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装配式房屋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82963发布日期:2021-09-25 12:05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模块装配式房屋建筑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块化建筑,尤其涉及一种模块装配式房屋建筑。


背景技术:

2.传统的建筑施工效率较低,对施工周围造成的环境污染较为严重,同时影响施工周边环境居民的生活。随着建筑施工的快速发展,装配式房屋以其设计的标准化、管理的信息化以及生产效率的规模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与原有现场建筑施工不同,可以减少大量的现浇作业,同时能很好的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进而建筑的成本和性价比相对具有很高的竞争优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模块装配式房屋建筑,将房屋各部位模块化,可实现房屋的现场快速装配,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施工速度,减少了施工工期,降低了工程造价。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模块装配式房屋建筑包括:基板模块;沿基板模块边缘设置,固定于基板模块上的基础模块;以及固定于基础模块顶部的房屋单元;所述房屋单元包括设置于基础模块四周的立柱支撑;连接相邻两立柱支撑的墙板;设置于立柱支撑与墙板底部的底板模块;以及设置于立柱支撑与墙板顶部的顶板模块。
5.基板模块、基础模块以及房屋单元可根据设计的房型沿水平面扩展多个,房屋单元可沿竖向扩展多层,基础模块包括矩形基础、直角基础、t型基础、十字型基础,基础模块横截面呈矩形,相邻两基础模块装配时共用一相邻边,相邻两房屋单元装配时共用一相邻墙板。立柱支撑根据设置于基础模块位置的不同,可设置为直角立柱支撑、t型立柱支撑、十字型立柱支撑,墙板上可设置用于当做门或窗的开口。
6.优选的,所述基板模块包括依次相连的连接板;设置于相邻两连接板侧面第一卡合部;以及设置于连接板顶部,与所述基础模块底部卡合的第二卡合部。
7.第一卡合部包括设置于连接板侧面的卡合凹槽和凸起部,相邻两连接板通过卡合凹槽和凸起部卡合固定。第二卡合部可根据基础模块的形状设置相适应的卡合凹槽,基础模块底部设置凸起部与卡合凹槽相适应。
8.优选的,所述基础模块顶部设有与立柱支撑底部卡合的第三卡合部以及与所述墙板底部卡合的第四卡合部。
9.第三卡合部可根据立柱支撑的形状设置相适应的卡合凹槽,立柱支撑底部设置凸起部与卡合凹槽相适应。第四卡合部可根据墙板底部的形状设置相适应卡合凹槽,墙板底部插入卡合凹槽内。
10.优选的,所述立柱支撑侧面设有与墙板侧面卡合的第五卡合部。
11.第五卡合部为设置于立柱支撑侧面的卡合凹槽,墙板侧面插入卡合凹槽内。
12.优选的,所述立柱支撑顶部设有与顶板模块底面卡合的第六卡合部,所述墙板顶
部设有与顶板模块底面卡合的第七卡合部。
13.第六卡合部可根据立柱支撑顶部的形状设置相适应的卡合凹槽,第七卡合部可根据墙板顶部的形状设置相应的卡合凹槽,顶板模块底部设置相应的凸起部与卡合凹槽相适应。
14.优选的,所述基础模块内侧设有一阶梯台,所述底板模块底部与一阶梯台抵接。
15.优选的,还包括设置于底板模块上的楼梯模块,所述楼梯模块包括楼梯单元,其底部与底板模块固定连接;固定于墙板顶部的支撑平台;所述楼梯单元顶端与支撑平台固定连接。
16.楼梯单元侧面与墙板固定连接,楼梯单元可根据墙板的高度设置多层楼梯。
17.优选的,所述顶板模块包括主体板;固定于主体板四周的搭接板;以及固定于搭接板上的搭接部;相邻两顶板模块通过搭接部固定连接。
18.搭接部可通过错位的凸楞与楞槽固定接。具体的,凸楞插入楞槽内,设计时可使凸楞高度小于楞槽深度,凸楞与楞槽间形成泄水槽。
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将房屋各部位模块化,可实现房屋的现场快速装配,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施工速度,减少了施工工期,降低了工程造价。
附图说明
20.图1是连接板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基板模块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基础模块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房屋单元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楼梯模块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顶板模块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27.图8是图6中a部位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9是图7中b部位放大结构示意图;
29.图10是图7中c部位放大结构示意图;
30.图11是底板模块结构示意图;
31.图中:1、基板模块;2、基础模块;3、立柱支撑;4、墙板;5、底板模块;6、顶板模块;7、连接板;8、第一卡合部;9、第二卡合部;10、第三卡合部;11、第四卡合部;12、第五卡合部;13、第六卡合部;14、第七卡合部;15、一阶梯台;16、楼梯单元;17、支撑平台;18、主体板;19、搭接板;20、搭接部;21、凸楞;22、楞槽。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3.如图1

