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携带的建筑工程防护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20789发布日期:2021-07-02 19:41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携带的建筑工程防护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护板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携带的建筑工程防护板。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和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和墙壁为基础形成的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和公共活动需要的工程。

目前市场上的工程防护板多种多样,但是普遍上存在着不方便携带的缺点,现有的防护板一般由支架与铁皮焊接制成,结构固定且体积较大,不能够对结构进行拆卸,使得携带和运输的时候十分麻烦,同时在携带和运输的过程中,由于体积较大,所以携带和运输的数量也会大大减小,降低了工程防护板安装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建筑工程防护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不方便携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携带的建筑工程防护板,包括数量为两个的侧柱,两个所述侧柱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安装有下围板,所述下围板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滑板,所述滑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围板,所述下围板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定位块,所述下围板的正面开设有插槽,所述侧柱的顶部开设有填充槽,所述填充槽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环板,所述填充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卡柱,所述卡柱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侧杆,所述下围板的正面开设有插口,所述填充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活塞,所述侧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调节装置。

优选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底槽,所述底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底柱,所述底柱的左侧开设有连接槽,所述底柱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脚,所述连接槽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支撑杆。

优选的,两个所述侧柱呈对称分布于下围板中轴线的左右两侧,所述滑板的大小与下围板的大小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定位块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安装在下围板内腔的左右两侧壁。

优选的,所述填充槽的内径与环板的外径相适配,所述环板的形状为圆环。

优选的,所述侧杆靠近卡柱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上围板的内部,所述插口的数量为两个且呈对称分布于下围板中轴线的左右两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便于携带的建筑工程防护板,通过在工程防护板进行安装的时候,将上围板从下围板的内部拉起,此时上围板带着滑板在下围板的内部活动,当滑板与定位块接触的时候,将圆杆插进插槽的内部,此时圆杆位于滑板的底部,且对滑板和上围板进行支撑,上围板经过下围板的限定和滑板的支撑,进行初次固定,为了保证上围板的稳定性,此时将卡柱插入到填充槽的内部,且位于环板的顶部,然后将侧杆经过卡柱插入到上围板的内部,对其左右两侧均限定,保证了上围板的稳定性,使工程防护板的携带更加方便。

