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性佳的抗震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04083发布日期:2021-10-27 18:03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稳定性佳的抗震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稳定性佳的抗震支架。


背景技术:

[0002]“支架”一词是从英文“scaffold”翻译过来的,也译为“脚手架”,本来是建筑行业的一个术语,具体指建筑楼房时搭起的暂时性支持,这种支持会随着楼房的建成而被撤掉,但如今支架的应用极其广泛,工作生活中随处可以遇见,如照相机的三脚架,医学领域用到的心脏支架等。
[0003]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支架大多减震效果一般,容易发生晃动,对日常的工作造成不便,大大降低工作效率,设备的减震若达不到效果会造成工人站立的不稳定,加重了工人摔伤受伤等意外情况。
[0004]
因此,发明一种稳定性佳的抗震支架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稳定性佳的抗震支架,通过有效的技术改进,设备达到抗震减震的效果,安全性可靠性相对更高,以解决工人在设备上工作时因不够抗震而引发的晃动,对日常的工作造成很大不便,工人面临摔伤受伤,同时大大降低工作效率的问题。
[0006]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性佳的抗震支架,包括承重板底部设有抗震机构;
[0007]
所述抗震机构包括两个抗震组件,两个所述抗震组件均设于承重板底部,所述抗震组件包括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固定设于承重板底部,所述第一底板前侧设有第一活动杆,所述第一底板与第一活动杆通过活动绞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杆底部连接有第二活动杆,所述第一活动杆与第二活动杆通过活动绞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杆与第二活动杆底部设有固定块,所述第二活动杆后侧连接有支撑杆,所述第二活动杆与支撑杆通过活动绞座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杆顶部固定设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顶部设有第一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外部固定设有第一弹簧,所述承重板底部固定设有竖板,所述竖板一侧固定设有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二伸缩杆外部固定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伸缩杆一侧固定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一侧固定设有抗震单元;
[0008]
所述抗震单元包括第一推杆,所述第一推杆一侧与挡板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杆外部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推杆延伸入第一滑槽内部,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一侧与竖板一侧固定连接。
[0009]
优选的,所述承重板顶部固定设有栅栏架。
[0010]
优选的,所述栅栏架上固定设有栅栏网。
[0011]
优选的,所述栅栏架顶部固定设有扶手。
[0012]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底部固定设有支撑块。
[0013]
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杆顶部与第一底板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底部与
第二底板固定连接。
[0014]
优选的,所述抗震单元包括第二推杆,所述第二推杆一侧与挡板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杆外部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推杆延伸入第二滑槽内部,所述第二推杆一侧设有第四弹簧,所述第二推杆与第四弹簧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一侧固定设有第三推杆,所述第三推杆一侧与竖板一侧固定连接。
[0015]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6]
1、本实用新型通过抗震机构,可以有效避免工人在工作中站立不稳而导致的摔伤或其他受伤情况,解决了因设备容易晃动导致的工作不便和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方便日常工作的使用。
[0017]
2、本实用新型通过抗震单元的设计,通过第二滑槽的设计,便于第二推杆在滑槽内进行对第四弹簧进行推动挤压,进而对第四推杆进行压缩达到设备抗震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的a处放大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3中的b处放大图;
