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供暖系统的地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34194发布日期:2021-08-03 13:20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供暖系统的地面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供暖系统的地面结构。



背景技术:

暖气为目前中国北方在冬季时的主要取暖的方式,其中,水地暖为将水加热到一定温度,以不高于60℃的热水为热媒,输送到地板下的水管散热管网循环流动,以辐射为主,对流为辅的传热方式加热地板,进而向室内供暖的一种方式,由于地暖供热是自下而上,给人以温足头凉的舒适感,符合中医理论利于人体健康,相较传统取暖具有节能环保、散热均匀稳定等优点而受人们喜爱。

现有技术中,地暖有多种类型,其施工技术亦有多种方式,仅以水地暖而言,就有几种施工法:一种是铺架好热水管网后在上面浇注一层普通混凝土以固定管网并保温,再在上面镶铺一层地板;另一种方法是在管网和地表板间铺设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苯板或者由epe发泡膜和一层铝箔纸复合而成的地暖膜作为隔热保温材料,上述两种方法互有长短优劣:普通混凝土作保温层可与基础层整体结合性好,不易变形,但重量大,隔音性、保温效果较差;采用苯板或epe地暖膜质轻、保温性、隔音性较强,但整体结构性较差,长期使用容易变形,遇高温还可能会分解释放有毒成分影响人体健康。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保温能力强,且能够降低混凝土地面开裂、空鼓等现象,同时能够应用于地暖铺设的地面结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供暖系统的地面结构,能够避免地面产生开裂、空鼓及分层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供暖系统的地面结构,包括原结构楼地面,还包括发泡混凝土层、地暖管层、抗裂混凝土层和饰面层。

所述发泡混凝土层铺设于所述原结构楼地面上方;所述地暖管层铺设于所述发泡混凝土层上方,所述抗裂混凝土层铺设于所述地暖管层上方,所述饰面层固定设置于所述抗裂混凝土层上方。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水暖、地暖等各类供暖系统回填找平,本实用新型中选择的抗裂混凝土层能够与地暖装置完美结合,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细石混凝土回填供暖不均匀、恒温效果差以及地暖升温慢等技术问题。

此外,本实用新型中公开的地面结构无需根据天气、温度等环境因素来确定时间来进行地面收面,进而不会出现由于过早或过晚收面造成的地面开裂及起砂起壳等现象。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保温层通过粘接层与结构楼地面有效粘接,不会出现易松动的现象,进而为混凝土浇筑的施工带来了便利。

优选的,所述发泡混凝土层为硅溶胶水泥发泡混凝土;所述发泡混凝土层厚度为20-60mm。

本实用新型中的发泡混凝土内含均匀气孔,能够具有良好的热工性能,即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进而能够有效的保证地暖管中的热量不会过多流失,进而起到节能作用。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发泡混凝土还能够减轻楼板承重,发泡混凝土的多孔性使其具有低的弹性模量,从而使其对冲击载荷具有良好的吸收和分散作用。

优选的,所述地暖管层包括直径15-25mm的地暖管。

优选的,所述抗裂混凝土层为硅溶胶自密实抗裂混凝土;所述抗裂混凝土层厚度为20-40mm。

本实用新型中的硅溶胶自密实抗裂混凝土采用公开号为cn108083754a中公开的改性水泥基自流平砂浆,其将传统水泥的刚性改为柔性,具有较强的抗压性能及抗折性能。使用该砂浆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普通水泥基自流平砂浆由于后期收缩而造成的大块施工开裂的问题,同时该改性水泥基自流平砂浆决定了本实用新型无需根据天气、温度等环境因素来确定时间来进行地面收面,进而不会出现由于过早或过晚收面造成的地面开裂及起砂起壳等现象。

优选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温层和反射层,所述保温层铺设于所述发泡混凝土层上方,所述反射层铺设于所述保温层上方,所述地暖管层铺设于所述反射层上方。

优选的,所述反射层为金属反射膜。

本实用新型中的金属反射层具有绝热作用,能够有效的将地暖管散发出的热量反射至上层,进而起到保温作用,使得地暖管中的热量被充分利用。

优选的,所述保温层为挤塑聚苯板;所述保温层厚度为20-30mm。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保温层能够提高结构楼地面的保温隔热性能,起到房屋保温、隔热的作用,降低建筑能耗。

优选的,还包括:地暖模块;所述地暖模块铺设于所述发泡混凝土层上,所述地暖管固定于所述地暖模块上。

优选的,所述地暖模块厚度为20-35mm。

本实用新型中的地暖模块可大幅简化地暖的安装程序,并降低地面厚度,减少向下传热损失,使得地暖更节能。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建筑楼的地面结构,首先,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水暖、地暖等各类供暖系统回填找平,本实用新型中选择的硅溶胶自密实抗裂混凝土能够与地暖装置完美结合,有效的解决了传统细石混凝土回填供暖不均匀、恒温效果差以及地暖升温慢等技术问题。

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地面厚度一般为30cm左右,若厚度过小则会存在开裂隐患,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面结构最厚仅需15cm即可解决现有技术中地面开裂、起砂等技术问题,进而提升了室内的高度,提高了住房的居住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的地面结构示意图;

