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调节功能的隔离病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92779发布日期:2021-07-30 18:01阅读:91来源:国知局
具有调节功能的隔离病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医疗场所,由于患者与患者之间、患者与医生之间缺乏有效的气流阻隔手段,不能有力地防止病源患者之间和病源患者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气溶胶传播感染,尤其是目前医院的病房方面,大部分功能单一,传染源的阻隔效果不好,没有配备对病原体微生物进行有效灭杀的装置,在面对诸如sars、mers等突发性急性重大传染病暴发时,容易诱发院内感染,导致严重的公共卫生安全危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医院会设置单人隔离病房对感染的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但现有的隔离病房的隔离密封性较差,患者呼出的气溶胶无法被及时得到处理,容易导致医务人员被感染。同时患者躺卧在病床上呼出气溶胶的方位和患者坐在病床上呼出气溶胶的方位不相同,因此增大了处理患者气溶胶的难度。

因此,亟需一种能及时处理患者呼出的气溶胶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具有调节功能的隔离病房,以解决现有隔离病房无法及时处理患者呼出的气溶胶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具有调节功能的隔离病房,包括病房本体,所述病房本体包括第一墙体以及与所述第一墙体相对的第二墙体,所述病房本体内部设置有床体,所述床体的床头端靠近所述第一墙体,所述第一墙体上设置有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设置有与所述病房本体内部连通的第一进气口以及与所述病房本体外部连通的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所述床体的床头端对应设置且其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床体的床头端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一风道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抽风装置以及消毒过滤装置,所述病房本体内部的气体从所述第一进气口进入并穿过所述消毒过滤装置以及所述第一抽风装置经由所述出气口排出,所述第二墙体上设置有将所述病房本体内部以及所述病房本体外部连通的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进气口对应设置。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具有调节功能的隔离病房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墙体上还设置有第二风道,所述第二风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病房本体的顶部并与从所述病房本体的顶部向所述床体的床头端方向延伸的伸缩气管机构连通,所述伸缩气管机构的第三进气口与所述床体的床头端对应设置,所述第二风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所述病房本体内部的气体从所述第三进气口进入并穿过所述消毒过滤装置以及所述第一抽风装置经由所述出气口排出。通过上述设置,当患者头部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进气口的水平高度时,即患者坐在床体上时,患者呼出的气溶胶能及时被吸入第二风道中并通过第一风道内的消毒过滤装置消毒处理,降低了处理患者呼出气溶胶的难度;同时,医务人员能根据患者头部的实际水平高度对伸缩气管机构的伸缩长度进行调整,进一步降低了处理患者呼出气溶胶的难度。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具有调节功能的隔离病房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风道内部设置有第二抽风装置,所述病房本体内部的气体从所述第三进气口进入并穿过所述第二抽风装置、所述消毒过滤装置以及所述第一抽风装置经由所述出气口排出。通过上述设置,提高了第二风道的吸气量,进一步降低了处理患者呼出气溶胶的难度。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具有调节功能的隔离病房的优选方案,所述伸缩气管机构设置有测距装置以及控制处理器,所述测距装置的扫描区域为所述床体的床头端,所述控制处理器分别与所述伸缩气管机构以及所述测距装置电连接。通过上述设置,伸缩气管机构通过测距装置实时检测患者头部与第三进气口之间的距离,从而自动调节伸缩气管机构的伸缩长度,进一步降低了处理患者呼出气溶胶的难度。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具有调节功能的隔离病房的优选方案,所述伸缩气管机构包括伸缩管、固定板、压板以及用于带动所述伸缩管伸缩的电动伸缩杆,所述固定板套设在所述伸缩管的一端,所述压板套设在所述伸缩管的另一端,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压板上。通过上述设置,使伸缩气管机构具有伸缩功能。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具有调节功能的隔离病房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进气口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第一进气口的水平高度。通过上述设置,有利于形成一股从第二进气口到第一进气口方向流动的气流,进一步降低了处理患者呼出气溶胶的难度。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具有调节功能的隔离病房的优选方案,所述病房本体还包括房顶部以及至少两个侧墙体,所述病房本体由所述房顶部、所述第一墙体、所述第二墙体以及至少两个所述侧墙体围合而成。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具有调节功能的隔离病房的优选方案,所述侧墙体上设置有电动门以及与所述电动门对应设置的风帘装置。通过上述设置,风帘装置能在电动门处形成隔离风帘,避免病房本体内部的气体直接排出至病房本体外部。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具有调节功能的隔离病房的优选方案,所述侧墙体上设置有调光玻璃。调光玻璃可以通过电控调节自身的透明度;通过上述设置,使医务人员或者患者能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调光玻璃的透明度。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具有调节功能的隔离病房的优选方案,所述侧墙体上还设置有身份识别装置以及与所述电动门对应设置的身高测量装置。

