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城市用智能公交驿站道路交通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53699发布日期:2021-07-06 19:42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慧城市用智能公交驿站道路交通管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慧城市用智能公交驿站道路交通管理系统。


背景技术:

2.城市也叫城市聚落,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其行政管辖功能涉及较其本身更广泛的区域,包括有居民区、街道、医院、学校、公共绿地、写字楼、商业卖场、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
3.城市公交泛指城市范围内定线运营的公共汽车及轨道交通等交通方式,但无论哪种解释,公共交通都是人们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公交车道是专门为公交车设置的专用道,然而现有的公交车专用道经常会有其他车辆占据,为公交车的出入站造成了麻烦,且随着公交车的增加,同时出入的公交车辆也随之增加,而若是没有足够的停车间距,就会造成后方车辆驶出困难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慧城市用智能公交驿站道路交通管理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公交车专用道经常会有其他车辆占据,为公交车的出入站造成了麻烦,且随着公交车的增加,同时出入的公交车辆也随之增加,而若是没有足够的停车间距,就会造成后方车辆驶出困难的现象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慧城市用智能公交驿站道路交通管理系统,包括公交站台,所述公交站台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左公交车道,所述公交站台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右公交车道,所述左公交车道与右公交车道为同种结构,所述左公交车道与右公交车道上端的左右两侧固定设置有限位实线,所述公交站台上端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站台顶棚,所述站台顶棚的下方位于公交站台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候车座椅。
6.优选的,所述左公交车道与右公交车道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减速带,所述限位减速带等距分布在左公交车道与右公交车道的上端,所述限位减速带之间间距为十五米。
7.优选的,所述限位减速带为方形结构,所述限位减速带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外保护层,所述外保护层的内端位于限位减速带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内加强防漏层,所述内加强防漏层与限位减速带之间固定设置有填充空间。
8.优选的,所述左公交车道的内部位于限位减速带之间固定安装有重力传感器,所述重力传感器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测重平板,所述测重平板的上端与左公交车道的上端位于同一水平面。
9.优选的,所述站台顶棚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
10.优选的,所述站台顶棚的左右两端固定安装有监控系统,所述监控系统向下倾斜一定角度。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该智慧城市用智能公交驿站道路交通管理系统,通过安装限位减速带,可在同时进入站台的公交车辆较多时对其进行限位作用,避免车辆混杂,每辆车占据一个限位减速带之间的空间,给后方公交车辆留有足够的驶出空间与驶入空间,进而大大提高了该公交驿站的运行流畅性;
13.2、该智慧城市用智能公交驿站道路交通管理系统,通过在限位减速带的上端安装外保护层与内加强防漏层,并设置填充空间,可在填充空间的内部填充非牛顿流体,当其余车辆在限位减速带上端行驶时,速度越快受到的震动越大,可避免电动车或其他车辆在公交车道上快速行驶,进而大大提高该公交驿站周边上下车的安全性;
14.3、该智慧城市用智能公交驿站道路交通管理系统,通过安装重力传感器,并在其上端安装与地面平齐的测重平板,可在车辆行驶在测重平板上时触发监控系统对车辆进行抓拍以及监控,并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限位减速带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重力传感器剖面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监控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公交站台;2、左公交车道;3、右公交车道;4、限位实线;5、支撑柱;6、站台顶棚;7、候车座椅;8、限位减速带;9、外保护层;10、内加强防漏层;11、填充空间;12、重力传感器;13、测重平板;14、支撑架;15、太阳能电池板;16、监控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慧城市用智能公交驿站道路交通管理系统,包括公交站台1,公交站台1的左端固定安装有左公交车道2,公交站台1的右端固定安装有右公交车道3,左公交车道2与右公交车道3为同种结构,左公交车道2与右公交车道3上端的左右两侧固定设置有限位实线4,公交站台1上端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支撑柱5,支撑柱5的上端固定安装有站台顶棚6,站台顶棚6的下方位于公交站台1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候车座椅7。
22.进一步的,左公交车道2与右公交车道3的上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减速带8,限位减速带8等距分布在左公交车道2与右公交车道3的上端,限位减速带8之间间距为十五米,通过安装限位减速带8,可在同时进入站台的公交车辆较多时对其进行限位作用,避免车辆混杂,每辆车占据一个限位减速带8之间的空间,给后方公交车辆留有足够的驶出空间与驶入
空间,进而大大提高了该公交驿站的运行流畅性。
23.进一步的,限位减速带8为方形结构,限位减速带8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外保护层9,外保护层9的内端位于限位减速带8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内加强防漏层10,内加强防漏层10与限位减速带8之间固定设置有填充空间11,通过在限位减速带8的上端安装外保护层9与内加强防漏层10,并设置填充空间11,可在填充空间11的内部填充非牛顿流体,当其余车辆在限位减速带8上端行驶时,速度越快受到的震动越大,可避免电动车或其他车辆在公交车道上快速行驶,进而大大提高该公交驿站周边上下车的安全性。
24.进一步的,左公交车道2的内部位于限位减速带8之间固定安装有重力传感器12,重力传感器12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测重平板13,测重平板13的上端与左公交车道2的上端位于同一水平面,通过安装重力传感器12,并在其上端安装与地面平齐的测重平板13,可在车辆行驶在测重平板13上时触发监控系统16对车辆进行抓拍以及监控,并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25.进一步的,站台顶棚6的上端固定安装有支撑架14,支撑架14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15,通过安装太阳能电池板15,并使太阳能电池板15通过支撑架14与站台顶棚6之间留存一定间距,不但你能够使太阳能电池板15对该系统的用电装置进行供电,同时能起到一定的隔热作用,减缓公交驿站在夏天的闷热程度。
26.进一步的,站台顶棚6的左右两端固定安装有监控系统16,监控系统16向下倾斜一定角度,通过安装监控系统16,配合测重平板13起到监控及抓拍功能。
27.工作原理:通过安装限位减速带8,可在同时进入站台的公交车辆较多时对其进行限位作用,避免车辆混杂,每辆车占据一个限位减速带8之间的空间,给后方公交车辆留有足够的驶出空间与驶入空间,进而大大提高了该公交驿站的运行流畅性,通过在限位减速带8的上端安装外保护层9与内加强防漏层10,并设置填充空间11,可在填充空间11的内部填充非牛顿流体,当其余车辆在限位减速带8上端行驶时,速度越快受到的震动越大,可避免电动车或其他车辆在公交车道上快速行驶,进而大大提高该公交驿站周边上下车的安全性,通过安装重力传感器12,并在其上端安装与地面平齐的测重平板13,可在车辆行驶在测重平板13上时触发监控系统16对车辆进行抓拍以及监控,并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通过安装太阳能电池板15,并使太阳能电池板15通过支撑架14与站台顶棚6之间留存一定间距,不但你能够使太阳能电池板15对该系统的用电装置进行供电,同时能起到一定的隔热作用,减缓公交驿站在夏天的闷热程度。
28.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