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功能性复合材料制吊顶连接机构

文档序号:26999161发布日期:2021-10-19 21:54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功能性复合材料制吊顶连接机构

1.本实用新型属于装修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功能性复合材料制吊顶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2.吊顶是指房屋居住环境的顶部装修的一种装饰。简单的说,就是指天花板的装饰,是室内装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复合材料吊顶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隔声、吸声和造型功能,且强度较好,但是现有的吊顶连接机构在使用时,用于连接的连接板长度多为固定式,不便于对复合板的吊装高度进行调节,导致机构的整体适用范围小,使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能性复合材料制吊顶连接机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对吊顶高度进行适应性调节,适用范围广。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功能性复合材料制吊顶连接机构,包括上安装板、下安装板、连接块、连接杆和复合板,连接杆通过高度调节机构进行高度调节,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通过螺栓固定在钢结构的对应一侧,连接块固定连接在下安装板底部,连接杆活动连接在连接块上,连接杆与复合板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
6.进一步地,在连接块内纵向设有两个空腔,分别为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连接杆活动连接在第一空腔内,高度调节机构包括摇杆、横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和齿链,横杆设在连接块顶部且其两端横向贯通连接块的相应外侧面后以固定块限位固定,摇杆活动套接在第二空腔下部,第一齿轮连接在横杆上,第二齿轮连接在摇杆上,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对应设在第二空腔中,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通过齿链传动连接,连接杆和横杆间通过一根绳索连接。
7.进一步地,连接杆为t型杆,包括底部的纵向连杆和顶部的限位块两部分,限位块置于第一空腔中且与第一空腔的内部形状相适应。
8.进一步地,摇杆为t型杆,摇杆的内侧端置于与第二空腔连通的活动槽中,摇杆的另一端伸出至连接块外部。
9.进一步地,在摇杆的外侧端设有握杆。
10.进一步地,上安装板、下安装板、连接块、连接杆、复合板、连接件和握杆均由碳玻混杂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功能性复合材料制吊顶连接机构的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过程便捷,可通过设置的高度调节机构灵活调节吊顶复合板的高度,适用于多种装修环境,有助于提高吊顶连接机构的整体适用性,拓宽该机构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11.图1为一种功能性复合材料制吊顶连接机构的正面剖视图;
12.图2为一种功能性复合材料制吊顶连接机构的右视示意图;
13.图3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14.图4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图。
15.其中,1

