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面大立柱单元式幕墙的抗侧风挂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18307发布日期:2021-09-04 10:12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斜面大立柱单元式幕墙的抗侧风挂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斜面大立柱单元式幕墙的抗侧风挂件系统。


背景技术:

2.单元体幕墙挂件结构是用于连接幕墙单元体板块与建筑主体结构的承压挂件结构。随着国内建筑幕墙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玻璃幕墙采用室外竖向大装饰线条及大分格大立柱形式,这使得普通的单元式幕墙支座挂接系统无法满足此类幕墙构造设计。目前常用的传统的单元体幕墙挂件结构不太适应于有斜面大立柱造型的单元式幕墙,同时因其抗侧风性能偏弱,也不适用于有室外竖向大装饰线条的单元式幕墙。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斜面大立柱单元式幕墙的抗侧风挂件系统,要解决传统的单元式幕墙支座挂接系统不适应有斜面大立柱造型的单元式幕墙,同时其抗侧风性能弱,也不适用于有室外竖向大装饰线条的单元式幕墙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斜面大立柱单元式幕墙的抗侧风挂件系统,用以连接将幕墙内侧的立柱与主体结构的楼板连接;所述立柱的水平切面呈梯形,且立柱前后侧面均为斜面;所述抗侧风挂件系统包括有铝合金挂件、铝合金转接件、铝合金底座和槽式埋件;所述铝合金挂件有两个,分别包裹在立柱内侧的两个阳角位置处,并且铝合金挂件与立柱通过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连接;所述铝合金挂件包括有纵板和斜板;所述纵板贴在立柱的内侧面上,所述斜板贴设在立柱的斜面上,且在纵板的板面上、沿竖向通长设置有嵌槽;所述铝合金转接件有两个,分别对应连接在两个铝合金挂件的内侧;所述铝合金转接件包括有外挂板、内压板和连接板;所述外挂板竖向插设在嵌槽中,且在外挂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调节螺钉;所述内压板与外挂板平行间隔设置,且内压板的顶部与外挂板的顶部平齐,内压板的底部位于楼板的上方;所述连接板垂直连接在内压板与外挂板之间,并且连接板的底部位于楼板的上方;在连接板的底边上、位于内压板与外挂板之间的部位上开设有挂槽;所述铝合金底座连接在两个铝合金转接件的内侧,且铝合金底座的横截面呈卧置的l形;所述铝合金底座的竖板插设在挂槽中,与铝合金转接件挂接连接;所述铝合金底座的横板的板面上间隔开设有穿孔;所述槽式埋件对应设置在穿孔的下方,且槽式埋件的下端与楼板固定,槽式埋件的上端设置有卡槽;所述槽式埋件与铝合金底座之间通过第一连接螺栓连接。
6.优选的,所述立柱包括有公立柱单元和母立柱单元;所述公立柱单元与母立柱单元纵向拼接而成。
7.优选的,所述斜板上、沿竖向间隔开设有第一螺栓孔;所述立柱前后侧的斜面上、对应第一螺栓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螺栓有一组,对应穿设在第一螺栓孔和第一连接孔中,将铝合金挂件与立柱连接;所述纵板上、沿竖向间隔开设有第二螺栓
孔;所述立柱前后侧的内侧面上、对应第二螺栓孔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螺栓有一组,对应穿设在第二螺栓孔和第二连接孔中,将铝合金挂件与立柱连接。
8.优选的,所述嵌槽的顶部超出外挂板的顶部,嵌槽的底部超出外挂板的底部;在嵌槽超出外挂板的部位上设置有与调节螺钉相适应的螺纹;所述调节螺钉竖向可调连接嵌槽中。
9.优选的,所述外挂板的高度为195mm~255mm;所述内压板的高度为86.5mm~106.5mm;所述内压板与嵌槽外侧面的距离与铝合金底座的厚度相适应。
10.优选的,所述内压板上、位于连接板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通孔;所述铝合金底座的竖板顶部、设置有挂接头;所述内压板与铝合金底座通过第二连接螺栓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螺栓穿设在通孔中,第二连接螺栓的外端与挂接头挂接。
11.优选的,所述槽式埋件包括有立杆和连接块;所述卡槽设置在连接块的顶部。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涉抗侧风挂件系统打破了传统的安装方式,采用两颗调节螺钉及在立柱后端增加与铝合金挂件通过第一螺栓连接的形式,从力学构造上解决了铝合金底座的偏心问题,极大地提高了铝合金底座的抗侧风性能力,是具有较强的抗侧风性能的幕墙节点构造。
14.2、本实用新型的斜面大立柱单元式幕墙的抗侧风挂件系统,极大的提高了支座整体的抗侧风性能,从而能够适应于室外有竖向大装饰线条的建筑幕墙结构,也适应于单元板块较大且单元立柱有较大斜面的幕墙立柱外观,实现整体建筑外观的美观性、多样性。
附图说明
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抗侧风挂件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抗侧风挂件系统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铝合金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铝合金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槽式埋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铝合金挂件的结构示意图。
22.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立柱的水平切面结构示意图。
23.附图标记:1-铝合金底座、1.1-挂接头、2-铝合金转接件、2.1-外挂板、2.2-内压板、2.3-连接板、3-铝合金挂件、3.1-纵板、3.2-斜板、4-垫板、5-立柱、5.1-公立柱单元、5.2-母立柱单元、6-槽式埋件、6.1-立杆、6.2-连接块、7-第一螺栓、8-第二螺栓、9-嵌槽、10-调节螺钉、11-挂槽、12-穿孔、13-卡槽、14-第一连接螺栓、15-第一螺栓孔、16-第二螺栓孔、17-第一连接孔、18-第二连接孔、19-通孔、20-第二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4.如图1

