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战手术车外接门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03020发布日期:2021-11-03 13:54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野战手术车外接门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术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野战手术车外接门斗。


背景技术:

2.野战手术车作为卫生装备的核心装备,其环境适应性和机动性较高,适合用于战场上对伤病员进行快速、有效的救治,可有效完成现代战争中的紧急救命手术和早期外科处置。目前,大多数野战手术车虽然能够与正规手术室一样,将手术室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但在手术舱室伤员通道处均没有设置缓冲区域,侧门打开时车内限制区即与外部环境连通,导致在野战条件下开展批量伤员手术时,手术舱室的洁净程度随着手术台次增多而快速下降。尤其是在大风、扬尘、雨雪等恶劣天气时,变得更加明显。
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发明专利cn101892761a公开了一种野战手术车术前准备折叠帐篷,包括篷架和篷布,篷架为双坡框架式结构,篷架包括脊横杆、人字梁、檐横杆和立柱,一组脊横杆设置在一组人字梁的顶端,脊横杆与人字梁通过顶通件连接,且脊横杆旋转后与人字梁折叠在一起;一组立柱设置在人字梁的两端并通过檐通件与人字梁连接;一组檐横杆设置在人字梁的两端并通过檐通件与人字梁和立柱连接,且檐横杆旋转后与人字梁和立柱折叠在一起;篷布包覆在篷架外侧并与野战手术车连接。上述折叠帐篷存在结构复杂,不便于组装和拆卸、使用不方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便于组装和拆卸、使用方便的野战手术车外接门斗。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野战手术车外接门斗,包括:一篷布,所述篷布为方舱结构,篷布的底部为敞口且其下缘的余出的部分向内折叠,篷布靠近手术车的一侧设有用于与手术车舱室的舱门对接的窗口,篷布远离手术车的一侧设有门帘;一地布,所述地布铺设在地面上,地布的周缘压在所述篷布下缘的余出的部分上;一矩形压框,所述矩形压框压在所述地布周缘上,矩形压框上设置有多个插槽;多根支撑杆,各所述支撑杆的下端一一对应插接于各所述插槽内,各支撑杆的上端支撑在所述篷布的顶部;多根用于向外侧的斜下方拉紧各所述支撑杆的斜拉绳,各所述斜拉绳的一端分别套在对应的一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各斜拉绳的下端分别锚固在地面上。
6.进一步地,所述窗口周围的一圈设置有收紧套,所述收紧套内设置有收紧绳,所述手术车舱室的舱门设置有凸出的接口,所述接口的外周设置有环形卡槽,所述收紧套套在所述接口上并通过收紧绳套紧于所述环形卡槽内。
7.进一步地,所述篷布顶部的上侧设置有多个固定套,各所述支撑杆的上端一一对应插接于各所述固定套内。
8.进一步地,各所述支撑杆上部的周向上均设置有上支撑环,所述上支撑环支撑在所述篷布顶部的下侧。
9.进一步地,各所述支撑杆下部的周向上均设置有下支撑环,所述下支撑环支撑于所述矩形压框上。
10.进一步地,所述矩形压框包括两长杆和两短杆,各所述插槽设于两所述长杆上,两所述长杆的两端分别与两短杆的两端可拆卸地连接。
11.进一步地,两所述长杆的两端侧部的相对内侧均设置有插接头,两所述短杆的两端均设置有插接孔,各所述长杆两端的插接头分别插入两根短杆一端的插接孔内。
12.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设置有四根,其中两根靠近门帘对称设于篷布的两侧,另外两根对称设于篷布中间的两侧,篷布的两侧外对称设置有三根间隔分布的地钉,每根所述支撑杆分别通过两条斜拉绳与对应侧的两根地钉相连。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上述野战手术车外接门斗组装时,先将篷布的窗口与手术车舱室的舱门对接,然后将地布套在矩形压框的底部,再将矩形压框和地布压在篷布内部的下缘,使得矩形压框将地布的周缘和篷布下缘压紧,然后在篷布的内部撑起支撑杆,支撑杆的下端插入矩形压框上的插槽,支撑杆的上端顶在篷布的顶部,使篷布完全展开,最后在各支撑杆的上端的篷布外套上斜拉绳,斜拉绳的下端锚固在地面上,以拉紧支撑杆,即可完成门斗的组装,拆卸门斗时,按照相反步骤实施即可,其结构非常简单,且具有便于组装和拆卸的优点,使用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向竖剖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纵向竖剖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矩形压框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中,100

