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装配化施工的钢丝网架隔声保温轻质墙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12604发布日期:2021-09-29 03:20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装配化施工的钢丝网架隔声保温轻质墙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装配式建筑墙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装配化施工的钢丝网架隔声保温轻质墙板。


背景技术:

2.装配式建筑发展是中国建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性能的装配化墙板是装配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广泛采用的装配式隔墙板有轻质条板、骨架夹心隔墙等。其中轻质条板类分为单一材料条板,如蒸压加气混凝土板、发泡陶瓷板等;复合材料条板,如聚苯颗粒硅酸钙板等。单一材料条板的隔声性能不佳,100mm厚的条板最高只有40分贝的降噪效果,为增加其隔声能力只能增大厚度,造成条板重量和生产成本增加,相应的也增大了装配施工的难度。一般情况,单一材料条板厚度增加3厘米,降噪效果提高1分贝,200mm厚的条板大概只有43分贝的降噪效果。随着对绿色建筑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条板隔音有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单一材料条板难以满足新的需求。复合材料条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墙板的隔声效果,但是复合材料条板大多采用砂浆或黏胶剂将不同材料粘接,其连接可靠性和耐久性还有待提高。骨架夹心隔墙一般由内设龙骨、填充料、面板三部分组成,其施工需要在现场按顺序依次开展,工序冗长,操作麻烦,而且有一定湿作业过程,不符合装配式建筑标准化、工业化生产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可装配化施工的钢丝网架隔声保温轻质墙板,以解决现有的装配式隔墙板隔声性能不佳、连接可靠性有待提高、耐久性有待提高、施工不便捷等问题。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为:一种可装配化施工的钢丝网架隔声保温轻质墙板,包括墙板本体,墙板本体包括夹心隔声保温层、钢丝骨架和外侧轻集料骨料层;夹心隔声保温层固定在钢丝骨架内,外侧轻集料骨料层包裹在夹心隔声保温层和钢丝骨架外;钢丝骨架包括两张对称设置的片状钢网,两张片状钢网组成基架,基架上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多层垂直向斜插钢丝层,垂直向斜插钢丝层包括多根斜插方向一致的垂直向斜插钢丝;相邻垂直向斜插钢丝层的斜插方向相反;垂直向斜插钢丝的两侧分别固定在两张片状钢网上,垂直向斜插钢丝的斜插角度均在30
°‑
60
°

5.本方案的益效果在于:
6.1、通过将夹心隔声保温层与外侧轻集料骨料层复合,有效增强墙板本体的隔声效果,在隔声性能方面优于单一材料条板。
7.2、本方案的墙板本体由夹心隔声保温层、钢丝骨架和外侧轻集料骨料层三部分组成,钢丝骨架与外侧轻集料骨料层浇筑形成整体加强了墙板本体的强度,力学性能优于一般复合板材。
8.3、加工夹心隔声保温层和钢丝骨架后,外侧轻集料骨料层能在模具中浇筑成型,
最后制得本方案的墙板本体。相比于骨架夹心隔墙,本方案的隔墙本体加工更便捷,容易实现标准化、工厂化生产。
9.4、相邻两层垂直向斜插钢丝反向布置,结构稳固、耐压,提高了钢丝骨架的稳定性以及强度。
10.可选地,基架的上下两侧均设有水平向斜插钢丝层,水平向斜插钢丝层包括多根斜插方向一致的水平向斜插钢丝;两层水平向斜插钢丝层的斜插方向相反;水平向斜插钢丝的两侧分别固定在两张片状钢网上,水平向斜插钢丝的斜插角度均在30
°‑
60
°
。设置水平向斜插钢丝层主要用于对基架进行封边,提高钢丝骨架的整体性。
11.可选地,夹心隔声保温层位于两张片状钢网的中间,夹心隔声保温层侧面与片状钢网的距离在10

30mm之间。钢丝骨架主要起到固定夹心隔声保温层、支撑墙板本体的作用。夹心隔声保温层侧壁与片状钢网设置10

30mm的距离,以便钢丝骨架的一部分能够嵌入到外侧轻集料骨料层中,提高外侧轻集料骨料层对钢丝骨架的握裹力,增强钢丝骨架的强度和稳定性,使墙板本体有更好的力学性能。
12.可选地,水平向斜插钢丝和垂直向斜插钢丝的两端均伸出片状钢网,水平向斜插钢丝和垂直向斜插钢丝的伸出距离在8

