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装式隔断墙模块间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85556发布日期:2021-07-30 13:36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拆装式隔断墙模块间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隔断墙拆装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拆装式隔断墙模块间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隔断墙是将一种结构(如房屋、房间或围栏)的一部分同另一部分分隔开的内墙,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叫法,如南方叫做高隔间,高隔墙,高隔断等。隔断墙是一种非承重的墙体。隔断墙跟传统墙体的不同之处在于:大多数隔断墙都是可拆卸重装的,换言之,隔断墙可重复利用。

参照图1,相关技术公开了一种可拆装式隔断墙模块间的连接结构,其包括连接件01,所述连接件01的两端均开设有用于容纳隔断墙体1的安装槽02,所述隔断墙体1通过紧固螺栓03固定于安装槽02内。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上述安装槽的尺寸唯一,难以连接另一种厚度的隔断墙体,适用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提高连接结构的适用性,本申请提供一种可拆装式隔断墙模块间的连接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可拆装式隔断墙模块间的连接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可拆装式隔断墙模块间的连接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还包括对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夹板包括相互垂直的横向板和套管,所述横向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套管螺纹连接于第一通孔的侧壁,且所述套管沿第一通孔的轴心线方向移动;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插杆,所述第二夹板上开设有用于供插杆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插杆的一端穿过第二通孔与套管插接配合,所述插杆的另一端固接有挡块,所述挡块的截面大于第二通孔的截面;所述套管内设置有用于固定插杆的弹性限位圈,所述套管上还设置有用于对插杆解除限位的释放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两个隔断墙体进行固定连接时,操作人员先将两个隔断墙体的两端分别插进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直至两个隔断墙体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套管的外侧壁;接着向靠近第一夹板的方向推动第二夹板,直至第二夹板朝向第一夹板的侧壁抵接于两个隔断墙体的侧壁,然后将插杆插进套管内的弹性限位圈内,以此将两个隔断墙体固定连接在一起;当下次需要连接另一种厚度的隔断墙体时,操作人员可通过转动套管改变套管位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的长度,以此改变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的距离,从而便可对另一种厚度的隔断墙体进行固定连接,从而提高连接结构的适用性。

优选的,所述释放组件包括抵接环、连接杆以及固定块,所述抵接环的一端与弹性限位圈朝向第二夹板的侧壁相互抵接且能够相对滑移,所述抵接环的另一端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挡块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连接杆远离抵接环的一端穿过第三通孔与固定块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沿套管的轴心线方向滑移于第三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插杆解除限位时,操作人员向靠近弹性限位圈的方向按压固定块,固定块移动带动连接杆移动,连接杆移动带动抵接环抵接弹性限位圈,在抵接环的作用下,弹性限位圈逐渐被撑开,从而解除对插杆的限位。

优选的,所述弹性限位圈包括固定环和多块弹性板,所述固定环嵌设固定于套管的内侧壁,多块所述弹性板围绕套管的轴心线依次排列,每块所述弹性板均倾斜设置,所述弹性板的一端与固定环的侧壁固接且另一端能够与插杆的侧壁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环的端部与弹性板的侧壁更加贴合,抵接环在弹性板上滑移的过程中更加平稳,易于操作。

优选的,所述抵接环与弹性板抵接的端部设置成向套管外侧壁倾斜的弧形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接环的端部设置成弧形状,从而能够增大抵接板的变形程度,有利于对插杆解除限位。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相对内侧均设置有凹槽,每个所述凹槽内均设置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抵接块和弹簧,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抵接块和凹槽相对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夹板在向靠近第一夹板移动的过程中,隔断墙体先与抵接块接触,在弹簧的缓冲作用下,减轻了第一夹板、第二夹板与隔断墙体的刚性接触。

优选的,所述抵接块与凹槽相对的内侧壁分别设置有斜面,位于同侧的斜面可相互抵接且相对滑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斜面的设置,对抵接块具有导向的作用,降低了抵接块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的概率。

优选的,所述抵接块远离弹簧的一端粘接有硫化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硫化橡胶垫具有良好的弹性,进一步减轻了第一夹板、第二夹板和隔断墙体之间的刚性接触,从而降低了隔断墙体的侧壁被夹伤的概率。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当需要对两个隔断墙体进行固定连接时,操作人员先将两个隔断墙体的两端分别插进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直至两个隔断墙体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套管的外侧壁;接着向靠近第一夹板的方向推动第二夹板,直至第二夹板朝向第一夹板的侧壁抵接于两个隔断墙体的侧壁,然后将插杆插进套管内的弹性限位圈内,以此将两个隔断墙体固定连接在一起;当下次需要连接另一种厚度的隔断墙体时,操作人员可通过转动套管改变套管位于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的长度,以此改变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的距离,从而便可对另一种厚度的隔断墙体进行固定连接,从而提高连接结构的适用性;

2.当需要对插杆解除限位时,操作人员向靠近弹性限位圈的方向按压固定块,固定块移动带动连接杆移动,连接杆移动带动抵接环抵接弹性限位圈,在抵接环的作用下,弹性限位圈逐渐被撑开,从而解除对插杆的限位;

