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墙体防潮保温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87051发布日期:2021-08-24 12:41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墙体防潮保温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建筑墙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墙体防潮保温结构。



背景技术:

墙体是阻隔外界与室内的界限,可以抵挡室外的风吹雨打,也可以对室内进行保温,为了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人们常常在基础墙体一侧贴设有保温层。

在日常生活中,墙体外侧会受到雨水的上溅和下渗,从而使水分进入墙体内部,这样不仅会降低保暖层的保暖性能,还会破坏基础墙体的结构,因此,一般需要在保温层外再贴设一层防潮层,而保温层以及防潮层均贴设在基础墙体外侧。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防潮层与保温层均贴设在基础墙体外侧,不便于拆除和更换,对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便于拆除和更换防潮保暖层,以维持墙体的防潮保暖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墙体防潮保温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建筑墙体防潮保温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墙体防潮保温结构,包括安装在基础墙体外侧且主要由横杆和两相对称设置的竖杆组成的安装框;安装在安装框上用于保温防潮的保温防潮层;以及安装在安装框远离基础墙体一侧用于将保温防潮层固定在安装框远离基础墙体一侧的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安装框,可以将保温防潮层可拆卸式安装在基础墙体外侧,以便于拆卸和更换保温防潮层,安装限位件,可以将嵌入在安装框中的保温防潮层贴设在基础墙体上,减少保温防潮层脱落的情况。

可选的,所述横杆顶部开设有供保温防潮层嵌入且延伸方向与横杆延伸方向相一致的第一滑槽,两相对称的所述竖杆相对的一面开设有供保暖防潮层嵌入的第二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设第一滑槽以及第二滑槽,可以将保温防潮层从第一滑槽开口处滑入并嵌入至第二滑槽中,对保温防潮层进行限位的同时也能便于保温防潮层的安装。

可选的,所述横杆的中部开设有与第一滑槽相邻的凹孔,所述限位件包括嵌入在凹孔且横截面呈v型的弹性杆,所述弹性杆远离凹孔位置的两端嵌入在两对称设置的竖杆相对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弹性杆以及开设凹孔,可以通过将抵压杆嵌入至凹孔中,并抵压弹性杆的两端,使弹性杆两端嵌入至竖杆一侧,便于安装弹性杆以限制保温防潮层。

可选的,所述横杆的两端均开设有与第一滑槽相邻的限位孔,所述限位件包括嵌入在限位孔上的限位杆,两所述限位杆在中部对称转动连接且远离限位孔位置的一端嵌入至竖杆的内侧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限位杆以及开设限位孔,可以将限位杆嵌入至限位孔中,并将限位杆的两端嵌入至竖杆两侧,以便于将保温防潮层贴设在基础墙体外侧。

可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转动安装在竖杆的内侧壁上的夹板,所述夹板与竖杆的内侧壁之间安装有扭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夹板以及扭簧,可以通过克服扭簧的扭力将夹板打开,放置保温防潮层后,将夹板松开以将保温防潮层加紧在夹板与基础墙体外侧。

可选的,所述竖杆靠近横杆一端设置有延伸方向与竖杆延伸方向相一致的螺纹杆,所述螺纹杆螺纹嵌入横杆的端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螺纹杆,可以将安装框拆卸成横杆和竖杆,以便于工人运输安装框,减低安装框的运输过程中的容纳空间,以提高运输效率。

可选的,所述安装框通过螺钉安装在基础墙体外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安装框通过螺钉安装在基础墙体外侧,可以将安装框拆卸,以便于拆卸和更换安装框,从而可以提高安装框的重复利用性。

可选的,所述竖杆的顶部远离基础墙体一侧设置有对位块,所述横杆两端均开设有与对位块相适配的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对位块以开设相匹配的缺口,可以让工人十分方便地将安装框对准相邻底部的安装框,以提高安装框的安装准确度。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可拆卸式安装框,可以将保温防潮层十分方便的安装在基础墙体外侧,且便于拆卸和更换,通过安装限位件,可以将保温防潮层更加稳固地贴设在基础墙体外侧,以使保温防潮层达到更好的保温防潮效果;

