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37592发布日期:2022-01-12 02:03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缓冲间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医疗建筑领域,具体涉及医院病房的缓冲间。


背景技术:

2.现有的常规医院与传染病医院功能和结构不同,常规医院不能代替传染病医院使用,因此,本技术人于2020年1月底在媒体上提出建设“平疫结合”医院的建议,这种医院类似平战结合的人防工程,平时没有疫情时作为常规医院使用,疫情爆发时,转化为传染病医院使用,它可以快速应对突发疫情,又节省了大量投资。“平疫结合”医院的理念可用于新建医院建设,也可以用于老旧医院的改建或扩建,但是传染病医院的病房需要设缓冲间,而很多老旧医院病房没有预留缓冲间的位置,在改扩建中遇到很大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单实用的缓冲间,它经济实用,结构简单,使用灵活,适用于老旧医院的改建或扩建。
4.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缓冲间,它包括进出门、侧板、顶板、底板、轮子、消毒装置、对接框、对接密闭门、门框、病房门、滑动传递窗,其特征是,进出门、侧板、顶板、底板组合成密闭四方体结构,在四方体侧面装有侧板,进出门位于四方体的侧面,顶板装在四方体的顶部,底板装在四方体的底部,对接密闭门装在四方体的一个侧面或门框上,对接框装在侧板上或侧板上对接密闭门外围,形成一个开口,在底板下面装有轮子,这样,该四方体在病房通道内移动滑行。门框密封落地装在病房门口外墙上,它的开口面积和形状大于病房门,将病房门包围在里面。在对接框和门框上有对接密封锁紧装置,移动四方体,将对接框与门框对接、密封、锁紧,在病房门外形成一个密封的缓冲间。进出门、对接密闭门为密闭门,病房门为密闭门或非密闭门。滑动传递窗装在密闭的病房门或对接密闭门上。消毒装置装在四方体上,对内部空气和表面进行消毒处理。
5.病房为负压病房,为保持通道对缓冲间、病房不小于5pa的压力梯度,人员通过缓冲间进出病房时,进出门与对接密闭门、病房门不得同时开启。平时这三道门为关闭状态,人员进入病房时,先开进出门,人员进入缓冲间后,关闭进出门,然后打开对接密闭门、病房门,进入病房后关闭对接密闭门、病房门;人员离开病房时,先开病房门、对接密闭门,人员进入缓冲间后,关闭病房门、对接密闭门,进行脱衣和消毒处理后,再开进出门,离开缓冲间后,关闭进出门。
6.由于四方体是移动装置,它可以与所有的病房对接,节省缓冲间的数量,不需要对老旧病房本体做大规模改造,比固定式的缓冲间节省投资,而且该装置可以工厂化定制生产,适用于快速应对传染病疫情。不限于这种移动四方体式的缓冲间,也可以做成隔板拼装式、柔性伸缩式、挂帘式、三门组合式、两门组合式等形式的缓冲间。
附图说明
