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83714发布日期:2021-09-25 12:11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


背景技术:

2.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需要的工程。在建筑工程中会用到一些钢结构,通常配合基座来组合使用。
3.然而,现有的基座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其对钢结构的缓冲减震效果不够好,并且在缓冲减震的过程中容易造成钢结构水平晃动,无法保证钢结构的稳定性,有待进一步的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内侧活动设置有圆台,所述圆台的上端固定焊接有安装板,且圆台的底部与底座的底端内壁之间设置有一组第一弹簧,所述底座的上端且靠近外边沿处呈环状分布有一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靠近圆台的一侧内壁处开设有第一凹槽,且第二凹槽的内侧设置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靠近第一凹槽的一侧铰接有支杆,所述支杆远离活动块的一端铰接于安装板的底部,所述活动块远离第一凹槽的一侧与第二凹槽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
7.优选的,所述圆台的底部与底座的底端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一组伸缩杆,所述第一弹簧和伸缩杆的数量相等,且第一弹簧活动套接于对应的伸缩杆的外侧。
8.优选的,所述圆台的外侧固定套接有橡胶垫,所述橡胶垫的外表面与底座的内壁相抵。
9.优选的,所述活动块的两侧均一体成型地设置有突起,沿着所述第二凹槽的两侧内壁均开设有匹配突起的限位槽。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与支杆的宽度相等。
11.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外侧固定焊接有定位板。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减震的过程中,设置底座能够对原台进行限位,使得原台和安装板整体始终保持在竖直方向活动,同时能够配合第一弹簧来对圆台和安装板整体进行缓冲减震,与此同时,下压的安装板带动支杆进行下压,以此来推动活动块对第二弹簧进行压缩,从而能够进一步地对安装板进行缓冲减震,由于所有支杆呈环状分布于底座上,因此还能进一步地维护安装板的稳定性,缓冲减震的效果好。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15.图3为本技术中底座的俯视图。
16.图中:1、底座;2、圆台;3、安装板;4、伸缩杆;5、第一弹簧;6、橡胶垫;7、第一凹槽;8、第二凹槽;9、活动块;10、第二弹簧;11、支杆;12、定位板。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1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1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0.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包括底座1,底座1的内侧活动设置有圆台2,圆台2的上端固定焊接有安装板3,且圆台2的底部与底座1的底端内壁之间设置有一组第一弹簧5,底座1的上端且靠近外边沿处呈环状分布有一组第二凹槽8,第二凹槽8靠近圆台2的一侧内壁处开设有第一凹槽7,且第二凹槽8的内侧设置有活动块9,活动块9靠近第一凹槽7的一侧铰接有支杆11,支杆11远离活动块9的一端铰接于安装板3的底部,活动块9远离第一凹槽7的一侧与第二凹槽8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10。
21.在图1中:圆台2的底部与底座1的底端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一组伸缩杆4,第一弹簧5和伸缩杆4的数量相等,且第一弹簧5活动套接于对应的伸缩杆4的外侧。
22.通过采用上述方案,设置的伸缩杆4能够对第一弹簧5进行限位,使得第一弹簧5始终保持在竖直方向受力,以保证对圆台2的缓冲效果,并且当圆台2和安装板3整体进行下压时,安装板3与底座1相抵,与此同时,设置的伸缩杆4能够对圆台2形成支撑,以进一步地提高安装板3的稳定性。
23.布图1中:圆台2的外侧固定套接有橡胶垫6,橡胶垫6的外表面与底座1的内壁相抵。
24.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发生震动时,设置的橡胶垫6随着圆台2进行上下移动,并与底座1的内壁形成挤压,从而能够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而且设置的橡胶垫6能够对圆台2和底座1的间隙进行填充,以免异物进入底座1的内侧。
25.在图2中:活动块9的两侧均一体成型地设置有突起,沿着第二凹槽8的两侧内壁均
开设有匹配突起的限位槽(未具体画出)。
26.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安装板3带动支杆11进行下压时,支杆11对活动块9形成推动,以此来对第二弹簧10进行挤压,此时,设置的突起和限位槽组合作用,能够对活动块9进行限位,使得活动块9稳定地进行移动。
27.在图2和3中:第一凹槽7的宽度与支杆11的宽度相等。
28.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如此可利用第一凹槽7来对支杆11进行收纳,需要说明的是,当支杆11被完全压入第一凹槽7时,支杆11依然处于倾斜的状态,第二弹簧10依然拥有压缩的空间。
29.在图1中:底座1的外侧固定焊接有定位板12。
30.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从而可以方使对底座1进行安装固定。
31.本技术的上作原理是:当基座进行减震时,设置的圆台2和安装板3整体进行下压,在此过程中,底座1对圆台2进行限位,使得圆台2始终保持在竖直方向活动,设置的第一弹簧5被圆台2压缩,以此来对圆台2进行缓冲减震,从而可以对安装板3进行缓冲减震,与此同时,下压的安装板3带动支杆11进行下压,以此来推动活动块9对第二弹簧10进行压缩,从而能够进一步地对安装板3进行缓冲减震,由于所有支杆11呈环状分布于底座1上,因此还能进一步地维护安装板3的稳定性。
32.以上所述的,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