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快速施工的墙体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429780发布日期:2021-06-11 21:44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够快速施工的墙体安装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快速施工的墙体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墙体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承重、围护或分隔空间的作用。现有的墙体由多块整体呈矩形的墙板拼装形成,目前安装隔墙墙体时的具体施工步骤如下:根据施工平面图,依照控制线把楼板和天花板上的墙体定位线弹好。在墙板一端抹砂浆,然后将墙板从地面竖立起来,用撬棍上下移动墙板使墙板与地面线相吻合,用力顶住墙板并使板顶挤出砂浆,用木楔打紧使板固定,检查已经装好的墙平整度,用木楔来调整板的平整度。在装好板的侧面凹槽上抹砂浆,用安装第一块板的方法安装第二块,依次安装下去。安装好一面墙后用砂浆等填充材料把墙板与砼的缝隙全部填满,待填充材料凝固后,把木楔取出后再回填砂浆,最后从玻纤布条封贴各墙板板缝交接处,再用砂浆抹平。

现有的墙体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以下缺陷:1)墙体安装的平整度有待提高。安装第一块墙板时,填充的砂浆尚未完全凝固,安装第二块墙板时调整该墙板平整度的过程中会影响到第一块墙板,容易使第一块墙板发生位移,并且影响第一块墙板砂浆的粘接强度。新安装的墙板或多或少都会影响与之相邻的墙板,当墙体整体安装完成后,会累积较大的公差,正负公差能够达到10mm,在精装修的要求中公差是不能超过4mm的。2)施工流程长,安装不方便。将墙体完全安装好需要等待5、6天,施工效率低,而且在刚安装墙体的过程中,由于墙板没有支撑,为了避免墙板倒塌,需要工人将墙板扶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能够快速施工的墙体安装方法,以解决使用现有安装方法安装墙体,施工操作麻烦,墙体安装的平整度不高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方案为:一种能够快速施工的墙体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墙体的安装位置,做好安装标记;

(2)准备板顶轨道连接件和板底轨道连接件,根据安装标记将板顶轨道连接件固定安装在天花板的楼板底或混凝土梁底上,将板底轨道连接件固定安装在楼板或混凝土梁顶上;

(3)准备隔墙条板,隔墙条板的上端设有能与板顶轨道连接件配合的上端配合部,隔墙条板的下端设有能与板底轨道连接件配合的下端配合部;

(4)使隔墙条板的上端配合部与板顶轨道连接件对准,将上端配合部卡合在板顶轨道连接件上,使隔墙条板的下端配合部卡合在板底轨道连接件上;

(5)一块隔墙条板安装完成后,依次安装剩余的隔墙条板,墙体所有隔墙条板安装就位后,在上端凹槽与板顶轨道连接件之间、下端凹槽与板底轨道连接件之间的缝隙中填充粘接物料;

(6)在隔墙条板上部与天花板楼板底之间的拼接缝处采用阴角条或玻纤网格布进行粘贴封闭处理。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在隔墙条板上开设上端配合部和下端配合部,安装墙体结构时,在板顶轨道连接件、板底轨道连接件的限制作用下,隔墙条板之间不会相互影响,有效避免安装过程中累积公差的出现;而且板顶轨道连接件、板底轨道连接件能够确保安装的各块隔墙条板位于同一直线上,保证隔墙条板安装的平整度,安装的误差小,能够满足精装修的要求。

2、对本方案的墙体结构进行安装施工时,先将板顶轨道连接件、板底轨道连接件安装在房屋的上下两端,然后将隔墙条板的上下两侧分别卡合在板顶轨道连接件、板底轨道连接件上,板顶轨道连接件、板底轨道连接件对隔墙条板有良好的限位作用,有效防止隔墙条板倾倒,安全性好,在隔墙条板彻底固定前都不需工人手动扶持。