本发明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病房本体外部的空气从第二进气口进入,然后穿过第一进气口进入第一风道中,再穿过消毒过滤装置以及第一抽风装置经由出气口排出,从而达到调节病房本体内部的气压的作用,使病房本体内部的气压始终保持负压,从而避免患者呼出的气溶胶从病房本体内部直接排出至病房本体外部;

2)本发明通过将第一进气口与床体的床头端对应设置,从而使床体上躺卧的患者呼出的气溶胶能及时被吸入第一风道中的消毒过滤装置消毒处理,降低了处理患者呼出气溶胶的难度;

3)本发明通过将第二进气口与第一进气口对应设置,从而使床体的床头端上方形成一股从第二进气口到第一进气口方向流动的气流,有利于隔绝患者呼出的气溶胶,进一步降低了处理患者呼出气溶胶的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b区域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图之一。

图5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图之二。

图中:

1-第一墙体;

11-第一风道;111-第一进气口;112-出气口;113-第一抽风装置;114-消毒过滤装置;

12-第二风道;121-第二抽风装置;

2-第二墙体;

21-第二进气口;

3-床体;31-床头端;

4-伸缩气管机构;

41-第三进气口;42-伸缩管;43-固定板;44-压板;45-电动伸缩杆;

5-侧墙体;

51-电动门;52-风帘装置;53-调光玻璃;54-身份识别装置;55-

6-房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及其有益效果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5所示,具有调节功能的隔离病房,包括病房本体,病房本体包括第一墙体1以及与第一墙体1相对的第二墙体2,病房本体内部设置有床体3,床体3的床头端31靠近第一墙体1,第一墙体1上设置有第一风道11,第一风道11设置有与病房本体内部连通的第一进气口111以及与病房本体外部连通的出气口112,第一进气口111与床体3的床头端31对应设置且其水平高度高于床体3的床头端31的水平高度,第一风道1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抽风装置113以及消毒过滤装置114,病房本体内部的气体从第一进气口111进入并穿过消毒过滤装置114以及第一抽风装置113经由出气口112排出,第二墙体2上设置有将病房本体内部以及病房本体外部连通的第二进气口21,第二进气口21与第一进气口111对应设置,第一墙体1包括朝向病房本体内部的内侧面以及朝向病房本体外部的外侧面,第一进气口111位于第一墙体1的内侧面上,出气口112位于第一墙体1的外侧面上。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1)启动消毒过滤装置114以及第一抽风装置113,在第一抽风装置113的作用下,病房本体内部的气压降低,病房本体外部的空气从第二进气口21进入到病房本体内部;

2)随后,在第一抽风装置113的作用下,第一进气口111处的气压较低,病房本体内部形成了一股从第二进气口21到第一进气口111方向流动的气流,该气流会带动患者呼出的气溶胶通过第一进气口111进入第一风道11中;

3)最后,第一风道11中的气流携带患者呼出的气溶胶依次穿过消毒过滤装置114以及第一抽风装置113经由出气口112排出。

本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施例中病房本体外部的空气从第二进气口21进入,然后穿过第一进气口111进入第一风道11中,再穿过消毒过滤装置114以及第一抽风装置113经由出气口112排出,从而达到调节病房本体内部的气压的作用,使病房本体内部的气压始终保持负压,从而避免患者呼出的气溶胶从病房本体内部直接排出至病房本体外部;

2)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一进气口111与床体3的床头端31对应设置,从而使床体3上躺卧的患者呼出的气溶胶能及时被吸入第一风道11中的消毒过滤装置114消毒处理,降低了处理患者呼出气溶胶的难度;

3)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二进气口21与第一进气口111对应设置,从而使床体3的床头端31上方形成一股从第二进气口21到第一进气口111方向流动的气流,有利于隔绝患者呼出的气溶胶,进一步降低了处理患者呼出气溶胶的难度。

