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井跟进施工平台体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56524发布日期:2022-04-14 20:09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井跟进施工平台体系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井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梯井跟进施工平台体系。


背景技术:

2.电梯井施工时,由于空间狭小常需要设置操作平台,已达到逐层施工的目的。现有的电梯井内施工常设置有脚手架,采用落地式或工字钢悬挑钢管脚手架进行施工,此种施工方式,由于搭设高度较高,存在安全隐患,且成本较高,操作不便。还有通过平台式操作平台进行施工,但是其整体式制作方式,不易适应现场施工条件和施工过程中的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井跟进施工平台体系,用以解决电梯井内操作时所需平台的便捷支撑、安装以及适应性调整等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电梯井跟进施工平台体系,包含电梯井内下部的井道已施工墙体、连接于井道已施工墙体上部的井道未施工墙体、以及连接于井道已施工墙体和对应的下结构梁间的跟进施工平台装置;
6.所述跟进施工平台装置包含平台板、可拆卸连接于平台板下方的平台框架、连接于平台框架临近井道墙体一侧的支撑斜架、连接于平台框架临近结构梁一侧的支撑侧架、连接于平台框架、支撑斜架和支撑侧架上的架体肋板、连接于支撑斜架与支撑侧架下部连接处的卡件以及连接于平台框架上的吊钩;所述卡件对应可拆卸卡接于下结构梁阳角上;
7.所述平台框架包含呈方形网格连接的平台横架和平台纵架,且在电梯口处平台横架和平台纵架预留缺口;所述平台横架与支撑斜架、支撑侧架在垂向上呈三角形连接,平台横架水平布置;支撑侧架倾斜布置,其底部对应连接下结构梁,顶部与上结构梁留有空隙。
8.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侧架连接于结构梁一侧平台横架的两端,两支撑侧架的底部通过水平连撑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斜架连接于墙体一侧平台横架的两端,两支撑斜架的底部与支撑侧架的底部连接,且两支撑斜架长向上间隔连接有水平连撑。
10.进一步的,所述卡件包含水平设置且连接于支撑侧架底部侧面的水平卡、连接于支撑侧架底端且与支撑斜架连接的竖卡、以及连接于水平卡与支撑侧架之间的三角肋板;所述水平卡与竖卡呈直角形连接,水平卡与竖卡连接阴角对应下结构梁阳角。
11.进一步的,所述水平卡与支撑斜架之间的支撑侧架上还连接有架体肋板,水平卡上下侧面间连接有架体肋板;水平卡与支撑侧架可拆卸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竖卡的竖向两侧连接有架体肋板,竖卡与支撑侧架一体制作;或竖卡与支撑侧架可拆卸连接;竖卡与水平卡阴角处还连接有护角。
13.进一步的,所述平台横架与支撑侧架连接阴角处与支撑侧架间还连接有支撑内连杆。
14.进一步的,所述平台横架与支撑侧架通过可拆卸连接、平台横架与支撑斜架通过铰连接件,平台横架与支撑侧架连接处内侧还在连接有挡板。
15.进一步的,所述平台横架与支撑侧架通过可拆卸连接、平台横架与支撑斜架通过铰连接件,平台横架与支撑侧架连接处内侧还在连接有搭板。
16.进一步的,所述吊钩至少设置在平台框架四角且吊钩所在处不设置平台板,所述吊钩为弧形且与平台框架可拆卸连接;所述吊钩与上方吊具距离不小于3000mm。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8.1)本实用新型通过可拆卸卡件的设置,便于适应不同尺寸电梯井中结构梁的卡接,且通过卡件上架体肋板的设置使得卡夹与架体具有整体性;
19.2)本实用新型通过铰连接件的设置,利于平台框架与支撑斜架的可转动连接,且结合平台框架与支撑侧架的可拆卸连接,利于保证跟进施工平台装置在电梯井向上运动;
20.3)本实用新型通过挡板或搭板的设计,利于将上升后需稳定的带有平台板的平台框架进行再次固定,其中挡板起到下部支撑作用,搭板起到侧边支撑作用;
21.本实用新型装置简易,易于施工现场制作和使用,且在可适应不同尺寸的电梯井,极大的节省施工材料和节省施工时间;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和其它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中所特别指出的方案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22.图1是电梯井跟进施工平台体系施工示意图;
23.图2是平台板和平台框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24.图3是吊钩连接结构示意图;
25.图4是跟进施工平台装置连接结构示意图一;
26.图5是跟进施工平台装置底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27.图6是跟进施工平台装置连接结构示意图二;
28.图7是跟进施工平台装置连接结构示意图三。
