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仿古建筑檐下墙体保温装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21065发布日期:2021-09-11 01:13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仿古建筑檐下墙体保温装饰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仿古建筑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仿古建筑檐下墙体保温装饰结构。


背景技术:

2.仿古建筑是指专门用于模仿与替代古代建筑、传统宗教寺观、传统造景、历史建筑、文物建筑、古村落群,还原历史风貌概况的建筑。近年来,在一些历史文化名城或历史街区的保护性建设中,为了获得古代建筑的原貌和外观效果,大量建造了应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技术的仿古公共建筑。随着我国建筑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对公共建筑的节能要求进一步明确,随之而来的现代仿古公共建筑在保温节能方面的局限性便显露出来。
3.目前的仿古建筑檐下墙体保温装置结构,申请公布号为cn105507539a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轻质外墙点挂保温装饰板组合锚接体系及施工方法,保温装饰板通过组合锚接件直接挂接在轻质墙体上,组合锚接件包括穿墙螺杆和一端挂接在保温装饰板的挂接槽内的挂件,穿墙螺杆位于轻质墙体内侧的一端焊接有垂直的底板,底板紧贴轻质墙体内侧表面,穿墙螺杆与挂件通过中间的l形转接件连接固定。该保温装饰板直接点挂在墙体上,是一种既无龙骨又无粘接砂浆的新型点挂应用技术,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
4.针对上述中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该体系中保温装饰板点挂在轻质墙体上,保温装饰板与轻质墙体的间隔距离较大,不仅造成空间浪费,而且减弱了轻质墙体的保温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提供一种仿古建筑檐下墙体保温装饰结构,有利于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仿古建筑檐下墙体保温装饰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仿古建筑檐下墙体保温装饰结构,包括架设于地面上的墙体,所述墙体的一侧设置有保温装饰板,所述保温装饰板设置有多块,相邻的所述保温装饰板通过定位组件定位安装在所述墙体上,所述墙体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保温装饰板的固定组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安装保温装饰板时,通过人员先通过定位组件分别将多块保温装饰板定位安装在墙体上,然后再通过固定组件分别将多块保温装饰板进行固定,此时多块保温装饰板分别贴合并固定于墙体的一侧,在保温装饰板的作用下,进而有利于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
9.可选的,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固定筒以及用于压紧所述保温装饰板的压紧板,所述固定筒设置于所述墙体的一侧,所述固定筒的外侧壁固定设置有多个定位块,多个所述定位块沿所述固定筒的轴心呈环形阵列分布,相邻的所述定位块围合形成所述保温装饰板的放置空间,所述保温装饰板与所述放置空间插接,所述固定筒内滑移设置有压紧杆,所述压紧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固定筒并延伸至所述固定筒侧壁外,所述压紧杆延伸至所述固定筒侧壁外的一端与所述压紧板相连接,所述压紧板通过一调节件朝靠近所述保温装饰板的方向移动。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定位安装保温装饰板时,工作人员先依次将多块保温装饰板插接到放置空间内,在调节件的作用下,此时压紧板初步压紧与保温装饰板的一侧,进而有利于提高保温装饰板定位安装的稳定性。
