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楼板二次穿管施工技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76227发布日期:2021-11-15 18:05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楼板二次穿管施工技术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下水管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楼板二次穿管施工技术。


背景技术:

2.现有建筑的下水管一般在楼板浇筑时直接一次性浇筑在混凝土楼板中,下水管安装牢固,且下水管与混凝土楼板之间的防水性好。
3.但在室内装修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改变下水管位置或增加下水管的情况,需要在混凝土楼板上开孔然后进行下水管的安装。目前在二次穿管时存在以下问题:1、全部为湿法施工,施工层次多、施工周期长;2、出现渗漏后水会滴落下料,且短时间内不容易发现。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提供一种混凝土楼板二次穿管施工技术。
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混凝土楼板二次穿管施工技术,包括以下步骤:s1、在混凝土楼板上用钻孔机钻出管孔,将管孔周围和管孔内壁清洗干净;s2、在混凝土楼板上表面、管孔内壁和管孔周围的混凝土楼板下表面涂刷第一防水涂料层;s3、将管孔堵住做第一次防水试验,待第一次防水试验合格后将下水管放在管孔中,在下水管上套一上安装环和一下安装环,在上安装环与下安装环之间安装支撑在管孔内壁与下水管外侧面之间的胀紧机构;s4、在下水管上安装一个底端支撑在上安装环上的金属扎带,在混凝土楼板下表面安装套在下水管上的接水环;s5、在混凝土楼板上表面的下水管周围用堵漏王涂抹成锥面型的阻水坡;s6、在阻水坡上方的下水管外侧面、阻水坡表面和混凝土楼板上表面涂刷第二防水涂料层;s7、做第二次防水试验,待第二次防水试验合格后铺设砂浆基层、铺贴地面饰面材料。
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利用上安装板、下安装板、胀紧机构配合进行下水管的固定安装,使下水管与管孔之间采用装配式的施工工艺,简单方便、缩减工期;2、胀紧机构外侧与管孔内壁挤紧、胀紧机构内侧与下水管外侧面挤紧,从而使胀紧机构在管孔与下水管之间起到支撑下水管和密封的双重作用;3、在混凝土楼板底面安装套在下水管上的接水环,万一下水管周围出现漏水时,水滴落在接水环中,然后汇集到透明储水管中,以便于发现下水管漏水。
附图说明
7.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二次穿管施工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上安装板、下安装板、胀紧机构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橡胶胀紧环处于挤压状态的俯视图;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接水环和透明储水管装配时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8.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9.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混凝土楼板二次穿管施工技术,包括以下步骤:s1、在混凝土楼板1上用钻孔机钻出管孔2,管孔的直径比下水管的直径大4cm,将管孔2周围和管孔2内壁清洗干净。
10.s2、在混凝土楼板1上表面、管孔2内壁和管孔2周围的混凝土楼板1下表面涂刷第一防水涂料层,利用第一防水涂料层对混凝土楼板表面进行防水保护,防止水渗入混凝土楼板中。
11.s3、将管孔堵住做第一次防水试验,待第一次防水试验合格后将下水管3放在管孔2中,在下水管3上套一上安装环4和一下安装环5,在上安装环4与下安装环5之间安装支撑在管孔2内壁与下水管3外侧面之间的胀紧机构6,胀紧机构6包括多个空心的的橡胶胀紧圈14、多个用于调整胀紧机构高度的压环15,上安装环4的底端固接有四个按照环形阵列排布的半螺纹杆16,每个橡胶胀紧圈14上设有四个按照环形阵列排布的第一通孔20,下安装板5上设有四个按照环形阵列排布的第二通孔,半螺纹杆16从上往下依次穿过第一通孔20和第二通孔后螺接有防松螺母17,第一通孔20的直径小于半螺纹杆16的光杆部直径,橡胶胀紧圈在受到轴向的挤压力后宽度增加,使橡胶胀紧圈外侧与管孔内壁挤紧、橡胶胀紧圈的内侧与下水管外侧面挤紧,从而使橡胶胀紧圈在管孔与下水管之间起到支撑下水管和密封的双重作用;压环15位于上安装板4与橡胶胀紧圈14之间和下安装板5与橡胶胀紧环14之间;上安装环4的底端和下安装环5的顶端在安装时分别涂抹一层聚氨酯密封膏;上安装环4中心为内螺纹孔18,内螺纹孔18与下水管3螺接,在上安装环4与下水管3的连接处涂抹pvc胶水;下安装环5中心为内壁光滑的圆孔19,圆孔19的内壁涂抹pvc胶水后之接套在下水管3上。
12.s4、在下水管3上安装一个底端支撑在上安装环4上的金属扎带10,利用金属扎带提高上安装环对下水管支撑的稳定性,金属扎带10在安装前,在金属扎带10的内侧面涂抹一层pvc胶水,安装完成后在金属扎带10的表面再涂抹一层pvc胶水,让金属扎带与pvc连接牢固;在混凝土楼板1下表面安装套在下水管3上的接水环11,接水环11外周的凸缘用膨胀钉安装在混凝土楼板1底端,且凸缘与混凝土楼板1之间夹有橡胶密封垫,接水环11的内孔用pvc胶水与下水管3粘接,接水环11的底部设有排水口12,排水口12上螺接有透明储水管13,利用透明储水管储存从接水环中流下的污水,便于及时发现下水管周围出现漏水的情况。
13.s5、在混凝土楼板1上表面的下水管4周围用堵漏王涂抹成锥面型的阻水坡7,利用
阻水坡阻挡渗到混凝土楼板上的污水向下水管方向流动。
