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椭圆柱双曲面钢结构空间网壳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23335发布日期:2021-11-03 16:48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椭圆柱双曲面钢结构空间网壳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椭圆柱双曲面钢结构空间网売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2.如图1所示,目前有一种椭圆柱双曲面钢结构空间网壳,该网壳沿其自身轴线方向分为第一曲面段、中间段和第二曲面段,网壳的任意一个横截面均为椭圆形框体结构,第一曲面段和第二曲面段关于中间段相对称设置,第一曲面段和第二曲面段的直径均从靠近中间段的一端向远离中间段的一端逐渐增大,该网壳为钢框架结构,其可以用于钢结构景观造型。
3.由于该椭圆柱双曲面钢结构空间网壳的为双曲面结构,其中间小而两头大,这样,由于受到中间较为狭窄的空间的限制,使得往该网壳内部放置支撑结构较为困难,往往无法对第一曲面段和第二曲面段的内部进行有效支撑,从而使得该网壳容易变形。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椭圆柱双曲面钢结构空间网売支撑结构,其较容易对网壳体内部的各个区域都形成支撑,且支撑稳固。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椭圆柱双曲面钢结构空间网売支撑结构,包括一网壳体、一底座和一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一螺杆、多个安装杆、多个第一支撑杆、多个第二支撑杆、一支撑件、一第一移动件和一第二移动件,支撑件、第一移动件和第二移动件的横截面均为椭圆形,第一移动件和第二移动件的圆周尺寸一致,支撑件的圆周尺寸大于第一移动件和第二移动件;底座的上表面用于放置网壳体,网壳体沿其自身轴线方向分为第一曲面段、中间段和第二曲面段,网壳体的任意一个横截面均为椭圆形框体结构,第一曲面段和第二曲面段关于中间段相对称设置,第一曲面段和第二曲面段的直径均从靠近中间段的一端向远离中间段的一端逐渐增大;底座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一安装座,螺杆和多个安装杆均竖直设置,螺杆的下端可转动的连接在安装座上,多个安装杆围绕螺杆周向间隔设置,支撑件与螺杆可活动的连接,支撑件与多个安装杆固定连接;螺杆具有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的螺纹方向相反,第一移动件位于支撑件的下方,第一移动件与螺杆的第一螺纹段螺纹连接,第一移动件与多个安装杆均为可滑动的连接,多个第一支撑杆均位于支撑件和第一移动件之间,第一支撑杆与安装杆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第一支撑杆的上端均与相对应的安装杆铰接连接,每个第一支撑杆的铰接轴线均与相对应的安装杆相垂直,每个第一支撑杆的下端均抵靠在第一移动件的周壁上,每个第一支撑杆与相对应的安装杆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用于向第一支撑杆施加向下翻转的力的第一扭簧;
第二移动件位于支撑件的上方,第二移动件与螺杆的第二螺纹段螺纹连接,第二移动件与多个安装杆均为可滑动的连接,多个第二支撑杆均位于支撑件和第二移动件之间,第二支撑杆与安装杆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第二支撑杆的下端均与相对应的安装杆铰接连接,每个第二支撑杆的铰接轴线均与相对应的安装杆相垂直,每个第二支撑杆的上端均抵靠在第二移动件的周壁上,每个第二支撑杆与相对应的安装杆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用于向第二支撑杆施加向上翻转的力的第二扭簧;安装网壳体时,将网壳体放置到底座上,支撑杆组件位于网壳体内,支撑件的周壁与中间段的内壁相抵,然后转动螺杆,螺杆转动时带动第一移动件向上移动、带动第二移动件向下移动,第一移动件向上移动到位后,第一移动件将多个第一支撑杆向上翻转顶起,以使多个第一支撑杆的下端均与第一曲面段的内壁相抵;第二移动件向下移动到位后,第二移动件将多个第二支撑杆翻转下压,以使多个第二支撑杆的上端均与第二曲面段的内壁相抵。
6.作为优选,所述的底座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两个插孔,网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两个定位柱,两个定位柱分别用于插入到两个插孔内固定。
