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支撑壁元件的支架和用于屏蔽区域的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95739发布日期:2022-07-16 18:13阅读:16604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支架,支架被布置成附连在柱上并且被布置成支撑两个这样的柱之间的壁元件。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屏蔽例如机器等周围的区域的系统。壁元件可布置在不稳定的准备位置,在该位置,壁元件由布置在柱中的每一个上的支架支撑,例如在壁元件重心下方支撑壁元件。通过从安装位置到锁定位置的枢转运动,壁元件从该不稳定的准备位置进入锁定位置,在该锁定位置,壁元件基本上与柱对准。在锁定位置,安装支架防止壁元件从锁定位置意外提升,例如在重负载的突然冲击下。


背景技术:

2.尤其在当今的许多行业中,例如在机器周围需要提供屏蔽。机器周围的屏蔽,所谓的机器防护装置,旨在防止人员误进入机器工作区域并因此冒受伤的风险,或者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控制机器。机器防护装置也可用于捕捉被机器防护装置内部上工作的机器或机器人加工但掉落的零件。
3.有许多适用于此类屏蔽和机器防护装置的法律要求。其中一个示例是,没有钥匙或任何特定工具,不可能从外部打开机器防护装置。如果没有以上述方式锁定机器防护装置的部件,也不可能将机器防护装置的部件布置在安装位置。因此,机器防护装置不应设计成其被错误或故意解锁而这种解锁又不明显。
4.示出了申请人在专利ep 2602407 b1保护的这种类型的机器防护装置的一个示例,其中一系列格栅部段(壁元件)安装在钢制的直立立柱之间。在相应格栅部段的下端区域,在面向相应柱的每一侧上都有突起,这些突起可接纳在布置于附近柱处的相应支架中的相应凹部中。由于突起被放置在远低于壁部段重心处,因此,在壁部段解锁不明显的情况下,壁部段不可能处于稳定的平衡位置并且其因此可能未被解锁,因为它会从与柱对准的稳定平衡位置掉落。在壁部段的锁定位置,布置在壁部段的外边缘的上部处的锁定设备已经进入布置于附近柱的上端的支架中的相对应凹部中,并由此被扣合到位,在不使用特殊工具的情况下,锁定设备不能从该位置解锁。这种解决方案被证明是非常好的和安全的,适用于大多数关于机器防护装置的应用,并且系统的组装(柱和壁格栅部段/元件)非常容易和快速。
5.对于某些应用,尽管ep 2602407 b1中描述的系统具有非常高的强度,但仍需要改进整个系统的强度,对示例的冲击强度有更高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替代的下支架,该下支架具有改进的冲击强度,且易于将壁元件安装在钢制直立立柱之间。
7.另一个目是提供用于屏蔽区域的系统。这些目的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支架和根据权利要求10的系统来实现。
8.根据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设置用于支撑壁元件的支架。壁元件将被布置在两个
柱之间,并且支架被布置成附连到两个柱中的一个。支架还被布置成与在壁元件一侧上布置的突起相互作用,用于在两个柱之间支撑壁元件。该支架是管状的,并且包括前部、与前部相对布置的后部、在前部与后部之间延伸的第一侧部、以及在前部与后部之间延伸并与第一侧部相对布置的第二侧部,从而形成沿纵向方向延伸的管。该支架被布置成在柱上的安装位置包围柱,并且支架的部分的至少一个包括用于将支架锁定到柱上的锁定装置。此外,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狭缝,该狭缝包括接纳部段,该接纳部段在朝向前部的方向上开放,并且被布置成用于接纳壁元件的突起。狭缝包括锁定部段,该锁定部段被布置成当壁元件的突起被接纳在接纳部段中时将壁元件的突起保持在锁定位置。锁定部段布置在沿纵向方向在第一方向上距接纳部段第一距离处,并且狭缝还包括在第一方向上布置在接纳部段与锁定部段之间的引导部段。引导部段被布置用于将壁元件的突起从接纳部段引导到锁定部段。