7.图1是移动四方体式缓冲间平面图1图2是移动四方体式缓冲间平面图2图3是移动四方体式缓冲间剖面图1-1图4是移动四方体式缓冲间门框立面图图5是隔板拼装式缓冲间平面图图6是柔性伸缩式缓冲间平面图图7是柔性伸缩式缓冲间剖面图2-2图8是挂帘式缓冲间平面图图9是三门组合式缓冲间平面图图10是两门组合式缓冲间平面图图11是滑动传递窗构造示意图图12是滑动传递窗正面图附图标记说明:1、进出门,2、侧板,3、顶板,4、底板,5、轮子,6、消毒装置,7、对接框,8、门框,9、对接密闭门,10、病房门,11、滑动传递窗,12、拉绳,13、密封框架,14、柔性伸缩套,15、拼装踏板,16、滑杆,17、拉杆,18、卫生间门,19、补风口,20、挂帘,21、病房内门,22、套桶,23、套桶端框,24、透明窗门,25、铰链,26、27、拉手,28、压紧旋钮,29、窗洞门外衬套,30、窗洞门内衬套,31、密封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8.图1是一个传染病房平面图,它带有卫生间,里面有床位,外面是通道。缓冲间,它包括进出门1、侧板2、顶板3、底板4、轮子5、消毒装置6、对接框7、门框8、对接密闭门9、病房门10、滑动传递窗11,其特征是,进出门1、侧板2、顶板3、底板4、对接密闭门9组合成密闭四方体结构,位于通道中。进出门1位于四方体的侧面,在四方体其它侧面装有侧板2,顶板3装在四方体的顶部,底板4装在四方体的底部,对接密闭门9装在四方体的一个侧面,对接框7装在对接密闭门9外围,形成一个开口,在底板4下面装有轮子5,这样,该四方体在病房通道内移动滑行。
9.门框8密封落地装在病房门口外墙上,它的开口面积和形状大于病房门10,将病房门10包围在里面。在对接框7和门框8上有对接密封锁紧装置,采用螺丝锁紧为常用的办法,也可以采用磁铁吸附、空气吸盘等密封锁紧装置。移动四方体,将对接框7与门框8对接、密封、锁紧,在病房门10外形成一个密封的缓冲间。进出门1、对接密闭门9、病房门10为密闭门。病房门10上装有滑动传递窗11。消毒装置6装在四方体上,对内部空气和表面进行消毒处理,它可以采用紫外线、空气循环过滤消毒装置等消毒设备。
10.对接密闭门9或装在门框8上,平时没有人进出病房时,关闭对接密闭门9,病房内与外部通道密闭隔绝,这时病房门10可以采用非密闭门,对于老旧病房,病房门为木质门,缝隙大,密闭性差,漏风量大,难以保持5pa以上的压力差,不宜当做密闭门使用。当病房门10为非密闭门时,滑动传递窗11应装在对接密闭门9上,而且对接密闭门9应装在门框8上。当病房门10为密闭门时,也可以取消对接密闭门9,对接框7所在的侧板2为敞开口侧面,滑
动传递窗11应装病房门10上。图1中,对接密闭门7、病房门10同时为密闭门,是为了保证这个四方体为密闭空间,可以把传染病人装在里面,在通道内进行转移,防止病毒泄露到通道中。
11.病房为负压病房,为保持通道对缓冲间、病房不小于5pa的压力梯度,人员通过缓冲间进出病房时,进出门1与对接密闭门9、病房门10不得同时开启。平时这三道门为关闭状态,人员进入病房时,先开进出门1,人员进入缓冲间后,关闭进出门1,然后打开对接密闭门9、病房门10,进入病房后关闭对接密闭门9、病房门10;人员离开病房时,先开病房门10、对接密闭门9,人员进入缓冲间后,关闭病房门10、对接密闭门9,进行脱衣和消毒处理后,再开进出门1,离开缓冲间后,关闭进出门1。进出门1、对接密闭门9、病房门10可安装联动互锁装置。
12.由于四方体是移动装置,它可以与所有的病房对接,节省缓冲间的数量,不需要对老旧病房本体做大规模改造,比固定式的缓冲间节省投资,而且该装置可以工厂化定制生产,适用于快速应对传染病疫情。
13.图2中,对接密闭门9装在门框8上,滑动传递窗11装在对接密闭门9上,病房门10为非密闭门,处于打开状态。
14.图3中,在四方体底板4下面装有轮子5,在四方体顶板3上装有空气循环过滤消毒装置,对缓冲间里面的空气进行循环消毒处理,滑动传递窗11装病房门10上,端头用拉绳12牵引固定在门上。