7.作为优选,所述的底座内设置有空腔,螺杆的下端伸入到空腔内,螺杆的伸入到空腔内的部分上设置有沿螺杆的径向方向贯穿螺杆的通孔,空腔内设置有两个可沿螺杆的径向方向移动的滑动杆和两个压簧,两个滑动杆分别位于螺杆的两侧,两个滑动杆上均设置有一导向斜面,两个导向斜面均向背离螺杆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两个导向斜面分别位于两个插孔的下方,两个压簧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滑动杆的远离螺杆的一端相抵,两个压簧的另一端分别与空腔的两侧内壁相抵;当网壳体从底座上取下时,两个定位柱脱离两个插孔,两个滑动杆分别在两个压簧的推力下伸入到螺杆的通孔内;当网壳体放置到底座上时,两个定位柱分别插入到两个插孔内,两个定位柱分别对两个导向斜面施加下压力以使得两个滑动杆分别向远离螺杆的方向滑动,以使得两个滑动杆分别从螺杆的通孔内移出。
8.作为优选,所述的螺杆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驱动螺杆转动的把手部。
9.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本发明的支撑结构,在还没有将网壳体放置到底座上时,第一支撑杆都由于受到第一扭簧的作用力而收拢在第一移动件的周壁上,第二支撑杆都由于受到第二扭簧的作用力而收拢在第二移动件的周壁上,由于支撑件的圆周尺寸大于第一移动件和第二移动件,使得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都在支撑件的轴向阴影范围内,这样,在将网壳体放置到底座上时,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都不会阻碍网壳体,使得网壳体可以顺利放置到底座上,当网壳体放置到底座上后,支撑件可以对网壳体的中间段形成支撑,然后转动螺杆以带动第一移动件和第二移动件进行移动,第一移动件向上移动到位后,第一移动件将多个第一支撑杆向上翻转顶起,以使多个第一支撑杆的下端均与第一曲面段的内壁相抵,这样,使得多个第一支撑杆对网壳体的第一曲面段形成支撑;第二移动件向下移动到位后,第二移动件将多个第二支撑杆翻转下压,以使多个第二支撑杆的上端均与第二曲面段的内壁相抵,这样,使得多个第二支撑杆对网壳体的第二曲面段形成支撑,这样,本发明的支撑结构较容易对网壳体内部的各个区域都形成支撑,且支撑稳固。
10.附图说明
11.图1是网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12.图2是本发明椭圆柱双曲面钢结构空间网売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13.图3是本发明椭圆柱双曲面钢结构空间网売支撑结构的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15.由图1~图3所示,本发明的椭圆柱双曲面钢结构空间网売支撑结构,包括一网壳体1、一底座2和一支撑组件。
16.支撑组件包括一螺杆3、多个安装杆4、多个第一支撑杆5、多个第二支撑杆6、一支撑件7、一第一移动件8和一第二移动件9,支撑件7、第一移动件8和第二移动件9的横截面均为椭圆形。
17.第一移动件8和第二移动件9的圆周尺寸一致,也就是说第一移动件8和第二移动件9的长轴、短轴的长度都一致,支撑件7的圆周尺寸大于第一移动件8和第二移动件9,也就是说支撑件7的长轴和短轴的长度都大于第一移动件8和第二移动件9。
18.底座2的上表面用于放置网壳体1,网壳体1沿其自身轴线方向分为第一曲面段102、中间段101和第二曲面段103,网壳体1的任意一个横截面均为椭圆形框体结构,第一曲面段102和第二曲面段103关于中间段101相对称设置,第一曲面段102和第二曲面段103的直径均从靠近中间段101的一端向远离中间段101的一端逐渐增大,也就是说网壳体1位中间小、两头大的结构。
19.底座2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一安装座201,螺杆3和多个安装杆4均竖直设置,螺杆3的下端可转动的连接在安装座201上,多个安装杆4围绕螺杆3周向间隔设置,支撑件7与螺杆3可活动的连接,支撑件7与多个安装杆4固定连接,也就是说螺杆3轴向贯穿支撑件7,但螺杆3可以自由转动,支撑件7相对于安装杆4固定。
20.螺杆3具有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的螺纹方向相反,第一移动件8位于支撑件7的下方,第一移动件8与螺杆3的第一螺纹段螺纹连接,第一移动件8与多个安装杆4均为可滑动的连接,这样,在转动螺杆3时,第一移动件8会沿着螺杆3的轴线方向移动。