9.该解决方案防止壁元件的突起在除朝向引导部段方向之外的任何其他方向离开狭缝。通过具有朝向前部开放的接纳部段和沿着纵向方向距接纳部段一定距离布置的锁定部段,可以理解的是,锁定部段布置在纵向方向上的另一个“高度”上。因此,防止突起在前方向、后方向和第一方向上离开狭缝。与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相比,布置有根据本发明的支架的用于支撑布置在两个柱之间的壁元件的机器防护装置更安全且更牢固。例如,如果在机器防护装置内部工作的机器或机器人掉落了被加工的重零件,来自重负载的突然冲击会影响壁元件,这在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中有时会导致壁元件的下突起离开下支架。这是因为支架的设计不会防止突起在任何方向上离开其锁定位置。即使壁元件在其上连接处(突起和上支架)被锁定,下端也可能松开,因为壁元件的弯曲导致下突起离开其支架。根据本发明的支架的新颖的和创新性的设计防止了这种情况,因为防止了下突起离开狭缝,例如向上(如果柱是直立的)、向前和向后离开狭缝。由于具有创新性的下支架的系统中的壁元件的上端进一步(见下文)被锁定,所以也防止了突起在朝向引导部段的方向上离开狭缝,直到上端被解锁。
10.根据一个实施例,包括狭缝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中的至少一个还包括止动件,该止动件从包括狭缝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中的至少一个在远离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的相对侧部的方向突伸。止动件布置在包括狭缝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中的至少一个的前侧,该前侧面向支架的前部。止动件还沿纵向方向布置在距接纳部段第二距离处。止动件可以沿着纵向方向布置在狭缝的任一侧上,并且布置在侧部的前侧被理解为止动件加强了防止壁元件和因此突起在前方向移动的功能。壁元件将被布置在止动件的后方,并且由于壁元件的突起与布置在侧部的狭缝接合,可以理解的是,止动件既可以在将壁元件安装在柱之间时用作框架的支撑件,也可以在壁元件搁置在止动件上向前枢转时用作框架的支撑件,其引导/推动突起朝向锁定位置,例如,实现壁元件从接纳部段沿着引导部段到锁定部段的提升移动。在锁定位置,止动件抵接壁元件的框架,这就是为什么壁元件牢固地保持在下支架中的锁定部段中。
11.根据一个实施例,狭缝的锁定部段被布置成防止壁元件的突起在朝向前部、朝向后部的方向和第一方向上离开狭缝,因为狭缝在锁定部段处为至少半圆形,例如锁定部段仅朝向引导部段开放。当然,狭缝的其他设计也是可能的,但是半圆形形状对于将突起保持在锁定位置的功能以及将突起从引导部段容易地接纳到锁定部段的功能来说都是合适的。
12.根据一个实施例,止动件布置在沿纵向方向在第二方向上距狭缝的接纳部段第二距离处。第二方向是与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并且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包括布置在狭缝的接纳部段与止动件之间的中间部。第二距离和止动件在相反方向上的布置与框架的厚度和突起在框架上的定位相关,例如提供通过壁元件的枢转运动而容易安装。通过使用止动件作为支撑件的枢转运动使得将壁元件的下突起引入狭缝的接纳部段变得容易。
