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线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37372发布日期:2021-07-06 18:47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拉线塔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拉线塔。



背景技术:

拉线塔,也叫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是我国移动通信运营商投资的重要部分,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一般都是围绕覆盖面、通话质量、投资效益、建设难易、维护方便等要素进行。随着移动通信网络业务向数据化、分组化方向发展,移动通信基站的发展趋势也必然是宽带化、大覆盖面建设及ip化。

现有的拉线塔为了减少城市用地,往往建立在屋面上,现有的拉线塔强度低,对天线的承载能力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上述缺点,提出一种拉线塔,强度好,对天线的承载能力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拉线塔,包括下端固接在屋面上的立柱、包括套在立柱上的用以增加立柱的刚度的增强套;所述立柱包括三个下端和屋面固接的立杆;三个立杆呈环形阵列布置,相邻的立杆之间通过斜杆连接;所述增强套包括三个呈环形阵列布置的角钢;三个角钢和三个立杆一一对应,所述角钢和立杆平行,所述角钢贴合在对应的立杆上,所述角钢和对应的立杆之间通过抱箍连接,相邻的角钢之间通过第二斜杆连接;相邻的角钢的下端之间通过横梁连接,所述横梁围成三角形框架,所述三角形框架下侧固接有耳板,所述耳板和屋面铰接;所述立杆的上端均固接有用以连接拉线的拉线板。

作为优选,立杆的下端套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和屋面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作为优选,三角形框架的下侧固接有固定板,所述耳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耳板互相平行,所述耳板和固定板固接,所述耳板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和屋面固接。

作为优选,立杆采用圆形钢管。

作为优选,立杆的外径为60mm。

作为优选,立杆上固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斜杆的端部和第二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

作为优选,立柱的外围设有三个用以连接拉线的连接机构,三个连接机构和三个立杆一一对应;所述立柱上端设有收集皿,所述收集皿底部设有和立杆内部连通的下水口;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底板、位于底板上方的顶板54、位于顶板54和底板之间的连接管、位于连接管上的限压阀、和连接管连接的升降板、和升降板边缘转动连接的侧板、用以驱动升降板的第一驱动机构、用以驱动侧板的第二驱动机构、和顶板54滑动连接的滑块、固接在滑块一侧的顶杆、位于滑块远离顶杆一侧的限位块、用以对滑块施加朝向限位块的力的弹簧、位于滑块靠近顶杆一侧的导向杆、和导向杆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上端和第二滑块转动连接的转杆、位于转杆上端相对两侧的用以限定转杆转动范围的第二限位块、用以对第二滑块施加向下的力的第二弹簧、位于转杆远离滑块一侧的阀体、插在阀体靠近滑块一侧的阀芯、位于阀体上的入水口、位于顶板54内的水道、位于阀芯上的用以连通入水口和水道的连接口、用以给阀芯复位的复位弹簧、连接在入水口上的水管;所述底板通过螺栓连接在屋面上;所述水管远离入水口的一端和对应立杆连接,所述拉线一端连接在拉线板上,所述拉线另一端连接在滑块上,所述转杆的下端向靠近滑块一侧倾斜,所述顶杆的上端抵靠在转杆的上端,所述转杆靠近滑块一侧的第二限位块和转杆抵接;所述侧板的数量为四个,所述侧板相对两侧设有斜面,所述斜面上设有密封胶条,当侧板的自由端向下转动90度时,四个侧板围成一个筒状结构,相邻的侧板的斜面贴合在一起。

作为优选,驱动机构采用电缸。

作为优选,底板的上侧设有呈环形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上侧设有横截面呈v字形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其中一侧内壁上设有清槽口,所述底板内设有第二水道,所述第二水道一端和清槽口连接,所述第二水道另一端位于连接管下端,所述侧板自由端的形状和密封槽适配。

作为优选,限压阀包括固接在连接管上的第二阀体、滑动连接在第二阀体内的第二阀芯、位于第二阀体一侧的出水口、位于第二阀芯内的第二出水口、位于第二阀体和第二阀芯之间的第二复位弹簧。

