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杆扶正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71699发布日期:2021-07-06 21:03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泥杆扶正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泥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水泥杆扶正支架。


背景技术:

2.电力输送的水泥杆在风力的作用下会出现倾斜现象,极易造成倒杆等严重事故,严重影响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对居民生活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对电力企业造成臣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在安装水泥杆时需要对水泥杆进行扶正、加固工作。
3.现今市场上的此类支架种类繁多,基本可以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但是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
4.1、支架在安装时很少设置固定钉插入深度的调节功能,从而很容易导致固定钉长度过短导致安装不稳固的现象;
5.2、支架在安装时一般难以实现不同规格杆体的夹持功能,从而很容易导致支架使用时存在局限性的现象;
6.3、支架在使用时很少设置对调节套筒自我防护的功能,从而很容易导致撞车事故造成调节套筒断裂导致杆体倾斜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泥杆扶正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固定钉长度过短导致安装不稳固的现象,支架使用时存在局限性的现象以及撞车事故造成调节套筒断裂导致杆体倾斜的现象的问题。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泥杆扶正支架,包括杆体、转动杆、安装板和调节套筒,所述杆体的表面沿周向设置有等间距的弧形抱箍,且相邻弧形抱箍之间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弧形抱箍的外侧壁皆固定有第一固定块,且第一固定块的内部皆铰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远离第一固定块的一端皆固定有调节杆,且调节杆的表面开设有等间距的限位孔,所述调节杆的表面皆套设有调节套筒,且调节套筒的表面皆设置有限位杆,并且限位杆的一端贯穿调节套筒并与限位孔相配合,所述调节套筒远离调节杆的一端皆设置有安装板,且安装板的表面皆固定有第二固定块,并且第二固定块与调节套筒远离调节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安装板的底部皆设置有固定机构。
9.优选的,所述调节套筒的表面皆包裹有防护套,且防护套的表面皆粘贴有反光层,所述防护套的内部皆固定有弹性带,且弹性带的内部皆填塞有减震球,并且弹性带与杆体的表面相接触。
10.优选的,所述弧形抱箍的内侧壁皆固定有等间距的紧压弹簧,且紧压弹簧的一端皆固定连接有弧形夹持板。
11.优选的,所述弧形夹持板的内侧壁皆固定有防滑垫,且防滑垫的内侧壁与杆体的表面相接触。
12.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固定钉、调节螺杆、固定螺栓以及调节螺
筒,所述安装板底部的两侧皆固定有调节螺筒,且调节螺筒的内部皆螺纹套设有调节螺杆。
13.优选的,所述调节螺杆的一端皆固定有固定钉,所述调节螺筒的表面皆设置有固定螺栓,且固定螺栓的一端贯穿调节螺筒并与调节螺杆的表面螺纹固定。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水泥杆扶正支架不仅实现了支架安装时对固定钉插入深度的调节功能,实现了支架安装时对不同规格杆体的夹持功能,而且实现了支架对调节套筒自我防护的功能;
15.1、通过设置有固定螺栓、调节螺杆、调节螺筒以及固定钉,依次旋转固定螺栓使其与调节螺杆相分离,在调节螺筒的作用下旋转调节螺杆使其带动固定钉移动,调节至合适长度后,反向旋转固定螺栓使其将调节螺杆进行固定,依次将固定钉插入地面,将安装板固定,实现了支架安装时对固定钉插入深度的调节功能,从而避免了固定钉长度过短导致安装不稳固的现象;
16.2、通过设置有紧固螺栓、弧形抱箍、紧压弹簧、弧形夹持板以及防滑垫,旋转紧固螺栓将弧形抱箍连接固定,在紧压弹簧的作用下将弧形夹持板以及防滑垫与杆体的表面紧密接触,同时在防滑垫的作用下增加了与杆体表面的摩擦力,实现了支架安装时对不同规格杆体的夹持功能,从而避免了支架使用时存在局限性的现象;