13.根据一个实施例,引导部段包括弯曲部分。这使得能够通过将突起从接纳部段顺利引导到狭缝的锁定部段来顺利且容易地安装壁元件。
14.根据一个实施例,包括狭缝的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钩状部,该钩状部至少部分地包围狭缝的锁定部段,从而防止壁元件的突起在朝向前部、后部的方向上以及在第一方向上离开狭缝。
15.根据一个实施例,支架的前部固定地附连到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的中间部。此外,前部与中间部之间的固定附连具有在纵向方向上的延伸部,该延伸部小于狭缝的接纳部段与止动件之间的第二距离。这使得能够容易地将壁元件的突起引入狭缝中,而前部不会干扰这种运动。
16.根据一个实施例,止动件从第一侧部和/或第二侧部在远离相对侧部的方向突伸第三距离。第三距离被设计成是对壁元件的框架的适当支撑件,并且第三距离优选地与框架宽度相关。
17.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侧部和第二侧部各自包括后部部分和前部部分,其中相应的后部部分固定地附连到支架的后部,并且相应的前部部分固定地附连到支架的前部。相应的前部部分包括相应的狭缝,并且相应侧部的前部部分之间的距离超过相应侧部的后部部分之间的距离。后部部分被布置成通过在它们之间具有比柱的横截面尺寸稍大的距离来包围柱。由于相应侧部的前部部分之间的距离超过了相应侧部的后部部分之间的距离,所以在柱与前部部分之间形成有间隙。该间隙被布置用于壁元件的突起的端部或头部。
18.根据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屏蔽区域的系统。该系统包括壁元件,该壁元件具有框架,框架布置有至少两个下突起和至少两个上突起,至少两个下突起布置在框架的相对侧上并在相反方向延伸,至少两个上突起布置在框架的相对侧上并在相反方向延伸。该系统还包括在纵向方向延伸的至少两个柱,壁元件将布置在这两个柱之间,上支架在上位置设置在至少两个柱的相应一个上。上支架在上位置包围柱。该系统还包括根据前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的下支架,该下支架在下位置设置在至少两个柱中的相应一个上,其中下支架在下位置包围柱。壁元件可布置在柱之间,因为在相应的下支架上,狭缝的接纳部段被布置成用于接纳壁元件的下突起,该突起面向下支架。狭缝的引导部段被布置用于将下突起从接纳部段引导到狭缝的锁定部段,并且锁定部段被布置用于将壁元件的下突起保持在锁定位置。此外,相应的上支架被布置成与壁元件的上突起扣合连接,该突起面向上支架。
19.与现有技术解决方案相比,该系统更安全以及更牢固,因为当壁元件被锁定在锁定位置时,壁元件的上端被锁定在上支架上,并且壁元件的下端被锁定在下支架中的其锁定部段中。这样,即使在壁元件的任何部分受到很大的冲击,壁元件也不会从支架上松脱。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可能例如从下支架上脱离,并且因此屏蔽功能不是完全安全的。此外,如果上端被解锁,例如通过特殊工具或类似物,壁元件获得不稳定的定位,因为它仅搁置在布置于壁元件重心下方的下支架处。壁元件很可能会脱落,并且很明显,屏蔽没有完全发挥
作用。