作为优选,侧板的下侧设有弧形导向槽,所述弧形导向槽内插有弧形齿条,所述弧形导向槽内设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一端和弧形导向槽的槽底连接,所述缓冲弹簧另一端连接在弧形齿条上,所述弧形齿条穿过升降板,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和弧形齿条啮合的齿轮,所述齿轮和升降板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管上固接有齿条,所述齿轮和对应齿条啮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拉线塔强度高,对天线承载能力好,连接机构不容易从屋面上拔出。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处放大图;

图3为实施例俯视图;

图4为实施例另一个示意图;

图5为图4的b处放大图;

图6为图4的c处放大图;

图7为图6的d处放大图;

图8为图6的e处放大图;

图9为侧板和密封槽配合时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f处放大图;

图11为图9的g-g剖视图。

图中:屋面1、立杆2、斜杆3、角钢4、第二斜杆5、横梁6、耳板7、抱箍8、拉线9、拉线板10、连接套11、固定板12、连接板13、第二连接板14、收集皿15、下水口16、底板17、连接管18、限压阀19、升降板20、侧板21、滑块22、顶杆23、限位块24、弹簧25、导向杆26、第二滑块27、转杆28、第二限位块29、第二弹簧30、阀体31、阀芯32、入水口33、水道34、连接口35、复位弹簧36、、水管37、凹槽38、密封圈39、密封槽40、第二水道41、清槽口42、斜面43、密封胶条44、弧形导向槽45、弧形齿条46、齿轮47、缓冲弹簧48、第二阀体49、第二阀芯50、出水口51、第二复位弹簧52、第二出水口53、顶板5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阐述:

实施例:

参见图1到图11,一种拉线塔,包括下端固接在屋面1上的立柱、包括套在立柱上的用以增加立柱的刚度的增强套;

所述立柱包括三个下端和屋面1固接的立杆2;

三个立杆2呈环形阵列布置,相邻的立杆2之间通过斜杆3连接;

所述增强套包括三个呈环形阵列布置的角钢4;

三个角钢4和三个立杆2一一对应,所述角钢4和立杆2平行,所述角钢4贴合在对应的立杆2上,所述角钢4和对应的立杆2之间通过抱箍8连接,相邻的角钢4之间通过第二斜杆5连接;

相邻的角钢4的下端之间通过横梁6连接,所述横梁6围成三角形框架,所述三角形框架下侧固接有耳板7,所述耳板7和屋面1铰接;

所述立杆2的上端均固接有用以连接拉线9的拉线板10。

立杆2的下端套有连接套11,所述连接套11和屋面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三角形框架的下侧固接有固定板12,所述耳板7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耳板7互相平行,所述耳板7和固定板12固接,所述耳板7之间转动连接有连接板13,所述连接板13和屋面1固接。

立杆2采用圆形钢管。立杆2的外径为60mm。

立杆2上固接有第二连接板14,所述斜杆3的端部和第二连接板14通过螺栓连接。

立柱的外围设有三个用以连接拉线9的连接机构,三个连接机构和三个立杆2一一对应;

所述立柱上端设有收集皿15,所述收集皿15底部设有和立杆2内部连通的下水口16;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底板17、位于底板17上方的顶板54、位于顶板54和底板17之间的连接管18、位于连接管18上的限压阀19、和连接管18连接的升降板20、和升降板20边缘转动连接的侧板21、用以驱动升降板20的第一驱动机构、用以驱动侧板21的第二驱动机构、和顶板54滑动连接的滑块22、固接在滑块22一侧的顶杆23、位于滑块22远离顶杆23一侧的限位块24、用以对滑块22施加朝向限位块24的力的弹簧25、位于滑块22靠近顶杆23一侧的导向杆26、和导向杆26滑动连接的第二滑块27、上端和第二滑块27转动连接的转杆28、位于转杆28上端相对两侧的用以限定转杆28转动范围的第二限位块29、用以对第二滑块27施加向下的力的第二弹簧30、位于转杆28远离滑块22一侧的阀体31、插在阀体31靠近滑块22一侧的阀芯32、位于阀体31上的入水口33、位于顶板54内的水道34、位于阀芯32上的用以连通入水口33和水道34的连接口35、用以给阀芯32复位的复位弹簧36、连接在入水口33上的水管37;

