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瓷砖施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62198发布日期:2021-12-08 13:10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瓷砖施釉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瓷砖施釉领域,特别是一种瓷砖施釉装置。


背景技术:

2.施釉工艺是古陶瓷器制作工艺技术的一种,是指在成型的陶瓷坯体表面施以釉浆的过程。
3.瓷砖表面的光滑、平整、硬度高都是施釉所产生的作用效果,瓷砖的自动化施釉需要使用施釉装置,施釉装置的具体结构可参考专利申请号为201610818858.8的技术方案,其公开了一种瓷砖生产用施釉装置,其特点在于包括往复式施釉车机构、接釉回收机构、淋釉机构,往复式施釉车机构包括小车、接砖流水线、小车行走平台,小车安装于小车行走平台上,接砖流水线安装在小车上,并在小车带动下沿小车行走平台作来回往复运动;淋釉机构设有淋釉罩,该淋釉罩罩在接砖流水线的上方;接釉回收机构安装在淋釉罩的侧旁,该接釉回收机构设有呈包围在淋釉罩侧边的上接釉槽,且该接釉回收机构还设有用于驱动上接釉槽的驱动部件。
4.上述该方案,通过淋釉罩导向彩釉,从淋釉罩的外表面滴落至瓷砖上,进行施釉工序,该方式的施釉时间短,作业效率高,但淋出的彩釉层厚度不一,无法均匀布置在瓷砖上。
5.所以,本方案技术解决问题,如何实现彩釉均匀布置在瓷砖上。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瓷砖施釉装置,实现彩釉均匀布置在瓷砖上。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瓷砖施釉装置,包括用于输送瓷砖的输送带、设置输送带上侧的用于粘附彩釉的第一辊轴、驱动第一辊轴转动的驱动模块、与第一辊轴摩擦转动的第二辊轴,还包括可往复水平移动的储液箱;所述储液箱的水平一侧上设有出料槽、位于出料槽顶部的出液孔;所述出料槽内设有在出液孔两侧之间往复移动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沿着出料槽的槽深方向与出料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辊轴固定在活动板上。
8.在上述的瓷砖施釉装置中,所述活动板与出料槽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和第二辊轴分设在活动板的两侧。
9.在上述的瓷砖施釉装置中,所述活动板、出料槽上分设有位于弹簧外侧的环状凸起。
10.在上述的瓷砖施釉装置中,所述出料槽内设有排液孔、与排液孔对应布置的排液块、连杆;所述活动板、连杆、排液块、出料槽内壁依次铰接,所述第二辊轴、出液孔、排液孔沿着出料槽的槽深方向依次布置。
11.在上述的瓷砖施釉装置中,所述排液孔设置在与出料槽开口侧相对布置的一侧上。
12.在上述的瓷砖施釉装置中,所述储液箱连接有驱动储液箱水平移动的气缸;所述气缸和第一辊轴分设在储液箱的相对两侧。
13.在上述的瓷砖施釉装置中,所述储液箱与输送带之间设有集液盘;所述集液盘位于出料槽开口侧的正下方。
14.在上述的瓷砖施釉装置中,所述储液箱上设有用于连通出料槽与集液盘的排液槽,所述排液槽位于第一辊轴与出液孔之间。
15.在上述的瓷砖施釉装置中,所述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的外表面分设有相互摩擦转动的印刷硅胶层。
16.在上述的瓷砖施釉装置中,还包括设置在输送带出料端上侧的风机;所述风机的出风口向下布置。
17.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8.本方案通过设置第一辊轴和第二辊轴相互配合,瓷砖被输送带移动至第一辊轴的下侧,第一辊轴与瓷砖转动贴合,第一辊轴同时与第二辊轴贴合转动,粘附第二辊轴上的彩釉,转印到瓷砖上,第二辊轴的彩釉则是通过储液箱获得的,第二辊轴固定在活动板上,活动板设置在储液箱的出料槽内,储液箱朝向第一辊轴移动,通过第二辊轴与第一辊轴接触,第一辊轴产生反向作用力,间接推动活动板反向移动,活动板不断移动,直至出液孔位于第一辊轴与活动板之间,储液箱内的彩釉从出液孔滴落至第二辊轴上,使第一辊轴从第二辊轴上粘附彩釉,利用滚刷的方式进行施釉,实现彩釉均匀布置在瓷砖上。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瓷砖施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局部放大图a。
21.附图标记:1、输送带;2、瓷砖;3、第一辊轴;4、第二辊轴;5、储液箱;6、气缸;7、集液盘;8、风机;9、印刷硅胶层;
22.501、出液孔;502、活动板;503、环状凸起;504、进料口;505、弹簧;506、排液孔;507、排液块;508、连杆;509、出料槽;510、排液槽。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24.实施例1:
25.如图1

