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泥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54547发布日期:2022-04-14 19:42阅读:7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泥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园艺制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泥模具。


背景技术:

2.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人们也会经常去公园以及景区游览,不仅可以放松心情、锻炼身体,还能陶冶情操,让人们尽情享受自然之美;公园以及景区为了方便游客,会铺设许多水泥小路或者石板小路;但是,由于石板的成本高以及运输困难、易碎易碎坏等问题,人们更倾向于利用水泥模具直接于工地注塑各种园艺水泥板。
3.但是,水泥模具方便使用的同时,也因其模型过大、不易携带等原因给人们带来了困扰;例如专利cn201442301u中公开了一种水泥预制板塑料模具,通过塑料外侧板围成一体的封闭体,封闭体的横截面为几何形状,封闭体内侧形成注塑空间,用来注塑水泥,形成水泥板;同时,大多数的水泥模具形状单调,大多数为方形等几何形状的水泥模具;并且,较小的水泥模具使用不方便,而更大的水泥模具其不方便携带、运输。
4.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形状富有美感、可拆卸的便携水泥模具,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泥模具,结构简单,携带方便、富有美感。
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泥模具,包括:
8.模具单元,所述模具单元包括第一模具单元和第二模具单元;
9.若干水泥成型槽,设置于所述模具单元;
10.拆离部,设置于若干相邻所述水泥成型槽靠近所述模具单元中部的侧壁,所述拆离部呈折线状,所述拆离部包括第一拆离边和第二拆离边;
11.第一拆离边,设置于所述第一模具单元的一侧;
12.第二拆离边,设置于所述第二模具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二拆离边可拆离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拆离边;
13.若干卡扣,设置于所述第一拆离边;
14.若干卡槽,设置于所述第二拆离边,所述卡扣插装于所述卡槽。
15.进一步地,所述卡扣包括插装部以及于所述插装部一侧突出设置的卡接部,所述卡槽一侧壁设有突出于侧壁表面的限位块,在所述卡扣插装于所述卡槽时,所述限位块用以限位所述卡接部。
16.进一步地,相邻两所述卡扣上的所述插装部突出于所述卡接部设置的所述卡接部的方向相反;相邻两所述卡槽内突出于内壁设置的所述限位块的方向相反。
1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拆离边包括若干燕尾槽,所述燕尾槽设置于折线状的所述第
一拆离边的拐角处上部,所述第二拆离边包括若干燕尾榫,所述燕尾榫设置于折线状的所述第二拆离边的拐角处上部,在所述卡扣插装于所述卡槽时,所述燕尾榫用以插装于所述燕尾槽。
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拆离边包括若干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设置于折线状的所述第一拆离边的拐角处中部,所述第二拆离边包括若干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设置于折线状的所述第二拆离边的拐角处中部,在所述卡扣插装于所述卡槽时,所述限位柱用以插装于所述限位槽。
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拆离边设有若干内地外高的阶梯状的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二拆离边设有若干内地外高的阶梯状的第二限位部,在所述卡扣插装于所述卡槽时,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以扣合于所述第二限位部。
20.进一步地,于所述第一限位部较高阶梯的表面设有第二限位槽,于所述第二限位部较低阶梯的表面设有第二限位柱,在所述卡扣插装于所述卡槽时,所述第二限位柱用以插装于所述第二限位槽。
21.进一步地,所述水泥成型槽设有圆弧形倒角。
22.进一步地,所述水泥成型槽呈上窄下宽的棱台状。
23.进一步地,还包括若干手持部,所述手持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模具单元外边缘和所述第二模具单元外边缘。
2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第一模具单元可拆离地连接于第二模具单元,实现了两者的便捷组装;使用时,将两个模具单元组装,将水泥注入水泥成型槽,即可等待水泥成型;而在运输模具时,可将两者拆离,方便运输;同时,折线状设置的拆离部使两个模具单元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大,并且,两模具的拆离边相互抵接可以有效地防止产品错位,配合两拆离边上的相互插装的卡扣和卡槽,使两模具单元连接更加紧密、牢固。
附图说明
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2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爆炸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图2中圈a处的放大图;
3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爆炸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图4中圈b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参照图1至图5,一种水泥模具,包括:
33.模具单元,所述模具单元包括第一模具单元1和第二模具单元2;
34.若干水泥成型槽3,设置于所述模具单元;
35.拆离部5,设置于若干相邻所述水泥成型槽3靠近所述模具单元中部的侧壁,所述拆离部5呈折线状,所述拆离部5包括第一拆离边11和第二拆离边 21;
36.第一拆离边11,设置于所述第一模具单元1的一侧;
37.第二拆离边21,设置于所述第二模具单元2的一侧,所述第二拆离边21 可拆离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拆离边11;
38.若干卡扣12,设置于所述第一拆离边11;
39.若干卡槽22,设置于所述第二拆离边21,所述卡扣12插装于所述卡槽 22。