[0022]
图中:1承重板、2第一底板、3第一活动杆、4第二活动杆、5支撑杆、6第二底板、7第一伸缩杆、8第一弹簧、9竖板、10第二伸缩杆、11第二弹簧、12挡板、13第一推杆、14第一滑槽、15第三弹簧、16栅栏架、17栅栏网、18扶手、19支撑块、20第二推杆、21第四弹簧、22第三推杆、23固定块、24第二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4]
实施例1:参照附图1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稳定性佳的抗震支架,包括承重板1底部设有抗震机构;
[0025]
所述抗震机构包括两个抗震组件,两个所述抗震组件均设于承重板1底部,所述抗震组件包括第一底板2,所述第一底板2固定设于承重板1底部,所述第一底板2前侧设有第一活动杆3,所述第一底板2与第一活动杆3通过活动绞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杆3底部连接有第二活动杆4,所述第一活动杆3与第二活动杆4通过活动绞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活动杆3与第二活动杆4底部设有固定块23,所述第二活动杆4后侧连接有支撑杆5,所述第二活动杆4与支撑杆5通过活动绞座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杆5顶部固定设有第二底板6,所述第二底板6顶部设有第一伸缩杆7,所述第一伸缩杆7外部固定设有第一弹簧8,所述承重板1底部固定设有竖板9,所述竖板9一侧固定设有第二伸缩杆10,所述第二伸缩杆10外部固定设有第二弹簧11,所述第二伸缩杆10一侧固定设有挡板12,所述挡板12一侧固定设有抗震单元;
[0026]
所述抗震单元包括第一推杆13,所述第一推杆13一侧与挡板12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推杆13外部设有第一滑槽14,所述第一推杆13延伸入第一滑槽14内部,所述第一滑
槽14内设有第三弹簧15,所述第三弹簧15一侧与竖板9一侧固定连接。
[0027]
进一步地,所述承重板1顶部固定设有栅栏架16,承重板1顶部与栅栏架16底部固定连接,加强安全性。
[0028]
进一步地,所述栅栏架16上固定设有栅栏网17,栅栏架顶部16与栅栏网内部17固定连接,降低危险性。
[0029]
进一步地,所述栅栏架16顶部固定设有扶手18,栅栏架16顶部与扶手18底部固定连接,方便借力。
[0030]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5底部固定设有支撑块19,支撑杆5底部与支撑块19顶部固定连接,方便设备牢固。
[0031]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伸缩杆7顶部与第一底板2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7底部与第二底板6固定连接,方便第一伸缩杆7在压缩时带动第一弹簧8运动,达到抗震效果。
[0032]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承重板1底部两侧均安装减震机构,当有工人站立在承重板1上时,承重板1向下移动,带动承重板1底部第一底板2向下移动,第一底板2向下移动对第一伸缩杆7进行向下压缩,第一伸缩杆7压缩时带动外部的第一弹簧8向下压缩,第一伸缩杆7向下压缩带动第一活动杆3向右进行移动,第一活动杆3向右移动时通过活动绞座带动第二活动杆4向右移动,第二活动杆4向右移动推动固定块23,固定块23向右移动推动挡板12,挡板12向右移动推动第二伸缩杆10,第二伸缩杆10进行向右压缩,第二伸缩杆10压缩时带动外部的第二弹簧11进行压缩,同时挡板12一侧连接的第一推杆13向右进行移动,第一推杆13在第一滑槽14内向右进行移动,第一推杆13在向右移动时对第一滑槽14内部的第三弹簧15进行压缩,从而达到对物体抗震的效果。
[0033]
实施例2:参照附图3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稳定性佳的抗震支架,所述抗震支架还包括抗震单元包括第二推杆20,所述第二推杆20一侧与挡板12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推杆20外部设有第二滑槽24,所述第二推杆20延伸入第二滑槽24内部,所述第二推杆20一侧设有第四弹簧21,所述第二推杆20与第四弹簧2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弹簧21一侧固定设有第三推杆22,所述第三推杆22一侧与竖板9一侧固定连接。
[0034]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承重板1底部两侧均安装减震机构,当有工人站立在承重板1上时,承重板1向下移动,带动承重板1底部第一底板2向下移动,第一底板2向下移动对第一伸缩杆7进行向下压缩,第一伸缩杆7压缩时带动外部的第一弹簧8向下压缩,第一伸缩杆7向下压缩带动第一活动杆3向右进行移动,第一活动杆3向右移动时通过活动绞座带动第二活动杆4向右移动,第二活动杆4向右移动推动固定块23,固定块23向右移动推动挡板12,挡板12向右移动推动第二伸缩杆10,第二伸缩杆10在第二滑槽24内向右移动时带动第四弹簧21向右移动,第四弹簧21向右移动带动第三推杆22对第四弹簧21进行压缩,从而达到对物体抗震的效果。
[0035]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