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局部现浇连接的组合式预制混凝土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31663发布日期:2022-01-05 09:29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用局部现浇连接的组合式预制混凝土墙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局部现浇连接的组合式预制混凝土墙体。


背景技术:

2.预制装配式建筑是指建筑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及部品在预制厂生产完成,再运输到施工现场,采用可靠的连接方式和安装机械将构件组装起来,形成具备设计使用功能的建筑物。与现浇结构施工相比,预制装配式结构具有施工方便、工程进度快、周围环境影响小、建筑构件质量容易得到保证等优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对推进城市建设进程、提高工程质量、促进节能减排、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建造业生产方式等有积极意义。
3.目前国内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竖向连接大多采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是一种在预制混凝土构件内预埋的金属套筒中插入钢筋,并灌注高强、微膨胀的水泥基灌浆料而实现的钢筋对接连接方式。
4.预制构件的连接节点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理论上的薄弱环节,节点连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结构的质量及安全。但是,在实际工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会出现灌浆料拌制时用水量超过产品设计值,导致浆料的水灰比增加,甚至存在采用劣质灌浆料以次充好的现象,这直接降低了灌浆料的抗压强度;也会出现因构件加工精度不高或施工人员操作不当,导致漏浆、少灌的情况时有发生,若套筒内部灌浆不饱满,钢筋连接将达不到预期性能;还会出现因构件生产或现场安装偏差导致下段钢筋无法就位,个别存在下段钢筋被截断的现象,导致套筒内无下段钢筋,即使套筒内灌浆饱满也无法起到连接的作用。当出现灌浆料强度不足、灌浆不饱满及钢筋锚固长度不足情况时,若未进行妥善处理,将会影响结构的整体性能,对结构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5.另一方面,在目前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中,预制混凝土剪力墙与预制轻质填充墙是分开制作、相对独立的,先安装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形成主体结构,再进行预制轻质填充墙的安装施工。由于轻质填充墙的成型质量往往无法满足免抹灰要求,且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和预制轻质填充墙的连接区域必须设置抹灰层并加挂防裂网,以防止预制轻质填充墙开裂,所以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和预制轻质填充墙均需设置整墙的抹灰层,使得二者在一个平面上,满足装饰装修效果。事实上,预制剪力墙的成型质量是可以满足免抹灰要求的,按照现有的施工工艺,原本无需抹灰的预制剪力墙也被迫整墙抹灰,存在浪费材料,成本较高,且施工繁琐,工期较长的不足。
6.因此,亟需研发一种采用局部现浇连接的组合式预制混凝土墙体,以实现预制承重墙竖向连接质量的有效控制,以及预制轻质填充墙的一体化预制和同步安装,进一步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效率和安装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局部现浇连接的组合式预制混凝
土墙体,制备质量高,墙体表面平整度高,后期免抹灰,且装配效率高,连接节点采用现浇连接,连接质量安全可靠。
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用局部现浇连接的组合式预制混凝土墙体,包括一体预制的剪力墙、轻质填充墙和叠合梁,剪力墙、轻质填充墙和叠合梁浇筑形成整体且厚度一致,所述剪力墙和轻质填充墙左右相邻设置,叠合梁设置在剪力墙和轻质填充墙的上方;所述剪力墙底部与轻质填充墙底部配合形成台阶结构,所述剪力墙的底部设置有缩进部并形成现浇连接区,剪力墙内设置有竖向钢筋,所述竖向钢筋一端伸出剪力墙的底部、另有一端穿过剪力墙顶部的叠合梁并伸出至外部设置。
9.进一步地,所述轻质填充墙由钢筋混凝土构造框架及多个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块组成,多个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块分布于钢筋混凝土构造框架内的方格中,所述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块的厚度与剪力墙的厚度一致。
10.进一步地,所述现浇连接区沿竖向钢筋轴向的长度与叠合楼板的设计厚度之和为搭接空间长度,所述搭接空间长度大于相邻两个剪力墙之间竖向钢筋搭接连接所需的设计长度。
11.进一步地,剪力墙的竖向钢筋伸出剪力墙底部的长度小于搭接空间长度,且为10

15毫米。
12.进一步地,剪力墙的竖向钢筋伸出叠合梁的长度小于搭接空间长度,且为10

15毫米。
13.进一步地,所述叠合梁内的梁箍筋凸出设置于叠合梁的上浇筑表面,且凸出的高度低于装配在叠合梁上的预制楼板上表面;所述叠合梁内的梁底筋伸出叠合梁预的两端,且伸出部分成l型,用于锚入与其他预制墙体之间的现浇连接段。
14.进一步地,所述剪力墙的横向分布筋伸出剪力墙的一个侧面,且伸出部分成u型。
15.进一步地,所述叠合梁内设置有预埋吊钉,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剪力墙和轻质填充墙上设置有支撑用预埋螺母,沿水平方向设置。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7.1、房屋内外墙整体工厂预制、现场安装(除楼面叠合层及剪力墙连接节点外)。
18.2、轻质填充墙、叠合梁、剪力墙一体化设计、工厂预制、现场安装。
19.3、竖向钢筋连接按传统搭接,不需套筒,降低现场安装技术要求同时减少钢材用量,施工更便捷,工程质量易控。
20.4、填充墙、叠合梁、剪力墙一体化预制,连接更可靠,构件整体性更高,房屋抗震性能更强。
21.5、本设计所有墙体均为工厂预制,施工现场无需墙体砌筑及两次结构施工,最大限度减少现场施工模板、施工人工、减少材料损耗、降低施工扬尘、减少施工用水,达到绿色施工。
22.6、本设计填充墙工厂预制,施工现场无填充墙施工,本质上避免传统施工存在的质量通病。
23.7、主体施工完成后,现场无需粉刷只需挂网批腻子,减少大量粉刷用材及用工,避免粉刷质量通病的同时增加使用空间。
24.8、提高整体装配率至70%—80%,可缩短施工工期10%

