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外墙施工用吊篮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64853发布日期:2022-01-05 12:59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外墙施工用吊篮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建筑外墙施工行业,具体是一种建筑外墙施工用吊篮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2.建筑整体构造完成后,需对外立面进行施工,外立面又称外墙,外墙的功能有:承担一定荷载、遮挡风雨、保温隔热、防止噪音、防火安全等。
3.目前建筑外墙在进行施工时,大多采用吊篮载人的方式进行施工,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吊篮受外力影响较大,稳定性较差,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因此,为解决这一问题,亟需研制一种建筑外墙施工用吊篮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外墙施工用吊篮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外墙施工用吊篮固定装置,所述建筑外墙施工用吊篮固定装置包括:吊篮主体和至少两组吊装件,所述吊装件与吊篮主体相连;至少两个隔仓,所述隔仓设置在吊篮主体内部两侧;至少两组线缆稳定装置,所述线缆稳定装置与吊篮主体相连;至少两组篮体固定装置,所述篮体固定装置与吊篮主体相连,用于吊篮主体与外墙的吸附固定;其中,所述线缆稳定装置包括:束线组件,所述束线组件设置在吊装件外部,用于吊装件的限位固定;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与吊篮主体相连,用于配合束线组件进行线缆固定限位;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与束线组件相连,用于束线组件的顶升调节。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设计合理,在通过内部篮体固定装置对外墙进行吸附固定后,再通过束线组件与固定组件配合,实现外部吊装线束的稳定固定,防止横向受力晃动,进一步提高了建筑外墙施工时的稳定性,降低安全隐患,改进了现有装置的不足,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市场前景,适合大范围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外墙施工用吊篮固定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8.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外墙施工用吊篮固定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9.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外墙施工用吊篮固定装置中束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0.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外墙施工用吊篮固定装置中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1.图5为图1中a处的局部示意图。
12.图中:1