15.图4中,门框8密封落地装在病房门口外墙上,它的开口面积和形状大于病房门10,将病房门10包围在里面。
16.图5中,缓冲间做成隔板拼装式,它包括进出门1、侧板2、顶板3、消毒装置6、密封框架13、对接框7、对接密闭门9、门框8、病房门10、滑动传递窗11,其特征是,两块侧板2为活动隔板,一块侧板2带有进出门1,门框8密封落地装在病房门口外墙上,在对面通道墙上装有密封框架13,顶板3固定或活动密封连接在门框8与密封框架13之间的上部,侧板2带有对接框7,与密封框架13、门框8、顶板3密封对接,在对接框7、密封框架13、门框8上有对接密封锁紧装置,两块侧板2密封落地装在门框8、密封框架13、顶板3、地面之间,与地面接触应做好密封处理,这样通过两块侧板2拼装,在对接密闭门9、两块侧板2、进出门1、顶板3、通道墙体、通道地面之间快速形成一个密闭的缓冲间。对接密闭门9装在门框8上,滑动传递窗11装在其上,病房门10为非密闭门。当病房门10为密闭门时,可不装对接密闭门9,滑动传递窗11装病房门10上,消毒装置6装在顶板3上。也可以把两块侧板2与顶板3铰接在一起,不用时,把两块侧板2抬举到通道上部,不影响行人;使用时,把两块侧板2从空中落下来,与门框8、密封框架13密封锁紧,这样也可以不占用通道空间。或者,顶板3平时不固定在门框8、密封框架13上,顶板3与两块侧板2为移动式的,折叠放在通道上或吊在空中,使用时再固定在门框8、密封框架13上,这种方式类似图1的移动四方体式缓冲间,只要做一套,就可以用于所有的病房,节省了大量的材料。进出门1、对接密闭门9、病房门10可安装联动互锁装置。
17.图6中,缓冲间做成柔性伸缩式,它包括进出门1、侧板2、柔性伸缩套14、拼装踏板15、消毒装置6、对接框7、门框8、病房门10、滑动传递窗11,其特征是,柔性伸缩套14为柔性可伸缩袋状体,用高强度的塑料薄膜、尼龙布、帆布等柔性不透气材料制成,一端装有对接框7,与门框8密闭连接,另一端与侧板2密闭连接,侧板2上带有进出门1,当柔性伸缩套14拉
长时,拼装踏板15放在地面上的柔性伸缩套14上,可以保证人踩和设备碾压不对其破坏。病房门10为密闭门,当病房门10为非密闭门时,应在门框8上装对接密闭门9,滑动传递窗11装在对接密闭门9上。这种柔性伸缩式缓冲间也可以做成移动式的,只要做一套,就可以用于所有的病房。或者,把它放在病房内,与病房门连接,位于卫生间前面的过道内。
18.图7中,在柔性伸缩套14和侧板2上部带有拉杆17,在通道两侧墙面上部之间装有滑杆16,拉杆17拉在滑杆16上自由滑动,保持侧板2和柔性伸缩套14的稳定,消毒装置6装在侧板2上。
19.图8是挂帘式缓冲间,它包括病房门10、卫生间门18、挂帘20、消毒装置6、滑动传递窗11,其特征是,卫生间门18前是病房进出通道,挂帘20挂在该通道的内口部,病房门10、卫生间门18、挂帘20、病房隔墙、卫生间隔墙、地板、顶板组合成四方体结构,病房门10、卫生间门18为密闭门,两者有联动装置,病房门10与通风系统联动,卫生间内有补风口19或送风口,补风口19位于卫生间隔墙上,其进风口接病房内,保证卫生间必要的换气次数,消毒装置6挂在四方体结构中的墙体上,滑动传递窗11装在病房门10上,病房的送风口或新风口位于四方体结构中,病房的排风口位于病床附近,当卫生间内有管道送风口时,可以不设补风口19,挂帘20尽量挂满口部,宜采用透明材料,便于从传递窗11观察病人情况。