2所示,一种瓷砖施釉装置,包括用于输送瓷砖2的输送带1、设置在输送带1上侧的用于粘附彩釉的第一辊轴3、驱动第一辊轴3转动的驱动模块、与第一辊轴3摩擦转动的第二辊轴4,还包括可往复水平移动的储液箱5;所述储液箱5的水平一侧上设有出料槽509、位于出料槽509顶部的出液孔501;所述出料槽509内设有在出液孔501两侧之间往复移动的活动板502,所述活动板502沿着出料槽509的槽深方向与出料槽509滑动配合,所述第二辊轴4固定在活动板502上。
26.其工作过程为,通过设置第一辊轴3和第二辊轴4相互配合,瓷砖2被输送带1移动至第一辊轴3的下侧,第一辊轴3与瓷砖2转动贴合,第一辊轴3同时与第二辊轴4贴合转动,粘附第二辊轴4上的彩釉,转印到瓷砖2上,第二辊轴4的彩釉则是通过储液箱5获得的,储液箱5上侧设有进料口504,第二辊轴4固定在活动板502上,活动板502设置在储液箱5的出料
槽509内,储液箱5朝向第一辊轴3移动,通过第二辊轴4与第一辊轴3接触,第一辊轴3产生反向作用力,间接推动活动板502反向移动,活动板502不断移动,直至出液孔501位于第一辊轴3与活动板502之间,储液箱5内的彩釉从出液孔501滴落至第二辊轴4上,使第一辊轴3从第二辊轴4上粘附彩釉,利用滚刷的方式进行施釉,实现彩釉均匀布置在瓷砖2上。
27.上述驱动模块为电机模组,电机模组通过链条传动驱动第一辊轴3转动,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采用气缸模组替换电机模组。
28.在实际应用中,所述活动板502与出料槽509之间设有弹簧505,所述弹簧505和第二辊轴4分设在活动板502的两侧。
29.当储液箱5靠近第一辊轴3时,第一辊轴3推动第二辊轴4,压缩弹簧505;当储液箱5远离第一辊轴3时,第一辊轴3与第二辊轴4不再接触,没有产生相互作用力,弹簧505反弹,将活动板502推动至第一辊轴3与出液孔501之间,使活动板502可在出液孔501两侧往复移动;位于第一辊轴3与出液孔501之间的活动板502,使出液孔501中的彩釉无法滴落到第二辊轴4上,活动板502充当阀门。
30.优选的,所述活动板502、出料槽509上分设有位于弹簧505外侧的环状凸起503;环状凸起503导向定位弹簧505,防止弹簧505径向弯曲,提高弹簧505的稳定性。
31.在实际使用中,所述出料槽509内设有排液孔506、与排液孔506对应布置的排液块507、连杆508;所述活动板502、连杆508、排液块507、出料槽509内壁依次铰接,所述第二辊轴4、出液孔501、排液孔506沿着出料槽509的槽深方向依次布置。
32.当活动板502位于第一辊轴3与出液孔501之间,活动板502内侧充满彩釉,第一辊轴3推动第二辊轴4,活动板502内侧的彩釉从活动板502与出料槽509之间的缝隙大量流出,从出料槽509的开口处滴落输送带1上,影响滚刷质量,所以,在出料槽509内加设排液孔506,活动板502复位时,利用连杆508拉动与排液孔506对应布置的排液块507,使排液块507处于打开状态,活动板502内侧的彩釉从排液孔506重新流入储液箱5内部,第一辊轴3再次推动第二辊轴4,由彩釉自身的粘性,彩釉并不会从活动板502与进料槽的之间的缝隙溢出。
33.优选的,所述排液孔506设置在与出料槽509开口侧相对布置的一侧上。
34.具体实施中,所述储液箱5连接有驱动储液箱5水平移动的气缸6;所述气缸6和第一辊轴3分设在储液箱5的相对两侧。
35.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储液箱5与输送带1之间设有集液盘7;所述集液盘7位于出料槽509开口侧的正下方;使无论是从活动板502与出料槽509之间的缝隙溢出的还是从第二辊轴4上下滴落的彩釉,都会滴落在集液盘7上,而不会滴落输送带1上,避免影响滚刷质量。
36.优选的设置,所述储液箱5上设有用于连通出料槽509与集液盘7的排液槽510,所述排液槽510位于第一辊轴3与出液孔501之间;利用排液槽510导向彩釉,准确滴落到集液盘7内,更方便的收集。
37.第一辊轴3和第二辊轴4的吸附原理为,所述第一辊轴3和第二辊轴4的外表面分设有相互摩擦转动的印刷硅胶层9。
38.第一辊轴3和第二辊轴4之所以可以粘附彩釉,是利用外表面上的印刷硅胶层9吸附彩釉,第一辊轴3和第二辊轴4摩擦转动,带动印刷硅胶层9相互摩擦转动,从而吸附彩釉。
39.此外,还包括设置在输送带1出料端上侧的风机8;所述风机8的出风口向下布置。
40.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
实施例的限制,其它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