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轻型材料组合设计的飘窗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98936发布日期:2021-08-10 14:02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轻型材料组合设计的飘窗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墙板、隔墙板、异形件模具挡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轻型材料组合设计的飘窗模具。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建筑行业对绿色节能建筑理念的倡导,装配式建筑房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对建筑业生产方式的变革,装配式建筑既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成为建筑行业的下一个风口。目前国家对于新兴行业有很大的支持,特别是既能做出有利于国家发展和民族发展的新事业,又能对未来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对大气污染、环境污染和其他息息相关的污染做出贡献的).从最初开始的第一代板,到现在的第六代板,中间的更新无疑时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也是支撑我国产业链的一大支柱。

然而外墙板、隔墙板、异形件在生产过程时,脱模后钢制模具大挡边面板及周围会出现混凝土崩裂、粘接、麻面、脱落等现象,影响墙体外观等质量问题,同时大挡边过于笨重,整体拆装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轻型材料组合设计的飘窗模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轻型材料组合设计的飘窗模具,包括型材部件、连接件和加强筋板,加强筋板与型材部件相固定连接,加强筋板设置于型材部件的两端和内部,连接件穿过型材部件并且连接件固定于型材部件之间;

所述型材部件包括型材一、型材二和型材三,型材一下部对应设置型材二,型材二下部对应设置型材三,型材一、型材二和型材三纵向截面均呈“凵”状;

所述型材一包括底型材壁一、侧型材壁一和上型材壁一,底型材壁一、侧型材壁一、上型材壁一呈“凵”状分布,底型材壁一和上型材壁一上均贯通开设通孔一,通孔一为圆孔状,且位于底型材壁一上的通孔一与位于上型材壁一上的通孔一相对应设置;

所述型材二包括底型材壁二、侧型材壁二和上型材壁二,底型材壁二、侧型材壁二和上型材壁二呈“凵”状分布,底型材壁二和上型材壁二上均贯通设置通孔二,通孔二为圆孔状,且位于底型材壁二上的通孔二与位于上型材壁二上的通孔二相对应设置;

所述型材三包括底型材壁三、侧型材壁三和上型材壁三,底型材壁三、侧型材壁三和上型材壁三呈“凵”状分布,底型材壁三和上型材壁三上均开设通孔三,通孔三为圆孔状,且位于底型材壁三上的通孔三和位于上型材壁三的通孔三相对应设置;

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杆、底挡板和螺母,连接杆为圆柱杆状结构,连接杆底部固定底挡板,底挡板为矩形状结构,连接杆底部与底挡板中部相固定连接,连接杆上部与螺母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相固定。

优选的所述底型材壁一上设置底型材壁凹槽一,底型材壁凹槽一外侧一体设置外沟槽一,底型材壁凹槽一内侧一体设置内沟槽一,外沟槽一和内沟槽一均呈“┐”状。

优选的所述底型材壁二下部设置底型材壁凹槽二,底型材壁凹槽二外侧一体设置底外沟槽二,底型材壁凹槽二内侧一体设置底内沟槽二,底外沟槽二和底内沟槽二均呈“┐”状。

优选的所述上型材壁二上设置上型材壁凹槽二,上型材壁凹槽二外侧一体设置上外沟槽二,上型材壁凹槽二内侧一体设置上内沟槽二,上外沟槽二和上内沟槽二均呈“┐”状,上外沟槽二和上内沟槽二朝向与外沟槽一和内沟槽一朝向相反,上外沟槽二和上内沟槽二与底外沟槽二和底内沟槽二朝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上型材壁三上设置上型材壁凹槽三,上型材壁凹槽三外侧一体设置上外沟槽三,上型材壁凹槽三内侧一体设置上内沟槽三,上外沟槽三和上外沟槽三均呈“┐”状,上外沟槽三和上外沟槽三朝向与底外沟槽二和底内沟槽二朝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同时穿过通孔一、通孔二和通孔三;底挡板抵近底型材壁三外壁,螺母设置于连接杆上部并且螺母底部抵近上型材壁一外壁。

优选的所述加强筋板为板状结构,加强筋板上设置穿孔,穿孔为圆孔状;加强筋板包括上加强筋板、中加强筋板和下加强筋板,上加强筋板固定于型材一内,中加强筋板固定于型材二内,下加强筋板固定于型材三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操作简单,通过多种型号铝制标准型材相互卡紧组合,采用铝制标准连接件加强固定,达到采用轻质高强、通用性强材料、简单式操作的目的,进而提高飘窗模具大挡边的拆卸效率,提高模具组合的通用性,降低模具、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型材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型材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型材三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件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爆炸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型材部件1、型材一11、底型材壁一111、侧型材壁一112、上型材壁一113、型材二12、型材三13、底型材壁凹槽一110、外沟槽一1101、内沟槽一1102、上型材壁二123、底型材壁凹槽二120、底外沟槽二1201、底内沟槽二1202、底型材壁二121、侧型材壁二122、上型材壁凹槽二1230、上外沟槽二12301、上内沟槽二12302、型材三13、底型材壁三131、侧型材壁三132、上型材壁三133、上型材壁凹槽三1330、上外沟槽三13301、上外沟槽三13301、连接件2、连接杆21、底挡板22、螺母23、加强筋板3、穿孔30、上加强筋板31、中加强筋板32、下加强筋板3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仅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所示的一种轻型材料组合设计的飘窗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型材部件1、连接件2和加强筋板3,加强筋板3与型材部件1相固定连接,加强筋板3设置于型材部件1的两端和内部,连接件2穿过型材部件1并且连接件2固定于型材部件1之间;

