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94044发布日期:2022-12-10 04:06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古建筑维护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2.我国现存大量具有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的古建筑,在经历多年的历史岁月洗礼进入晚年时期,出现不同层度的安全隐患甚至毀坏的可能,急需采取措施进加固修缮来保存这些古建筑。古建筑大都采取砖混结构、木结构, 由于使用年限长,各种腐蚀、材料老化及使用过程中的损坏等,出现承载力不足,需要对古建筑进行正确的加固、修缮、维护。
3.因此市面上出现了一种加固装置对古建筑进行保护,目前所使用的加固装置存在加固稳定性差的问题。
4.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了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装置,解决了目前所使用的加固装置存在加固稳定性差的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装置,包括抗震加固底板,上述抗震加固底板上设有抗震加固安装孔,上述抗震加固底板上设有抗震加固筒,上述抗震加固筒由两个形状相同的半圆筒加固体对接组成,两个上述半圆筒加固体的相对侧可拆卸连接,上述半圆筒加固体外侧铰接有加固杆,上述抗震加固底板上侧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调节块,上述调节块沿上述抗震加固筒的径向方向滑动,上述调节块与上述加固杆远离上述半圆筒加固体的一端铰接,上述抗震加固底板上设有带动上述调节块移动的调节组件。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抗震加固底板由两块底板拼接而成,两块底板的形状相同,上述抗震加固底板与地面可拆卸连接。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抗震加固底板上设有接地螺孔,上述接地螺孔上穿设有接地螺栓。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半圆筒加固体的两端均设有连接板,两个上述半圆筒加固体上的上述连接板可拆卸连接。
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半圆筒加固体内侧设有防震橡胶垫。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防震橡胶垫与上述半圆筒加固体可拆卸连接。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加固杆与上述半圆筒加固体可拆卸连接,上述加固杆与上述调节块可拆卸连接。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抗震加固底板上设有滑槽,上述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上述滑槽内的调节螺杆,上述调节螺杆能自转,上述调节螺杆上穿设有能沿其轴线方向滑动的滑块,上述滑块与上述调节块连接。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滑块的口径等于上述滑槽的口径。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调节螺杆的一端贯穿上述抗震加固底板侧边连接有调节螺帽,贯穿上述抗震加固底板侧边的上述调节螺杆上套设有锁紧螺帽。
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18.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装置,包括抗震加固底板,上述抗震加固底板上设有抗震加固安装孔,上述抗震加固底板上设有抗震加固筒,上述抗震加固筒由两个形状相同的半圆筒加固体对接组成,两个上述半圆筒加固体的相对侧可拆卸连接,上述半圆筒加固体外侧铰接有加固杆,上述抗震加固底板上侧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调节块,上述调节块沿上述抗震加固筒的径向方向滑动,上述调节块与上述加固杆远离上述半圆筒加固体的一端铰接,上述抗震加固底板上设有带动上述调节块移动的调节组件。
19.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进行古建筑的加固时(主要指柱子的加固),使抗震加固底板套设在柱子上,使抗震加固底板与地面固定连接,两个半圆筒加固体对接成的抗震加固筒对柱子形成抱箍状,再使两个半圆筒加固体稳定连接,达到古建筑柱子的初固定,通过控制调节组件,使调节组件带动调节块朝抗震加固筒中部移动,在调节组件带动调节块移动的过程中,调节块施加给加固杆一定的作用力,加固杆将上述作用力传递到半圆筒加固体上,达到半圆筒加固体的再次固定锁紧,使半圆筒加固体紧紧贴在古建筑的柱子上。在上述过程中,古建筑柱子通过两个半圆筒加固体的固定,进行一级固定,两个加固杆对古建筑柱子形成二次加固,增加了古建筑柱子固定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解决了目前所使用的加固装置存在加固稳定性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的剖示图;
23.图3为图1的俯视图。
24.图标:1-抗震加固底板,2-调节块,3-加固杆,4-抗震加固筒,401
‑ꢀ
半圆筒加固体,5-连接板,6-锁紧螺栓,7-调节螺帽,8-调节螺杆,9-滑块,10-滑槽,11-防震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26.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
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28.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0.实施例
31.请参照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装置,解决了目前所使用的加固装置存在加固稳定性差的问题。
32.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装置,包括抗震加固底板1,上述抗震加固底板1 上设有抗震加固安装孔,上述抗震加固底板1上设有抗震加固筒4,上述抗震加固筒4由两个形状相同的半圆筒加固体401对接组成,两个上述半圆筒加固体401的相对侧可拆卸连接,上述半圆筒加固体401外侧铰接有加固杆3,上述抗震加固底板1上侧设有与其滑动配合的调节块2,上述调节块2沿上述抗震加固筒4的径向方向滑动,上述调节块2与上述加固杆3 远离上述半圆筒加固体401的一端铰接,上述抗震加固底板1上设有带动上述调节块2移动的调节组件。
