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轻钢龙骨复合墙体建筑材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45458发布日期:2021-11-03 19:49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色轻钢龙骨复合墙体建筑材料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轻钢龙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绿色轻钢龙骨复合墙体建筑材料结构。


背景技术:

2.轻钢龙骨,是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轻钢龙骨广泛用于宾馆、候机楼、车运站、车站、游乐场、商场、工厂、办公楼、旧建筑改造、室内装修设置和顶棚等场所,轻钢(烤漆)龙骨吊顶具有重量轻、强度高、适应防水、防震、防尘、隔音、吸音和恒温等功效,同时还具有工期短和施工简便等优点。
3.例如申请号:cn211037394u中涉及一种绿色轻钢龙骨复合墙体建筑结构,包括第一骨架,所述第一骨架的内部卡合连接有第二骨架,所述第一骨架的内表壁设置有两个卡块和两个第二垫片,两个所述卡块位于两个第二垫片之间,所述第二骨架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垫片,两个所述卡块上均开设有卡槽,该一种绿色轻钢龙骨复合墙体建筑结构通过设置卡块、隔音棉和卡槽,卡块上的卡槽起到卡合隔音棉的作用,便于隔音棉的安装。
4.基于现有技术中发现,现有的轻钢龙骨复合墙体建筑材料在使用时,将其墙壁顶面与地面安装好固定架后,直接将轻钢龙骨安装在固定架上,但轻钢龙骨为单侧面支撑,使之支撑强度不高,在铺设电源线时,其龙骨边缘易磨损线路保护层,且现有的轻钢龙骨复合墙体建筑材料在使用时,通过将竖向轻钢龙骨钻孔的方式铺设横轴,从而影响竖轴支撑。
5.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绿色轻钢龙骨复合墙体建筑材料结构,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绿色轻钢龙骨复合墙体建筑材料结构,以解决现有的轻钢龙骨复合墙体建筑材料在使用时,将其墙壁顶面与地面安装好固定架后,直接将轻钢龙骨安装在固定架上,但轻钢龙骨为单侧面支撑,使之支撑强度不高,在铺设电源线时,其龙骨边缘易磨损线路保护层,且现有的轻钢龙骨复合墙体建筑材料在使用时,通过将竖向轻钢龙骨钻孔的方式铺设横轴,从而影响竖轴支撑。
7.本实用新型绿色轻钢龙骨复合墙体建筑材料结构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8.一种绿色轻钢龙骨复合墙体建筑材料结构,包括主体,辅助架,插件和端块;所述主体为长方体结构,且主体的左侧设有矩形凹槽;所述辅助架滑动连接在主体的左侧,且辅助架右侧的t形凸起结构插在主体左侧的凹槽内;所述插件插接在主体的左右两侧,且插件的方形凸起插在侧架的矩形凹槽内,并且插件与侧架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端块插接在主体的上下两端,且端块底部的矩形凹槽内插有主体顶部,并且端块底部的矩形凹槽内插有辅助架的顶部;所述端块底部的矩形凹槽的前后两侧凹槽内插有侧架。
9.进一步的,所述主体包括有侧架,所述主体左侧的矩形凹槽的前后两侧连接有长
方形凹槽,且主体的前后两侧中间位置设有t形凹槽,并且主体的前后两侧插接有侧架,所述侧架为长方体结构,且侧架的后侧设有t形凸起结构,并且侧架的t形凸起结构插在主体的t形凹槽内,所述侧架上设有矩形凹槽,且侧架的矩形凹槽内连接有螺纹孔。
10.进一步的,所述辅助架包括有走线件,所述辅助架为t形结构,且辅助架的前后两侧设有矩形凹槽,并且辅助架的顶部设有矩形通孔,所述辅助架顶部的矩形通孔的前后两侧连接有长方形凹槽,且辅助架顶部的凹槽内插有走线件,并且走线件为长方形结构,所述走线件的前后两侧设有长方形凸起,且走线件的顶部设有矩形通孔,并且走线件为橡胶材质。
11.进一步的,所述插件包括有横板槽,所述插件为长方体结构,且插件左侧设有矩形凹槽,并且插件左侧的矩形凹槽前后连接有螺纹孔,所述插件左侧的矩形凹槽右侧连接有横板槽,且横板槽为矩形凹槽,并且横板槽的上下两端连接有螺纹孔。
12.进一步的,所述端块包括有对接块,所述端块t形结构,且端块的底部设有矩形凹槽,并且端块底部的矩形凹槽的前后两端连接有方形凹槽,所述端块顶部的左右两侧设有螺纹孔,且端块顶部中间位置设有t形凹槽,所述端块顶部的t形凹槽内连接有对接块,且对接块为工字形结构。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1、在本装置中,设置了主体与辅助架,在安装时,通过将辅助架右侧的t形凸起结构插在主体左侧的凹槽内,使之主体与辅助架之间连接在一起,并且不易发生分离,而通过主体与辅助架之间的相对连接,使主体在支撑时两侧受力均匀,从而提升支撑效果,因走线件插接在辅助件的内部,并且走线件为橡胶材质,从而使线路在铺设的过程中,避免电线保护层发生磨损,从而避免因线路保护层磨损而产生的安全隐患;