篷布;110

窗口;111

收紧套;112

收紧绳;120

门帘;130
‑ꢀ
固定套;200

地布;300

矩形压框;310

长杆;311

插槽;312

插接头;320
‑ꢀ
短杆;321

插接孔;400

支撑杆;410

上支撑环;420

下支撑环;500

斜拉绳; 510

地钉;600

手术车舱室;610

接口;611

环形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21.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22.如图1

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野战手术车外接门斗,包括一篷布100、一地布200、一矩形压框300、多根支撑杆400和多根用于向外侧的斜下方拉紧各支撑杆
400的斜拉绳500。
23.篷布100为方舱结构,篷布100的底部为敞口且其下缘的余出的部分向内折叠,篷布100靠近手术车的一侧设有用于与手术车舱室600的舱门对接的窗口110,篷布100远离手术车的一侧设有门帘120。
24.优选地,参照图3,窗口110周围的一圈设置有收紧套111,收紧套111 内设置有收紧绳112,手术车舱室600的舱门设置有凸出的接口610,接口610 的外周设置有环形卡槽611,收紧套111套在接口610上并通过收紧绳112套紧于环形卡槽611内。
25.对接窗口110和舱门时,将手术车舱室600的楼梯从窗口110伸入篷布内并将收紧套111套在接口610上,再拉紧收紧绳112,使得收紧套111套在接口610上的环形卡槽611内即可,不仅安装方便,而且连接牢固、不易脱落。
26.地布200铺设在地面上,地布200的周缘压在篷布100下缘的余出的部分上。矩形压框300压在地布200周缘上,矩形压框300上设置有多个插槽311。
27.优选地,矩形压框300包括两长杆310和两短杆320,各插槽311设于两长杆310上,两长杆310的两端分别与两短杆320的两端可拆卸地连接,具体来说,两长杆310的两端侧部的相对内侧均设置有插接头312,两短杆320的两端均设置有插接孔321,各长杆310两端的插接头312分别插入两根短杆320 一端的插接孔321内。上述矩形压框300便于组装和拆卸,收纳时可拆卸呈四根杆,减小收纳空间。
28.各支撑杆400的下端一一对应插接于各插槽311内,各支撑杆400的上端支撑在篷布100的顶部。
29.优选地,为了提高支撑环下端支撑的矩形压框300上的稳定性,各支撑杆400下部的周向上均设置有下支撑环420,下支撑环420支撑于矩形压框300 上。
30.优选地,篷布100顶部的上侧设置有多个固定套130,各支撑杆400的上端一一对应插接于各固定套130内。支撑杆400顶起篷布100的顶部时,支撑杆400的上端插入固定套130,以对支撑杆400的上端进行定位。更优地,为了防止支撑杆400的上端将固定套130顶坏,各支撑杆400上部的周向上均设置有上支撑环410,上支撑环410支撑在篷布100顶部的下侧。
31.各斜拉绳500的一端分别套在对应的一支撑杆400的顶端,各斜拉绳500 的下端分别锚固在地面上。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支撑杆400设置有四根,其中两根靠近门帘120对称设于篷布100的两侧,另外两根对称设于篷布100中间的两侧,篷布100的两侧外对称设置有三根间隔分布的地钉510,每根支撑杆400分别通过两条斜拉绳500与对应侧的两根地钉510相连。
32.上述野战手术车外接门斗组装时,先将篷布100的窗口110与手术车舱室 600的舱门对接,然后将地布200套在矩形压框300的底部,再将矩形压框300 和地布200压在篷布100内部的下缘,使得矩形压框300将地布200的周缘和篷布100下缘压紧,然后在篷布100的内部撑起支撑杆400,支撑杆400的下端插入矩形压框300上的插槽311,支撑杆400的上端顶在篷布100的顶部,使篷布100完全展开,最后在各支撑杆400的上端的篷布100外套上斜拉绳500,斜拉绳500的下端锚固在地面上,以拉紧支撑杆400,即可完成门斗的组装,拆卸门斗时,按照相反步骤实施即可,其结构非常简单,且具有便于组装和拆卸的优点,使用非常方便。
3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