14.s6、在阻水坡上方的下水管外侧面、阻水坡表面和混凝土楼板上表面涂刷第二防水涂料层,第二防水涂料层为下水管安装后的整体地面防水结构,能够有效防止污水下渗。
15.s7、做第二次防水试验,待第二次防水试验合格后铺设砂浆基层、铺贴地面饰面材料。
16.施工时需要注意的是:1、管孔周围的混凝土楼板下表面涂刷的第一防水涂料层面积大于接水盘的凸缘,即橡胶密封垫的顶端与位于混凝土楼板下表面的第一防水层抵接。
17.2、第一次防水试验后测量管孔的轴向高度,以此来计算胀紧机构中橡胶胀紧圈和压环的使用个数。
18.3、上安装环和进水扎带完全包埋在阻水坡中。
19.另外,压环还能够夹在两个相邻的橡胶胀紧环之间,橡胶胀紧圈在自然状态下,其内径比下水管外径大2mm,其外径比管孔的直径小2mm。下水管和接收环用pvc制成,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由钢板制成。
2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凝土楼板二次穿管施工技术,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在混凝土楼板上用钻孔机钻出管孔,将管孔周围和管孔内壁清洗干净;s2、在混凝土楼板上表面、管孔内壁和管孔周围的混凝土楼板下表面涂刷第一防水涂料层;s3、将管孔堵住做第一次防水试验,待第一次防水试验合格后将下水管放在管孔中,在下水管上套一上安装环和一下安装环,在上安装环与下安装环之间安装支撑在管孔内壁与下水管外侧面之间的胀紧机构;s4、在下水管上安装一个底端支撑在上安装环上的金属扎带,在混凝土楼板下表面安装套在下水管上的接水环;s5、在混凝土楼板上表面的下水管周围用堵漏王涂抹成锥面型的阻水坡;s6、在阻水坡上方的下水管外侧面、阻水坡表面和混凝土楼板上表面涂刷第二防水涂料层;s7、做第二次防水试验,待第二次防水试验合格后铺设砂浆基层、铺贴地面饰面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楼板二次穿管施工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胀紧机构包括多个空心的的橡胶胀紧圈,所述上安装环的底端固接有n个按照环形阵列排布的半螺纹杆,每个所述橡胶胀紧圈上设有n个按照环形阵列排布的第一通孔,所述下安装板上设有n个按照环形阵列排布的第二通孔,所述半螺纹杆从上往下依次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后螺接有防松螺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楼板二次穿管施工技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的直径小于半螺纹杆的光杆部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楼板二次穿管施工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胀紧机构还包括多个用于调整胀紧机构高度的压环,所述压环位于上安装板与橡胶胀紧圈之间、和\或下安装板与橡胶胀紧环之间、和\或两个相邻的橡胶胀紧环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楼板二次穿管施工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上安装环的底端和下安装环的顶端在安装时分别涂抹一层聚氨酯密封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楼板二次穿管施工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上安装环中心为内螺纹孔,所述内螺纹孔与下水管螺接,在上安装环与下水管的连接处涂抹pvc胶水;所述下安装环中心为内壁光滑的圆孔,圆孔的内壁涂抹pvc胶水后之接套在下水管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楼板二次穿管施工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金属扎带在安装前,在金属扎带的内侧面涂抹一层pvc胶水,安装完成后在金属扎带的表面再涂抹一层pvc胶水。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楼板二次穿管施工技术,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接水环外周的凸缘用膨胀钉安装在混凝土楼板底端,且凸缘与混凝土楼板之间夹有橡胶密封垫,所述接水环的内孔用pvc胶水与下水管粘接,所述接水环的底部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上螺接有透明储水管。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楼板二次穿管施工技术,包括:S1、在混凝土楼板上钻出管孔并清洗干净;S2、涂刷第一防水涂料层;S3、做第一次防水试验,将下水管放在管孔中,在下水管上套一上安装环和一下安装环,在上安装环与下安装环之间安装胀紧机构;S4、安装金属扎带和接水环;S5、用堵漏王涂抹阻水坡;S6、涂刷第二防水涂料层;S7、做第二次防水试验,铺设砂浆基层、铺贴地面饰面材料。有益效果是:1、下水管与管孔之间采用装配式的施工工艺,简单方便、缩减工期;2、而使胀紧机构在管孔与下水管之间起到支撑下水管和密封的双重作用;3、万一下水管周围出现漏水时,水滴落在接水环中,然后汇集到透明储水管中,以便于发现下水管漏水。以便于发现下水管漏水。以便于发现下水管漏水。


技术研发人员:李英俭 岑翠玉 李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爱富兰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9.01
技术公布日:2021/1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