15mm之间。这样设置,便于将水平向斜插钢丝和垂直向斜插钢丝焊接在片状钢网上,提高外侧轻集料骨料层对钢丝骨架的握裹力。
13.可选地,片状钢网包括多根均匀分布的横向钢丝和多根均匀分布的纵向钢丝,横向钢丝与纵向钢丝相互垂直;相邻横向钢丝之间的间距为相邻纵向钢丝之间间距的整数倍;相邻水平向斜插钢丝的排布间距等于相邻垂直向斜插钢丝的排布间距。此布置方式使钢丝骨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强度。
14.可选地,夹心隔声保温层为由a级不燃保温材料制成的夹心隔声保温层。a级不燃保温材料用作本方案的夹心隔声保温层,能够改善墙板本体保温、隔热、防火、隔音等性能。
15.可选地,夹心隔声保温层为岩棉。岩棉具有质量轻、导热系数小、吸热、不燃、隔音的特点,将岩棉作为夹心隔声保温层,既能够降低墙板本体的重量,又能有效改善墙板本体的隔声、阻燃性能。
16.可选地,外侧轻集料骨料层为轻集料混凝土。轻集料混凝土具有自重轻、保温隔热、耐火性能好、强度高、隔声效果好等优点,能够进一步改善墙板本体的保温、隔热、防火、隔音等性能。
17.可选地,夹心隔声保温层的厚度在50

150mm,外侧轻集料骨料层相对两侧的厚度均在25

30mm。夹心隔声保温层具体的厚度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对于现有墙板的规格而言,厚度在50

150mm之间选择较为合适。将外侧轻集料骨料层相对两侧的厚度控制在25

30mm之间,外侧轻集料骨料层的强度能够符合要求,同时该厚度也能满足墙面打钉需要,确保墙板本体吊挂力符合要求。
18.可选地,墙板本体的一侧开有装配凹槽,墙板本体的另一侧设有能与装配凹槽配合安装的装配凸槽。两块墙体本体拼接时,通过使相邻墙板本体之间装配凹插与装配凸插卡合,可快速实现安装拼接。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一种可装配化施工的钢丝网架隔声保温轻质墙板的
结构示意图(分割线上部展示墙板本体外观效果,分割线下部展示墙板本体内部片状钢网效果);
20.图2为图1中a

a方向的剖视图;
21.图3为图1中b

b方向的剖视图;
22.图4为图1中c

c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24.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外侧轻集料骨料层1、片状钢网2、纵向钢丝21、横向钢丝22、垂直向斜插钢丝23、水平向斜插钢丝24、夹心隔声保温层3、装配凸槽41、装配凹槽42、安装凹槽43。
25.实施例一
26.本实施例基本如图1

图4所示:一种可装配化施工的钢丝网架隔声保温轻质墙板,包括墙板本体,墙板本体的左侧开有装配凹槽42,墙板本体的右侧一体设置有装配凸槽41。在本实施例中,装配凹槽42和装配凸槽41的截面均呈等腰梯形。设置装配凹槽42、装配凸槽41,便于对墙板本体进行拼装。墙板本体的上下两侧均开有安装凹槽43,当采用上、下轨道的方式安装墙板本体时,设置的安装凹槽43能够较好的卡合在上、下轨道上,避免墙板本体倾倒。
27.墙板本体包括夹心隔声保温层3、钢丝骨架和外侧轻集料骨料层1,夹心隔声保温层3固定在钢丝骨架内,外侧轻集料骨料层1包裹在夹心隔声保温层3和钢丝骨架外。夹心隔声保温层3的厚度在50

150mm之间,具体厚度的选择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夹心隔声保温层3由建筑a级不燃保温材料制成,包括但不限于同一性能材料或不同性能材料的组合。在本实施例中,夹心隔声保温层3为岩棉,岩棉具有质量轻、导热系数小、吸热、不燃的优点,用作夹心隔声保温层3较为合适。外侧轻集料骨料层1由轻集料混凝土浇筑制成,外侧轻集料骨料层1在夹心隔声保温层3两侧的厚度均在25