21.多个第一支撑杆5均位于支撑件7和第一移动件8之间,第一支撑杆5与安装杆4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第一支撑杆5的上端均与相对应的安装杆5铰接连接,每个第一支撑杆5的铰接轴线均与相对应的安装杆4相垂直,也就是说每个第一支撑杆5均可以上下翻转,每个第一支撑杆5的下端均抵靠在第一移动件8的周壁上,每个第一支撑杆5与相对应的安装杆4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用于向第一支撑杆5施加向下翻转的力的第一扭簧,每个第一支撑杆5均抵靠在第一移动件8的周壁上时,第一移动件8和所有第一支撑杆5均在支撑件7的轴向阴影范围内。
22.第二移动件9位于支撑件7的上方,第二移动件9与螺杆3的第二螺纹段螺纹连接,第二移动件9与多个安装杆4均为可滑动的连接,这样,在转动螺杆3时,第二移动件9会沿着
螺杆3的轴线方向移动,但是第一移动件8和第二移动件9的移动方向始终相反。
23.多个第二支撑杆6均位于支撑件7和第二移动件9之间,第二支撑杆6与安装杆4一一对应设置,每个第二支撑杆6的下端均与相对应的安装杆5铰接连接,每个第二支撑杆6的铰接轴线均与相对应的安装杆4相垂直,也就是说每个第二支撑杆6均可以上下翻转,每个第二支撑杆6的上端均抵靠在第二移动件9的周壁上,每个第二支撑杆6与相对应的安装杆4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用于向第二支撑杆6施加向上翻转的力的第二扭簧,每个第二支撑杆6均抵靠在第二移动件9的周壁上时,第二移动件9和所有第二支撑杆6均在支撑件7的轴向阴影范围内。
24.安装网壳体1时,将网壳体1放置到底座2上,支撑杆组件位于网壳体1内,支撑件7的周壁与中间段101的内壁相抵,以使得支撑件7对中间段101形成支撑;然后转动螺杆3,螺杆3转动时带动第一移动件8向上移动、带动第二移动件9向下移动,第一移动件8向上移动到位后,第一移动件8将多个第一支撑杆5向上翻转顶起,以使多个第一支撑杆5的下端均与第一曲面段102的内壁相抵,以使得多个第一支撑杆5对第一曲面段102形成支撑;第二移动件9向下移动到位后,第二移动件9将多个第二支撑杆6翻转下压,以使多个第二支撑杆6的上端均与第二曲面段103的内壁相抵,以使得多个第二支撑杆6对第二曲面段103形成支撑。
25.所述的底座2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两个插孔203,网壳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两个定位柱104,两个定位柱104分别用于插入到两个插孔203内固定,这样,将网壳体1放置到底座2上时,使两个定位柱104分别插入到两个插孔203内固定,使得网壳体1放置稳固。
26.所述的底座2内设置有空腔202,螺杆3的下端伸入到空腔202内,螺杆3的伸入到空腔202内的部分上设置有沿螺杆3的径向方向贯穿螺杆3的通孔301,空腔202内设置有两个可沿螺杆3的径向方向移动的滑动杆10和两个压簧12,两个滑动杆10分别位于螺杆3的两侧,两个滑动杆10均沿螺杆3的径向方向设置,两个滑动杆10均与通孔301正对设置,两个滑动杆10上均设置有一导向斜面11,两个导向斜面11均向背离螺杆3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两个导向斜面11分别位于两个插孔203的下方,两个压簧12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滑动杆10的远离螺杆3的一端相抵,两个压簧12的另一端分别与空腔202的两侧内壁相抵。
27.当网壳体1从底座2上取下时,两个定位柱104脱离两个插孔203,两个滑动杆10分别在两个压簧12的推力下伸入到螺杆3的通孔301内,这样,两个滑动杆10将螺杆3锁定,使得螺杆3无法转动,这样也就使得网壳体1没有放置到底座2上时螺杆3无法转动,以避免螺杆3误转动后带动第一支撑杆5和第二支撑杆6翻转而使得网壳体1无法放置到底座2上。
28.当网壳体1放置到底座2上时,两个定位柱104分别插入到两个插孔203内,两个定位柱104分别对两个导向斜面11施加下压力以使得两个滑动杆10分别向远离螺杆3的方向滑动,以使得两个滑动杆10分别从螺杆3的通孔301内移出,这样,螺杆3解除锁定,此时螺杆3可以进行转动,以通过螺杆3的转动对网壳体1的内部进行支撑固定。
29.所述的螺杆3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驱动螺杆3转动的把手部303。
30.以上仅就本发明应用较佳的实例做出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发明的结构可以有其他变化,不局限于上述结构。总之,凡在本发明的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