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排水板及含有蓄排水板的海绵城市绿色屋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97501发布日期:2021-11-06 05:08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蓄排水板及含有蓄排水板的海绵城市绿色屋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蓄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蓄排水板及含有蓄排水板的海绵城市绿色屋顶。


背景技术:

2.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在新形势下,海绵城市是推动绿色建筑建设,低碳城市发展,智慧城市形成的创新表现,是新时代特色背景下现代绿色新技术与社会、环境、人文等多种因素下的有机结合。“海绵城市”材料实质性应用,表现出优秀的渗水、抗压、耐磨、防滑以及环保美观多彩、舒适易维护和吸音减噪等特点,成了“会呼吸”的城镇景观路面,也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让城市路面不再发热。
3.绿色屋顶在海绵城市的理念下应运而生,也称种植屋面、屋顶绿化等,绿色屋顶上设置有种植基质,种植基质上种植有植被,具有截留雨水、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净化空气、提高建筑节能效果等功能,并可有效缓解城市洪涝、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虽然目前绿色屋顶结的构越来越多,但都趋于结构复杂化,增加了屋顶的承重压力。并且绿色屋顶使用的蓄排水板一般都是在板体上设置凹槽储水,多余的水从屋顶上流走,增加屋顶的防水压力。旱季无降水时,需要对绿色屋顶上的植被浇水,水流通过屋顶流入屋顶排水口或沿屋顶流下,加重了屋顶的防水压力。所以现在需要一种结构简单,蓄水能力强且水流不从屋顶流动就能排出的绿色屋顶,以减轻屋顶防水和负重压力。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蓄排水板及含有蓄排水板的海绵城市绿色屋顶。该装置通过对蓄排水板的改进,使得蓄排水板能够储存足够量的水,为绿植提供水份;同时多余的水不从屋顶地面上流动,直接在屋顶边缘排到排水口里,减轻了屋顶防水压力。本实用新型的绿色屋顶完全符合海绵城市的理念,结构简单,有效减轻屋顶负载。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蓄排水板,所述蓄排水板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所述蓄排水板的上表面设有渗水板,所述渗水板上设有若干渗水孔;所述蓄排水板相邻的两个侧面分别设有若干进水管,所述蓄排水板的另外两个侧面分别设有若干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的直径与进水管的直径相同;蓄排水板每个侧面上进水口的数量与其他侧面上进水管的数量相同。
7.作为优选,所述蓄排水板内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高度与蓄排水板的高度相同;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若干透水孔。支撑板起到支撑蓄排水板的作用,同时透水孔方便水体流动。
8.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为宫格式结构。
9.作为优选,所述进水口与进水管距水平面的高度均为蓄排水板高度的1/2~2/3。可根据蓄水量调节进水口和进水管的高度。
10.作为优选,所述进水口的数量小于渗水孔的数量;所述进水口的直径大于渗水孔的直径。进水口和进水管的直径大方便水体流动,加快水体流动速度。
11.作为优选,所述进水口的数量小于透水孔的数量;所述进水口的直径大于透水孔的直径。
12.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含有蓄排水板的海绵城市绿色屋顶,所述海绵城市绿色屋顶包括屋顶结构;所述屋顶结构的上方设置找平层;所述找平层的上方设置隔离层;所述隔离层的上方设置蓄排水板;所述蓄排水板的上方设置基质层;所述基质层的上方设置植被层。
13.基质层中,基质为蛭石、珍珠岩、岩棉、沙等,基质的粒径大于蓄排水板上渗水孔的粒径,以防基质落入蓄排水板中。再铺基质时,可以先用筛网过滤掉颗粒小于渗水孔直径的基质颗粒。基质层也可包括底部设置过滤棉的基质层。
14.作为优选,所述隔离层为防水隔离层。不论是雨水还是旱季给植被浇的水,都从蓄排水板内流动,不经过屋顶,所以可以不设置防水层。但为了保险起见,可以使用带防水功能的隔离层,进一步提高绿色屋顶的防水性能。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的蓄排水板能够有效存储足量水分供绿植生长,同时多余的水不从屋顶地面上流动,直接在屋顶边缘排到排水口里,减轻了屋顶防水压力。
17.2.植物的根系通过渗水板上的渗水孔进入蓄排水板内部,蓄排水板可以容纳大量根系,还可以为植物的根系提供水分,无需设置耐根穿刺层,减轻屋顶重量。
18.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蓄排水板上设置的进水口和进水管进行配合使用,将一块蓄排水板的进水管插入另一块蓄排水板的进水口,即完成了蓄排水板之间的组装,又能使水流通过一块蓄排水板流入另一块蓄排水板,使在屋顶的水体流动变成在蓄排水板内实现水体流动。
19.4.由于绿色屋顶的设置,一般旱季需要浇水,但屋顶铺满植被,使得浇水只能绿植边缘进行(即屋顶边缘),设置自动喷水装置一是费用较高,二是屋顶边缘的植被很难被浇灌。本实用新型的蓄排水板可使浇水在植被边缘进行,水体会通过连接在一起的蓄排水板流动,最后从最边缘的蓄排水板的进水管流出,从屋顶流下;或者将最边缘蓄排水板的进水管连接到一条水管上,直接从屋顶的排水口排出。雨季雨水较多时,多余的雨水也可这样排出。
20.5.本实用新型的绿色屋顶完全符合海绵城市的理念,结构简单,有效减轻屋顶负载。适合大范围推广。
附图说明
21.图1为蓄排水板的主视图;
22.图2为蓄排水板的内部结构图;
23.图3为海绵屋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海绵屋顶的俯视图;
25.图中所示:1.蓄排水板,2.渗水板,3.渗水孔,4.进水管,5.进水口,6.支撑板,7.透水孔,8.植被层,9.基质层,10.隔离层,11.找平层,12.屋顶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27.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案:
28.一种蓄排水板,所述蓄排水板1为内部中空的长方体;所述蓄排水板1的上表面设有渗水板2,所述渗水板2上设有若干渗水孔3;所述蓄排水板1相邻的两个侧面分别设有若干进水管4,所述蓄排水板1的另外两个侧面分别设有若干进水口5,所述进水口5的直径与进水管4的直径相同;所述进水口5的数量与进水管4的数量相同。
29.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案:
30.在第一种实施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蓄排水板1内设有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6的高度与蓄排水板1的高度相同;所述支撑板6上设有若干透水孔7。所述支撑板6为宫格式结构。所述进水口5与进水管4距水平面的高度均为蓄排水板1高度的1/2~2/3。所述进水口5的数量小于渗水孔3的数量;所述进水口5的直径大于渗水孔3的直径。所述进水口5的数量小于透水孔7的数量;所述进水口5的直径大于透水孔7的直径。
31.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方案:
32.在第一种或第二种方案的基础上,一种含有蓄排水板的海绵城市绿色屋顶,包括屋顶结构12;所述屋顶结构12的上方设置找平层11;所述找平层11的上方设置隔离层10;所述隔离层10的上方设置蓄排水板1;所述蓄排水板1的上方设置基质层9;所述基质层9的上方设置植被层8。所述隔离层10为防水隔离层。
33.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