30mm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将墙板本体制成厚度为100mm的墙板本体,夹心隔声保温层3的厚度控制在50mm,外侧轻集料骨料层1相对两侧的厚度控制在25mm。
28.钢丝骨架包括两张对称设置的片状钢网2,片状钢网2包括多根平行设置的横向钢丝22和多根平行设置的纵向钢丝21,横向钢丝22与纵向钢丝21相互垂直;相邻横向钢丝22之间的距离相等,相邻纵向钢丝21之间的距离相等;横向钢丝22与纵向钢丝21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形成片状钢网2。相邻纵向钢丝之间的距离控制在90

100mm,相邻横向钢丝22之间的间距为相邻纵向钢丝21之间间距的整数倍。在本实施例中,相邻横向钢丝22之间的间距等于相邻纵向钢丝21之间间距。
29.两张对称设置的片状钢网2组成基架,基架上从左到右依次设有多层垂直向斜插钢丝层,相邻垂直向斜插钢丝层之间的距离相等。每层垂直向斜插钢丝层包括多根斜插方向一致的垂直向斜插钢丝,相邻垂直向斜插钢丝23之间的距离相等,垂直向斜插钢丝23的斜插角度控制在30
°‑
60
°
。相邻垂直向斜插钢丝层的斜插方向相反,举个例子,当其中一层垂直向斜插钢丝层的垂直向斜插钢丝23向上侧倾斜布置时,与之相邻的左侧垂直向斜插钢丝层或右侧垂直向斜插钢丝层的垂直向斜插钢丝23向下侧倾斜布置。基架的上下两侧均设
有水平向斜插钢丝层,水平向斜插钢丝层包括多根斜插方向一致的水平向斜插钢丝,相邻水平向斜插钢丝24之间的距离相等,水平向斜插钢丝的斜插角度均在30
°‑
60
°
。基架上下两侧的水平向斜插钢丝层的斜插方向相反。水平向斜插钢丝和垂直向斜插钢丝的两端分别焊接两张片状钢网2上,水平向斜插钢丝和垂直向斜插钢丝的两端均伸出片状钢网2,水平向斜插钢丝和垂直向斜插钢丝的伸出距离在8

15mm,在本实施例中,伸出距离为10mm。
30.相邻水平向斜插钢丝24的排布间距等于相邻垂直向斜插钢丝23的排布间距,相邻垂直向斜插钢丝23的排布间距为相邻横向钢丝22之间间距的整数倍,在本实施例中,相邻垂直向斜插钢丝23的排布间距为相邻横向钢丝22之间的间距的2倍,也即,在本实施例中,相邻垂直向斜插钢丝23的排布间距与相邻水平向斜插钢丝23的排布间距均控制在180

200mm。夹心隔声保温层3位于两张片状钢网2的中间,除左右端两侧垂直向斜插钢丝层的垂直向斜插钢丝23外,其余的垂直向斜插钢丝23均穿过夹心隔声保温层3。夹心隔声保温层3侧面与片状钢网2的距离在10

30mm,在本实施例中,夹心隔声保温层3侧面与片状钢网2的距离控制在20mm。
31.实施例二
3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将夹心隔声保温层3的厚度控制在140mm,外侧轻集料骨料层1由轻集料混凝土浇筑制成,将外侧轻集料骨料层1相对两侧的厚度控制在30mm,制得厚度为200mm的墙板本体。
33.实施例三
3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相邻横向钢丝22之间的间距为相邻纵向钢丝21之间间距的2倍,也即,相邻纵向钢丝之间的距离控制在90

100mm,相邻横向钢丝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80

200mm。这样设置,能在保证钢丝骨架强度的同时减少钢丝的使用,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
35.实施例四
3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相邻水平向斜插钢丝24的排布间距等于相邻横向钢丝22之间的间距,也即,在本实施例中,相邻垂直向斜插钢丝23的排布间距与相邻水平向斜插钢丝23的排布间距均控制在90

100mm。
37.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