17.3、通过设置有防护套、反光层、减震球以及弹性带,防护套表面铺设的反光层在光线昏暗时会自动反光,提醒出行人员,在发生撞车事故时,减震球与弹性带共同作用会起到反弹的作用,保证行车司机及调节套筒的安全,实现了支架对调节套筒自我防护的功能,从而避免了撞车事故造成调节套筒断裂导致杆体倾斜的现象。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外观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外观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杆体;2、第一固定块;3、转动杆;4、调节杆;5、安装板;6、调节套筒;7、第二固定块;8、紧固螺栓;9、弧形抱箍;10、限位孔;11、防护套;12、限位杆;13、固定机构;1301、固定钉;1302、调节螺杆;1303、固定螺栓;1304、调节螺筒;14、反光层;15、紧压弹簧;16、弧形夹持板;17、防滑垫;18、弹性带;19、减震球。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上、下、左、右”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性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
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水泥杆扶正支架的结构如图3所示,包括杆体1、转动杆3、安装板5和调节套筒6,杆体1的表面沿周向设置有等间距的弧形抱箍9,且相邻弧形抱箍9之间通过紧固螺栓8固定连接,弧形抱箍9的内侧壁皆固定有等间距的紧压弹簧15,且紧压弹簧15的一端皆固定连接有弧形夹持板16,弧形夹持板16的内侧壁皆固定有防滑垫17,且防滑垫17的内侧壁与杆体1的表面相接触,用于支架安装时对不同规格杆体1的夹持功能;
26.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弧形抱箍9的外侧壁皆固定有第一固定块2,且第一固定块2的内部皆铰接有转动杆3,转动杆3远离第一固定块2的一端皆固定有调节杆4,且调节杆4的表面开设有等间距的限位孔10,调节杆4的表面皆套设有调节套筒6,且调节套筒6的表面皆设置有限位杆12,且限位杆12的一端贯穿调节套筒6并与限位孔10相配合,调节套筒6的表面皆包裹有防护套11,且防护套11的表面皆粘贴有反光层14,防护套11的内部皆固定有弹性带18,且弹性带18的内部皆填塞有减震球19,并且弹性带18与杆体1的表面相接触,用于支架对调节套筒6自我防护的功能;
27.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调节套筒6远离调节杆4的一端皆设置有安装板5,且安装板5的表面皆固定有第二固定块7,并且第二固定块7与调节套筒6远离调节杆4的一端相铰接,安装板5的底部皆设置有固定机构13,且固定机构13的内部依次设置有固定钉1301、调节螺杆1302、固定螺栓1303以及调节螺筒1304,安装板5底部的两侧皆固定有调节螺筒1304,且调节螺筒1304的内部皆螺纹套设有调节螺杆1302,并且调节螺杆1302的一端皆固定有固定钉1301,调节螺筒1304的表面皆设置有固定螺栓1303,且固定螺栓1303的一端贯穿调节螺筒1304并与调节螺杆1302的表面螺纹固定;
28.使用时,依次旋转固定螺栓1303使其与调节螺杆1302相分离,在调节螺筒1304的作用下旋转调节螺杆1302使其带动固定钉1301移动,调节至合适长度后,反向旋转固定螺栓1303使其将调节螺杆1302进行固定,依次将固定钉1301插入地面,将安装板5固定,实现了支架安装时对固定钉1301插入深度的调节功能,从而避免了固定钉1301长度过短导致安装不稳固的现象。
29.工作原理:使用时,首先将杆体1固定在指定地点,依次旋转固定螺栓1303使其与调节螺杆1302相分离,在调节螺筒1304的作用下旋转调节螺杆1302使其带动固定钉1301移动,调节至合适长度后,反向旋转固定螺栓1303使其将调节螺杆1302进行固定,依次将固定钉1301插入地面,将安装板5固定,实现了支架安装时对固定钉1301插入深度的调节功能,从而避免了固定钉1301长度过短导致安装不稳固的现象;
30.随后旋转限位杆12使其与限位孔10相分离,在调节套筒6的内部对调节杆4的长度进行调节,调节至合适长度后,反向旋转限位杆12使其与限位孔10相配合,随后在第一固定块2与第二固定块7的共同作用下转动转动杆3使得弧形抱箍9与杆体1相接触,随后旋转紧固螺栓8将弧形抱箍9连接固定,在紧压弹簧15的作用下将弧形夹持板16以及防滑垫17与杆体1的表面紧密接触,同时在防滑垫17的作用下增加了与杆体1表面的摩擦力,实现了支架安装时对不同规格杆体1的夹持功能,从而避免了支架使用时存在局限性的现象;
31.将支架与杆体1固定稳固后,将防护套11包裹在调节套筒6的表面,防护套11表面铺设的反光层14在光线昏暗时会自动反光,提醒出行人员,在发生撞车事故时,减震球19与弹性带18共同作用会起到反弹的作用,保证行车司机及调节套筒6的安全,实现了支架对调
节套筒6自我防护的功能,从而避免了撞车事故造成调节套筒6断裂导致杆体1倾斜的现象,最终完成支架的使用工作。
32.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