2、该便于携带的建筑工程防护板,通过底柱在底槽的内部活动后,经过支撑杆插入到连接槽的内部对底柱进行固定,通过设置多个连接槽,能够对不同高度的底柱进行固定,进一步对防护板的高度进行调整,然后利用底脚对整个防护板进行支撑,相反在携带的时候,先将侧杆和圆杆拔出,此时上围板不再受力,依靠其重力滑落至下围板的内部,然后将卡柱取出,下侧底柱使其活动至底槽槽内的顶壁,此时底脚与侧柱的底部贴合,此时防护板的高度为最低高度,同时体积也为最小体积,使得在携带和运输的时候更加方便,也能运输更多的防护板,进一步使得工程防护板的携带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柱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侧柱、2下围板、3滑板、4上围板、5定位块、6插槽、7填充槽、8环板、9卡柱、10侧杆、11插口、12活塞、13底槽、14底柱、15连接槽、16底脚、17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阅图1-3,一种便于携带的建筑工程防护板,包括数量为两个的侧柱1,两个侧柱1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安装有下围板2,两个侧柱1呈对称分布于下围板2中轴线的左右两侧,滑板3的大小与下围板2的大小相适配,定位块5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固定安装在下围板2内腔的左右两侧壁,填充槽7的内径与环板8的外径相适配,环板8的形状为圆环,侧杆10靠近卡柱9的一端贯穿并延伸至上围板4的内部,插口11的数量为两个且呈对称分布于下围板2中轴线的左右两侧,通过在工程防护板进行安装的时候,将上围板4从下围板2的内部拉起,此时上围板4带着滑板3在下围板2的内部活动,当滑板3与定位块5接触的时候,将圆杆插进插槽6的内部,此时圆杆位于滑板3的底部,且对滑板3和上围板4进行支撑,上围板4经过下围板2的限定和滑板3的支撑,进行初次固定,为了保证上围板4的稳定性,此时将卡柱9插入到填充槽7的内部,且位于环板8的顶部,然后将侧杆10经过卡柱9插入到上围板4的内部,对其左右两侧均限定,保证了上围板4的稳定性,使工程防护板的携带更加方便,下围板2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滑板3,滑板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上围板4,下围板2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定位块5,下围板2的正面开设有插槽6,侧柱1的顶部开设有填充槽7,在插入卡柱9之前,能够将填充槽7的内部填充沙子和水分,来有效的增加侧柱1的重力,使得建筑工程防护板的稳定性更好,而在携带和运输的过程中,打开活塞12,将沙子或水分排出,使整个防护板的重量减小,方便了移动和运输,填充槽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环板8,环板8的形状为圆环,在沙子或者水分倒入的时候,能够顺着圆环到达填充槽7槽内的底壁上,且也能够对卡柱9进行有效的支撑,填充槽7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卡柱9,卡柱9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侧杆10,下围板2的正面开设有插口11,上围板4上开设有与插口11对应的板槽,在上围板4收回到下围板2的内部时,为了避免在移动的过程中上围板4在下围板2的内部晃动产生噪音,将定位柱经过插口11插入到板槽的内部,能够有效的将上围板4定位,避免产生偏移,填充槽7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活塞12,侧柱1的底部固定安装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包括底槽13,底槽13的内部活动安装有底柱14,通过底柱14在底槽13的内部活动后,经过支撑杆17插入到连接槽15的内部对底柱14进行固定,通过设置多个连接槽15,能够对不同高度的底柱14进行固定,进一步对防护板的高度进行调整,然后利用底脚16对整个防护板进行支撑,相反在携带的时候,先将侧杆10和圆杆拔出,此时上围板4不再受力,依靠其重力滑落至下围板2的内部,然后将卡柱9取出,下侧底柱14使其活动至底槽13槽内的顶壁,此时底脚16与侧柱1的底部贴合,此时防护板的高度为最低高度,同时体积也为最小体积,使得在携带和运输的时候更加方便,也能运输更多的防护板,进一步使得工程防护板的携带更加方便,底柱14的左侧开设有连接槽15,底柱14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底脚16,连接槽15的内部活动安装有支撑杆17。

综上所述,该便于携带的建筑工程防护板,通过在工程防护板进行安装的时候,将上围板4从下围板2的内部拉起,此时上围板4带着滑板3在下围板2的内部活动,当滑板3与定位块5接触的时候,将圆杆插进插槽6的内部,此时圆杆位于滑板3的底部,且对滑板3和上围板4进行支撑,上围板4经过下围板2的限定和滑板3的支撑,进行初次固定,为了保证上围板4的稳定性,此时将卡柱9插入到填充槽7的内部,且位于环板8的顶部,然后将侧杆10经过卡柱9插入到上围板4的内部,对其左右两侧均限定,保证了上围板4的稳定性,使工程防护板的携带更加方便,通过底柱14在底槽13的内部活动后,经过支撑杆17插入到连接槽15的内部对底柱14进行固定,通过设置多个连接槽15,能够对不同高度的底柱14进行固定,进一步对防护板的高度进行调整,然后利用底脚16对整个防护板进行支撑,相反在携带的时候,先将侧杆10和圆杆拔出,此时上围板4不再受力,依靠其重力滑落至下围板2的内部,然后将卡柱9取出,下侧底柱14使其活动至底槽13槽内的顶壁,此时底脚16与侧柱1的底部贴合,此时防护板的高度为最低高度,同时体积也为最小体积,使得在携带和运输的时候更加方便,也能运输更多的防护板,进一步使得工程防护板的携带更加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不方便携带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