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结构紧凑的横移框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60669发布日期:2021-10-16 09:14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结构紧凑的横移框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式停车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结构紧凑的横移框架。


背景技术:

2.目前,多层升降横移类停车设备中间层车位的横移框架采用将提升链轮放置在框架内侧,将传动链路布置在框架内侧的设置方式。这样的设置,由于将提升链轮和传动链路布置在框架的内侧使得载车平台需要预留空间用于设置悬挂装置与提升链轮连接,这样就减少了载车平台的载车空间。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1.载车平台悬挂点与车位宽度之间的距离过大造成机械式停车设备的载车板宽度小;2.宽度方向机械式停车设备的占地面积大,建筑面积浪费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的横移框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提升装置设置不合理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结构紧凑的横移框架,包括框架本体,框架本体为方形框架,框架本体包括长边a和长边b,短边a和短边b;在框架本体上设置有提升装置,其中,提升装置包括第一传动单元和第二传动单元,第一传动单元设置在框架本体的下方,第一传动单元包括第一提升链轮和第二提升链轮;
5.所述第一提升链轮设置在长边a下方的前端,第二提升链轮设置在长边b下方的前端,并且第一提升链轮和第二提升链轮的端部均伸出框架本体侧边2至5cm,在第一提升链轮和第二提升链轮之间设置有传动轴ⅰ,传动轴ⅰ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一提升链轮的内部,传动轴ⅰ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二提升链轮的内部,在传动轴ⅰ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上分别布置有链路,通过链路与设置在第一传动单元后方的第二传动单元连接;
6.第二传动单元包括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其中,第一滑轮设置在框架本体下方,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均设置在框架本体的侧边,且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和第三滑轮的轴线不在同一水平线上;链路通过第一滑轮和第三滑轮与悬挂装置连接,悬挂装置设置在载车板的两端,并且相对设置的悬挂装置之间的距离是载车板宽度的1.1至1.3倍。
7.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所述长边a和长边b的侧边设置有凹槽,设置在第一传动单元和第二传动单元上的链路安装在凹槽内。
8.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框架本体的短边a的上表面设置有提升电机,在提升电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三齿轮,通过第三齿轮与设置在传动轴ⅰ上的第四齿轮连接。
9.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均为双齿盘的齿轮。
10.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在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和第二传动单元的下方还设置有横向移动装置。
11.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横向移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和移动滑轮,其中,所述移动
滑轮至少设置有4个,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移动滑轮连接,纵向相邻的两个移动滑轮之间设置有与长边a和长边b平行的传动轴ⅱ。
12.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驱动电机驱动移动滑轮移动,移动滑轮带动框架本体横向移动。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4.1.在本实用新型中改变了横移框架的整体结构,增加使用的便捷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中设置在载车板的外侧的悬挂装置缩小了与载车板之间的距离,节约了车位空间,在相同车位宽度的条件下,本实用新型的一个车位载车板的宽度能够增大100

150mm,能够供车辆更加轻松的出入。
15.2.在本实用新型中紧凑的横移框架减小了载车板的占地宽度。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横移框架使得停车设备占地宽度可比普通停车设备减少300

500mm。
附图说明
16.图1为结构紧凑的横移框架整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结构紧凑的横移框架正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结构紧凑的横移框架侧视结构示意图。
19.图中标记:1