7所示,这种斜面大立柱单元式幕墙的抗侧风挂件系统,用以连接将幕墙内侧的立柱5与主体结构的楼板连接;所述立柱5的水平切面呈梯形,且立柱5前后侧面均为斜
面;所述抗侧风挂件系统包括有铝合金挂件3、铝合金转接件2、铝合金底座1和槽式埋件6;所述铝合金挂件3有两个,分别包裹在立柱5内侧的两个阳角位置处,并且铝合金挂件3与立柱5通过第一螺栓7和第二螺栓8连接;所述铝合金挂件3包括有纵板3.1和斜板3.2;所述纵板3.1贴在立柱5的内侧面上,所述斜板3.2贴设在立柱5的斜面上,且在纵板3.1的板面上、沿竖向通长设置有嵌槽9;所述铝合金转接件2有两个,分别对应连接在两个铝合金挂件3的内侧;所述铝合金转接件2包括有外挂板2.1、内压板2.2和连接板2.3;所述外挂板2.1竖向插设在嵌槽9中,且在外挂板2.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调节螺钉10;所述内压板2.2与外挂板2.1平行间隔设置,且内压板2.2的顶部与外挂板2.1的顶部平齐,内压板2.2的底部位于楼板的上方;所述连接板2.3垂直连接在内压板2.2与外挂板2.1之间,并且连接板2.3的底部位于楼板的上方;在连接板2.3的底边上、位于内压板2.2与外挂板2.1之间的部位上开设有挂槽11;所述铝合金底座1连接在两个铝合金转接件2的内侧,且铝合金底座1的横截面呈卧置的l形;所述铝合金底座1的竖板插设在挂槽11中,与铝合金转接件2挂接连接;所述铝合金底座1的横板的板面上间隔开设有穿孔12;所述槽式埋件6对应设置在穿孔12的下方,且槽式埋件6的下端与楼板固定,槽式埋件6的上端设置有卡槽13;所述槽式埋件6与铝合金底座1之间通过第一连接螺栓14连接。
25.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柱5包括有公立柱单元5.1和母立柱单元5.2;所述公立柱单元5.1与母立柱单元5.2纵向拼接而成。
26.本实施例中,所述斜板3.2上、沿竖向间隔开设有第一螺栓孔15;所述立柱5前后侧的斜面上、对应第一螺栓孔15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一连接孔17;所述第一螺栓7有一组,对应穿设在第一螺栓孔15和第一连接孔17中,将铝合金挂件3与立柱5连接;所述纵板3.1上、沿竖向间隔开设有第二螺栓孔16;所述立柱5前后侧的内侧面上、对应第二螺栓孔16的位置处开设有第二连接孔18;所述第二螺栓8有一组,对应穿设在第二螺栓孔16和第二连接孔18中,将铝合金挂件3与立柱5连接。
27.本实施例中,所述嵌槽9的顶部超出外挂板2.1的顶部,嵌槽9的底部超出外挂板2.1的底部;在嵌槽9超出外挂板2.1的部位上设置有与调节螺钉10相适应的螺纹;所述调节螺钉10竖向可调连接嵌槽9中。
28.本实施例中,所述外挂板2.1的高度为195mm~255mm;所述内压板2.2的高度为86.5mm~106.5mm;所述内压板2.2与嵌槽9外侧面的距离与铝合金底座1的厚度相适应。
29.本实施例中,所述内压板2.2上、位于连接板2.3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通孔19;所述铝合金底座1的竖板顶部、设置有挂接头1.1;所述内压板2.2与铝合金底座1通过第二连接螺栓20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螺栓20穿设在通孔19中,第二连接螺栓20的外端与挂接头1.1挂接。
30.本实施例中,所述槽式埋件6包括有立杆6.1和连接块6.2;所述卡槽13设置在连接块6.2的顶部。
31.本实施例中,所述穿孔12为横向的条形孔。
32.本实施例中,所述铝合金底座1的横板的顶面为锯齿面;在第一连接螺栓14与铝合金底座1的横板之间垫设有垫板4;所述垫板4的底面为锯齿面。
33.上述实施例并非具体实施方式的穷举,还可有其它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目的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有由本实用新型简单变化而来的
应用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