33.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进行古建筑的加固时(主要指柱子的加固),使抗震加固底板1套设在柱子上,使抗震加固底板1与地面固定连接,两个半圆筒加固体401对接成的抗震加固筒4对柱子形成抱箍状,再使两个半圆筒加固体401稳定连接,达到古建筑柱子的初固定,通过控制调节组件,使调节组件带动调节块2朝抗震加固筒4中部移动,在调节组件带动调节块2移动的过程中,调节块2施加给加固杆3一定的作用力,加固杆3 将上述作用力传递到半圆筒加固体401上,达到半圆筒加固体401的再次固定锁紧,使半圆筒加固体401紧紧贴在古建筑的柱子上。在上述过程中,古建筑柱子通过两个半圆筒加固体401的固定,进行一级固定,两个加固杆3对古建筑柱子形成二次加固,增加了古建筑柱子固定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解决了目前所使用的加固装置存在加固稳定性差的问题。
3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抗震加固底板1由两块底板拼接而成,两块底板的形状相同,上述抗震加固底板1与地面可拆卸连接。
35.在上述实施例中,两块底板拼接形成抗震加固底板1,抗震加固底板1 上的抗震加固安装孔是由两个半圆对接形成,在进行古建筑(柱子)的加固时,两个底板直接拼接形成对古建筑的卡接。使抗震加固底板1与古建筑的连接更方便。
3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抗震加固底板1上设有接地螺孔,上述接地螺孔上穿设有接地螺栓。
37.在上述实施例中,抗震加固底板1与地面通过接地螺栓和接地螺孔的配合实现可
拆卸连接,此处的接地螺栓采用膨胀螺栓,膨胀螺栓的原理是把膨胀螺栓打到地面或墙面上的孔内后,用扳手拧紧膨胀螺栓上的螺母,螺栓往外走,而外面的金属套却不动,于是,螺栓下的大头就把金属套涨开,使其涨满整个孔,此时,膨胀螺栓就抽不出来了,膨胀螺栓具有寿命长,连接稳定的优点。
3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半圆筒加固体401的两端均设有连接板5,两个上述半圆筒加固体401上的上述连接板5可拆卸连接。
39.在上述实施例中,半圆筒加固体401竖直设置,连接板5上设有螺孔,两个连接板5对接时,两个连接板5上的螺孔对接,对接的螺孔通过螺栓可拆卸连接,连接板5的下侧到半圆筒加固体401下侧之间的距离大于抗震加固安装孔的高度,使抗震加固筒4能放入抗震加固安装孔内。
4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半圆筒加固体401内侧设有防震橡胶垫11。
41.在上述实施例中,抗震加固底板1水平设置,半圆筒加固体401一般由金属制成,在半圆筒加固体401内侧设置防震橡胶垫11,避免了半圆筒加固体401与古建筑之间的直接作用力,对古建筑的损坏,同时防震橡胶垫11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4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防震橡胶垫11与上述半圆筒加固体401可拆卸连接。
43.在上述实施例中,防震橡胶垫11与半圆筒加固体401通过螺钉可拆卸连接,在长时间使用后,可进行防震橡胶垫11的主动更换,安装方便,半圆筒加固体401纵向设置。
4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加固杆3与上述半圆筒加固体401 可拆卸连接,上述加固杆3与上述调节块2可拆卸连接。
45.在上述实施例中,加固杆3设置在半圆筒加固体401的外侧,半圆筒加固体401左右两侧均设有加固杆3,加固杆3与半圆筒加固体401可拆卸连接时,拆卸掉加固杆3前端连接的半圆筒加固体401,可更换不同尺寸的半圆筒加固体401,以适应不同古建筑的加固。
4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抗震加固底板1上设有滑槽10,上述调节组件包括设置在上述滑槽10内的调节螺杆8,上述调节螺杆8能自转,上述调节螺杆8上穿设有能沿其轴线方向滑动的滑块9,上述滑块9 与上述调节块2连接。
47.在上述实施例中,转动调节螺杆8,调节螺杆8在自转的同时,调节螺杆8带动滑块9朝抗震加固筒4移动,在滑块9移动的过程中,加固杆3 对半圆筒加固体401具有紧固作用。
4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滑块9的口径等于上述滑槽10的口径。
49.在上述实施例中,滑块9的口径等于滑槽10的口径,即沿垂直于调节螺杆8轴线方向的截面,滑块9的截面与滑槽10的截面相同,使滑块9在滑槽10能移动时,不能转动,影响稳定性。
5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调节螺杆8的一端贯穿上述抗震加固底板1侧边连接有调节螺帽7,贯穿上述抗震加固底板1侧边的上述调节螺杆8上套设有锁紧螺帽。
51.在上述实施例中,抗震加固底板1与调节螺杆8相接处没有螺纹,在上述无螺纹处设置轴套,以实现调节螺杆8的自转,轴套的设计,减少了调节螺杆8与抗震加固底板1之间的摩擦阻力。在加固杆3移动到固定位置时,使锁紧螺帽锁紧调节螺杆8。
52.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古建筑抗震加固装置,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53.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进行古建筑的加固时(主要指柱子的加固),使抗震加固底
板1套设在柱子上,使抗震加固底板1与地面固定连接,两个半圆筒加固体401对接成的抗震加固筒4对柱子形成抱箍状,再使两个半圆筒加固体401稳定连接,达到古建筑柱子的初固定,通过控制调节组件,使调节组件带动调节块2朝抗震加固筒4中部移动,在调节组件带动调节块2移动的过程中,调节块2施加给加固杆3一定的作用力,加固杆3 将上述作用力传递到半圆筒加固体401上,达到半圆筒加固体401的再次固定锁紧,使半圆筒加固体401紧紧贴在古建筑的柱子上。在上述过程中,古建筑柱子通过两个半圆筒加固体401的固定,进行一级固定,两个加固杆3对古建筑柱子形成二次加固,增加了古建筑柱子固定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解决了目前所使用的加固装置存在加固稳定性差的问题。
5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