11.可选的,所述调节件为调节弹簧,所述压紧杆的一端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滑移设置于所述固定筒内,所述调节弹簧套设于所述压紧杆,所述调节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滑块相连接,所述调节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筒内侧相连接,当所述调节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压紧板抵接于所述保温装饰板的一侧。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朝远离墙体的方向拉动压紧板时,压紧板通过压紧杆带动滑块朝远离墙体的方向移动,此时滑块压紧调节弹簧,当工作人员放手松开压紧板时,此时调节弹簧恢复自然状态,调节弹簧释放弹力并带动滑块朝靠近墙体的方向移动,滑块通过压紧杆带动压紧板朝靠近墙体的方向移动,此时压紧板抵接于保温装饰板的一侧,进而有利于提高压紧板保温装饰板一侧的稳定性。
13.可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螺栓以及固定块,所述固定螺栓以及固定块分别设置于相邻的所述保温装饰板相对的一侧,所述固定螺栓穿过所述固定块并与所述墙体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块的两侧设置有固定片,所述保温装饰板的一侧沿所述保温装饰板的厚度方向开设有固定槽,所述固定片与所述固定槽插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固定保温装饰板时,工作人员先将固定块嵌设于相邻的保温装饰板相对的一侧,然后再拧紧固定螺栓,在固定螺栓的作用下,此时固定块固定于相邻的保温装饰板相对的一侧,固定片插接于固定槽内,且固定片抵紧于相邻的两块保温装饰板,进而有利于提高保温装饰板固定在墙体上的稳定性。
15.可选的,所述保温装饰板设置有用于盖合所述固定槽的盖合组件,所述盖合组件包括盖板以及锁紧螺栓,所述盖板铰接设置于所述固定槽,所述锁紧螺栓设置于所述盖板的一侧,所述锁紧螺栓依次穿过所述盖板以及所述固定片并与所述保温装饰板螺纹连接。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盖合固定槽时,工作人员先朝靠近固定片的方向摆动盖板,然后再拧紧锁紧螺栓,此时盖板以及固定片固定于固定槽内,有利于提高保温装饰板外观的平整度,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保温装饰板固定于墙体上的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保温装饰板的一侧沿所述保温装饰板的厚度方向开设有放置槽,所述压紧板与所述放置槽插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紧板与放置槽插接,有利于提高保温装饰板外观的平整度。
19.可选的,相邻所述保温装饰板相对的一侧粘设有玻璃胶。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相邻的保温装饰板相对的一侧粘设有玻璃胶,有利于提高保温装饰板的密封性。
21.可选的,所述固定块的一侧沿所述固定块长度方向开设有转动槽,所述固定螺栓穿过所述转动槽并与所述墙体螺纹连接。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螺栓穿过转动槽并与墙体螺纹连接,有利于提高固定块固定于墙体上的稳定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4.当需要安装保温装饰板时,通过人员先通过定位组件分别将多块保温装饰板定位
安装在墙体上,然后再通过固定组件分别将多块保温装饰板进行固定,此时多块保温装饰板分别贴合并固定于墙体的一侧,在保温装饰板的作用下,进而有利于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技术的仿古建筑檐下墙体保温装饰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技术的固定筒以及压紧板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27.图3是本技术的盖板与保温装饰板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28.图4是本技术的固定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墙体;2、保温装饰板;21、放置槽;22、固定槽;3、固定筒;31、压紧板;32、定位块;33、放置空间;34、压紧杆;35、滑块;36、调节弹簧;4、固定块;41、固定螺栓;42、固定片;43、转动槽;5、盖板;51、锁紧螺栓;6、玻璃胶。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实施例:
32.参见图1,一种仿古建筑檐下墙体保温装饰结构,包括墙体1。墙体1呈竖直设置,墙体1固定设置于地面上,且墙体1位于仿古建筑檐下。墙体1的外侧设置有保温装饰板2,本实施例中,保温装饰板2的数量设有九块,九块保温装饰板2分别沿墙体1的表面呈矩形阵列分布。墙体1上设置有用于定位安装九块保温装饰板2的定位组件,且九块保温装饰板2分别通过固定组件固定于墙体1上。