40.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第一模具单元可拆离地连接于第二模具单元,实现了两者的便捷组装;使用时,将两个模具单元组装,将水泥注入水泥成型槽,即可等待水泥成型;而在运输模具时,可将两者拆离,方便运输;同时,折线状设置的拆离部使两个模具单元之间的接触面积变大,并且,两模具的拆离边相互抵接可以有效地防止产品错位,配合两拆离边上的相互插装的卡扣和卡槽,使两模具单元连接更加紧密、牢固。
41.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扣12包括插装部121以及于所述插装部121一侧突出设置的卡接部122,插装部121与卡接部122形成阶梯状结构,所述卡槽22 一侧壁设有突出于侧壁表面的限位块221,限位块221与卡槽22侧壁形成阶梯状结构,在所述卡扣12插装于所述卡槽22时,所述限位块221用以限位所述卡接部122。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在卡扣插装于卡槽时,卡接部卡接于限位块,卡接部122的阶梯面抵接于限位块221的阶梯面,防止卡扣由卡槽内脱落,使产品结构更加稳定、牢固;
42.本实施例中,相邻两所述卡扣12上的所述插装部121突出于所述卡接部 122设置的所述卡接部122的方向相反;相邻两所述卡槽22内突出于内壁设置的所述限位块221的方向相反。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相邻的卡接部122 反向设置,使卡接部122与限位块221抵接时产生的力的方向相反,互相抵消,使产品相邻的两卡接结构连接的更加稳定;并且,将相邻的卡接部122反向设置,还可以是一卡接部122与限位块221脱离时,相邻的卡接部122与相邻的限位块221可以紧密接合,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稳定性。
43.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拆离边11包括若干燕尾槽13,所述燕尾槽13设置于折线状的所述第一拆离边11的拐角处上部,所述第二拆离边21包括若干燕尾榫23,所述燕尾榫23设置于折线状的所述第二拆离边21的拐角处上部,在所述卡扣12插装于所述卡槽22时,所述燕尾榫23用以插装于所述燕尾槽 13。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燕尾榫23连接于燕尾槽13,使产品在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移受到限制,防止两模具单元左右脱离,进一步地提升产品的稳定性;同时,将燕尾槽13设置与第一拆离边11与相邻的水泥成型槽的侧壁处,可以保障燕尾槽13处的强度,防止燕尾槽13受力损坏;将燕尾榫23设置在与第二拆离边21与相邻的水泥成型槽的侧壁处,可以保障燕尾榫23处的强度,防止燕尾榫23受力损坏;提升产品的稳定性,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4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拆离边11包括若干第一限位柱14,所述第一限位柱14设置于折线状的所述第一拆离边11的拐角处中部,所述第二拆离边21 包括若干第一限位槽24,所述第一限位槽24设置于折线状的所述第二拆离边 21的拐角处中部,在所述卡扣12插装于所述卡槽22时,所述限位柱14用以插装于所述限位槽24。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将限位柱14设置于所述第一拆离边11与相邻的水泥成型槽的侧壁的交接处,将限位槽24设置于所述
第二拆离边21与相邻的水泥成型槽的侧壁的交接处,可以增强限位柱14处和限位槽 24处的强度,并且,限位柱和限位槽配合,进一步加固产品,防止产品脱离,提升产品的稳定性。
45.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拆离边11设有若干内地外高的阶梯状的第一限位部15,所述第二拆离边21设有若干内地外高的阶梯状的第二限位部25,在所述卡扣12插装于所述卡槽22时,所述第一限位部15用以扣合于所述第二限位部25。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阶梯状的第一限位部15扣合于阶梯状的第二限位部25,两者的阶梯面相互抵接,可以有效地限位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防止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脱离,进一步地提升产品的稳定性,进而提升产品的寿命。
46.本实施例中,于所述第一限位部15较高阶梯的表面设有第二限位槽151,于所述第二限位部25较低阶梯的表面设有第二限位柱251,在所述卡扣12插装于所述卡槽22时,所述第二限位柱251用以插装于所述第二限位槽151。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第二限位柱插装于第二限位槽,进一步加强了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的连接,防止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脱离,提升产品的稳定性,使产品使用更加稳定。
47.本实施例中,所述水泥成型槽3设有圆弧形倒角31。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圆弧形倒角使水泥成型槽底部圆滑过渡,减少水泥成型槽底部与成型的水泥块之间的摩擦力,方便成型的水泥块脱模,使产品使用更加方便,有效地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48.本实施例中,所述水泥成型槽3呈上窄下宽的棱台状。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在脱模时,上窄下宽的棱台状设置的水泥成型槽可以使成型的水泥块方便地脱离,水泥成型槽侧壁与成型的水泥块之间的摩擦离变小,方便用户使用,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49.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若干手持部6,所述手持部6设置于所述第一模具单元1外边缘和所述第二模具单元2外边缘。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手持部的设置方便用户脱模时使用,用户可以抓紧手持部,方便用户用力将模具与水泥块分离,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50.如上所述是结合具体内容提供的一种或多种实施方式,并不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凡与本实用新型的方法、结构等近似、雷同,或是对于本实用新型构思前提下做出若干技术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