20.根据一个实施例,相应下支架的止动件被布置成支撑柱之间的壁元件框架,例如,壁元件的相应下突起被引导至下支架的狭缝的接纳部段,并且当将壁元件从安装位置枢转到锁定位置时,经由狭缝的引导部段进一步被引导至锁定部段,在安装位置,壁元件具有在不同于柱的纵向方向的方向上的延伸部,在锁定位置,壁元件具有沿着柱的纵向方向的延伸部,其中突起从接纳部段到狭缝的锁定部段的移动导致壁元件在纵向方向上的提升移动,其中壁元件的上突起进入布置在柱上的上支架的位置,准备与上支架扣合连接。在柱之间的壁元件的锁定位置,相应上支架与壁元件的相应上突起扣合连接。当将壁元件安装在柱之间时,止动件在第一安装位置用作框架的支撑件。此外,由于当壁元件搁置在止动件上向前枢转时,框架越来越多地进入止动件后方,框架朝向支架中的狭缝的锁定位置引导/推动突起,并且由于壁元件的突起与狭缝接合,可以理解,止动件既在安装壁元件时用作对框架的支撑件,也用作在狭缝中引导突起的支撑件。通过壁元件在被止动件支撑时的枢转运动,实现了壁元件的提升移动,其中突起从接纳部段沿着引导部段移动到锁定部段。在锁定位置,止动件抵接壁元件的框架,这就是为什么壁元件牢固地保持在下支架中的锁定部段中。
21.根据一个实施例,在横向于纵向方向的方向上,即沿侧部方向,在止挡件与狭缝引导部段之间的距离与下突起距壁元件的框架前侧的距离相关,因此,当壁元件从安装位置枢转至柱之间的锁定位置时,下突起从接纳部段经由狭缝的引导被引导至锁定部段。
22.根据一个实施例,在支架的前部部分与柱之间布置有间隙。该间隙被布置成接纳壁元件的突起的端部。
23.根据一个实施例,至少壁元件的下突起为带头部和主体的铆钉,其中主体被布置成装配在下支架的狭缝中,并且头部被布置成装配在下支架的前部部分与柱之间的间隙中。铆钉的这个头部防止突起在远离柱的方向上离开狭缝。
附图说明
24.现在参照附图,通过示例说明的方式对本发明进行描述,其中:图1显示了用于屏蔽区域的系统的等距视图,其中多个带格栅的壁元件安装在多个支撑柱之间。
25.图2a-2b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支架的相对侧的等距视图,该支架为下支架,在图1中的中柱上的左侧和右侧均可见。
26.图3a-3b显示了图2a-2b中支架的侧视图和顶视图。
27.图4a显示了安装在柱上的创新性支架和准备与支架相互作用的壁元件的一部分的等距放大视图。
28.图4b-4c显示了安装在柱上的创新性支架的等距视图和前视图,以及其中壁元件由支架支撑。
29.图5a-5c显示了布置在柱上的支架和壁元件到支架上的组装的侧视图。
30.图6a-6b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替代支架的相对侧的等距视图,该支架为图1中可见的下拐角支架。
31.图7a显示了图1中的上支架的等距放大视图。
32.图7b-7c显示了从图7a中的上支架的相对侧的等距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在下文中,根据实施例并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安装支架1的详细指南的详细公开。本文的所有示例都应该被看作是一般描述的一部分,并且因此可以以任何方式概括地进行组合。
34.图1显示了用于屏蔽区域的系统的一部分,例如用作机器防护装置等。该系统通常见于用于工业室中,尽管也可能有许多其他应用。图1中的系统的部分包括多个直立柱60。在优选实施例中,柱60由金属制成,通常见于牢固的金属片,其被制成具有矩形横截面。此后,以可选的方式对柱60进行表面处理,例如电镀或涂漆。在每个柱60的下端,设置有锚固装置,用于将柱60锚固在地基中,例如地板中。在每个柱60的上端设置有端部装置,该端部装置包围杆的上端以防止灰尘积聚在柱内。在每对柱60之间,设置有壁元件50,在这种情况下,壁元件50是格栅部段,其具有沿着其边缘设置的外框架53。框架53为格栅提供了刚度,在优选实施例中,格栅由金属制成,并且还用作突起(不可见)的布置,该突起被布置用于将壁元件50附连在柱60处。即使图1显示了具有格栅的壁元件50,当然也可以使用其他材料,例如透明或彩色塑料,其还可以防止颗粒飞溅和扩散。壁元件50的框架53布置有至少两个下突起(不可见)以及至少两个上突起(不可见),至少两个下突起布置在框架53的相对侧上并沿相反方向延伸,以及至少两个上突起布置在框架53的相对侧上并沿相反方向延伸。