型材部件1包括型材一11、型材二12和型材三13,型材一11下部对应设置型材二12,型材二12下部对应设置型材三13,型材一11、型材二12和型材三13纵向截面均呈“凵”状。其中型材一11选用300a型铝制标准型材(具体尺寸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调整);型材二12选用300b型铝制标准型材(具体尺寸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调整);型材三13选用300c型铝制标准型材(具体尺寸可根据实际生产需求调整);型材一11、型材二12和型材三13为可重复利用部件,在整个模具组成里面相互组合、反复使用。

型材一11包括底型材壁一111、侧型材壁一112和上型材壁一113,底型材壁一111、侧型材壁一112、上型材壁一113呈“凵”状分布,底型材壁一111和上型材壁一113上均贯通开设通孔一114,通孔一114为圆孔状,且位于底型材壁一111上的通孔一114与位于上型材壁一113上的通孔一114相对应设置;

底型材壁一111上设置底型材壁凹槽一110,底型材壁凹槽一110外侧一体设置外沟槽一1101,底型材壁凹槽一110内侧一体设置内沟槽一1102,外沟槽一1101和内沟槽一1102均呈“┐”状。

型材二12包括底型材壁二121、侧型材壁二122和上型材壁二123,底型材壁二121、侧型材壁二122和上型材壁二123呈“凵”状分布,底型材壁二121和上型材壁二123上均贯通设置通孔二124,通孔二124为圆孔状,且位于底型材壁二121上的通孔二124与位于上型材壁二123上的通孔二124相对应设置;

底型材壁二121下部设置底型材壁凹槽二120,底型材壁凹槽二120外侧一体设置底外沟槽二1201,底型材壁凹槽二120内侧一体设置底内沟槽二1202,底外沟槽二1201和底内沟槽二1202均呈“┐”状。

上型材壁二123上设置上型材壁凹槽二1230,上型材壁凹槽二1230外侧一体设置上外沟槽二12301,上型材壁凹槽二1230内侧一体设置上内沟槽二12302,上外沟槽二12301和上内沟槽二12302均呈“┐”状,上外沟槽二12301和上内沟槽二12302朝向与外沟槽一1101和内沟槽一1102朝向相反,上外沟槽二12301和上内沟槽二12302与底外沟槽二1201和底内沟槽二1202朝向相反;

型材三13包括底型材壁三131、侧型材壁三132和上型材壁三133,底型材壁三131、侧型材壁三132和上型材壁三133呈“凵”状分布,底型材壁三131和上型材壁三133上均开设通孔三134,通孔三134为圆孔状,且位于底型材壁三131上的通孔三134和位于上型材壁三133的通孔三134相对应设置。

上型材壁三133上设置上型材壁凹槽三1330,上型材壁凹槽三1330外侧一体设置上外沟槽三13301,上型材壁凹槽三1330内侧一体设置上内沟槽三13302,上外沟槽三13301和上外沟槽三13301均呈“┐”状,上外沟槽三13301和上外沟槽三13301朝向与底外沟槽二1201和底内沟槽二1202朝向相反;

连接件2包括连接杆21、底挡板22和螺母23,连接杆21为圆柱杆状结构,连接杆21底部固定底挡板22,底挡板22为矩形状结构,连接杆21底部与底挡板22中部相固定连接,连接杆21上部与螺母23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相固定;

连接杆21同时穿过通孔一114、通孔二124和通孔三134;底挡板22抵近底型材壁三131外壁,螺母23设置于连接杆21上部并且螺母23底部抵近上型材壁一113外壁;

加强筋板3为板状结构,加强筋板3上设置穿孔30,穿孔30为圆孔状;加强筋板3包括上加强筋板31、中加强筋板32和下加强筋板33,上加强筋板31固定于型材一11内,中加强筋板32固定于型材二12内,下加强筋板33固定于型材三13内,上加强筋板31选用300a型铝制标准型材;中加强筋板32选用300b型铝制标准型材;下加强筋板33选用300c型铝制标准型材。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生产异形预制构件时,将型材一11、型材二12和型材三13分别使用挡边上预留卡扣相互夹紧,上加强筋板31与型材一11预先焊接固定;中加强筋板32与型材二12预先焊接固定;下加强筋板33与型材三13预先焊接固定;当型材一11、型材二12和型材三13之间相互夹紧之后通过将连接杆21穿过通孔一114、通孔二124和通孔三134然后在连接杆21的顶部采用m30螺母23对其进行紧固,随后组成统一一个整体大挡边,与相邻模具挡边组合连接,形成一整套模具,进行预制构件生产。该实用新型设计合理,操作简单,通过多种型号铝制标准型材相互卡紧组合,采用铝制标准连接件加强固定,达到采用轻质高强、通用性强材料、简单式操作的目的,进而提高飘窗模具大挡边的拆卸效率,提高模具组合的通用性,降低模具、人工成本;同时,保证混凝土预制构件表面平整度及提高表观质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