3、安装本方案的墙体结构时,先将板顶轨道连接件、板底轨道连接件安装在房屋的上下两端,将隔墙条板逐一卡合在板顶轨道连接件、板底轨道连接件上,然后填充上端凹槽与板顶轨道连接件之间、下端凹槽与板底轨道连接件之间的缝隙,最后采用阴角条或玻纤网格布进行封闭处理即可。整个安装流程操作简单便捷,无需等待,能够一次性完工,安装的效率能够大大提高,有效节省安装的人工成本。

4、板顶轨道连接件、板底轨道连接件的设置可提高隔墙条板的密封性能和连接构造强度。

可选地,板顶轨道连接件和板底轨道连接件的中部均设有向外凸起的凸起部,凸起部的两侧均设有能与平面贴合的安装部,其中一个安装部的一侧上设有与隔墙条板侧壁贴合的竖直档条;上端配合部为与板顶轨道连接件凸起部配合的上端凹槽,下端配合部为与板底轨道连接件凸起部配合的下端凹槽;步骤(4)中,使隔墙条板的上端凹槽与板顶轨道连接件的凸起部对准,将上端凹槽卡合在板顶轨道连接件的凸起部上,将下端凹槽卡合在板底轨道连接件的凸起部上。设置竖直档条,安装隔墙条板时,使竖直档条与隔墙条板侧壁贴合,利用竖直档条能精准的对隔墙条板进行固定、定位,有效保证各个隔墙条板安装的平整度。

可选地,隔墙条板上端的两个相对侧壁上以及下端的一个侧壁上均开有凹陷槽,凹陷槽的厚度在4-8mm,凹陷槽的高度在45-55mm;步骤(4)中,卡合隔墙条板后,使隔墙条板上端其中一个凹陷槽的内壁与板顶轨道连接件的竖直档条贴合,使隔墙条板下端凹陷槽的内壁与板底轨道连接件的竖直档条贴合,使用连接件将隔墙条板与竖直档条固定在一起。设置凹陷槽,凹陷槽能够收纳竖直档条,避免竖直档条凸出隔墙条板表面,使得隔墙条板表面不平整。

可选地,隔墙条板的一侧开有内凹槽,隔墙条板的另一侧设有能与内凹槽配合的外凸条;安装墙体时,相邻隔墙条板之间通过内凹槽、外凸条进行拼合。如此设置,在对墙体进行施工安装时,能使相邻的隔墙条板更好的连接。

可选地,隔墙条板两个相对侧面的左右两侧均开有填充槽,填充槽贯穿隔墙条板的上下两端;步骤(5)中,墙体所有隔墙条板安装就位后,在相邻隔墙条板的拼合处固定弹性层,弹性层位于填充槽内;弹性层固定后,在填充槽内填充覆盖弹性层的封堵物料;填充封堵物料后,在封堵物料的表面设置网格布层,然后在网格布层的表面涂抹砂浆。开设填充槽,在填充槽内填充填平层,填平层既能使弹性层更好的贴合在隔墙条板上,又能有效的将相邻隔墙条板之间的缝隙抹平。

可选地,填充槽的厚度控制在4-6mm,填充槽的宽度控制在20-26mm;弹性层的厚度控制在0.5-1mm,弹性层的宽度控制在20-52mm。在实际施工中发现,将填充槽、弹性层的尺寸参数控制在上述范围较为合适。

可选地,粘接物料和封堵物料为砂浆或胶粘剂;弹性层为高弹改性沥青层。隔墙条板在不同温度的作用下会发生收缩、膨胀,高弹改性沥青具有高弹性,拉伸性能好,形变后能快速恢复,将高弹改性沥青层用在隔墙条板的拼合处,高弹改性沥青层将相邻的隔墙条板连接成一体,有效防止墙体开裂。

