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井提升式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86343发布日期:2021-12-31 22:11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井提升式操作平台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操作平台,具体为一种电梯井提升式操作平台,属于电梯井操作平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工具式电梯井操作平台,是置于建筑工地电梯井内,并安装在电梯井内相对的两侧墙体上,防止建筑施工过程中电梯井出现人员坠落事故的装置,一般在电梯井施工阶段传统的脚手架采用落地式或工字钢悬挑钢管脚手架,采用两榀三角支架,用横向支撑组装操作平台架体。电梯井三角钢平台下部 l 型支腿卡到施工层下一层楼板面,宽度与电梯门洞一致,上部操作平台卡到剪力墙预留的牛腿槽钢上,采用木楔固定,形成稳定的支撑平台。在平台架体焊接固定钢板,用扁钢压条和螺栓将木架板与角钢支座紧固为一体,架体底部绑扎兜底安全网,形成工具式操作平台。
3.然而,目前的电梯井提升式操作平台在同一楼层施工的时候,由于操作平台的高度被限定,需要在同一楼层改变操作平台的位置时,仅能通过塔吊的方式调节,那么通过塔吊的方式调节后,操作平台底部的支架与本楼层的橡胶垫不接触,整体结构不稳定,在施工的时候操作平台晃动,影响施工。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电梯井提升式操作平台,方便在同楼层调节操作平台的高度,保证操作平台的稳定性,利于施工。
5.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电梯井提升式操作平台,包括两固定板及其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两侧的支撑机构,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安装有操作机构,所述操作机构包括工作板、受力板、滑轨、丝杆、滑杆及滑壳,所述固定板的顶部放置有所述工作板,所述工作板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所述丝杆,所述丝杆与所述固定板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机构的两侧焊接有所述滑壳,两个所述滑壳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顶部与所述工作板固定的所述滑杆,所述工作板的底部焊接有两个所述受力板,所述支撑机构的侧壁焊接有与两个所述受力板之间滑动连接的所述滑轨,所述支撑机构的两侧安装有对所述受力板进行限位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盒、活动槽、挡板、固定槽及挡柱,所述支撑机构的侧面相对安装有所述固定盒,所述固定盒的内部开设有横截面呈“t”形结构的所述活动槽,两个所述受力板滑动与所述活动槽的内部,两个所述受力板的相背侧壁焊接有与所述活动槽之间滑动连接的所述挡柱,两个所述固定盒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若干个所述挡板,若干所述挡板的表面开设有所述固定槽,所述挡柱与所述固定槽卡合。
6.优选的,为了实现将整体结构安装到电梯井的内部,所述支撑机构包括固定柱、爬架及承重板,所述固定板的两端相对垂直焊接有所述固定柱,两个所述固定柱之间等距焊接有所述爬架,两个所述固定柱的侧壁边沿处水平焊接有所述承重板,所述固定盒焊接于所述固定柱的侧壁,所述工作板位于两个所述固定柱之间。
7.优选的,为了实现将所述固定柱进行支撑,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加强板,两个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固定柱之间焊接有所述加强板,所述固定柱、所述承重板及所述加强板之间呈直角三角形结构。
8.优选的,为了实现整体结构通过塔吊的方式进行提升,所述操作机构还包括提升环,所述工作板的表面呈矩形阵列焊接有所述提升环。
9.优选的,为了方便将楼层上的物料提升到所述工作板的表面,所述操作机构还包括上料口,所述工作板的表面开设有呈长方形结构的所述上料口。
10.优选的,为了实现对所述上料口的密封,保证施工安全,所述工作板的表面安装有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抽拉板、固定架及滚轮,所述工作板的表面滑动连接有位于所述上料口处的所述抽拉板,所述工作板的底部焊接有所述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所述滚轮。
11.优选的,为了方便物料的提升,省力,所述固定架的截面呈“l”形结构,且所述滚轮与所述工作板的侧壁交错设置。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施工的时候若是在楼层处整体结构高度不够时,转动丝杆实现了固定板与丝杆之间螺纹连接,那么由于丝杆的顶部与工作板之间转动,从而实现了工作板的提升,将工作板的高度确定后,推出固定盒内部的若干个挡板,若干个挡板从固定盒的内部伸出后,再反转丝杆,那么此时将受力板侧壁的挡柱扣合在挡板表面的固定槽的内部,实现了对受力板的限位,避免施工时整体结构的晃动,便在同楼层调节操作平台的高度,保证操作平台的稳定性,利于施工。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图1所示的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15.