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8737851发布日期:2022-02-07 20:47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后浇带支撑结构,设于下层楼板上且用于支撑上层楼板的后浇带的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体系包括:沿所述后浇带的长度方向间隔地支撑固定于所述下层楼板和所述上层楼板之间的若干对支柱,每对所述支柱对称地位于所述后浇带的两侧;固定连接于相邻两对所述支柱之间且位于所述支柱的顶部的承托组件,顶部支撑所述后浇带的模板;以及形成于相邻两对所述支柱和对应的所述承托组件之间的通行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相邻两对所述支柱的顶部之间的固定杆以及间隔地固设于所述固定杆之上且顶部支撑所述后浇带的模板的若干个顶撑件;所述固定杆的设置方向与所述后浇带的长度方向一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浇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相对的两个所述固定杆上的顶撑件一一对应;所述承托组件还包括水平地固设于对应的两个所述固定杆之上的托杆,支撑所述后浇带的模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后浇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杆的长度与所述后浇带的模板的宽度相适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连接于每对所述支柱之间且位于所述支柱的顶部的支承组件,所述支承组件的顶部支撑所述后浇带的模板。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后浇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每对所述支柱的顶部之间的横杆、间隔地固设于所述横杆之上且顶部支撑所述后浇带的模板的若干个立杆。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后浇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组件还包括水平地固设于每对支柱之间的若干个立杆之上的撑杆,支撑所述后浇带的模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后浇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杆的两端与对应的支柱固定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浇带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承托组件和所述支柱的连接处且供承托所述承托组件的加固件。10.一种后浇带支撑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提供若干对支柱,将若干对所述支柱沿所述后浇带的长度方向间隔地支撑固定于下层楼板和上层楼板之间,并使每对所述支柱对称地位于所述后浇带的两侧;提供承托组件和后浇带的模板,将后浇带的模板支设于后浇带的底面处,将所述承托组件固定连接于相邻两对所述支柱之间且位于所述支柱的顶部,使所述承托组件的顶部支撑所述后浇带的模板,从而在相邻两对所述支柱和对应的所述承托组件之间形成通行空间。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后浇带支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沿所述后浇带的长度方向间隔地支撑固定于所述下层楼板和所述上层楼板之间的若干对支柱,每对所述支柱对称地位于所述后浇带的两侧;固定连接于相邻两对所述支柱之间且位于所述支柱的顶部的承托组件,顶部支撑所述后浇带的模板;形成于相邻两对所述支柱和对应的所述承托组件之间的通行空间。相邻两对支柱和对应的承托组件之间能够形成范围较大的通行空间以供施工运输车辆和材料的运输作业。行空间以供施工运输车辆和材料的运输作业。行空间以供施工运输车辆和材料的运输作业。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 刘天龙 刘天颖 张雨溪 王强 陈华 管宁 谢燕辉 李承龙 肖骁 潘钧俊 蒋佳磊 司法强 黄沛林 赵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1.26
技术公布日:2022/2/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