35.围绕图1所示的柱60中的每一个,设有上支架20和下支架1。支架1、20环绕柱,并沿着杆定位在可选位置,这是因为优选实施例中的柱60具有基本恒定的横截面。为了将相应的下支架1和上支架20定位在固定位置,只需要通过锁定装置(不可见)拧紧支架1、20。因此,在适当的位置不需要对柱60做出孔或其他加工。为了实现关于支架1、20位置的最大选择自由度,在壁元件50的框架53上以相同的方式设置有一系列孔,例如框架53可以在这些位置设置有相互作用的突起。
36.图2a-b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下支架1的相对侧的等距视图。如上面所提到的,支架1被布置成当壁元件50被布置在两个柱60之间时支撑壁元件50,如在图1中可以看到的,并且因此,支架1是管状的,以作为环绕支架1装配在柱60周围,并且优选地,横截面基本上是矩形的,并且尺寸被设计成使得能够从柱的一端将支架1引入柱60周围。支架1包括前部2,在图2a中,该前部2面向观察者,并且优选地设置有形状像燕尾的接头23。接头23是坚固的,尤其是因为接头23在接头23中的相互作用的突起上已具有不同宽度的形状。这给出了相对于平面中的认为的拆卸方向的底切。沿着支架1的纵向方向延伸的接头23的那些部分被分成较短的距离,它们相对于彼此向旁边移位。因此,它们不是沿着一条直线放置,而是设置在至少四条基本平行的线上。这为接头23因支架1的该壁弯曲而断裂提供了特别的阻力。支架1还包括与前部2相对设置的后部3,以及在前部2与后部3之间延伸的第一侧部4和在前部2与后部3之间延伸并与第一侧部4相对设置的第二侧部5。这些部分2、3、4、5形成沿纵向方向x延伸的管。后部3包括锁定装置30,用于将支架1锁定到柱60上沿着柱60的任何位置。锁定装置30例如可以是螺栓形式的张紧器,该张紧器在朝向柱的方向上被旋拧,直到螺栓的一端与安装支架1的柱接触。在优选实施例中,后侧3被分成上部和下部,并且根据该实施例,锁定装置30被布置在上部处。
37.根据一个优选实施例,第一侧部4和第二侧部5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狭缝6,用于接纳设置在壁元件50的框架53上的突起51(不可见,见图4a-4c)。在图2a的实施例中,支架1的每个侧部3、4包括一个狭缝6,并且第一侧部4和第二侧部5还包括指向前部2的钩状部4b、5b。第一侧部4和第二侧部5各自包括一后部部分4c、5c(或(多个)后部部分,因为端部3被分开)和一前部部分4d、5d。相应的后部部分4c、5c固定地附连到支架1的后部3,并且相应的前部部分4d、5d固定地附连到支架1的前部2。在优选实施例中,相应的前部部分4d、5d包括狭缝6。后部部分4c、5c被布置成彼此之间的距离比支架1将布置在其上的柱60的横截面尺寸稍大。
38.第一侧部4和第二侧部5还包括相应的止动件7,止动件7从相应的侧部4、5在相应第一侧部4和第二侧部5的前侧4a、5a处从远离相对侧部4、5的方向突伸。相应侧部3、4的前侧4a、5a面向支架1的前部2。
39.图3a显示了图2a-2b中的支架1的侧视图。第一侧部4面向观察者,并且将在此进行描述,但应理解,第二侧视图5是根据此实施例的第一侧视图4的镜像副本。在该图中,后部3指向左侧,并且后部3的上部包括螺栓形式的锁定装置30,该锁定装置30被布置成拧入支架(向左)中,以最终与内部放置的柱(不可见)接合。后部3的上部固定地附连到第一侧部4的后部部分4c的上部,并且后部3的下部固定地附连到第一侧部4的后部部分4c的下部。第一侧位置的前部部分4d包括狭缝6和钩状部4b。狭缝6包括在朝向前部2的方向上开放的接纳部段6a。接纳部段被布置成接纳壁元件50的突起51(不可见,参见图5a-5c)。狭缝6还包括锁定部段6c,该锁定部段6c被布置成当被接纳在接纳部段6a中时将壁元件50的突起51保持在锁定位置。锁定部段6c被布置在沿着纵向方向x在第一方向x1上距接纳部段6a第一距离a处。狭缝6还包括引导部段6b,从第一方向x1看,该引导部段6b被布置在接纳部段6a与锁定部段6c之间。优选地,狭缝6在锁定部段6c处至少是半圆形的,例如锁定部段6c仅朝向引导部段6b开放。引导部段6b被布置成将壁元件50的突起51从接纳部段6a引导到锁定部段6c,并且引导部段6b可以包括弯曲部分和/或直部分和和弯曲部分,这取决于接纳部段6a相对于锁定部段6c的位置。