20.平时病房门10、卫生间门18为紧闭,保证病房内的负压状态,防止病毒流入室外通道,挂帘20拉上,送风通过挂帘20的缝隙进入病房内,从而可以减缓和阻挡病毒进入这个四方体结构内,消毒装置6对四方体结构内的空气和内表面实时消毒,形成一个清洁或半污染的局部空间;人员打开病房门10时,卫生间门18锁紧,启动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通风系统开始联动,病房排风系统加大排风,病房送风(或新风)和室外通道送风系统加大送风量。由于其它病房的门此时处于关闭状态,房间的空气阻力没有变化,而此时该房间的门打开后,空气阻力变小,室外通道的送风大量进入病房,病房送风(或新风)、排风量(包括卫生间的排风量)也增加,在这个病房进出通道局部空间,瞬间形成超量的进风,从病房门10至挂帘20处形成从外到内的活塞式通风,从而阻止病房和卫生间内的病毒向室外通道内泄露,形成一个空气动态式缓冲间。当人员使用卫生间时,打开卫生间门18,病房门10为锁紧状态,病房内仍然是负压状态,病毒不会流入室外通道,人员离开病房进出通道后,消毒装置6进行消毒处理。
21.图9是三门组合式缓冲间,它包括病房门10、卫生间门18、病房内门21、消毒装置6、滑动传递窗11,其特征是,卫生间门18前是病房进出通道,病房内门21装在该通道的内口部,病房门10、卫生间门18、病房内门21、病房隔墙、卫生间隔墙、地板、顶板组合成密闭四方体结构,病房门10、卫生间门18、病房内门21为密闭门,三者有联动装置,补风口19位于卫生间隔墙上,其进风口接病房内,消毒装置6挂在四方体结构中的墙体上,滑动传递窗11装在病房门10上,病房内门21宜采用透明玻璃门,便于从传递窗11观察病人情况,当卫生间有送风口时,可以不设补风口19。平时病房门10、卫生间门18、病房内门21为紧闭状态,形成一个清洁或半污染的局部空间,人员进出要打开病房门10、卫生间门18、病房内门21其中的一个门时,其它两个门为紧锁,可以保证通道与病房内部的压力梯度,形成一个三门组合式缓冲间。
22.图10是两门组合式缓冲间,它包括病房门10、病房内门21、消毒装置6、滑动传递窗11,其特征是,卫生间隔墙与病房隔墙之间是病房进出通道,病房门10装在该通道的外口
部,病房内门21装在该通道的内口部,病房门10、病房内门21、病房隔墙、卫生间隔墙、地板、顶板组合成密闭四方体结构,病房门10、病房内门21为密闭门,两者有联动装置,消毒装置6挂在四方体结构中的墙体上,滑动传递窗11装在病房门10上,病房内门21宜采用透明玻璃门,便于从传递窗11观察病人情况。平时病房门10、病房内门21为紧闭状态,形成一个清洁或半污染的局部空间,人员进出要打开病房门10、病房内门21其中的一个门时,另一个门为紧锁,可以保证通道与病房内部的压力梯度,形成一个两门组合式缓冲间。
23.图11、12中,滑动传递窗11包括套桶22、套桶端框23、透明窗门24、铰链25、拉手26、27、压紧旋钮28、窗洞门外衬套29、窗洞门内衬套30、密封垫片31。窗洞门外衬套29、窗洞门内衬套30固定装在门的预留洞口上,形成一个孔洞。套桶22穿过该孔洞,可以在里面移动,套桶22两端与套桶端框23连接,两个透明窗门24通过铰链25与两个套桶端框23活动密闭连接,窗洞门外衬套29带有多个压紧旋钮28,它使套桶端框23与窗洞门外衬套29压紧贴合,防止漏气,在两个结合面上有密封垫片31,确保密封。套桶22用于盛放物品,宜用不锈钢制作。做成滑动传递窗的目的是为了开门时不顶在墙上。
24.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