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层板安装结构及多层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08764发布日期:2021-10-19 23:12阅读:4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层板安装结构及多层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层板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层板安装结构及多层板。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家庭的生活用品也越来越多,因此也需要更多的空间去归置这些生活用品;墙面置物架因其自身开放式、简洁大方的设计,以及令储物一眼可见的特点,颇受消费者喜爱。
3.目前,在对墙面置物架进行安装时,多采用隐藏式支撑钢管固定层板的安装方式。对墙面置物架进行安装时,工作人员首先使用水平仪在墙面上划出水平线;然后,根据墙体材质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支撑架及紧固件,并用紧固件将支撑架沿水平线安装在墙面上;随后,再将层板插入支撑架;之后,再把搭配层板使用的螺丝固定在层板架的下方,从而完成对墙面置物架的安装。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采用隐藏式支撑钢管方式对层板进行安装固定,人们在墙面置物架的层板上放置重物后,易使墙面置物架的支撑钢管弯曲,从而导致墙面置物架上物品掉落,置物架的承重能力不足,存在待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相关墙面置物架层板安装结构承重能力不足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层板安装结构及多层板结构。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层板安装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层板安装结构,包括水平嵌设在墙体内的轻钢龙骨,所述轻钢龙骨的宽度方向平行于墙体的厚度方向,所述轻钢龙骨沿墙体的高度方向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所述轻钢龙骨的开口相互背离设置;该层板安装结构还包括层板,所述层板呈水平设置;两个所述轻钢龙骨之间预留有置板槽,所述层板水平方向的一侧固定嵌设在置板槽内。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层板进行安装时,工作人员将两个轻钢龙骨沿墙体的高度方向对称固定在墙体内部;然后,再将层板水平方向的一侧边缘嵌设在两个轻钢龙骨之间的置板槽内,通过轻钢龙骨的支撑面对层板进行夹持,增大层板在墙体上的支撑面积,有利于提升层板在墙体上的稳定性,进而有效提升层板安装结构的承重能力。
9.优选的,所述轻钢龙骨与层板之间均嵌设有支撑钢板,所述支撑钢板靠近轻钢龙骨的一侧抵紧轻钢龙骨的支撑面,所述支撑钢板靠近层板的一侧抵紧层板表面。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在安装层板时,根据层板厚度的不同,向轻钢龙骨支撑面与层板之间嵌设不同厚度的支撑钢板,一方面缩小层板与支撑龙骨之间的间隙,提升层板在墙体上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满足不同厚度层板的安装要求,扩大该层板安装结构的适用范围。
11.优选的,该层板安装结构还包括阻燃层,所述阻燃层包括第一阻燃板基层,所述第一阻燃板基层铺设在墙体厚度方向靠近层板置物区的一侧,所述第一阻燃板基层围绕层板
四周铺设,且所述第一阻燃板基层靠近层板的一侧与层板抵紧。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安装好轻钢龙骨及层板后,将第一阻燃板基层固定铺设在墙体厚度方向靠近层板置物区的一侧;当因外界因素影响致使层板和/或层板上的物品燃烧时,第一阻燃板基层用于减少火焰继续向墙体内燃烧的情况发生。
13.优选的,所述阻燃层还包括第二阻燃板基层,所述第二阻燃板基层铺设墙体厚度方向背离第一阻燃板基层的一侧,且所述第二阻燃板基层靠近层板的一侧抵紧层板与轻钢龙骨侧壁。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因外界因素影响致使层板和/或层板上的物品燃烧时,火焰蔓延至墙体内后,第二阻燃板基层用于减少火焰穿透墙体并继续向相邻房间内蔓延的情况发生。
15.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层板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16.一种多层板结构,包括两根相互平行的镀锌方管,两根所述镀锌方管呈等高设置,所述两根镀锌方管的上下两侧及水平方向的周侧均搭设有基层面板。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在镀锌方管上搭设基层面板,将层板设置成空心状,增加层板厚度的同时,有利于减轻层板的重量,进一步提升层板在墙体上的稳定性,增加置物架的承重能力。
18.优选的,任一所述基层面板背离镀锌方管的一侧均固定铺设有饰面板。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基层面板的表面铺设的饰面板,有效增加多层板结构的美观性。
20.优选的,所述饰面板与基层面板之间铺设有第三阻燃板基层。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因外界因素影响致使层板上的物品燃烧时,第三阻燃板基层用于减少火焰向层板内部蔓延并烧损基层面板的情况发生,有效减少火势蔓延的情况发生,增加人们使用层板时的安全性。