15.2、在本装置中,设置了插件,在安装横板时,通过将主体与辅助架插在插件的矩形凹槽内,并且将插件的前后两侧插入在侧架的凹槽内,后通过螺栓将插件与侧架固定,后将横板插入横板槽内,通过螺栓相连接,通过将插件安装在侧架上,使横板在安装过程中,既保证了横板的稳定性又避免了对主体与辅助架进行钻空,从而避免了因主体与辅助架钻空而降低其支撑性能。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仰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由图2引出的a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21.1、主体;101、侧架;2、辅助架;201、走线件;3、插件;301、横板槽;4、端块;401、对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实施例:
26.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2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绿色轻钢龙骨复合墙体建筑材料结构,包括主体1,辅助架2,插件3和端块4;主体1为长方体结构,且主体1的左侧设有矩形凹槽;辅助架2滑动连接在主体1的左侧,且辅助架2右侧的t形凸起结构插在主体1左侧的凹槽内;插件3插接在主体1的左右两侧,且插件3的方形凸起插在侧架101的矩形凹槽内,并且插件3与侧架101通过螺栓相连接;端块4插接在主体1的上下两端,且端块4底部的矩形凹槽内插有主体1顶部,并且端块4底部的矩形凹槽内插有辅助架2的顶部;端块4底部的矩形凹槽的前后两侧凹槽内插有侧架101;主体1包括有侧架101,主体1左侧的矩形凹槽的前后两侧连接有长方形凹槽,且主体1的前后两侧中间位置设有t形凹槽,并且主体1的前后两侧插接有侧架101,侧架101为长方体结构,且侧架101的后侧设有t形凸起结构,并且侧架101的t形凸起结构插在主体1的t形凹槽内,侧架101上设有矩形凹槽,且侧架101的矩形凹槽内连接有螺纹孔;主体1用于在组合墙体时起主要支撑作用,而侧架101用于通过矩形凹槽安装插件3;其中,辅助架2包括有走线件201,辅助架2为t形结构,且辅助架2的前后两侧设有矩形凹槽,并且辅助架2的顶部设有矩形通孔,辅助架2顶部的矩形通孔的前后两侧连接有长方形凹槽,且辅助架2顶部的凹槽内插有走线件201,并且走线件201为长方形结构,走线件201的前后两侧设有长方形凸起,且走线件201的顶部设有矩形通孔,并且走线件201为橡胶材质;辅助架2用于辅助主体1进行支撑,避免主体1因受力不均匀而弯折,走线件201用于在墙体设置好后进行内部线路铺设,避免电线保护层磨损;插件3包括有横板槽301,插件3为长方体结构,且插件3左侧设有矩形凹槽,并且插件3左侧的矩形凹槽前后连接有螺纹孔,插件3左侧的矩形凹槽右侧连接有横板槽301,且横板槽301为矩形凹槽,并且横板槽301的上下两端连接有螺纹孔;插件3用于在墙体需要横向架时与侧架101相连接,而横板槽301用于插入横板,并通过螺栓将其固定;其中,端块4包括有对接块401,端块4t形结构,且端块4的底部设有矩形凹槽,并且端块4底部的矩形凹槽的前后两端连接有方形凹槽,端块4顶部的左右两侧设有螺纹孔,且端块4顶部中间位置设有t形凹槽,端块4顶部的t形凹槽内连接有对接块401,且对接块401为工字形结构,端块4用于在固定主体1与辅助架2,并通过螺栓固定在墙体顶部与底部,而对接块401用于在主体1出现尺寸较短的情况时,可通过对接块401将端块4对接,使其增加长度。
28.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29.本实用新型中,在安装时,首先将端块4通过螺栓连接安装在墙体的底面,后将辅助架2通过右侧凸起滑动连接在主体1的左侧凹槽内,并且将侧架101通过t形凸起安装主体1的前后两端,后将安装好的主体1与辅助架2的底部插在端块4上,当主体1与辅助架2长度较短时,可将端块4的顶部对接,并且通过对接块401插在端块4的凹槽内,使其拼接在一起,并且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继续安装主体1与辅助架2,从而起到延长效果,在安装横板时,通过将主体1与辅助架2插在插件3的矩形凹槽内,并且将插件3的前后两侧插入在侧架101的凹槽内,后通过螺栓将插件3与侧架101固定,后将横板插入横板槽301内,并通过螺栓将其连接,安装完成后,将线路引入走线件201内,使其避免保护层受到磨损。
3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