40.止动件7沿纵向方向x布置在距接纳部段6a第二距离b处。止动件7可布置在第一方向x1上,图中位于狭缝6上方,但优选止动件7沿纵向方向x在第二方向x2上布置在距狭缝6的接纳部段6a第二距离b处,该第二方向x2是与第一方向x1相反的方向。其原因将在下面结合图5a-5c进行解释。
41.第一侧部4和第二侧部5包括布置在狭缝6的接纳部段6a与止动件7a之间的中间部b,并且支架1的前部2固定地附连到中间部b,其中前部2与中间部b之间的固定附连具有在纵向方向x上的延伸部c。优选地,该延伸部c小于狭缝6的接纳部段6a与止动件7之间的第二距离b,因为重要的是,当将突起51引入狭缝6时,前部2不干扰狭缝的接纳部段6a。
42.图3b为图2a-2b中支架1的顶视图。后部部分4c、5c被布置具有彼此之间的距离e,该距离略大于支架1将布置于其上的柱60的横截面尺寸。因此,后部部分4c、5c被布置成抵接或几乎抵接柱60的外侧。如在图3b中可以看出,相应侧部4、5的前部部分4d、5d之间的距离d超过相应侧部4、5的后部部分4c、5c之间的距离e。这意味着在支架1的前部部分4d、5d与柱之间布置有间隙,参见图4a和4c,这对于引入壁元件50的突起51的端部是必要的。此外,止动件7从第一侧部4和第二侧部5,即从前部部分4d、5d,在远离相对侧部4、5的方向上突伸
第三距离y,并且距离y与壁元件50的框架部53的尺寸相关地选择(见下面的解释)。
43.图4a显示了安装在柱60上的创新性支架1的等距放大视图,以及准备与支架1相互作用的一个壁元件50的一部分(右侧)。支架1的前部2面向观察者,而柱60左侧和右侧上的止动件7基本上与支架1的前部2对准。在止动件7上方,在第一侧部4和第二侧部5处,可以看到相应的狭缝6,并且在柱60与相应的侧部4、5之间,可以看到相应的间隙8。间隙8是必需的,以便能够引入突起51的至少顶部,突起51布置在壁元件50的框架53处。至少壁元件50的下突起51,但优选地还有上突起52(见图7a)是具有头部55和主体56的铆钉,其中主体56被布置成装配在下支架1的狭缝6中,并且头部55被布置成装配在下支架1的前部部分4d、5d与柱60之间的间隙8中。
44.图4b-4c显示了安装在柱60上的创新性支架1的等距视图和前视图,并且其中,壁元件50布置在柱60相应侧上的锁定位置。如上面所提到的,狭缝6被布置用于接纳壁元件50的下突起51,该突起51面向下支架1。在图4b-4c中,布置在左和右壁元件50的相应框架53上的相应下突起51在锁定位置(即狭缝6的锁定部段6c中)与支架1接合,其中防止突起51在除了参考柱60的纵向(直立)方向x向下之外的任何其他方向上离开狭缝6。通过将相应的上支架20布置成与相应壁元件50的上突起52扣合连接,该上突起52面向上支架20,防止下突起51也在开放方向上离开下支架1的狭缝6,即沿着纵向方向x向下。支架1的前部2的每一侧上的止动件7也防止壁元件在朝向前部2的方向上移动。总的解决方案非常坚固,并防止壁元件50从下支架1松开。如上面所提到的,下突起51和优选的上突起52(不可见)是具有头部55和主体56的铆钉,如图4c所示,头部55装配在下支架1的前部部分4d、5d与柱60之间的间隙8中。
45.图5a-5c显示了根据本发明,布置在柱60上的支架1和将壁元件50组装到支架1上时的组装步骤的侧视图。如上文所描述的,支架1通过锁定装置30固定地布置在柱60上。管状支架1布置成第二侧部5朝向观察者,并且包括狭缝6的前部5d沿柱60布置在第一方向x1上,以及包括止动件7的前部5d布置在相反的第二方向x2上。