图3为图1所示的固定板、支撑机构及操作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图1所示的支撑机构、操作机构及固定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17.图5为图1所示的b部结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固定板,2、支撑机构,21、固定柱,22、爬架,23、加强板,24、承重板,3、操作机构,31、工作板,32、提升环,33、上料口,34、受力板,35、滑轨,36、丝杆,37、滑杆,38、滑壳,4、固定机构,41、固定盒,42、活动槽,43、挡板,44、固定槽,45、挡柱,5、上料机构,51、抽拉板,52、固定架,53、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

5所示,一种电梯井提升式操作平台,包括两固定板1及其固定在所述固定板1两侧的支撑机构2,所述固定板1的顶部安装有操作机构3,所述操作机构3包括工作板31、受力板34、滑轨35、丝杆36、滑杆37及滑壳38,所述固定板1的顶部放置有所述工作板
31,所述工作板3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所述丝杆36,所述丝杆36与所述固定板1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机构2的两侧焊接有所述滑壳38,两个所述滑壳38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顶部与所述工作板31固定的所述滑杆37,所述工作板31的底部焊接有两个所述受力板34,所述支撑机构2的侧壁焊接有与两个所述受力板34之间滑动连接的所述滑轨35,所述支撑机构2的两侧安装有对所述受力板34进行限位的固定机构4,所述固定机构4包括固定盒41、活动槽42、挡板43、固定槽44及挡柱45,所述支撑机构2的侧面相对安装有所述固定盒41,所述固定盒41的内部开设有横截面呈“t”形结构的所述活动槽42,两个所述受力板34滑动与所述活动槽42的内部,两个所述受力板34的相背侧壁焊接有与所述活动槽42之间滑动连接的所述挡柱45,两个所述固定盒41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若干个所述挡板43,若干所述挡板43的表面开设有所述固定槽44,所述挡柱45与所述固定槽44卡合。
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支撑机构2包括固定柱21、爬架22及承重板24,所述固定板1的两端相对垂直焊接有所述固定柱21,两个所述固定柱21之间等距焊接有所述爬架22,两个所述固定柱21的侧壁边沿处水平焊接有所述承重板24,所述固定盒41焊接于所述固定柱21的侧壁,所述工作板31位于两个所述固定柱21之间。
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支撑机构2还包括加强板23,两个所述加强板23与所述固定柱21之间焊接有所述加强板23,所述固定柱21、所述承重板24及所述加强板23之间呈直角三角形结构。
2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操作机构3还包括提升环32,所述工作板31的表面呈矩形阵列焊接有所述提升环32。
2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操作机构3还包括上料口33,所述工作板31的表面开设有呈长方形结构的所述上料口33。
2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工作板31的表面安装有上料机构5,所述上料机构5还包括抽拉板51、固定架52及滚轮53,所述工作板31的表面滑动连接有位于所述上料口33处的所述抽拉板51,所述工作板31的底部焊接有所述固定架52,所述固定架52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所述滚轮53。
2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固定架52的截面呈“l”形结构,且所述滚轮53与所述工作板31的侧壁交错设置。
27.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将整体结构移动到需要施工的电梯井处,将工作板31的端部与电梯井的内壁贴合,将位于两个固定柱21侧壁的承重板24与本层楼房的橡胶顶,进一步的呈三角形结构的固定柱21、工作板31及受力板34被卡合在电梯井口,施工者通过固定柱21之间的爬架22上升到工作板31的表面,进一步的施工人员在工作板31的表面可以对电梯井的内部进行施工;然后,在施工的时候若是在楼层处整体结构高度不够时,转动丝杆36实现了固定板1与丝杆36之间螺纹连接,那么由于丝杆36的顶部与工作板31之间转动,从而实现了工作板31的提升,将工作板31的高度确定后,推出固定盒41内部的若干个挡板43,若干个挡板43从固定盒41的内部伸出后,再反转丝杆36,那么此时将受力板34侧壁的挡柱45扣合在挡板43表面的固定槽44的内部,实现了对受力板的限位,避免施工时整体结构的晃动,便在同楼层调节操作平台的高度,保证操作平台的稳定性,利于施工;最后,需要物料的时候,打开位于工作板31表面的抽拉板51实现了上料口33被打开,将钢丝绳放置在固定架52端部的所述滚轮53的表面,将物料固定在钢丝绳的一端,拉动钢丝绳实现了将楼层
上的物料提升到工作板31的表面,方便物料的提升。
2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29.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