29.附图标记:1-井道已施工墙体、2-井道未施工墙体、3-下结构梁、4-上结构梁、5-跟进施工平台装置、51-平台板、52-平台框架、521-平台横架、522-平台纵架、53-支撑斜架、54-支撑侧架、55-支撑内连杆、56-卡件、561-水平卡、562-竖卡、563-三角肋板、57-水平连撑、58-架体肋板、59-吊钩、6-铰连接件、7-v。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某住宅区电梯井为例,电梯井道结构内侧尺寸均为2100mm
×
2100mm,电梯门宽度为1100mm,均为南侧居中布置。电梯井道施工平台采用跟进施工平台装置5,逐层提升使用。
31.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电梯井跟进施工平台体系,包含电梯井内下部的井道已施工墙体1、连接于井道已施工墙体1上部的井道未施工墙体2、以及连接于井道已施工墙体1和对应的下结构梁3间的跟进施工平台装置5。
32.本实施例中,跟进施工平台装置5包含平台板51、可拆卸连接于平台板51下方的平
台框架52、连接于平台框架52临近井道墙体一侧的支撑斜架53、连接于平台框架52临近结构梁一侧的支撑侧架54、连接于平台框架52、支撑斜架53和支撑侧架54上的架体肋板58、连接于支撑斜架53与支撑侧架54下部连接处的卡件56以及连接于平台框架52上的吊钩59;所述卡件56对应可拆卸卡接于下结构梁3阳角上。平台板51通过6mm厚花纹防滑钢板制作而成。吊钩59至少设置在平台框架52四角且吊钩59所在处不设置平台板51,所述吊钩59为弧形且与平台框架52可拆卸连接;所述吊钩59与上方吊具距离不小于3000mm;平台板51距离结构楼层标高为300mm。
33.本实施例中,平台框架52包含呈方形网格连接的平台横架521和平台纵架522,且在电梯口处平台横架521和平台纵架522预留缺口。平台横架521与支撑斜架53、支撑侧架54在垂向上呈三角形连接,平台横架521水平布置;支撑侧架54倾斜布置,其底部对应连接下结构梁3,顶部与上结构梁4留有空隙。平台框架52采用14#工字钢制作而成,于距边框150mm处焊接4个吊钩59,吊钩59采用φ25圆钢制作。
34.本实施例中,支撑侧架54连接于结构梁一侧平台横架521的两端,两支撑侧架54的底部通过水平连撑57连接。支撑斜架53连接于墙体一侧平台横架521的两端,两支撑斜架53的底部与支撑侧架54的底部连接,且两支撑斜架53长向上间隔连接有水平连撑57。平台横架521与支撑侧架54连接阴角处与支撑侧架54间还连接有支撑内连杆55。支撑侧架54、支撑斜架53、水平连撑57和支撑内连杆55均通过14#工字钢制作而成,其连接处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而成,焊接采用坡口焊接,焊接对中。
35.本实施例中,卡件56通过钢件制作而成,卡件56包含水平设置且连接于支撑侧架54底部侧面的水平卡561、连接于支撑侧架54底端且与支撑斜架53连接的竖卡562、以及连接于水平卡561与支撑侧架54之间的三角肋板563;所述水平卡561与竖卡562呈直角形连接,水平卡561与竖卡562连接阴角对应下结构梁3阳角。水平卡561与支撑斜架53之间的支撑侧架54上还连接有架体肋板58,水平卡561上下侧面间连接有架体肋板58;水平卡561与支撑侧架54螺栓可拆卸连接。竖卡562的竖向两侧连接有架体肋板58,竖卡562与支撑侧架54一体制作或焊接连接;或竖卡562与支撑侧架54螺栓连接;竖卡562与水平卡561阴角处还连接有圆形护角。
36.在平台装置尺寸较大时,电梯井高度较高,可采用将平台框架52与下部支撑铰接半分离的样式,保证整体装置向上爬升;如图6所示,平台横架521与支撑侧架54通过螺栓连接、平台横架521与支撑斜架53通过铰连接件6,平台横架521与支撑侧架54连接处内侧还在连接有挡板7;施工时,平台横架521与支撑侧架54分离,整体装置呈直线型,当卡夹到达指定位置后,通过自重平台横架521落在挡板7上,从而便捷爬升。如图7所示,平台横架521与支撑侧架54通过可拆卸连接、平台横架521与支撑斜架53通过铰连接件6,平台横架521与支撑侧架54连接处内侧还在连接有搭板8;施工时,平台横架521与支撑侧架54分离,整体装置呈直线型,当卡夹到达指定位置后,通过自重平台横架521通过搭板8落在结构梁上,从而便捷爬升。
37.应用时,塔吊通过吊钩59吊装整个装置,塔吊提升就位后将平台板51的四周封堵。如遇无法封堵密实处或缝隙较大位置,设置木方及多层板封堵四周;在平台板51上搭设操作用脚手架、跳板等进行相关土建作业施工。
38.跟进施工平台装置5设计为1层混凝土结构楼层施工高度,待施工完两侧结构具备
提升时,进入提升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拆除封堵用材料,收回平台板51;清理平台板51及上方脚手架、跳板等,确保提升过程中无可坠落物体;在支撑侧架54和支撑斜架53上预先设置限位钢丝绳,下挂钢丝绳置吊钩59,并检查吊钩59与钢丝绳连接无问题后人员撤离操作平台,进入提升阶段。
39.其中,下挂钢丝绳应保证起吊点距操作平台面层不低于3000mm过低难以保证塔吊吊钩59深入已完成结构,两边分叉钢丝绳中靠近井筒墙体吊点处应比远端长200mm,确保起吊后平台略为倾斜,可顺利从电梯井筒内提升至上层
40.提升阶段应缓慢进行并实时观察,可使用预先设置的限位钢丝绳辅助控制平台水平位移,严禁操作人员直接用手拉、扶;待操作平台提升到上层时,通过限位钢丝绳将卡件56控制在平面定位处,再由塔吊缓慢降下装置,使其就位稳定可靠后拆除吊钩59处钢丝绳,提升阶段结束。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所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