可选地,隔墙条板为轻质隔墙条板。选用轻质隔墙条板,便于墙体的安装施工。

可选地,隔墙条板包括夹心隔声保温层、钢丝骨架和外侧轻集料骨料层;夹心隔声保温层固定在钢丝骨架内,外侧轻集料骨料层包裹在夹心隔声保温层和钢丝骨架外。通过将夹心隔声保温层与外侧轻集料骨料层复合,有效增强隔墙条板的隔声效果,在隔声性能方面优于单一材料条板。

可选地,夹心隔声保温层为岩棉;外侧轻集料骨料层为轻集料混凝土层。岩棉具有质量轻、导热系数小、吸热、不燃、隔音的特点,将岩棉作为夹心隔声保温层,既能够降低隔墙条板的重量,又能有效改善隔墙条板的隔声、阻燃性能。轻集料混凝土具有自重轻、保温隔热、耐火性能好、强度高、隔声效果好等优点,能够进一步改善隔墙条板的保温、隔热、防火、隔音等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墙体未安装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板底轨道连接件的剖视图;

图3为墙体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隔墙条板与结构主体混凝土梁两侧的侧边不平齐);

图4为墙体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隔墙条板与结构主体混凝土梁两侧的侧边平齐);

图5为墙体俯视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隔墙条板10、上端凹槽12、下端凹槽13、内凹槽11、外凸条14、凹陷槽15、板底轨道连接件20、板顶轨道连接件30、凸起部31、安装部32、竖直档条33、粘接物料40、玻纤网格布50、阴角条60、弹性层70、封堵物料80、网格布层81、砂浆82。

一种能够快速施工的墙体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墙体的安装位置,做好安装标记,具体的,在施工时,在安装的主体结构上进行弹墨放线。

(2)准备板顶轨道连接件30和板底轨道连接件20,板顶轨道连接件30和板底轨道连接件20可为中部向外凸起的连接件,也可为中部向内凹陷的连接件。在本实施例中,板顶轨道连接件30和板底轨道连接件20均由金属板压制制成,板顶轨道连接件30和板底轨道连接件20的具体构造一致。如图2所示,板顶轨道连接件30和板底轨道连接件20的中部均设有向外凸起的凸起部31(凸起部31的截面呈等腰梯形),凸起部3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能与平面贴合的安装部32,左边安装部32的左侧上设有与安装部32相互垂直的竖直档条33。根据安装标记将板顶轨道连接件30和板底轨道连接分别安装在房屋的上下两端,具体的,板顶轨道连接件30两侧的安装部32通过膨胀螺栓固定连接在天花板的楼板底或混凝土梁底上,板底轨道连接件20两侧的安装部32通过膨胀螺栓固定连接在楼板顶或混凝土梁顶上。

(3)准备隔墙条板10,隔墙条板10为轻质隔墙条板10,隔墙条板10包括夹心隔声保温层、钢丝骨架和外侧轻集料骨料层;夹心隔声保温层固定在钢丝骨架内,外侧轻集料骨料层包裹在夹心隔声保温层和钢丝骨架外。钢丝骨架包括两张对称设置的片状钢网,两张片状钢网之间焊接有多根斜插钢丝,夹心隔声保温层通过斜插钢丝固定在钢丝骨架内。夹心隔声保温层为岩棉,外侧轻集料骨料层由轻集料混凝土浇筑制成,外侧轻集料骨料层为轻集料混凝土层。

如图1所示,隔墙条板10的上端设有上端配合部,隔墙条板10的下端设有下端配合部。上端配合部为能与板顶轨道连接件30的凸起部31配合的上端凹槽12,上端凹槽12开在隔墙条板10上端的中部并贯穿隔墙条板10的相对两侧;下端配合部为能与板底轨道连接件20的凸起部31配合的下端凹槽13,下端凹槽13开在隔墙条板10下端的中部并贯穿隔墙条板10的相对两侧。隔墙条板10上端的两个相对侧壁上以及下端的左侧壁上均开有凹陷槽,凹陷槽贯穿隔墙条板10的前后两侧,凹陷槽的厚度在5mm,凹陷槽的高度在50mm。

