、第七墙面302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104或第二连接部105,所述第八墙面303、第九墙面304另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104或第二连接部105,所述转角墙体3各墙面内壁之间用于浇筑填充物。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转角墙体3的高度与主墙体1高度一致,第六墙面301、第七墙面302开口的一端设有的连接部是第一连接部104,用于与主墙体1的第二连接部105进行连接,第八墙面303、第九墙面304开口的一端设有的连接部是第二连接部105,用于与主墙体1的第一连接部104进行连接。需要说明的是,该设置并非固定,只要转角墙体3端部的连接部能与主墙体1的连接部相匹配即可,而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这一种设定方式。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六墙面301、第七墙面302、第八墙面303、第九墙面304相交部分围成方形空间305,所述方形空间305内设有弧形支撑面306,所述弧形支撑面306圆心为第七墙面302与第八墙面303相交处,所述弧形支撑面306两个端点分别为第六墙面301与第八墙面303相交处、第七墙面302与第九墙面304相交处,所述弧形支撑面306与所述第六墙面301、所述第九墙面304之间设有若干加强面307。弧形支撑面306、加强面307均起到加强结构强度的效果。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七墙面302、所述第八墙面303在组成所述方形空间305的部分上开有通孔,用于在浇筑填充物后,是填充物连为整体,加强墙体强度。通孔的设置参考实施例一中通孔的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第六墙面301、第七墙面302、第八墙面303、第九墙面304在远离所述方形空间305的内壁上均设有若干凸条106,用于加强浇筑的填充物与内壁间的摩擦,增加墙体形成后的强度,加强保温、隔音等效果。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墙体,主要包括主体墙体件及若干连接件配套组合而成,系顺应国家工程建设、房屋建设发展趋势,接轨国际新型建筑模式设计研发而成。本组合墙体集节能、环保、保温、隔音、防水、防火、抗震、抗撞击、抗辐射、不易裂缝变形等优点于一身。其组合工艺简单、便捷,节能耗、省人工,建筑速度快,使用寿命超越各种砖混建筑、钢架结构。本实用新型可广泛应用于各种高低层房屋建设、工农业引水、排水、防水、挡土墙、防护墙以及水利渠坝工程建设等方面。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该组合墙体根据墙体厚度要求,至少可分为4款系列,即,no100mm、no120mm、no200mm、no300mm,并且每个系列均由多套结构模型组成,可组合成各种形状墙体,尤其是特殊异形墙体建筑,可用于地下室、内墙隔墙、外墙建筑等。

综上,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