2.通过设置对位块和开设缺口,可以让工人更加快捷且精准地装配安装框,以提高工人装配的效率,同时,使相邻保温防潮层之间更加紧密,以提高保温防潮层整体的保温防潮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3中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基础墙体;2、安装框;20、螺钉;11、横杆;110、第一滑槽;111、凹孔;112、限位孔;113、缺口;12、竖杆;121、第二滑槽;122、螺纹杆;123、对位块;124、倾斜面;3、保温防潮层;4、弹性杆;40、限位块;5、限位杆;6、夹板;60、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为了提高建筑的保温防潮效果,一般在基础墙体1的外侧贴设有保温防潮层3,而保温防潮层3会随使用时间的增加而保温防潮效果降低,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因此,在达到较长时间后,就没有明显的保温防潮效果,需要对其进行更换,此外,在建筑拆卸的时候,保温防潮层3的拆卸也会带来较大的困扰,产生较多的废料,因此,不利于环保理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墙体防潮保温结构。

实施例1:

参照图1,建筑墙体防潮保温结构包括基础墙体1,在基础墙体1的外侧安装有安装框2,在安装框2上安装有模块化的保温防潮层3,参照图2,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框2包括水平设置的横杆11以及两根竖直设置的竖杆12,两根竖杆12的底部竖直设置有螺纹杆122,两竖杆12通过螺纹杆122螺纹嵌入横杆11的两端顶部,从而可以便于工人运输和装配安装框2。

安装框2上穿设有四颗螺钉20,两竖杆12上穿设有两颗,横杆11对称穿设有两颗,安装框2通过四颗螺钉20安装在基础墙体1的外侧面上。

在两对称竖杆12相对的一面且靠近基础墙体1的一侧开设有第一滑槽110,在横杆11靠近基础墙体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滑槽121,第一滑槽110、第二滑槽121以及安装框2中部空腔形成用于容纳保温防潮层3的总空腔,保温防潮层3可通过安装框2顶部的两对称第一滑槽110之间的位置嵌入,并嵌入至安装框2底部的第二滑槽121中,从而可以限制保温防潮层3的边缘。

为了将保温防潮层3更加紧密的贴设在基础墙体1的外侧壁上,在本实施例中,在横杆11的顶部开设有凹孔111,凹孔111设置在横杆11的中部且与第二滑槽121并排分布,凹孔111上嵌入有弹性杆4,弹性杆4的横截面呈v字形,底部一端的外轮廓与凹孔111相适配且嵌入至凹孔111中,弹性杆4的顶部两端均设置有限位块40,两限位块40对称设置在弹性杆4的两侧边上,限位块40嵌入至相对应的竖杆12的内侧壁上,以使弹性杆4卡嵌在安装框2中,并将保温防潮层3抵压在基础墙体1外侧上。

为了便于工人将相邻的安装框2并排安装在基础墙体1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在同一安装框2的两竖杆12顶部均对称设置有对位块123,对位块123设置在竖杆12顶部远离基础墙体1一侧且远离安装框2的中心一侧上,在横杆11的底部两端开设有与两对称对位块123相适配的缺口113,在安装下一个安装框2时,可通过对位块123的对位作用,将下一个安装框2更加准确地安装在上一个安装框2的顶部。

同时,为了让工人更加快捷地将下一个安装框2安装在上一个安装框2的顶部,将两相对称的对位块123相对的一面设置成倾斜面124,在倾斜面124的导向作用下,使得下一个安装框2更快地对准上一个安装框2,从而可以提高工人的装配效率,在本实施例中,保温防潮层3可选用聚苯板材料以及防水卷材制成。

实施例2:

参照图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限位件的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在横杆11的两端的顶部开设有限位孔112,在限位孔112上均嵌入有限位杆5,两限位杆5的中部通过铰链对称转动连接,且两限位杆5远离限位孔112位置的一端均嵌入在相对应的竖杆12内侧壁上,从而可以将保温防潮层3限制在两限位杆5与基础墙体1之间。

实施例3:

参照图4,本实施例与其他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限位件的不同,在本实施例中,在同一安装框2的两竖杆12相对的一面均并排转动安装有两个夹板6,夹板6与竖杆12之间安装有扭簧60,扭簧60一端安装在竖杆12上,另一端安装在夹板6上,扭簧60对夹板6施加一个向保温防潮层3靠拢的力,以使夹板6将保温防潮层3夹紧在基础墙体1的外侧上。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