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扣合式结构闭口楼承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35377发布日期:2021-10-24 06:17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扣合式结构闭口楼承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板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扣合式结构闭口楼承板。


背景技术:

2.支承楼面混凝土的压制成型的钢板被称为压型钢板,又叫楼承板。
3.楼承板广泛用于电厂、电力设备公司、汽车展厅、钢结构厂房、水泥库房、钢结构办公室、机场候机楼、火车站、体育场馆、音乐厅、大剧院、大型超市、物流中心、奥运场馆体育场馆等钢结构建筑。适应主体钢结构快速施工的要求, 能够在短时间内提供坚定的作业平台,并可采用多个楼层铺设压型钢板,分层浇筑混凝土板的流水施工。
4.目前市面上的楼承板大多为定制好的固定单一结构,结构固定,无法根据需求拆卸与安装,使用起来局限性很大。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扣合式结构闭口楼承板,解决目前市面上的楼承板大多为定制好的固定单一结构,结构固定,无法根据需求拆卸与安装,使用起来局限性很大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扣合式结构闭口楼承板,包括主板体,所述的主板体包括第一主体钢板、第二主体钢板和第三主体钢板,所述的第一主体钢板和第二主体钢板右侧具有第一连接框架,所述的第二主体钢板和第三主体钢板左侧分别具有第二连接框架,所述的第一连接框架顶部具有n字型结构的第一扣合部,所述的第二连接框架顶部具有整体结构为倒三角形的第二扣合部,所述的第一连接框架通过第一扣合部与第二扣合部相适配扣合和第二连接框架固定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接框架和第二连接框架底端通过下部连接方式固定连接。
7.进一步地,为了增加扣合后的稳定性,所述的第一扣合部和第二扣合部扣合后的左侧内部空间设置有三角形结构第一固定框架,所述的第一扣合部和第二扣合部扣合后的右侧内部空间设置有三角形结构第二固定框架,所述的第一固定框架和第二固定框架通过插入内部空间来加强第一扣合部和第二扣合部的固定连接。
8.进一步地,为了加强上半部分稳固性,所述的第一扣合部和第二扣合部的连接面之间没有间隙,所述的第一固定框架与第一扣合部、第二扣合部的连接面之间没有间隙,所述的第二固定框架和第一扣合部、第二扣合部的连接面之间没有间隙。
9.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提升底部的稳定性,所述的第一连接框架底部具有向左凸起的第一底部固定板,所述的第一底部固定板右侧具有一体结构第一加强筋,所述的第一加强筋右侧具有c型结构安装框,所述的第二连接框架底部具有向右凸起的第二底部固定板,所述的第二底部固定板左侧具有一体结构第二加强筋,所述的第二加强筋左侧具有t型结构安装条,所述的下部连接方式由第一加强筋、安装框、第二加强筋和安装条组成,所述的第一加强筋通过安装条卡入安装框内和第二加强筋固定连接。
10.进一步的,为了防止底部安装不牢固,所述的安装条外侧面和安装框内侧连接面之间没有间隙。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扣合式结构闭口楼承板由第一主体钢板、第二主体钢板和第三主体钢板构成,通过第一连接框架顶部的第一扣合部与第二连接框架顶部的第二扣合部相适配扣合和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固定框架和第二固定框架插入内部空间来加强第一扣合部和第二扣合部的固定连接,能实现楼承板整体结构可拆卸,使得整体适用性增强,同时可拆卸结构能够方便后期维护;
13.(2)通过第二加强筋左侧的安装条卡入第一加强筋右侧安装框内实现第一底部固定板和第二底部固定板的固定连接,能够进一步提升装配牢固性,提升整体稳定性。
附图说明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框架的局部示意图。
17.图中:1.第一主体钢板,2.第二主体钢板,3.第三主体钢板,4.第一连接框架, 5.第二连接框架,6.第一扣合部,7.第二扣合部,8.第一固定框架,9.第二固定框架,10.第一底部固定板,11.第一加强筋,12.安装框,13.第二底部固定板,14.第二加强筋,15.安装条。
具体实施方式
18.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19.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扣合式结构闭口楼承板,包括yx40

185

740型主板体,主板体包括第一主体钢板1、第二主体钢板2和第三主体钢板3,第一主体钢板1 和第二主体钢板2右侧具有第一连接框架4,第二主体钢板2和第三主体钢板3左侧分别具有第二连接框架5,第一连接框架4顶部具有n字型结构的第一扣合部6,第二连接框架5顶部具有整体结构为倒三角形的第二扣合部7,第一连接框架4通过第一扣合部6与第二扣合部7相适配扣合和第二连接框架5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框架4和第二连接框架5底端通过下部连接方式固定连接。
20.进一步地,为了增加扣合后的稳定性,第一扣合部6和第二扣合部7扣合后的左侧内部空间设置有三角形结构第一固定框架8,第一扣合部6和第二扣合部7扣合后的右侧内部空间设置有三角形结构第二固定框架9,第一固定框架8 和第二固定框架9通过插入内部空间来加强第一扣合部6和第二扣合部7的固定连接。
21.进一步地,为了加强上半部分稳固性,第一扣合部6和第二扣合部7的连接面之间没有间隙,第一固定框架8与第一扣合部6、第二扣合部7的连接面之间没有间隙,第二固定框架9和第一扣合部6、第二扣合部7的连接面之间没有间隙。
22.进一步地,为了进一步提升底部的稳定性,第一连接框架4底部具有向左凸起的第一底部固定板10,第一底部固定板10右侧具有一体结构第一加强筋 11,第一加强筋11右侧具有c型结构安装框12,第二连接框架5底部具有向右凸起的第二底部固定板13,第二底部固定板13左侧具有一体结构第二加强筋 14,第二加强筋14左侧具有t型结构安装条15,下
部连接方式由第一加强筋 11、安装框12、第二加强筋14和安装条15组成,第一加强筋11通过安装条 15卡入安装框12内和第二加强筋14固定连接。
23.进一步的,为了防止底部安装不牢固,安装条15外侧面和安装框12内侧连接面之间没有间隙。
2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扣合式结构闭口楼承板由第一主体钢板1、第二主体钢板 2和第三主体钢板3构成,通过第一连接框架4顶部的第一扣合部6与第二连接框架5顶部的第二扣合部7相适配扣合和固定连接,通过第一固定框架8和第二固定框架9插入内部空间来加强第一扣合部6和第二扣合部7的固定连接,能实现楼承板整体结构可拆卸,使得整体适用性增强,同时可拆卸结构能够方便后期维护;通过第二加强筋14左侧的安装条15卡入第一加强筋11右侧安装框内实现第一底部固定板10和第二底部固定板13的固定连接,能够进一步提升装配牢固性,提升整体稳定性。
25.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