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玻璃幕墙的窗节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44237发布日期:2021-07-20 16:34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玻璃幕墙的窗节点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建筑门窗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仿玻璃幕墙的窗节点。



背景技术:

窗是建筑采光通风的重要组成构件,与墙体、屋盖以及门一同起到划分建筑室内外的作用。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104251029b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隐框式玻璃幕墙,包括龙骨、压板、玻璃板、铝质副框以及紧固螺栓,玻璃板胶接于铝质副框外侧,紧固螺栓穿过压板后与龙骨紧固连接、并带动压板压紧于铝质副框,龙骨与玻璃板之间还设一用于承载铝质副框、并将玻璃板和铝质副框的荷载直接传递至龙骨的承载件。龙骨以及紧固螺栓形成连接件。

玻璃幕墙虽具有较好的自然采光性能,但是在长时间使用下,连接件老化易使玻璃幕墙坠落,出现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高窗节点的安全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仿玻璃幕墙的窗节点。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仿玻璃幕墙的窗节点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仿玻璃幕墙的窗节点,包括墙体和楼板,墙体固定连接于相邻的两楼板的边沿之间,墙体间隔设置有两堵。窗节点还包括圈梁以及挑出部,所述圈梁固定连接于楼板边沿并且沿楼板边沿一周设置,所述挑出部固定连接于圈梁远离楼板的一侧,所述挑出部的两端分别与两墙体相向的两侧固定连接。相邻的两楼板的挑出部相向的两侧以及两墙体相向的两侧之间形成门窗洞口,所述门窗洞口内固定连接有用于分隔室内外的采光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光组件连接于门窗洞口上,采光组件的荷载直接传递给挑出部,挑出部将荷载传递圈梁和楼板,从而减轻楼板的荷载。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通过连接件将荷载传递给楼板,本申请的窗节点能够减少了荷载传递的路径,减小连接件老化所带来的采光组件坠楼的概率,从而提高窗节点的安全性能。同时,位于采光组件靠近室内一侧的圈梁能够减小相邻的两采光组件之间的间距尺寸,提高建筑外立面对玻璃幕墙的模仿效果,以及保障窗节点的自然采光率。

可选的,所述挑出部远离楼板的一侧还设置有防坠板,所述防坠板的两侧侧壁与相邻的两挑出部固定连接,所述防坠板沿挑出部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个。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坠板用于减少采光组件向室外一侧坠落的概率,从而提高窗节点的安全性能。

可选的,所述挑出部的顶端高于所在楼板的上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位于挑出部上表面的采光组件底端高于楼板,从而减少业主在楼板上活动时撞击采光组件底端的概率。

可选的,所述挑出部远离楼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保温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层能够提高挑出部的保温性能,从而提高室内的保温性能。

可选的,所述采光板靠近室内的一侧与圈梁远离室内的一侧之间存在间隙,所述采光板与圈梁之间的间隙填充形成有防火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火层为防火岩棉填充间隙形成,防火层能够提高采光组件上部与圈梁之间的防火性能。

可选的,所述防火层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封堵板,所述封堵板遮蔽采光板和圈梁之间的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堵板能够提高对防火层的密封性能,封堵板能够提高防火层的密封性。

可选的,所述封堵板的下表面设置有防火密封胶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火密封胶层能提高封堵板的防火性能。

可选的,所述挑出部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护栏,所述护栏位于采光板靠近室内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护栏能够减少业主自楼板边沿坠落的概率,从而提高楼板边沿的安全性能。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将采光组件固定连接于两挑出部之间,从而使得采光组件的荷载通过挑出部传递给楼板,减少了荷载传递路径,从而能够减小连接件老化所带来的采光组件坠楼的概率;

2.位于采光组件靠近室内一侧的圈梁能够提高建筑外力面对玻璃幕墙的模仿效果以及保障窗节点的自然采光率;

3.防火层能够提高采光组件与圈梁之间的防火性能,从而提高窗节点的整体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窗节点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挑出部的工况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楼板;2、墙体;3、圈梁;4、挑出部;5、采光组件;6、护栏;7、防坠板;8、保温板;9、第一保温副板;10、第二保温副板;11、保温层;12、防火层;13、封堵板;14、抹灰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仿玻璃幕墙的窗节点。参照图1、2,窗节点包括墙体2和楼板1。墙体2固定连接于相邻的两楼板1之间,墙体2间隔设置有两堵。