所述底板17通过螺栓连接在屋面1上;

所述水管37远离入水口33的一端和对应立杆2连接,所述拉线9一端连接在拉线板10上,所述拉线9另一端连接在滑块22上,所述转杆28的下端向靠近滑块22一侧倾斜,所述顶杆23的上端抵靠在转杆28的上端,所述转杆28靠近滑块22一侧的第二限位块29和转杆28抵接;

所述侧板21的数量为四个,所述侧板21相对两侧设有斜面43,所述斜面43上设有密封胶条44,当侧板21的自由端向下转动90度时,四个侧板21围成一个筒状结构,相邻的侧板21的斜面43贴合在一起。

驱动机构采用电缸。底板17的上侧设有呈环形的凹槽38,所述凹槽38内设有密封圈39,所述密封圈39上侧设有横截面呈v字形的密封槽40,所述密封槽40其中一侧内壁上设有清槽口42,所述底板17内设有第二水道41,所述第二水道41一端和清槽口42连接,所述第二水道41另一端位于连接管18下端,所述侧板21自由端的形状和密封槽40适配。

限压阀19包括固接在连接管18上的第二阀体49、滑动连接在第二阀体49内的第二阀芯50、位于第二阀体49一侧的出水口51、位于第二阀芯50内的第二出水口53、位于第二阀体49和第二阀芯50之间的第二复位弹簧52。

侧板21的下侧设有弧形导向槽45,所述弧形导向槽45内插有弧形齿条46,所述弧形导向槽45内设有缓冲弹簧48,所述缓冲弹簧48一端和弧形导向槽45的槽底连接,所述缓冲弹簧48另一端连接在弧形齿条46上,所述弧形齿条46穿过升降板20,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和弧形齿条46啮合的齿轮47,所述齿轮47和升降板20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管18上固接有齿条,所述齿轮47和对应齿条啮合。

实施例原理:

增强套提高了立柱的抗弯性能,拉线9绷紧,将立柱拉住,增加立柱的稳定性。

初始下,侧板21呈水平,底板17暴露在空气中,在炎热的夏天,底板17散热较好,减少屋顶的热量。

下雨天的时候,雨水会进入到立杆2内。阀芯32将入水口堵住,雨水储存在立杆内。

楼顶的风比较大,出现大风的时候,拉线9受到的拉力变大,为了防止底板17和屋面脱开,当拉线9受到拉力变大时,弹簧伸长,滑块22运动,顶杆23推动转杆28转动(顶杆23顶在转杆28上端,杠杆原理下,顶杆23只要运动很小的距离,就能转动转杆28),转杆28下端向阀芯32运动,转杆28转动的时候,第二滑块27沿着导向杆26运动,最终转杆28下端抵靠在阀芯32上,转杆28远离滑块22一侧的第二限位块29抵靠在转杆28上,在第二弹簧30的作用下,转杆的下端向阀芯倾斜,转杆28的下端推动阀芯32,阀芯32运动后,连接口35将入水口33和水道34接通,参见图10,立杆2内的雨水,进入连接管18内,雨水从清槽口42出来,对密封槽40进行清洗,阀芯和转杆之间有压力传感器,阀芯和转杆配合一分钟之后(利用这段时间进行清洗密封槽),驱动机构运行,升降板20向下运动,在齿条的作用下,齿轮47转动,弧形齿条46运动,侧板21转动,当侧板21转动90度时,侧板21围成筒状结构,升降板20继续向下运动,侧板21下端压紧在密封槽40内,清槽口42被堵住,侧板21和底板17形成一个盒子,此时,连接管18内的水压变大,第二阀芯50运动,当出水口51和第二出水口53对上的时候,水从出水口51出来,盒子中水变多,盒子内的水对底板17施加压力,底板17和屋面不容易脱开,底板17上的螺栓不容易从屋面拔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