优选地,第一墙体1上还设置有第二风道12,第二风道12的一端延伸至病房本体的顶部并与从病房本体的顶部向床体3的床头端31方向延伸的伸缩气管机构4连通,伸缩气管机构4的第三进气口41与床体3的床头端31对应设置,第二风道12的另一端与第一风道11连通,病房本体内部的气体从第三进气口41进入并穿过消毒过滤装置114以及第一抽风装置113经由出气口112排出,第三进气口41与床体3的床头端31之间的距离为60~130cm。通过上述设置,当患者头部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进气口111的水平高度时,即患者坐在床体3上时,患者呼出的气溶胶能及时被吸入第二风道12中并通过第一风道11内的消毒过滤装置114消毒处理,降低了处理患者呼出气溶胶的难度;同时,医务人员能根据患者头部的实际水平高度对伸缩气管机构4的伸缩长度进行调整,进一步降低了处理患者呼出气溶胶的难度。

优选地,第二风道12内部设置有第二抽风装置121,病房本体内部的气体从第三进气口41进入并穿过第二抽风装置121、消毒过滤装置114以及第一抽风装置113经由出气口112排出。通过上述设置,提高了第二风道12的吸气量,进一步降低了处理患者呼出气溶胶的难度。

优选地,伸缩气管机构4设置有测距装置以及控制处理器,测距装置的扫描区域为床体3的床头端31,控制处理器分别与伸缩气管机构4以及测距装置电连接,测距装置为红外线测距传感器或者激光测距雷达,控制处理器为单片机。通过上述设置,伸缩气管机构4通过测距装置实时检测患者头部与第三进气口41之间的距离,从而实时自动调节伸缩气管机构4的伸缩长度,使第三进气口41与患者头部之间为最有效的吸气距离,进一步降低了处理患者呼出气溶胶的难度;同时,使第三进气口41与患者保持一定距离,避免第三进气口41碰撞到患者头部。第三进气口41与患者头部之间的距离为15~30cm。

优选地,伸缩气管机构4包括伸缩管42、固定板43、压板44以及用于带动伸缩管42伸缩的电动伸缩杆45,固定板43套设在伸缩管42的一端,压板44套设在伸缩管42的另一端,电动伸缩杆45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板43上,电动伸缩杆45的另一端固定在压板44上。通过上述设置,使伸缩气管机构4具有伸缩功能。

优选地,第二进气口21的水平高度高于第一进气口111的水平高度。通过上述设置,有利于形成一股从第二进气口21到第一进气口111方向流动的气流,进一步降低了处理患者呼出气溶胶的难度。

优选地,病房本体还包括房顶部6以及至少两个侧墙体5,病房本体由房顶部6、第一墙体1、第二墙体2以及至少两个侧墙体5围合而成。

优选地,侧墙体5上设置有电动门51以及与电动门51对应设置的风帘装置52,风帘装置52位于电动门51的上方。通过上述设置,风帘装置52能在电动门51处形成隔离风帘,避免病房本体内部的气体从电动门51处直接排出至病房本体外部。

优选地,侧墙体5上设置有调光玻璃53。调光玻璃53可以通过电控调节自身的透明度;通过上述设置,使医务人员或者患者能根据实际情况调节调光玻璃53的透明度。

优选地,侧墙体5上还设置有身份识别装置54以及与电动门51对应设置的身高测量装置55,身份识别装置54设置在电动门51的一侧,身高测量装置55位于电动门51的上方,身份识别装置54为ic卡识别器、指纹识别器或者人脸识别器,身高测量装置55为红外线传感器或者激光雷达。通过上述设置,当有人员需要进入隔离病床时,需要先通过身份识别装置54识别人员身份;若该人员为医务人员,则电动门51自动打开;若该人员为需隔离的患者,则身高测量装置55对该患者进行身高测量获取患者的身高数据,测量结束后电动门51自动打开,随后隔离病房会根据患者的身高数据设置伸缩气管机构4的初始伸缩长度,从而便于患者躺卧床体3上。

优选地,消毒过滤装置114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初效过滤网、高效过滤网、臭氧分解网和/或紫外线消毒灯。根据实际情况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消毒过滤装置114。

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发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