图2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中的地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一种用于供暖系统的地面结构,包括:原结构楼地面,还包括:发泡混凝土层、地暖管层、抗裂混凝土层和饰面层;

其中,发泡混凝土层铺设于原结构楼地面的上方;

地暖管层铺设于发泡混凝土层的上方;

抗裂混凝土层铺设于地暖管层的上方;

饰面层固定设置于抗裂混凝土层的上方。

为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发泡混凝土层为硅溶胶泡粒混凝土;且厚度为20-60mm。

进一步的,地暖管层包括:地暖管,且地暖管的为直径15-25mm。

进一步的,抗裂混凝土层为硅溶胶自密实抗裂混凝土层;且厚度为20-40mm。

为更进一步的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保温层和反射层;

保温层铺设于发泡混凝土层的上方;

反射层铺设于保温层的上方,且地暖管层铺设于反射层的上方。

进一步的,反射层为金属反射膜。

进一步的,保温层为挤塑聚苯板层;且厚度为20-30mm。

为更进一步的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地暖模块;

地暖模块铺设于发泡混凝土层的上方;且地暖管固定于地暖模块上。

进一步的,地暖模块厚度为20-35mm。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供暖系统的地面结构,如图1,具体包括饰面层1、抗裂混凝土层2、地暖管层、反射层4、保温层5、发泡混凝土层6和原结构楼地面7;

其中,发泡混凝土层6为40mm厚的硅溶胶水泥发泡混凝土,发泡混凝土层6铺设于原结构楼地面7上方;保温层5为20mm厚挤塑聚苯板,挤塑聚苯板平坦的固定于发泡混凝土层上;反射层4为金属反射膜,其厚度可以忽略不计,且固定平铺在保温层5上方;地暖管层上为直径为20mm的地暖管3,且地暖管3均匀铺设于反射层4上方;抗裂混凝土层2中具体为公开号cn108083754a中公开的改性水泥基自流平砂浆,且铺设于地暖管层3上方,其铺设厚度为30mm。最后将各种饰面层固定设置于抗裂混凝土层上方。

实施例2

一种用于供暖系统的地面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1)发泡混凝土层厚度为20mm;

(2)保温层厚度为30mm;

(3)地暖管直径为15mm;

(4)抗裂混凝土层的厚度为20mm。

实施例3

一种用于供暖系统的地面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1)发泡混凝土层厚度为60mm;

(2)保温层厚度为25mm;

(3)地暖管直径为5mm;

(4)抗裂混凝土层的厚度为40mm。

对比例1

一种用于供暖系统的地面结构,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

抗裂混凝土层使用市售混凝土。

实施例4

一种用于供暖系统的地面结构,如图2所示,

具体包括饰面层1、抗裂混凝土层2、地暖管层、地暖模块4、发泡混凝土层5和原结构楼地面6;

其中,发泡混凝土层5为20mm厚的硅溶胶水泥发泡混凝土,发泡混凝土层5铺设于原结构楼地面6上方;地暖模块4固定平铺在保温层5上方,其厚度为30mm;地暖管层上为直径为15mm的地暖管3,且地暖管3固定于地暖模块上;抗裂混凝土层2中具体为公开号cn108083754a中公开的改性水泥基自流平砂浆,且浇筑于地暖管层3上方,其铺设厚度为40mm。最后将各种饰面层固定设置于抗裂混凝土层上方。

实施例5

一种用于供暖系统的地面结构,与实施例4不同的是:

(1)发泡混凝土层厚度为60mm;

(2)地暖模块的厚度为20mm;

(3)地暖管直径为5mm;

(4)抗裂混凝土层的厚度为30mm。

实施例6

一种用于供暖系统的地面结构,与实施例4不同的是:

(1)发泡混凝土层厚度为40mm;

(2)地暖模块的厚度为35mm;

(3)地暖管直径为20mm;

(4)抗裂混凝土层的厚度为20mm。

对比例2

一种用于供暖系统的地面结构,与实施例4不同的是:

抗裂混凝土层使用市售混凝土。

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得到的地面结构的技术参数参考表1

表1

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实施例1-3中的24h抗压强度能够达到8.8-8.9mpa,28d抗压强度为24.1-24.6mpa,且与保温材料的粘结强度为0.18mpa,并且在试验期内没有出现收缩裂缝等现象。而对比例1中使用市售混凝土替代本实用新型中的抗裂混凝土后,其24h抗压强度明显降低,仅为0.76mpa,虽然28d抗压强度能够达到25.6mpa,但其与保温材料之间无粘结性,且28d后出现明显收缩裂缝。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6中的24h抗压强度能够达到8.7-9.0mpa,28d抗压强度为24.1-24.6mpa,且与保温材料的粘结强度为0.18mpa,同时在试验期内没有出现收缩裂缝等现象。而对比例2中使用市售混凝土替代本实用新型中的抗裂混凝土后,其24h抗压强度仅为0.76mpa,28d抗压强度能够达到25.7mpa,但其与保温材料之间无粘结性,且28d后出现收缩裂缝。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