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音效果优异的建筑板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09905发布日期:2021-09-29 03:01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音效果优异的建筑板材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隔音效果优异的建筑板材。


背景技术:

2.建筑板材是做成标准大小的扁平矩形建筑材料板,主要应用于建筑行业,用来作墙壁、天花板或地板的构件。也多指锻造、轧制或铸造而成的金属板。建筑板材划分为薄板、中板、厚板、特厚板等。通常做成标准大小的扁平矩形建筑材料板。建筑板材的种类众多,其中,公开号为cn20990772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环保建筑板材,该环保建筑板材,一方面防水耐磨层可以使建筑板材本体的耐磨性能更好,还可以防止外界水分渗入建筑板材本体的内部,防水耐磨层使建筑板材本体使用寿命更长,另一方面保温层使建筑板材本体的保温性能更好,其次紧固块使建筑板材本体层与层之间连接的更加牢固,此外锯齿块和锯齿槽配合使用,使两块建筑板材本体之间连接缝隙更小;公开号为cn20784671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多功能保温建筑板材,该多功能保温建筑板材,组装建筑板材时,将固定板通过第二螺丝固定安装在活动槽的内部,将活动板套接在套柱的表面,使得套柱贯穿套孔,再通过第一螺丝固定安装在对接板的正面,操作简单,从而达到了便于组装建筑板材的效果;公开号为cn20511644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提出了一种高强度复合式建筑板材,建筑板材采用聚苯板、发泡水泥和硬泡聚氨酯复合而成,在达到保温、防火及坚固强度的要求同时,结构简单,板材相互便于安装连接。发泡水泥层由穿过聚苯板层的对称羊角型拉铆钉连接,加强了板材强度,防止像普通板材易多层脱落;在建筑板材上顶面和下底面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凸起条和凹槽条,使建筑板材上下连接安装紧密;在发泡水泥层设置有横向通孔,一方面减轻板材重量,另一方面板材之间横向可以通过钢索紧固连接。上述建筑板材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一定的缺陷,不具备隔音能力,或隔音方式单一,隔音能力弱,无法为使用者提供防噪音保护,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隔音效果优异的建筑板材。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音效果优异的建筑板材,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隔音效果优异的建筑板材,包括复合板材芯体,所述复合板材芯体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导热膜,所述复合板材芯体与第一导热膜之间通过uv胶固定连接,所述复合板材芯体的另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导热膜,所述复合板材芯体与第二导热膜之间通过uv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热膜远离复合板材芯体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一纳米自洁涂层,所述第二导热膜远离复合板材芯体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二纳米自洁涂层。
6.优选的,所述复合板材芯体由实心板、第一胶层、第二胶层、第一多孔吸音板、第二多孔吸音板、第三胶层、第四胶层、第一穿孔吸音板与第二穿孔吸音板组成。
7.优选的,所述实心板居中设置,所述实心板与第一穿孔吸音板之间通过第三胶层
固定连接,所述实心板与第二穿孔吸音板之间通过第四胶层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第一穿孔吸音板与第一多孔吸音板之间通过第一胶层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穿孔吸音板与第二多孔吸音板之间通过第二胶层固定连接。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隔音效果优异的建筑板材,复合板材芯体结构中的第一多孔吸音板与第二多孔吸音板位于外层,当声波传递至第一多孔吸音板与第二多孔吸音板处,声波能顺着孔洞进入材料的内部,引起空隙中空气的振动,由于空气的黏滞阻力、空气与孔壁的摩擦和热传导作用等,使相当一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被损耗,从而达到吸声的目的,穿过该部分的声波到达第一穿孔吸音板与第二穿孔吸音板处,声波的频率与第一穿孔吸音板、第二穿孔吸音板自振频率一致时,发生共振,并使振幅达到最大,从而消耗声能,达到吸声的目的,穿过该部分的声波最终到达实心板处,在传递中发生穿透、反射现象,声波穿透实心板,其强度遭到一定的削弱,在穿透或反射之后,声波再次与第一穿孔吸音板或第二穿孔吸音板接触,对声波进行多次削弱,隔音降噪效果优异,并且,复合板材芯体两侧分别固定第一导热膜与第二导热膜,具有优异的导热能力,加快消音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散发速度,第一纳米自洁涂层与第二纳米自洁涂层的设计,具有自洁特性,污渍难以附着,利于使用,整个隔音效果优异的建筑板材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隔音效果优异的建筑板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隔音效果优异的建筑板材中复合板材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1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隔音效果优异的建筑板材的图2中a的放大图。
13.图中:1、复合板材芯体;2、第一导热膜;3、第二导热膜;4、第一纳米自洁涂层;5、第二纳米自洁涂层;6、实心板;7、第一胶层;8、第二胶层;9、第一多孔吸音板;10、第二多孔吸音板;11、第三胶层;12、第四胶层;13、第一穿孔吸音板;14、第二穿孔吸音板。
具体实施方式
14.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15.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隔音效果优异的建筑板材,包括复合板材芯体1,复合板材芯体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导热膜2,复合板材芯体1与第一导热膜2之间通过uv胶固定连接,复合板材芯体1的另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导热膜3,复合板材芯体1与第二导热膜3之间通过uv胶固定连接,复合板材芯体1两侧分别固定第一导热膜2与第二导热膜3,具有优异的导热能力,加快消音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散发速度,并且采用uv胶胶接固定,不易脱落,第一导热膜2远离复合板材芯体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一纳米自洁涂层4,第二导热膜3远离复合板材芯体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二纳米自洁涂层5,第一纳米自洁涂层4与第二纳米自洁涂层5的设计,具有自洁特性,污渍难以附着,利于使用。
16.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2与图3所示,复合板材芯体1由实心板6、第一胶层7、第二胶层8、第一多孔吸音板9、第二多孔吸音板10、第三胶层11、第四胶层12、第一穿孔吸音板13与第二穿孔吸音板14组成,各部分互相配合,使复合形成的建筑板材具有优异
的隔音效果。
17.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图2与图3所示,实心板6居中设置,实心板6与第一穿孔吸音板13之间通过第三胶层11固定连接,实心板6与第二穿孔吸音板14之间通过第四胶层12固定连接,声波到达第一穿孔吸音板13与第二穿孔吸音板14处,声波的频率与第一穿孔吸音板13、第二穿孔吸音板14自振频率一致时,发生共振,并使振幅达到最大,从而消耗声能,达到吸声的目的,穿过该部分的声波最终到达实心板6处,在传递中发生穿透、反射现象,声波穿透实心板6,其强度遭到一定的削弱,在穿透或反射之后,声波再次与第一穿孔吸音板13或第二穿孔吸音板14接触,对声波进行多次削弱,隔音降噪效果优异。
18.实施例4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图2与图3所示,第一穿孔吸音板13与第一多孔吸音板9之间通过第一胶层7固定连接,第二穿孔吸音板14与第二多孔吸音板10之间通过第二胶层8固定连接,声波传递至第一多孔吸音板9与第二多孔吸音板10处,声波能顺着孔洞进入材料的内部,引起空隙中空气的振动,由于空气的黏滞阻力、空气与孔壁的摩擦和热传导作用等,使相当一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被损耗,从而达到吸声的目的。
19.实施例5如图1