窗节点还包括圈梁3以及挑出部4。圈梁3沿楼板1边沿一周设置,圈梁3的顶端与楼板1平齐。挑出部4固定连接于圈梁3远离楼板1的一侧,圈梁3、挑出部4以及楼板1一体浇筑成型,挑出部4位于两墙体2相向的两侧之间。两相邻的楼板1的挑出部4之间以及两墙体2相向的两侧之间形成门窗洞口,门窗洞口内固定连接有用于分隔室内外的采光组件5,使得圈梁3位于采光组件5靠近室内的一侧。采光组件5包括窗框以及固定连接于窗框内的透光玻璃。

挑出部4支撑采光组件5,使得采光组件5的荷载以压力的形式传递给挑出部4,再由挑出部4传递给楼板1以及圈梁3,减少了龙骨的使用,减少了的荷载传递路径,从而能够减小连接件老化所带来的采光组件5坠楼的概率。同时,圈梁3能够提高楼板1的承载能力以及墙体2的水平稳定性能,从而提高窗节点的整体稳定性能,提高窗节点的安全性能。位于采光组件5靠近室内一侧的圈梁3能够减小相邻采光组件5之间的间距尺寸,从而提高对玻璃幕墙的模仿效果。

参照图2、3,挑出部4与楼板1一体浇筑成型。挑出部4的下表面与楼板1的下表面平齐,挑出部4的上表面高于所在楼板1的上表面,挑出部4的上表面设置有护栏6,护栏6通过预埋件(图中未显示)与挑出部4固定连接。

挑出部4远离楼板1的一侧固定来连接有防坠板7,防坠板7竖向设置,防坠板7沿挑出部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根。防坠板7的两端侧壁分别于相邻的两挑出部4连接,防坠板7和挑出部4通过预埋件固定连接。

水平相邻的两防坠板7之间设置有保温板8,保温板8对应楼板1设置并且保温板8靠近室内的一侧与挑出部4远离室内的一侧固定连接。保温板8的顶端高于所在挑出部4的上表面,保温板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保温副板9,第一保温副板9靠近室内的一侧与位于挑出部4上表面的采光组件5的底端侧壁固定连接;保温板8的底端低于所在挑出部4的下表面,保温板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保温副板10,第二保温副板10靠近室内的一侧与位于挑出部4下表面的采光组件5的顶端侧壁固定连接。保温板8、第一保温副板9以及第二保温副板10均平行挑出部4设置,保温板8、第一保温副板9以及第二保温副板10形成保温层11,保温层11能够提高采光组件5端部以及挑出部4的保温性能,减少采光组件5端部和挑出部4出现冷桥现象的概率。

护栏6沿挑出部4的长度方向设置,护栏6底端通过预埋于挑出部4内的预埋件与挑出部4固定连接。护栏6沿挑出部4长度方向的端部与墙体2固定连接。

采光组件5与圈梁3之间填充防火岩棉形成防火层12,防火层12的底端设置有用于遮蔽防火层12的封堵板13,封堵板13通过防火密封胶固定连接于玻璃窗与圈梁3之间,封堵板13的下表面与所连接圈梁3的底端平齐。防火密封胶形成防火密封胶层(图中未显示)。

楼板1的下表面、圈梁3的下表面、圈梁3靠近室内的一侧以及封堵板13的下表面均水泥砂浆形成抹灰层14,抹灰层14能够进一步提高对防火层12的密封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仿玻璃幕墙的窗节点的实施原理为:采光组件5将竖向荷载以压力的形式传递给钢筋混凝土形成的挑出部4,减少连接件中荷载传递路径,减小了因为连接件老化而导致的采光组件5坠落的概率。圈梁3能提高挑出部4的稳定性能。防坠板7能够在采光组件5坠落时约束采光组件5。从而提高窗节点的安全性能。

护栏6和凸出楼板1的挑出部4能够提高对采光组件5靠近室内一侧的安全性能。

防火层12能够提高采光组件5与圈梁3之间的防火性能。保温层11能够减少挑出部4和采光组件5连接位置之间出现冷桥现象的概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