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音建筑装饰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68308发布日期:2021-10-30 10:12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音建筑装饰墙体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装饰墙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隔音建筑装饰墙体。


背景技术:

2.装饰墙体为具有装饰面的墙体,即起到分隔室内空间作用,又起到装饰美化作用,可用于装饰一般的住宅、商店、学校、库房办公楼等。
3.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对于装饰墙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需要装饰墙体具有隔音、隔热、防火等功能,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4.公告号为cn10836070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墙体,其包括至少两层墙板,至少两层墙板的相邻两层墙板之间沿垂直方向设有贯穿所述墙体的空腔,相邻的空腔之间通过肋连接,空腔内部还设置有真空构件,且真空构件卡设在空腔两侧的肋之间,将空腔分隔成两部分,从而在两层墙板之间形成一个中空—真空—中空的结构,提高了墙体的隔音效果和隔热功能。
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虽然采用空腔结构以提高隔热和隔音效果,但是墙体自身的承载能力遭到削弱。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满足隔音和承载能力的需求,本技术提供一种隔音建筑装饰墙体。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隔音建筑装饰墙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隔音建筑装饰墙体,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墙板,两个墙板之间设有钢构框架,钢构框架成型有多个蜂窝状的网眼,网眼内设有吸音棉。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钢构框架,其自身材料强度较高,并且蜂窝状结构较为稳定,能够极大程度上确保整体墙体的结构强度,从而确保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并且网眼空腔和吸音棉的设置,能够形成多个密布的吸音腔室,从而有效吸收声能,起到良好的隔音作用。
10.可选的,两个所述墙板与所述钢构框架之间均设有减震隔音复合板。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来,能够更进一步提高整体墙体的隔音效果,二来,其具有减震效果,能够减少墙板之间钢构框架之间的振动传递,从而减少共振而产生的噪音。
12.可选的,所述减震隔音复合板沿远离所述钢构框架的方向依次包括减震板、隔音板和防水卷材层。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实现减震和隔音效果,并且防水卷材层还具有防水效果,能够阻挡水汽进入至网眼内,即减少吸音棉的受潮,从而确保了吸音棉的吸音效果。
14.可选的,所述防水卷材层靠近所述钢构框架的一侧覆盖有人造革膜。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侧的人造革膜能够同时封住网眼,形成较为封闭的吸音腔室,而人造革膜具有不透气、柔软、受张拉时有弹性的特性,能够吸收共振频率附近的
入射声能,即吸收中频噪音。
16.可选的,所述减震隔音复合板设有锚固杆,所述锚固杆依次穿过减震板、隔音板和防水卷材层,且锚固杆与所述墙板固定连接,所述锚固杆上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限位螺母抵接于所述人造革膜的表面。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提高减震隔音复合板内各层的连接强度,从而减少层之间脱落的情况发生。
18.可选的,所述锚固杆远离所述墙板的一端插入所述网眼,且锚固杆承托住所述钢构框架。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高整体墙体内部结构的一体性,即两侧墙板能够与钢构框架一起承载和抗震,进而综合提高了整体墙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0.可选的,所述墙板和钢构框架的周侧共同覆盖固定有包围结构。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更进一步提高整体墙体结构的内部各构件之间的连接稳固性。