1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模块装配式房屋建筑包括:基板模块1;沿基板模块1边缘设置,固定于基板模块1上的基础模块2;以及固定于基础模块2顶部的房屋单元;所述房屋单元包括设置于基础模块2四周的立柱支撑3;连接相邻两立柱支撑3的墙板4;设置于立柱支撑3与墙板4底部的底板模块5;以及设置于立柱支撑3与墙板4顶部的顶板模块
6。所述基板模块包括依次相连的连接板7;设置于相邻两连接板7侧面第一卡合部8;以及设置于连接板7顶部,与所述基础模块2底部卡合的第二卡合部9。所述基础模块2顶部设有与立柱支撑3底部卡合的第三卡合部10以及与所述墙板4底部卡合的第四卡合部11。所述立柱支撑3侧面设有与墙板4侧面卡合的第五卡合部12。所述立柱支撑3顶部设有与顶板模块6底面卡合的第六卡合部13,所述墙板4顶部设有与顶板模块6底面卡合的第七卡合部14。所述基础模块1内侧设有一阶梯台15,所述底板模块5底部与一阶梯台15抵接。还包括设置于底板模块上的楼梯模块,所述楼梯模块包括楼梯单元16,其底部与底板模块5固定连接;以及固定于墙板4顶部的支撑平台17;所述楼梯单元16顶端与支撑平台17固定连接。所述顶板模块6包括主体板18;固定于主体板18四周的搭接板19;以及固定于搭接板19上的搭接部20;相邻两顶板模块6通过搭接部20固定连接。
34.基板模块、基础模块以及房屋单元可根据设计的房型沿水平面扩展多个,房屋单元可沿竖向扩展多层,基础模块包括矩形基础、直角基础、t型基础、十字型基础,基础模块横截面呈矩形,相邻两基础模块装配时共用一相邻边,相邻两房屋单元装配时共用一相邻墙板。立柱支撑根据设置于基础模块位置的不同,可设置为直角立柱支撑、t型立柱支撑、十字型立柱支撑,墙板上可设置用于当做门或窗的开口。第一卡合部包括设置于连接板侧面的卡合凹槽和凸起部,相邻两连接板通过卡合凹槽和凸起部卡合固定。第二卡合部可根据基础模块的形状设置相适应的卡合凹槽,基础模块底部设置凸起部与卡合凹槽相适应。第三卡合部可根据立柱支撑的形状设置相适应的卡合凹槽,立柱支撑底部设置凸起部与卡合凹槽相适应。第四卡合部可根据墙板底部的形状设置相适应卡合凹槽,墙板底部插入卡合凹槽内。第五卡合部为设置于立柱支撑侧面的卡合凹槽,墙板侧面插入卡合凹槽内。第六卡合部可根据立柱支撑顶部的形状设置相适应的卡合凹槽,第七卡合部可根据墙板顶部的形状设置相应的卡合凹槽,顶板模块底部设置相应的凸起部与卡合凹槽相适应,在房屋单元竖向扩展多层时,可在第六卡合部和第七卡合部的卡合凹槽顶部设置外翻边用于支撑底板模块,具体的,可将底板模块的边缘设置为阶梯型以便与卡合凹槽的外翻边固定连接。楼梯单元侧面与墙板固定连接,楼梯单元可根据墙板的高度设置多层楼梯。搭接部可通过错位的凸楞与楞槽固定接。具体的,凸楞插入楞槽内,设计时可是凸楞高度小于楞槽深度,凸楞与楞槽间形成泄水槽。
35.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所述:装配时,将连接板根据设计房型插接组合成基板模块,在基板模块上固定基础模块,在基础模块内固定底板模块,沿基础模块四周固定墙板,并在墙板两侧固定立柱支撑,最后将顶板模块固定在立柱支撑及墙板顶部。
36.当然,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范围。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