框架本体,2

长边a,3

长边b,4

短边a,5

短边b,6

第一传动单元,7

第二传动单元,8

第一提升链轮,9

第二提升链轮,10

传动轴ⅰ,11

第一齿轮,12

第二齿轮,13

链路,14

第一滑轮,15

第二滑轮,16

第三滑轮,17

悬挂装置,18

提升电机,19

第三齿轮,20

第四齿轮,21

横向移动装置,22

驱动电机,23

移动滑轮,24

传动轴ⅱ。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实施例一
22.请参阅图1

图3,一种结构紧凑的横移框架,包括框架本体1,框架本体1为方形框架,框架本体1包括长边a2和长边b3,短边a4和短边b5;在框架本体1上设置有提升装置,其中,提升装置包括第一传动单元6和第二传动单元7,第一传动单元6设置在框架本体1的下方,第一传动单元6包括第一提升链轮8和第二提升链轮9。
23.所述第一提升链轮8设置在长边a2下方的前端,第二提升链轮9设置在长边b3下方的前端,并且第一提升链轮8和第二提升链轮9的端部均伸出框架本体1侧边2至5cm,在第一提升链轮8和第二提升链轮9之间设置有传动轴ⅰ10,传动轴ⅰ10的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一提升链轮8的内部,传动轴ⅰ10的另一端转动设置在第二提升链轮9的内部,在传动轴ⅰ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齿轮11和第二齿轮12,在第一齿轮11和第二齿轮12上分别布置有链路13,通过链路13与设置在第一传动单元6后方的第二传动单元7连接。
24.第二传动单元7包括第一滑轮14、第二滑轮15和第三滑轮16;其中,第一滑轮14设置在框架本体1下方,第二滑轮15和第三滑轮16均设置在框架本体1的侧边,且第一滑轮14、
第二滑轮15和第三滑轮16的轴线不在同一水平线上;链路13通过第一滑轮14和第三滑轮16与悬挂装置17连接,悬挂装置17设置在载车板的两端,并且相对设置的悬挂装置17之间的距离是载车板宽度的1.1至1.3倍。
25.在所述长边a2和长边b3的侧边设置有凹槽,设置在第一传动单元6和第二传动单元7上的链路13安装在凹槽内。
26.在框架本体1的短边a4的上表面设置有提升电机18,在提升电机18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三齿轮19,通过第三齿轮19与设置在传动轴ⅰ10上的第四齿轮20连接。
27.所述第三齿轮19和第四齿轮20均为双齿盘的齿轮。
28.在所述第一传动单元6和第二传动单元7的下方还设置有横向移动装置21。
29.所述横向移动装置21包括驱动电机22和移动滑轮23,其中,所述移动滑轮23至少设置有4个,所述驱动电机22的输出端与移动滑轮23连接,纵向相邻的两个移动滑轮23之间设置有与长边a2和长边b3平行的传动轴ⅱ24。
30.所述驱动电机22驱动移动滑轮23移动,移动滑轮23带动框架本体1横向移动。
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图1、图2、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框架本体1的长边a2和长边b3作为框架本体1的安装结构梁,在长边a2和长边b3的下方安装有其他结构,短边a4和短边b5主要作连接作用。其中第一传动单元6中的第一提升链轮8和第二提升链轮9就分别设置在长边a2和长边b3的前端,并且第一提升链轮8和第二提升链轮9的端部要超出长边a2和长边b3的端部5cm,其目的为将第一提升链轮8和第二提升链轮9的安装中心向外移动,从而使得安装在第一提升链轮8内部的第一齿轮11和安装在第二提升链轮9内部的第二齿轮12的安装位置能够向外移动;同时与之配合的第二传动单元7的安装位置也能够向外移动,使得链路13的布置也能够向外移动。增加了由链路13悬挂的载车板的宽度,使得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32.实施例二
3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由设置在框架本体1的短边a4上的提升电机18驱动,提升电机18的输出端上设置有第三齿轮19,第三齿轮19通过齿条与第四齿轮20连接,第三齿轮19与第四齿轮20均为双齿盘齿轮,使用双齿盘齿轮的目的是为了增加齿轮的强度,提高传动能力;提升电机18驱动第三齿轮19转动。第三齿轮19通过齿条带动第四齿轮20转动,第四齿轮20与安装第四齿轮20的传动轴ⅰ10同轴转动,带动安装在传动轴ⅰ10两端的第一齿轮11和第二齿轮12转动,第一齿轮11和第二齿轮12与第一滑轮14和第三滑轮16形成悬挂提升,第一齿轮11和第二齿轮12与第二滑轮15形成闭合循环。第一齿轮11和第二齿轮12在传动轴ⅰ10的带动下旋转,链路13在第一滑轮14和第三滑轮16上移动,使得悬挂在链路13上的载车板上下移动,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第一滑轮14、第二滑轮15和第三滑轮16均是成对使用。并且在框架本体1的下方还设置有横向移动装置21,通过横向移动装置21驱动框架本体1横向移动。
34.实施例三
3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链路13来连接载车板,由于现有的悬挂装置17大都采用一个链条来勾住载车板的悬挂装置17,提升载车板,但是这样的设置不具备良好的安全性,尤其是在载车板升降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晃动的情况。所以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一种防止滑动的装置。
36.所述防晃装置包括防晃装置主体,防晃装置主体有四个,分别包括上支架、下支架和挡板组焊体,所述上支架的顶部通过螺栓与横移框架的长边a2和长边b3固定连接,所述上支架底部通过螺栓与下支架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组焊体通过螺栓与下支架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载车板四个角的外侧设有向外水平延伸出的保险板,所述保险板与挡板组焊体的结构相匹配,并能卡在挡板组焊体内部。所述上支架包括由上至下相互固定连接的顶板、上方管和加长板,所述加长板的底部设有多个圆孔,所述顶板的两侧分别设有长孔。所述下支架包括下方管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在下方管底部的一侧,所述下方管的顶部设有两个圆孔,所述连接板的两侧分别设有长孔。所述挡板组焊体由一块连接弯板和两块固定弯板组分,所述连接弯板向外弯曲,所述连接弯板上部设有两个长孔,所述两个固定弯板固定连接在连接弯板的下部,所述两个固定弯板分别向两侧弯曲。所述两个固定弯板之间的间距和保险板的宽度相匹配,所述保险板可卡在两个固定弯板之间。
37.在每个框架本体1下方设有防晃装置,并配合载车板设置的向外延伸的保险板,利用四个点来保护载车托盘防止其前后左右晃动,同时本实用新型的防晃装置整体通过上支架的顶板与框架本体1的底面用螺栓固定连接在一起,上支架的加长板与下支架的下方管之间、下支架的连接板与挡板组焊体的连接弯板之间也采用螺栓固定连接,并且各连接位置均可调节,实现多自由度调节,可适应不同规格的框架本体1。
3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3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