33.具体的,参见图1和图2,为提高保温装饰板2定位安装的稳定性,定位组件包括固定筒3以及压紧板31。本实施例中,固定筒3呈长方体状。固定筒3的数量设有四个,四个固定筒3分别呈水平设置,四个固定筒3的一端分别与墙体1固定连接,且四个固定筒3分别沿墙体1的表面呈矩形阵列分布。固定筒3的侧壁固定设置有四个定位块32,且四个定位块32分别固定设置于固定筒3的四面外侧壁。相邻的两个定位块32围合形成放置保温装饰板2边角的放置空间33,保温装饰板2的边角与放置空间33插接。固定筒3内滑移设置有压紧杆34,压紧杆34垂直于墙体1表面,且压紧杆34背离墙体1的一端穿过固定筒3并延伸至固定筒3侧壁外。压紧板31用于压紧保温装饰板2边角背离墙体1的一侧,压紧板31与墙体1的表面相互呈平行设置,且压紧杆34延伸至固定筒3侧壁外的一端与压紧板31同轴固定连接。
34.参见图2,为提高压紧板31压紧保温装饰板2边角背离墙体1一侧的稳定性,压紧板31通过一调节件朝靠近墙体1的方向移动,调节件为调节弹簧36。压紧杆34背离压紧板31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滑块35,且滑块35滑移设置于固定筒3内。调节弹簧36套设于压紧杆34,且调节弹簧36的一端与滑块35背离墙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调节弹簧36的另一端与固定筒3的内侧固定连接。
35.当需要定位安装保温装饰板2时,工作人员先朝远离墙体1的方向拉动压紧板31,压紧板31带动压紧杆34朝远离墙体1的方向移动,压紧杆34带动滑块35朝远离墙体1的方向移动,此时滑块35压紧调节弹簧36。然后工作人员再分别将保温装饰板2的端角对准放置空间33并插接到放置空间33内。然后工作人员再放手松开压紧板31,此时调节弹簧36恢复自
然状态,调节弹簧36释放弹力并带动滑块35朝靠近墙体1的方向移动,滑块35通过压紧杆34带动压紧板31朝靠近墙体1的方向移动,此时压紧板31抵紧于保温装饰板2的端角背离墙体1的一侧。
36.值得说明是,参见图3,为提高保温装饰板2外观的整体平整度,保温装饰板2的端角背离墙体1的一侧沿保温装饰板2的厚度方向开设有放置槽21,且当调节弹簧36处于自然状态时,压紧板31插接于放置槽21内。
37.具体的,参见图3和图4,为进一步分别对九块保温装饰板2进行固定,固定组件包括固定螺栓41以及固定块4。固定块4的数量设有多个,多个固定块4分别设置于相邻的两块保温装饰板2相对的一侧,固定块4的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固定片42,且固定片42用于压紧固定保温装饰板2。保温装饰板2背离墙体1的一侧沿保温装饰板2的厚度方向开设有固定槽22,固定片42嵌设于固定槽22内。
38.为提高固定块4与墙体1固定连接的稳定性,固定块4背离墙体1的一侧沿固定块4的厚度方向开设有转动槽43,固定螺栓41转动设置于转动槽43内,且固定螺栓41穿过固定块4并延伸至固定块4侧壁外,固定螺栓41延伸至固定块4侧壁外的一端与墙体1螺纹连接。当需要固定保温装饰板2时,工作人员先将固定块4放置到相邻的两块保温装饰板2相对的一侧,并将固定片42插接于固定槽22内,然后工作人员再拧紧固定螺栓41,此时固定块4固定设置于墙体1上,固定片42固定于固定槽22内,同时在固定片42的作用下,相邻的两块保温装饰板2固定于墙体1上。
39.具体的,参见图3,为进一步提高保温装饰板2表面的平整度,保温装饰板2上设置有用于盖合固定槽22的盖合组件,盖合组件包括盖板5以及锁紧螺栓51。盖板5的数量对应设有多个,多个盖板5分别铰接设置于固定槽22的槽口。锁紧螺栓51的数量对应设有多颗,多颗锁紧螺栓51分别设置于盖板5的一侧,且锁紧螺栓51依次穿过盖板5以及固定片42并延伸固定片42侧壁外,锁紧螺栓51延伸至固定片42侧壁外的一端与保温装饰板2螺纹连接。
40.需要注意的是,参见图1,为提高相邻的两块保温装饰板2之间的密封性,相邻的两块保温装饰板2之间涂设有玻璃胶6。同时玻璃胶6也有利于提高保温装饰板2整体的美观性。
41.一种仿古建筑檐下墙体保温装饰结构的工作原理:
42.当需要安装保温装饰板2时,工作人员先朝远离墙体1的方向移动压紧板31,压紧板31通过压紧杆34带动滑块35朝远离墙体1的方向移动,此时滑块35压紧调节弹簧36。然后工作人员再将保温装饰板2的边角插接到放置空间33内,然后工作人员再放手松开压紧板31,此时调节弹簧36恢复自然状态,调节弹簧36释放弹力并带动滑块35朝靠近墙体1的方向移动,滑块35通过压紧杆34带动压紧板31朝靠近墙体1的方向移动,此时压紧板31压紧保温装饰板2的边角。
43.然后工作人员再将固定片42对准固定槽22,同时并将固定块4放置到相邻的两块保温装饰板2相对的一侧,然后先拧紧固定螺栓41,此时固定块4固定于墙体1上,然后工作人员朝靠近固定片42的方向摆动盖板5,然后再拧紧锁紧螺栓51,此时盖板5以及固定片42固定于固定槽22内。最后工作人员再对相邻的两块保温装饰板2之间粘设上玻璃胶6,此时九块保温装饰板2固定于墙体1上。
44.综上所述,保温装饰板2贴合并固定于墙体1的一侧有利于提高墙体1的保温性能。
4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