吊篮主体,2

线缆稳定装置,3

束线组件,4

固定组件,5

调节装置,6

篮体固定装置,7

防护组件,8

防滑底垫,9

门体,10

防撞凸带,101

吊装件,102

隔仓,301

第一架体,302

底座,303

第二架体,304

第一连通槽,305

第二连通槽,306

定位槽,401

滑槽架,402

连接轴座,403

凹槽,404

连接杆体,405

稳定板,406

第一活动槽,407

连接架,408

防滑压板,409

第二活动槽,410

束线槽,501

第一固定轴架,502

第一顶升臂,503

螺纹槽架,504

连接轴架,505

螺纹杆,506

旋架,507

第二顶升臂,508

第二固定轴架,509

支撑板架,601

通槽,602

吸盘,603

连接盘604

风机,605

活动轴座,606

连接臂,607

滑座,608

限位滑槽,701

伸缩架,702

顶架,703

插槽,704

防护杆。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14.一种建筑外墙施工用吊篮固定装置,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建筑外墙施工用吊篮固定装置包括:吊篮主体1和至少两组吊装件101,所述吊装件101与吊篮主体1相连;至少两个隔仓102,所述隔仓102设置在吊篮主体内部两侧;至少两组线缆稳定装置2,所述线缆稳定装置2与吊篮主体1相连;至少两组篮体固定装置6,所述篮体固定装置6与吊篮主体1相连,用于吊篮主体1与外墙的吸附固定;其中,所述线缆稳定装置2包括:束线组件3,所述束线组件3设置在吊装件101外部,用于吊装件101的限位固定;固定组件4,所述固定组件4与吊篮主体1相连,用于配合束线组件3进行线缆固定限位;调节装置5,所述调节装置5与束线组件3相连,用于束线组件3的顶升调节。
15.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调节装置5包括:第一固定轴架501,所述第一固定轴架501设置在隔仓102内部;第一顶升臂502,所述第一顶升臂502与第一固定轴架501相连;连接轴架504,所述连接轴架504设置在隔仓102内部;所述连接轴架504分别等高设置在隔仓102内外两侧;顶移组件,所述顶移组件与隔仓102相连,用于连接轴架504的横向移动调节;旋架506,所述旋架506与螺纹杆505相连,用于螺纹杆505的旋转握持;第二顶升臂507,所述第二顶升臂507与连接轴架504相连,用于配合第一顶升臂502进行束线组件3的纵向移动调节;第二固定轴架508,所述第二固定轴架508与束线组件3活动连接,用于第二顶升臂507与束线组件3的活动连接;支撑板架509,所示支撑板架509与隔仓102相连,用于连接轴架的支撑限位;进行顶部组件纵向移动调节时,通过旋转旋架506带动与之连接的螺纹杆505旋转,所述螺纹杆505与螺纹槽架503配合,带动隔仓102内部连接轴架504向外侧横向移动,移动的同时,与之连接的第一固定轴架501和第二固定轴架508随之转动,在内部第一固定轴架501的配合下,对顶部束线组件3进行顶升;
另外的,可通过纵向液压件替代所述调节装置5,所述调节装置5在进行顶升时,形成三角形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对顶部束线组件3的支撑稳定性。
16.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移组件包括:螺纹槽架503,所述螺纹槽架503设置在与隔仓102相连;螺纹杆505,所述螺纹杆505与连接轴架504相连,用于配合螺纹槽架503进行连接轴架504的横向移动调节,所述螺纹杆505穿过隔仓板体与连接轴架504相连;另外的,可通过电动伸缩件替代所述顶移组件,所述顶移组件锁止稳定性较强,可进行手动灵活控制。
17.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束线组件3包括:第一架体301,所述第一架体301设置在隔仓102内部;底座302,所述底座302设置在第一架体301底部,所述底座302底部与第二固定轴架508相连;第二架体303,所述第二架体303与第一架体301相连;所述第二架体303与第一架体301为一体设置;位于第一架体301外侧的第一连通槽304;第二连通槽305,所述第二连通槽305设置在第二架体303内部,用于吊装件101的限位连通;至少两个定位槽306,所述定位槽306设置在第二连通槽305外部,用于固定组件4的限位连接固定;所述束线组件3通过中部第二连通槽305套装在吊装件101外部,当通过调节装置5从隔仓102顶部顶出后,可配合固定组件4进行线束固定,外侧设置的第一连通槽304可配合外部固定组件4进行线束的压紧限位,同时外侧定位槽306便于固定组件4进行限位固定,防止在线束固定时发生偏移。
18.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所示固定组件4包括:至少两组滑槽架401,所示滑槽架401设置在吊篮主体1外部;至少两个连接轴座402,所示连接轴座402与滑槽架401相连;位于滑槽架401内部的凹槽403;连接杆体404,所示连接杆体404与两侧滑槽架401相连;稳定板405,所示稳定板405与连接杆体404相连;位于稳定板405内部的第一活动槽406;第二活动槽409,所示第二活动槽409设置在稳定板405内部远离连接杆体404的一侧;连接架407,所示连接架407与稳定板405相连,用于配合第二架体303进行连接限位;所示连接架407一端穿过第一活动槽406,另一端穿过第二活动槽409;防滑压板408,所述防滑压板408与连接架407一端相连,用于配合第一连通槽304进行绳体限位压紧;位于连接架407另一端的束线槽410,用于配合定位槽306进行卡接限位固定;当束线组件3通过调节装置5顶升至设定位置后,推动连接杆体404,在外侧连接轴座402的配合下,沿滑槽架401向外侧移动,推动连接架407,连接架407底部防滑压板408顶入第一连通槽304内部,对内部线束进行顶压固定,连接架407顶部束线槽410对上方线缆进行限位固定,且束线槽410两侧凸块移动至第二架体303内部两侧定位槽306上方,而后再次推动杆体404,当移动至凹槽403位置处后,束线槽410两侧凸块卡入第二架体303内部两侧定位槽306内部,完成固定组件4与束线组件3的卡装固定,当进行拆解时,通过底部调节组件5,将束线组件3向下微调,使得束线槽410两侧凸块与第二架体303内部两侧定位槽306分离,而后手动向上抬升连接杆体404,将固定组件4沿滑槽架401向内侧移动复位,而后通过底部调节组件5将与之连接的束线组件3进行下降复位;另外的,可通过扣体配合绳索替代所述固定组件4,所述固定组件4与束线组件3可