隔墙条板10上端的中部开有贯穿隔墙条板10左右两侧的上端凹槽12;隔墙条板10下端的中部开有贯穿隔墙条板10左右两侧的下端凹槽13。隔墙条板10的一侧开有内凹槽11,隔墙条板10的另一侧一体设置有能与内凹槽11配合的外凸条14。结合图5所示,隔墙条板10两个相对侧面的左右两侧均开有填充槽,填充槽贯穿隔墙条板10的上下两端,填充槽的厚度控制在5mm,填充槽的长度控制在25mm。

(4)使隔墙条板10的上端凹槽12与板顶轨道连接件30的凸起部31对准,将上端凹槽12卡合在板顶轨道连接件30的凸起部31上,使隔墙条板10的下端凹槽13卡合板底轨道连接件20的凸起部31上。使隔墙条板10上端左侧凹陷槽的内壁与板顶轨道连接件30的竖直档条33贴合,通过射钉枪射出钢钉使板顶轨道连接件30的竖直档条33与隔墙条板固定;使隔墙条板10下端凹陷槽的内壁与板底轨道连接件20的竖直档条33贴合,通过射钉枪射出钢钉使板底轨道连接件20的竖直档条33与隔墙条板10固定。

(5)一块隔墙条板10安装完成后,依次安装剩余的隔墙条板10,相邻隔墙条板10之间能够通过内凹槽11、外凸条14进行拼合,若内凹槽11与外凸条14的拼合处存在缝隙,利用砂浆进行填充。墙体所有隔墙条板10安装就位后,在上端凹槽12与板顶轨道连接件30之间、下端凹槽13与板底轨道连接件20之间的缝隙中填充粘接物料40,达到连接密实,隔声隔热的效果,实现隔墙条板10上下固定受力,并满足隔墙条板10顶部柔性连接目的。在本实施例中,粘接物料40选用胶粘剂。在相邻隔墙条板10的拼合处粘贴固定弹性层70(或者在相邻隔墙条板10的拼合处滚刷防水涂料层,防水涂料层固化后形成弹性层),弹性层70位于填充槽内,弹性层70的厚度控制在0.5mm,弹性层70的长度控制在20mm,弹性层70将相邻的隔墙条板10连接成一体。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层70为高弹改性沥青层,高弹改性沥青具有高弹性,拉伸性能好,形变后能快速恢复。弹性层70固定后,在填充槽内填充覆盖弹性层70的封堵物料80,在本实施例中,封堵物料80为砂浆。填充封堵物料80后,在封堵物料80的表面设置网格布层81,然后在网格布层81的表面涂抹砂浆82,将填充槽抹平。

(6)在隔墙条板10上部与房顶之间的拼接缝处采用阴角条60或玻纤网格布50进行粘贴封闭处理,阴角条60或玻纤网格布50安装在隔墙条板10上端的凹陷槽15中。隔墙条板10的上部可通过板顶轨道连接件30直接连接在天花板的楼板底上,也可通过板顶轨道连接件30连接在混凝土梁底上。如在本实施例中,隔墙条板10的上端安装在混凝土梁底上,若隔墙条板10的侧面需与结构混凝土梁的侧边平齐(如图4所示),将玻纤网格布50固定在凹陷槽15中,玻纤网格布50与凹陷槽15之间填充有砂浆,确保玻纤网格布50与隔墙条板10的表面平齐。若隔墙条板10的侧面与混凝土梁的侧边不平齐时(如图3所示),将阴角条60的一侧嵌在凹陷槽15中,将阴角条60的另一侧嵌在主体混凝土梁的侧边上;阴角条60与凹陷槽15之间填充有砂浆,确保阴角条60的一侧与隔墙条板10的表面平齐。如在本实施例中,隔墙条板10的上端安装在天花板的楼板底上时,均采用阴角条60进行粘贴封闭处理。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本发明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