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53422发布日期:2021-07-13 15:40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立柱模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



背景技术:

立柱主要是对建筑横梁起到支撑的作用,在进行建筑施工时,需要对地面安装立柱模块对立柱进行固定,便于操作人员对建筑进行装配操作,现有的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具备各种各样的功能,实现多元化,因此可知现有的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已经满足了人们的使用需求,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现有的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普遍在进行使用时,由于立柱的大小不同,需要使用的立柱模具口径也不同,但由于立柱模块大都为一体式结构设计,无法对内部大小进行调节,操作人员则需要携带多个立柱模块对立柱进行固定,操作繁琐,不便于对模块积习难改找寻,影响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立柱模具内部大小无法进行调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包括立柱模块主体,所述立柱模块主体内部开设有腔室,且腔室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两端皆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腔室内壁,且第一螺杆的外侧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的两侧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且第二锥形齿轮远离第一螺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远离第二锥形齿轮的一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腔室内壁,且第一螺杆的一端贯穿腔室延伸至立柱模块主体的外表面,所述第一螺杆外部的两侧皆螺纹连接有第一螺套,且第二螺杆的外部远离第二锥形齿轮的一侧皆螺纹连接有第二螺套,所述第一螺套和第二螺套的顶端皆固定安装有夹板,且夹板靠近立柱模块主体中心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块,所述立柱模块主体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挤压板,且挤压板内部两侧皆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部套设有推杆,且推杆的底端焊接在立柱模块主体内部底端,所述推杆的顶端焊接有弹簧,且弹簧的顶端焊接在空腔内部顶端,所述立柱模块主体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定位杆,且定位杆的顶端放置有立柱主体,所述立柱主体外侧的四周皆与卡块相互卡合。

优选的,所述腔室呈“十”字形结构设计,且腔室内部开设有与第一螺杆相互配合的通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杆外部的两侧皆设置有螺纹,且螺纹的设置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立柱模块主体内部底端开设有滑槽,且滑槽和腔室相互贯通,所述夹板呈“l”字形结构设计。

优选的,所述挤压板设置有四组,四组所述挤压板分别设置在立柱模块主体内部的前端、后端、左端和右端位置处。

优选的,所述立柱主体外壁的四个拐角处皆开设有与卡块相互卡合的凹槽,且立柱主体底端开设有与定位杆相互卡合的定位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设置有腔室、第一螺杆、第一锥形齿轮、第二锥形齿轮、第二螺杆、第一螺套、第二螺套、夹板和卡块,当要对大小不同的立柱主体进行固定时,首先将立柱主体插入立柱模块主体内部,随后对第一螺杆进行转动,在第一螺杆转动的作用下,第一锥形齿轮随之进行转动,在第一锥形齿轮和第二锥形齿轮相互啮合的作用下,第二螺杆进行同步转动,带动第一螺套和第二螺套向立柱模块主体中部进行移动,对立柱主体进行夹紧,在卡块的作用下,对立柱主体进行卡紧,对立柱主体进行卡合固定,操作简单,便于操作人员对立柱主体进行固定,避免了携带多组立柱模块主体,提高了便捷性,有效防止了立柱模块主体大小无法进行调节,操作人员则需要携带多个立柱模块对立柱进行固定,操作繁琐,不便于对模块积习难改找寻,影响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的问题。

2、该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设置有挤压板、空腔、推杆、弹簧和定位杆,当在对立柱主体进行插入时,通过定位杆的作用对立柱主体进行辅助定位,防止立柱主体在积习难改安装时产生偏离,操作简单且方便,其次在对立柱主体进行插入时,通过向下压动立柱主体,对挤压板进行挤压,使得弹簧产生弹性形变,与卡块相互配合的作用下,提高对立柱主体固定时的张紧力,提高了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柱模块主体、第一螺杆、第二螺杆、夹板、挤压板和定位杆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3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立柱模块主体;2、腔室;3、第一螺杆;4、第一锥形齿轮;5、第二锥形齿轮;6、第二螺杆;7、第一螺套;8、第二螺套;9、夹板;10、卡块;11、挤压板;12、空腔;13、推杆;14、弹簧;15、定位杆;16、立柱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装配式建筑的立柱模块,包括立柱模块主体1,立柱模块主体1内部开设有腔室2,且腔室2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螺杆3,第一螺杆3的两端皆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腔室2内壁,且第一螺杆3的外侧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第一锥形齿轮4,第一锥形齿轮4的两侧啮合有第二锥形齿轮5,且第二锥形齿轮5远离第一螺杆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螺杆6,第二螺杆6远离第二锥形齿轮5的一侧通过轴承活动连接在腔室2内壁,且第一螺杆3的一端贯穿腔室2延伸至立柱模块主体1的外表面,第一螺杆3外部的两侧皆螺纹连接有第一螺套7,且第二螺杆6的外部远离第二锥形齿轮5的一侧皆螺纹连接有第二螺套8,第一螺套7和第二螺套8的顶端皆固定安装有夹板9,且夹板9靠近立柱模块主体1中心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卡块10,立柱模块主体1内部的底端设置有挤压板11,且挤压板11内部两侧皆开设有空腔12,空腔12内部套设有推杆13,且推杆13的底端焊接在立柱模块主体1内部底端,推杆13的顶端焊接有弹簧14,且弹簧14的顶端焊接在空腔12内部顶端,立柱模块主体1内部底端的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定位杆15,且定位杆15的顶端放置有立柱主体16,立柱主体16外侧的四周皆与卡块10相互卡合。

腔室2呈“十”字形结构设计,且腔室2内部开设有与第一螺杆3相互配合的通孔,在腔室2和通孔的作用下,便于对第一螺杆3和第二螺杆6进行转动,提高了易用性。

第一螺杆3外部的两侧皆设置有螺纹,且螺纹的设置方向相反,在螺纹相反的作用下,使得对第一螺杆3进行转动时,第一螺套7能够向着相反的方向进行移动,增加了便捷性。

立柱模块主体1内部底端开设有滑槽,且滑槽和腔室2相互贯通,夹板9呈“l”字形结构设计,在滑槽的作用下,便于夹板9进行移动,提高了便捷性。

挤压板11设置有四组,四组挤压板11分别设置在立柱模块主体1内部的前端、后端、左端和右端位置处,在挤压板11的作用下,便于对立柱主体16进行挤压,使得立柱主体16的张紧力提高,提高了稳定性。

立柱主体16外壁的四个拐角处皆开设有与卡块10相互卡合的凹槽,且立柱主体16底端开设有与定位杆15相互卡合的定位口,在凹槽和定位口的作用下,便于对立柱主体16进行定位和固定,提高了易用性。

工作原理:当要对大小不同的立柱主体16进行固定时,首先将立柱主体16插入立柱模块主体1内部,对挤压板11进行挤压,使得挤压板11向推杆13方向进行移动,弹簧14产生弹性形变,其次,在定位杆15的作用下,对立柱主体16进行辅助定位,防止立柱模块主体1产生偏离,随后对第一螺杆3进行转动,在第一螺杆3转动的作用下,带动第一锥形齿轮4随之进行转动,通过第一锥形齿轮4和第二锥形齿轮5相互啮合的作用下,第二螺杆6进行同步转动,带动第一螺套7和第二螺套8向立柱模块主体1中部进行移动,对立柱主体16进行夹紧,在卡块10的作用下,对立柱主体16进行卡紧,对立柱主体16进行卡合固定,到此操作结束。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