3所示,这种隔音效果优异的建筑板材,包括复合板材芯体1,其特征在于:复合板材芯体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导热膜2,复合板材芯体1与第一导热膜2之间通过uv胶固定连接,复合板材芯体1的另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导热膜3,复合板材芯体1与第二导热膜3之间通过uv胶固定连接,第一导热膜2远离复合板材芯体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一纳米自洁涂层4,第二导热膜3远离复合板材芯体1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第二纳米自洁涂层5,复合板材芯体1由实心板6、第一胶层7、第二胶层8、第一多孔吸音板9、第二多孔吸音板10、第三胶层11、第四胶层12、第一穿孔吸音板13与第二穿孔吸音板14组成,实心板6居中设置,实心板6与第一穿孔吸音板13之间通过第三胶层11固定连接,实心板6与第二穿孔吸音板14之间通过第四胶层12固定连接,第一穿孔吸音板13与第一多孔吸音板9之间通过第一胶层7固定连接,第二穿孔吸音板14与第二多孔吸音板10之间通过第二胶层8固定连接。
20.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将该建筑板材拼接并完成安装后,即可投入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复合板材芯体1结构中的第一多孔吸音板9与第二多孔吸音板10位于外层,当声波传递至多孔结构内,声波能顺着孔洞进入材料的内部,引起空隙中空气的振动,由于空气的黏滞阻力、空气与孔壁的摩擦和热传导作用等,使相当一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而被损耗,从而达到吸声的目的,穿过该部分的声波到达第一穿孔吸音板13与第二穿孔吸音板14处,声波的频率与第一穿孔吸音板13、第二穿孔吸音板14自振频率一致时,发生共振,并使振幅达到最大,从而消耗声能,达到吸声的目的,穿过该部分的声波最终到达实心板6处,在传递中发生穿透、反射现象,声波穿透实心板6,其强度遭到一定的削弱,在穿透或反射之后,声波再次与第一穿孔吸音板13或第二穿孔吸音板14接触,对声波进行多次削弱,隔音降噪效果优异,并且,复合板材芯体1两侧分别固定第一导热膜2与第二导热膜3,具有优异的导热能力,加快消音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散发速度,第一纳米自洁涂层4与第二纳米自洁涂层5的设计,具有自洁特性,污渍难以附着,利于使用。
2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
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