20%,除连接节点现场钢
筋绑扎及砼浇筑外其余构件均为工厂预制,工程质量受气候、人工影响小,构件耐久性更长,整体质量形成全程受控、可追溯。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7.图3是本实用新型相邻两个剪力墙之间连接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本实用新型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30.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采用局部现浇连接的组合式预制混凝土墙体的一实施例,包括一体预制的剪力墙1、轻质填充墙2和叠合梁3,剪力墙、轻质填充墙和叠合梁浇筑形成整体且厚度一致,具体的,剪力墙、轻质填充墙和叠合梁的钢筋笼摆放在同一浇筑平台上,并通过相互绑扎固定形成整体,随后进行统一浇筑达到一体预制形成整体的效果。其中,剪力墙和轻质填充墙左右相邻设置,叠合梁设置在剪力墙和轻质填充墙的上方,符合墙体结构排列。
31.上述的剪力墙底部与轻质填充墙底部配合形成台阶结构,剪力墙的底部设置有缩进部并形成现浇连接区4,剪力墙内设置有竖向钢筋5,竖向钢筋一端伸出剪力墙的底部、另有一端穿过剪力墙顶部的叠合梁并伸出至外部设置,现浇连接区能够保证层叠装配时,相邻竖向钢筋能够在混凝土的包裹下搭接连接,方便操作,在整体装配时,相邻两个墙体中位于上方的轻质填充墙与位于下方的叠合梁之间的叠合楼板预先浇筑,而现浇连接区对应的叠合楼板部分不进行浇筑,随后将墙体的轻质填充墙直接接触楼板吊装摆放,到位后即存在现浇连接区,现浇连接区尺寸固定,从而保证施工质量稳定;其中现浇连接区沿竖向钢筋轴向的长度与叠合楼板的设计厚度之和为搭接空间长度,搭接空间长度大于相邻两个剪力墙之间竖向钢筋搭接连接所需的设计长度,以保证混凝土浇筑且硬化后相邻钢筋之间的连接强度。还限定了剪力墙的竖向钢筋伸出剪力墙底部的长度小于搭接空间长度,且为10

15毫米,剪力墙的竖向钢筋伸出叠合梁的长度小于搭接空间长度,且为10

15毫米,这样的设计在层叠装配时,巧妙的借用了叠合楼板的厚度空间,使得竖向钢筋伸出长度变短,有效降低运输及装配过程中钢筋易弯曲的问题,并且还减少了现浇空间,因此模板搭设减少,还能够降低现浇使用的混凝土用量,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32.上述的轻质填充墙由钢筋混凝土构造框架6及多个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块7组成,多个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块分布于钢筋混凝土构造框架内的方格中,制备时,可以先进行剪力墙、叠合梁和轻质填充墙内的钢筋笼绑扎,然后摆放到浇筑模台上,三个结构的钢筋笼在浇筑前绑扎在一起形成整体,绑扎时,轻质填充墙上预留有多个避让空格,浇筑前,将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块摆放在避让空格对应的浇筑模台上,随后进行浇筑形成剪力墙、叠合梁和轻质填充墙,其中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块为预先制备而成,钢筋混凝土构造框架通过浇筑用的浇筑混凝土与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块结合为一体得到轻质填充墙;
33.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块的厚度与钢筋混凝土构造框架的厚度一致,保证制备成型后表面的平整度一致,即在制备过程中,钢筋混凝土构造框架浇筑的厚度是与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块的厚度一致的,底部由于浇筑模台的限制,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块摆放在浇筑模台上,因此能够保证填充墙一表面平整,另一表面则通过浇筑厚度的限制,达到与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块另一表面齐平,因此填充墙的两个表面均能够满足平整度,是一个整体结构,不存在高低不平以及没有衔接错位等问题后,即可达到免抹灰的效果。
34.上述制备的结构中,由于轻质填充墙具有钢筋混凝土构造框架,因此强度高、抗震抗裂性能优良,在钢筋混凝土构造框架内的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块则能够保证钢筋混凝土构造框架被填充平整,并且质地轻盈,有效保证整体墙体的重量较比整体浇筑墙体重量大大减小。
35.上述叠合梁内的梁箍筋8凸出设置于叠合梁的上浇筑表面,且凸出的高度低于装配在叠合梁上的预制楼板上表面,用于现浇结合;叠合梁内的梁底筋9伸出叠合梁预的两端,且伸出部分成l型,用于锚入与其他预制墙体之间的现浇连接段。剪力墙的横向分布筋10伸出剪力墙的一个侧面,且伸出部分成u型,提供有效的结合能力。
36.为了便于施工,叠合梁内设置有预埋吊钉11,沿竖直方向设置;为了便于组装,剪力墙和轻质填充墙上设置有支撑用预埋螺母12,沿水平方向设置,用于斜撑固定连接。
37.以上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