22.优选的,所述第三阻燃板基层在镀锌方管的上侧铺设有两层。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镀锌方管上侧的基层面板的上侧固定铺设两层第三阻燃板基层,一方面,进一步增加层板的防火性;另一方面,增加镀锌方管上侧层板结构的厚度,进而提升多层板结构的承重能力。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借助墙体内的轻钢龙骨夹持层板,增大层板在墙体上的支撑面积,有效提升层板安装结构整体的承重能力;
26.2.通过向轻钢龙骨与层板之间嵌设支撑钢板,一方面增加层板安装在墙体上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满足不同厚度层板在轻钢龙骨之间的安装要求,提升该层板安装结构的适用性;
27.3.利用墙体厚度方向两侧固定铺设的阻燃层,有效较少层板和/或层板上的物品燃烧时火焰向墙体内部蔓延,并穿透墙体蔓延至相邻房间的情况发生,提升使用层板安装结构时的防火性能。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主要体现层板安装结构整体结构的剖视图。
29.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主要体现支撑钢板的安装位置。
30.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主要体现多层板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31.附图标记:1、轻钢龙骨;11、置板槽;2、层板;3、支撑钢板;4、阻燃层;41、第一阻燃板基层;42、第二阻燃板基层;5、镀锌方管;6、基层面板;7、第三阻燃板基层;8、饰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层板安装结构。
34.实施例1:
35.参照图1,一种层板安装结构,包括水平嵌设在墙体内的轻钢龙骨1,轻钢龙骨1的宽度方向平行于墙体的厚度方向,轻钢龙骨1沿墙体的高度方向对称设置有两个;该层板安装结构还包括层板2,层板2呈水平设置,且层板2的宽度方向平行于墙体的厚度方向;两个轻钢龙骨1之间预留有置板槽11,层板2宽度方向的一侧嵌入置板槽11并固定在墙体内。
36.实际应用中,工作人员首先将两个轻钢龙骨1固定安装在墙体内,然后再将层板2宽度方向的一侧沿水平方向嵌入两个轻钢龙骨1之间的置板槽11内,从而完成置物架在墙体上的安装操作。
37.参照图2,由于两个轻钢龙骨1之间的距离固定,为扩大该层板安装结构的适用范围,满足不同厚度层板2的安装要求,任一轻钢龙骨1与层板2之间均嵌设有支撑钢板3,任一支撑钢板3靠近对应轻钢龙骨1的一侧均抵紧对应轻钢龙骨1的支撑面;任一支撑钢板3靠近层板2的一侧均抵紧层板2对应的外侧面。
38.该层板安装结构还包括阻燃层4,阻燃层4包括第一阻燃板基层41,第一阻燃板基层41呈竖直设置,且第一阻燃板基层41的厚度方向平行于墙体的厚度方向,第一阻燃板基层41铺设在墙体厚度方向靠近层板2置物区的一侧,且第一阻燃板基层41围绕层板2的四周铺设,第一阻燃板基层41靠近层板2的侧面抵紧层板2表面。同时,第一阻燃板基层41铺设在墙体的石膏层以内,第一阻燃板基层41背离墙体石膏层的一侧抵紧轻钢龙骨1侧壁。当因外界因素影响致使层板2和/或层板2上的物品燃烧时,第一阻燃板基层41用于火焰向墙体内蔓延的情况发生。
39.同时,阻燃层4还包括第二阻燃板基层42,第二阻燃板基层42铺设在墙体厚度方向背离第一阻燃板基层41的一侧,第二阻燃板基层42平行于第一阻燃板基层41设置,且第二阻燃板基层42靠近第一阻燃板基层41的一侧分别抵紧轻钢龙骨1侧壁与层板2宽度方向的一侧壁。当因外界因素影响致使层板2和/或层板2上的物品燃烧时,火焰蔓延至墙体内后,第二阻燃板基层42用于减少火焰穿透墙体并继续向相邻房间内蔓延的情况发生。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层板安装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在层板2安装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将上下两根轻钢龙骨1安装至墙体内,并在上下轻钢龙骨1之间预留出置板槽11;然后,再将层板2宽度方向的一侧沿墙体厚度方向嵌入置板槽11内;随后,根据层板2厚度的不同,工作人员向轻钢龙骨1与层板2之间嵌设相应厚度的支撑钢板3,保证层板2在墙体上的稳定性;之后,工作人员再分别在墙体厚度方向的两侧铺设第一阻燃板基层41及第二阻燃板基层42,随后,再分别向第一阻燃板基层41及第二阻燃板基层42背离轻钢龙骨1的一侧铺设石膏板,完成对墙体墙面的平整及美化。采用上述方式对层板2进行固定,有效保证层板2在墙
体上的稳定性,提升层板安装结构整体的承重能力。
41.实施例2:
42.参照图3,一种多层板结构,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镀锌方管5,两根镀锌方管5呈等高设置,且两根镀锌方管5的上下两侧及水平方向的周侧均固定有基层面板6,任一基层面板6背离镀锌方管5的一侧均铺固定铺设有第三阻燃板基层7。本实施例中,该第三阻燃板基层7的厚度为9mm。第三阻燃板基层7用于提升层板结构的防火性,减少因外界因素影响导致层板结构的基层面板6起火的情况发生,保证层板2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并且,第三阻燃板基层7在镀锌方管5的上侧铺设有两层,用于进一步增加层板结构的防火性;同时,增加镀锌方管5上侧层板结构的厚度,进而提升多层板结构的承重能力。另外,第三阻燃板基层7背离基层面板6的一侧固定铺设有饰面板8,饰面板8用于增加多层板结构的美观度,进而提升墙面置物结构整体的美观性。
4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墙面置物用层板结构的实施原理为:通过在两根镀锌方管5的四周固定搭设基层面板6来制作多层板2,将多层板2设置呈空心结构,保证层板2在厚度相同的同时,减轻层板2的重量,有利于提升多层板结构在墙体上的稳定性。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