上安装板,2

下安装板,3

连接块,4

连接杆,5

复合板,6

高度调节机构,7

螺栓,8

钢结构,9

连接件;
16.31

第一空腔,32

第二空腔,33

活动槽;
17.41

纵向连杆,42

限位块;
18.61

摇杆,62

横杆,63

第一齿轮,64

第二齿轮,65

齿链,66

固定块,67

绳索,68

握杆。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凡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中。
2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实施例仅是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进行有效的说明,所述的左侧、右侧、上端、下端等定位词仅是为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更好的、更清楚的描述,不能看作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21.为了能进一步提高吊顶连接机构的整体适应性和使用灵活性,本实施方式中公开一种功能性复合材料制吊顶连接机构,包括上安装板1、下安装板2、连接块3、连接杆4和复合板5,连接杆4通过高度调节机构6进行高度调节,上安装板1和下安装板2通过螺栓7固定在钢结构8的对应一侧,连接块3固定连接在下安装板2底部,连接杆4活动连接在连接块3上,连接杆4与复合板5间通过连接件9固定连接。
22.在连接块3内纵向设有两个空腔,分别为第一空腔31和第二空腔32,连接杆4活动连接在第一空腔31内,高度调节机构6包括摇杆61、横杆62、第一齿轮63、第二齿轮64和齿链65,横杆62活动套接在连接块3顶部且其两端横向贯通连接块3的相应外侧面后以固定块66限位,摇杆61活动套接在第二空腔32下部,第一齿轮63连接定在横杆62上,第二齿轮64连接在摇杆61上,第一齿轮63和第二齿轮64均对应设在第二空腔32中,第一齿轮63和第二齿轮64通过齿链65传动连接,连接杆4和横杆62间通过一根绳索67连接。
23.连接杆4为t型杆,包括底部的纵向连杆41和顶部的限位块42两部分,限位块42置于第一空腔31中且与第一空腔31的内部形状相适应,限位块42既可在连接杆4纵向活动的过程中起到导向作用又可避免出现连接杆4从连接块3中滑脱的情况。
24.摇杆61也为t型杆,摇杆61的内侧端置于与第二空腔32连通的活动槽33中,摇杆61的另一端伸出至连接块3外部。
25.为方便摇动摇杆61,在摇杆61的外侧端设有握杆68。
26.上安装板1、下安装板2、连接块3、连接杆4、复合板5、连接件9和握杆68均由碳玻混杂纤维复合材料制成,此材料可在保证元件结构刚度的情况下大幅减轻机构整体重量。
27.该吊顶连接机构的具体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如下:
28.安装时,将上安装板1放置在钢结构8的上部,将带有连接块3的下安装板2放置在钢结构8的下部,通过螺栓7将上安装板1和下安装板2固定连接在一起并分别处于钢结构8
的两侧,调节高度时,通过转动握杆68带动摇杆61转动,进而带动第二齿轮64转动,第二齿轮64再通过齿链65带动第一齿轮63转动,由于第一齿轮63固定连接在横杆62上,所以会带动横杆62同步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绳索67会在横杆62上卷绕或松开,最终带动连接杆4以及连接杆4底端的复合板5上移或者下沉,实现吊顶高度的调节,确定高度后可利用螺钉螺栓等固定件将固定块66固定在连接块3上实现横杆62的定位,方便后续操作的稳定进行。
2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功能性复合材料制吊顶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安装板(1)、下安装板(2)、连接块(3)、连接杆(4)和复合板(5),连接杆(4)通过高度调节机构(6)进行高度调节,上安装板(1)和下安装板(2)通过螺栓(7)固定在钢结构(8)的对应一侧,连接块(3)固定连接在下安装板(2)底部,连接杆(4)活动连接在连接块(3)上,连接杆(4)与复合板(5)间通过连接件(9)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功能性复合材料制吊顶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在连接块(3)内纵向设有两个空腔,分别为第一空腔(31)和第二空腔(32),连接杆(4)活动连接在第一空腔(31)内;高度调节机构(6)包括摇杆(61)、横杆(62)、第一齿轮(63)、第二齿轮(64)和齿链(65),横杆(62)设在连接块(3)顶部且其两端横向贯通连接块(3)的相应外侧面后以固定块(66)限位固定,摇杆(61)活动套接在第二空腔(32)下部,第一齿轮(63)连接在横杆(62)上,第二齿轮(64)连接在摇杆(61)上,第一齿轮(63)和第二齿轮(64)均对应设在第二空腔(32)中,第一齿轮(63)和第二齿轮(64)通过齿链(65)传动连接,连接杆(4)和横杆(62)间通过一根绳索(67)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功能性复合材料制吊顶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连接杆(4)为t型杆,包括底部的纵向连杆(41)和顶部的限位块(42)两部分,限位块(42)置于第一空腔(31)中且与第一空腔(31)的内部形状相适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功能性复合材料制吊顶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摇杆(61)为t型杆,摇杆(61)的内侧端置于与第二空腔(32)连通的活动槽(33)中,摇杆(61)的另一端伸出至连接块(3)外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功能性复合材料制吊顶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摇杆(61)的外侧端设有握杆(68)。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功能性复合材料制吊顶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上安装板(1)、下安装板(2)、连接块(3)、连接杆(4)、复合板(5)、连接件(9)和握杆(68)均由碳玻混杂纤维复合材料制成。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功能性复合材料制吊顶连接机构,包括上安装板、下安装板、连接块、连接杆和复合板,连接杆通过高度调节结构进行高度调节,上安装板和下安装板通过螺栓固定在钢结构的对应一侧,连接块固定连接在下安装板底部,连接杆活动连接在连接块上,连接杆与复合板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该吊顶连接机构的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使用便捷,可通过高度调节机构灵活调节吊顶复合板的高度,有助于提高吊顶连接机构的整体适用性,拓宽该机构的应用范围。围。围。


技术研发人员:张顺祺 曹清林 邱睿 刘锦程 葛家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理工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1.01.19
技术公布日:2021/10/1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