46.第一步是在两个柱60之间从前方向引入壁元件50和其框架53,在图中是从左向右,或者是从前部2朝向后部3。在图5a-5c中,可以看到带有一个下支架1的一个柱60以及壁元件的“透明”框架53。框架53显示为透明的,以更好地显示当将壁元件50布置在柱60之间的支撑位置时的功能。下突起51布置在框架53的面向支架1以及面向柱60的一侧上。框架53定位在相对的止动件7上,相对的止动件7定位在两个柱60上的下支架1上,壁元件50将被支撑在这两个柱之间。因此,止动件7布置在框架53的相对侧上,并且彼此面对。当将框架53定位在止动件7上时,框架53在朝向柱60的方向上向前倾斜,例如框架53的相应侧上的突起51接近狭缝6。相应的突起51通过枢转运动被引导向狭缝6的接纳部段6a,直到相应的突起51进入接纳部段6a。在横向于纵向方向x的方向上(即沿着侧部4、5),止动件7与狭缝6的引导部段6b之间的距离与从下突起51到壁元件50的框架53的前侧的距离相关,使得在将壁元件50从安装位置(图5a)枢转至锁定位置(图5c)时,下突起51经由狭缝6的引导6b从接纳部段6a被引导至锁定部段6c。当壁元件50从安装位置枢转到锁定位置,也就是直到壁元件50与柱60对准时,止动件7与壁元件50的框架53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说沿着引导部段6b推动突起,在安装位置,壁元件50在不同于柱60的纵向方向x的方向上延伸,在锁定位置,壁元件50具有沿着柱60的纵向方向x的延伸部。这意味着,当壁元件50由止动件7支撑时,壁元件50的
枢转运动通过突起51从接纳部段6a沿着引导部段6b移动到狭缝6的锁定部段6c而引起壁元件50的提升移动。在壁元件50相对于柱60的对准位置,上支架20(进一步参见图7a-7c)通过扣合连接而锁定壁元件的上突起52。在壁元件50与柱60的此对准位置,下突起51保持在狭缝6的锁定部段6c中的锁定位置,该锁定部段6c处于接纳部段6a上方的高度。如上面所提到的,狭缝6的锁定部段6c被设置成防止壁元件50的突起51在朝向前部2、朝向后部3的方向上以及在第一方向x1上离开狭缝6,因为狭缝6是半圆形的,例如锁定部段6c仅朝向引导部段6b开放,引导部段6b在优选实施例中基本上向下开放。优选地,第一侧部4和第二侧部5包括钩状部4b、5b,该钩状部4b、5b至少部分地包围锁定部段6c,以促进功能。
47.图6a-6b显示了根据本发明的替代支架1的相对侧的等距视图,该支架1为图1中可见的下拐角支架1。功能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但是第一侧部4和第二侧部5改为布置在拐角45的相应侧上。拐角45还包括间隔件46,该间隔件46在柱与侧部4、5之间提供对应于上述实施例的间隙8的间隙。止动件7以及狭缝6和钩部4b、5b布置在相应侧部4、5处,并且以相同的方式起作用。锁定装置30优选布置在拐角45处,并布置成与柱的拐角接合。
48.图7a显示了图1中上支架20的等距放大视图,并且图7b-7c显示了图7a中上支架20相对侧的等距视图。在该图中,更清楚地显示了上支架20,并且上支架20以与下支架1相似的方式环绕柱60。上支架20也是管状的,并且包括前部22和相对的后部23。在前部22与后部23之间,第一侧部24和第二侧部25延伸。后部23包括锁定装置30,该锁定装置30具有与下支架1类似的功能。
49.上支架20还包括扣锁装置,该装置由内部26和外部27组成,并且其将上支架20与壁元件50的框架53连接起来,当壁元件50与柱60对准时,布置在框架53上的上突起52与扣锁装置26、27扣合。在没有来自特定影响装置的任何特定影响的情况下,锁定装置的外部27可能不会被释放,以解锁扣锁装置并随后松开壁元件50,在所示实施例中,该特定影响装置被容纳在孔28中。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意图仅从机器防护装置内侧解锁该锁定装置,因为从外部打开可能被认为不够安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