3.第二夹板在向靠近第一夹板移动的过程中,隔断墙体先与抵接块接触,在弹簧的缓冲作用下,减轻了第一夹板、第二夹板与隔断墙体的刚性接触。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中的一种可拆装式隔断墙模块间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固定组件和释放组件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缓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01、连接件;02、安装槽;03、紧固螺栓;1、隔断墙体;2、第一夹板;21、横向板;211、第一通孔;22、套管;3、第二夹板;31、第二通孔;4、固定组件;41、插杆;42、挡块;43、弹性限位圈;431、固定环;432、弹性板;5、释放组件;51、抵接环;52、连接杆;53、第三通孔;54、固定块;6、凹槽;7、缓冲组件;71、抵接块;72、弹簧;73、斜面;74、硫化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2-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可拆装式隔断墙模块间的连接结构。参照图2和图3,隔断墙模块间的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夹板2、第二夹板3以及对第一夹板2和第二夹板3进行固定的固定组件4。第一夹板2和第二夹板3均矩形板状结构,第一夹板2和第二夹板3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两块隔断墙体1被夹持在第一夹板2和第二夹板3之间。

参照图3,第一夹板2包括横向板21和套管22,横向板21和套管22相互垂直,第一夹板2上开设有第一通孔211,第一通孔211的两端分别连通于第一夹板2的两个面积最大的侧壁。套管22为圆柱形管体,套管22的一端螺纹连接于第一通孔211的侧壁,套管22沿第一通孔211的轴心线方向移动。第二夹板3上开设有第二通孔31,第二通孔31与第一通孔211同轴设置,第二通孔31的半径小于套管22的外径。

参照图3和图4,固定组件4包括插杆41、挡块42以及弹性限位圈43,插杆41为圆杆,插杆41的一端穿过第二通孔31与套管22插接配合。弹性限位圈43设置于套管22的内部,弹性限位圈43包括固定环431和多块弹性板432,固定环431嵌设固定于套管22的内侧壁,多块弹性板432围绕套管22的轴心线依次排列,每块弹性板432均倾斜设置,每块弹性板432的一端与固定环431固定连接且另一端能够抵接于插杆41的侧壁。为了便于插杆41插进套管22内,插杆41靠近第一夹板2的一端设置有倒角。挡块42为圆柱形块状结构,挡块42固定于插杆41远离第一夹板2的一端且挡块42的截面大于第二通孔31的截面。

参照图3和图4,为了便于插杆41与套管22分离,挡板上设置有释放组件5,释放组件5包括抵接环51、连接杆52以及固定块54。抵接环51呈圆管形,抵接环51朝向第一夹板2的一端与弹性板432朝向第二夹板3的侧壁抵接且能够相对滑移,为了增加弹性板432的变形程度,抵接环51与弹性板432接触的端部设置成向套管22外侧壁弯曲的弧形状。连接杆52共设两根,连接杆52相互平行且分别固接于抵接环51靠近第二夹板3的一端。对应于连接杆52,挡板上开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三通孔53。两个连接杆52远离抵接环51的端部穿过第三通孔53共同固接于固定块54朝向挡板的侧壁。连接杆52沿套管22的轴心线方向滑移于第三通孔53。

参照图3和图5,为了减轻第一夹板2、第二夹板3对隔断墙体1带来的损伤,第一夹板2和第二夹板3上均设置有相同的缓冲组件7。第一夹板2和第二夹板3相对内侧壁的两端均开设有相同的凹槽6。以第二夹板3为例,凹槽6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夹板3的两端连通。缓冲组件7包括抵接块71和弹簧72,弹簧7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凹槽6的底部且弹簧72的另一端固接于抵接块71朝向凹槽6底部的一端。为了进一步减轻抵接块71与隔断墙体1的刚性接触,抵接块71远离凹槽6底部的一端粘接有硫化橡胶垫74。为了增加抵接块71在凹槽6内移动的稳定性,抵接块71与凹槽6相对的侧壁均设置有斜面73,位于同侧的两个斜面73可相互抵接且相对滑移。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拆装式隔断墙模块间的连接结构的实施原理为:操作人员先测量出待连接的两个隔断墙体1的厚度,接着转动套管22,以此改变套管22位于第一夹板2和第二夹板3之间的长度,从而改变第一夹板2和第二夹板3之间的距离,然后将两个隔断墙体1的两端分别插进第一夹板2和第二夹板3之间,直至两个隔断墙体1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套管22的外侧壁;当套管22远离第一夹板2的一端与两个隔断墙体1靠近第二夹板3的侧壁平齐时,此时向靠近第一夹板2的方向推动第二夹板3,直至第二夹板3朝向第一夹板2的侧壁抵接于两个隔断墙体1的侧壁,然后将插杆41插进套管22内的弹性板432内,以此将两个隔断墙体1固定连接在一起。当需要在隔断墙体1上拆下第一夹板2和第二夹板3时,操作人员向靠近弹性限位圈43的方向按压固定块54,固定块54移动带动连接杆52移动,连接杆52移动带动抵接环51抵接弹性限位圈43,在抵接环51的作用下,弹性板432逐渐被撑开,从而解除对插杆41的限位,操作人员向远离第一夹板2的方向拔出插杆41,便可将第一夹板2和第二夹板3从隔断墙体1上拆下,便于下次使用。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