相互牵制,在纵向横向上形成稳定作用力,完成对线束的固定,防止吊篮横向摇摆。
19.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篮体固定装置6包括:通槽601,所述通槽601设置在吊篮主体1内部;至少四个限位滑槽608,所述限位滑槽608设置在通槽601外部;滑座607,所述滑座607与限位滑槽608相连;连接臂606,所述连接臂606与滑座607活动连接;在所述连接臂606与滑座607连接处设置有活动轴座605;连接盘603,所述连接盘603与连接臂606活动连接,在所述连接盘603与滑座607连接处也设置有活动轴座605;吸盘602,所述吸盘602与连接盘603相连;风机604,所述风机604与连接盘603相连;所述连接盘603内部与吸盘602连通,当吊篮主体1移动至施工位置后,按压连接盘603,带动与之连接的吸盘602对外墙进行初步固定吸附,按压时,所述滑座607沿限位滑槽608限位移动,而后通过风机604进行排气,在吸盘602内部形成负压,使得吸盘602与墙面进行稳定吸附,而后再进行两侧线束的固定。
20.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建筑外墙施工用吊篮固定装置还包括:防滑底垫8,所述防滑底垫8设置在吊篮主体1内部底部;门体9,所述门体9设置在吊篮主体1内部;至少两组防撞凸带10,所述防撞凸带10设置与吊篮主体1相连,用于吊篮主体1碰撞缓冲;内部设置的防滑底垫8可进一步提高人工作业时,脚部防滑能力,降低高空作业的安全隐患,同时,外部设置的防撞凸带10,可对未固定时摇摆的吊篮主体1外侧进行缓冲保护。
21.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建筑外墙施工用吊篮固定装置还包括:至少两组防护组件7,所示防护组件7设置在吊篮主体1外部,所示防护组件7包括:伸缩架701,所述伸缩架701设置在吊篮主体1外部;所述伸缩架701采用电动驱动;顶架702,所述顶架702与伸缩架701相连;至少两组插槽703,所述插槽703设置在伸缩架701外部;位于插槽703内部的防护杆704,所述防护杆704与顶架702相连;由于施工人员身高不同,为降低身高过高的施工人员在吊篮主体1内部施工时的安全隐患,在外部伸缩架701的驱动下,可调节外部顶架702与防护杆704的高度,从而满足不同施工人员的施工需要,进一步提高施工安全性。
22.综上,本装置在通过内部篮体固定装置6对外墙进行吸附固定后,再通过束线组件3与固定组件4配合,实现外部吊装线束的稳定固定,防止横向受力晃动,进一步提高了建筑外墙施工时的稳定性,降低安全隐患。
23.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内部设置的防滑底垫8可进一步提高人工作业时,脚部防滑能力,降低高空作业的安全隐患,同时,外部设置的防撞凸带10,可对未固定时摇摆的吊篮主体1外侧进行缓冲保护,由于施工人员身高不同,为降低身高过高的施工人员在吊篮主体1内部施工时的安全隐患,在外部伸缩架701的驱动下,可调节外部顶架702与防护杆704的高度,从而满足不同施工人员的施工需要,进一步提高施工安全性;所述连接盘603内部与吸盘602连通,当吊篮主体1移动至施工位置后,按压连接盘603,带动与之连接的吸盘602对外墙进行初步固定吸附,按压时,所述滑座607沿限位滑槽608限位移动,而后通过风机604进行排气,在吸盘602内部形成负压,使得吸盘602与墙面进
行稳定吸附,而后再进行两侧线束的固定,当束线组件3通过调节装置5顶升至设定位置后,推动连接杆体404,在外侧连接轴座402的配合下,沿滑槽架401向外侧移动,推动连接架407,连接架407底部防滑压板408顶入第一连通槽304内部,对内部线束进行顶压固定,连接架407顶部束线槽410对上方线缆进行限位固定,且束线槽410两侧凸块移动至第二架体303内部两侧定位槽306上方,而后再次推动杆体404,当移动至凹槽403位置处后,束线槽410两侧凸块卡入第二架体303内部两侧定位槽306内部,完成固定组件4与束线组件3的卡装固定,当进行拆解时,通过底部调节组件5,将束线组件3向下微调,使得束线槽410两侧凸块与第二架体303内部两侧定位槽306分离,而后手动向上抬升连接杆体404,将固定组件4沿滑槽架401向内侧移动复位,而后通过底部调节组件5将与之连接的束线组件3进行下降复位,可通过扣体配合绳索替代所述固定组件4,所述固定组件4与束线组件3可相互牵制,在纵向横向上形成稳定作用力,完成对线束的固定,防止吊篮横向摇摆,所述束线组件3通过中部第二连通槽305套装在吊装件101外部,当通过调节装置5从隔仓102顶部顶出后,可配合固定组件4进行线束固定,外侧设置的第一连通槽304可配合外部固定组件4进行线束的压紧限位,同时外侧定位槽306便于固定组件4进行限位固定,防止在线束固定时发生偏移,进行顶部组件纵向移动调节时,通过旋转旋架506带动与之连接的螺纹杆505旋转,所述螺纹杆505与螺纹槽架503配合,带动隔仓102内部连接轴架504向外侧横向移动,移动的同时,与之连接的第一固定轴架501和第二固定轴架508随之转动,在内部第一固定轴架501的配合下,对顶部束线组件3进行顶升,可通过纵向液压件替代所述调节装置5,所述调节装置5在进行顶升时,形成三角形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对顶部束线组件3的支撑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