22.可选的,至少一个所述墙板的外表面设有装饰防水层。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墙板装饰表面的发霉和老化,提高装饰结构的寿命和美观度。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通过设置钢构框架和吸音棉,其中蜂窝状结构较为稳定,能够极大程度上确保整体墙体的结构强度,从而确保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而网眼空腔和吸音棉的设置,能够形成多个密布的吸音腔室,起到良好的隔音作用;
26.通过设置减震隔音复合板,不仅能够更进一步提高整体墙体的隔音效果,还能够减少墙板之间钢构框架之间的振动传递,从而减少共振而产生的噪音;
27.通过设置锚固杆,不仅能够加强减震隔音复合板的结构强度,还能提高整体墙体内部结构的一体性,进而综合提高了整体墙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墙体各构件连接关系的爆炸图。
30.图3是本实施例的用于体现锚固杆与减震隔音复合板连接关系的剖视图。
31.附图标记说明:1、墙板;2、减震隔音复合板;3、钢构框架;4、包围结构;5、锚固杆;11、装饰防水层;21、防水卷材层;22、隔音板;23、减震板;24、人造革膜;31、延伸结构;32、网眼;33、吸音棉;51、限位螺母;52、橡胶套。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3.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隔音建筑装饰墙体。参照图1,隔音建筑装饰墙体沿自身厚度依次包括墙板1、减震隔音复合板2、钢构框架3、减震隔音复合板2和墙板1,其中墙板1为内置有钢筋骨架的预制件,以增加整体墙体的结构强度,其中至少墙板1的外表面覆盖有装饰防水层11,既满足装饰效果,又能确保装饰面的持久美观。
34.同时,墙板1、减震隔音复合板2和钢构框架3的周侧共同覆盖固定有混凝土材质的包围结构4,且钢构框架3周侧向外延伸有延伸结构31,该延伸结构31伸入包围结构4内,以加强包围结构4的包覆效果。
35.如图2所示,钢构框架3有多片垂直于墙板1的钢片焊接组成,钢构框架3成型有多个密布排列的网眼32,网眼32呈蜂窝状,即多钢片组成蜂窝结构,即抗压能力强,使得墙体具有良好的承载抗震能力。
36.网眼32内塞有块状的吸音棉33,吸音棉33为多孔柔软材料,多个网眼32形成多个空腔,其配合上吸音棉33,形成吸音腔室,而多个密布的吸音腔室能够有效吸收声能,从而起到隔音的作用。
37.如图3所示,减震隔音复合板2沿远离钢构框架3的方向依次包括人造革膜24、减震板23、隔音板22和防水卷材层21,各层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粘接的形式进行连接,优选为防水胶。
38.其中防水卷材层21的作用在于减少水汽的侵入,以阻挡水汽进入至网眼32内,即减少吸音棉33的受潮,从而确保了吸音棉33的吸音效果。
39.隔音板22的材质可选择较多,其可以为聚酯纤维材质,也可以为超细玻璃棉材质,也可以为纤维板内夹设高分子阻尼层所制成,其目的在于综合提高整体墙体的隔音效果,并且由于隔音板22材质的不同,还能衍生多种效果,如阻燃、防水等。
40.减震板23为橡胶材质,具体为顺丁橡胶制成,其具有缓冲减震的作用,能够减少墙板1之间钢构框架3之间的振动传递,从而减少共振而产生的噪音。
41.两侧的人造革膜24共同封堵住网眼32的两开口,即形成较为密闭的吸音腔室,而人造革膜24具有不透气、柔软、受张拉时有弹性的特性,因此人造革膜24能够吸收吸音腔室内的的入射声能,从而更进一步提高整体墙体的隔音效果。
42.为了更进一步减震隔音复合板2的结构强度和整体墙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做出如下设置,如图3所示,减震隔音复合板2上设有多个锚固杆5,锚固杆5垂直于墙板1表面设置,锚固杆5为高强度材质;锚固杆5的一端依次穿过人造革膜24、减震板23、隔音板22、防水卷材层21,且该端与墙板1固定连接,锚固杆5上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母51,限位螺母51抵接于减震板23的表面,即限位螺母51起到限制加固的作用,提高了减震隔音复合板2内各层的连接强度,减少层之间脱落的情况发生。
43.如图2所示,锚固杆5远离墙板1的一端套接固定有橡胶套52,并且该端插入网眼32内,此时橡胶套52的外壁抵接于网眼32内壁,锚固杆5承托住钢构框架3。
44.通过锚固杆5与钢构框架3的配合,使得两侧墙板1能够与钢构框架3一起承载和抗震,进而综合提高了整体墙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45.墙体生产时,先预制墙板1、钢构框架3和减震隔音复合板2,然后通过锚固杆5以完成墙板1和减震隔音复合板2之间的固定连接,然后将其中一个墙板1固定于模具内,使得锚固杆5的端部朝上设置,然后往模具内放入钢构框架3,并确保锚固杆5与钢构框架3的网眼32的插接配合,然后水平调节钢构框架3的位置,使得锚固杆5上的橡胶套52外壁抵接于网眼32内夹角处。
46.然后依次往网眼32内填放吸音棉33,确保吸音棉33与网眼32之间的间隙尽可能小,然后放置另一墙板1,使得其上的锚固杆5端部能够插入网眼32内,且确保锚固杆5端部
能够嵌入吸音棉33与网眼32之间的间隙内,以挤压吸音棉33,使得吸音棉33与网眼32的配合更加紧密;最后支设模板,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包围结构4。
47.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