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门窗过梁修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81033发布日期:2021-12-25 01:04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门窗过梁修复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古建筑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门窗过梁修复结构。


背景技术:

2.砖木结构是我国古代建筑结构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其柱、梁、檩等主要结构材料采用木材,墙体材料采用青砖。由于大部分的古建筑经历的时代久远,加之长期受到自然环境的侵蚀,难免会出现倾斜或坍塌破败等,对于这部分古建筑就需进行修缮修复。
3.传统古建筑原始的门窗洞口过梁均采用木质过梁形式。其木质过梁两端直接搁置于门窗洞口两端的砖墙上,在木过梁上砌筑砖墙。这样的做法导致木质过梁的承重要求就比较高,当门窗洞口宽度较大时木质过梁尺寸就会相应比较大,同时时间久了还会导致变形,影响门窗的正常开启使用。且木质过梁本身强度不高,年久易腐蚀、槽朽及虫蛀,一但木质过梁破损很容易导致过梁上部墙体坍塌,以致影响整体建筑的完整保存,以及建筑使用的安全。而且根据现行抗震规范,当洞口较大时,过梁应与构造柱连接,而木质过梁与构造柱之间的连接存在巨大的困难,显然是无法满足此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门窗过梁修复结构,结构简单易实现。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门窗过梁修复结构,包括砖砌墙、木质过梁和门窗洞口,所述的门窗洞口开设于砖砌墙上,木质过梁位于门窗洞口上方且两端放置于门窗洞口两侧的砖砌墙上,所述的木质过梁上方设有钢筋混凝土过梁,钢筋混凝土过梁两端伸出木质过梁且放置于门窗洞口两侧的砖砌墙上
6.优选地,所述的钢筋混凝土过梁两端各伸出木质过梁240mm。
7.优选地,所述的木质过梁两端各伸出240mm放置于门窗洞口两侧的砖砌墙上。
8.优选地,所述的钢筋混凝土过梁与木质过梁之间留有间隙。
9.优选地,所述的间隙为12mm。
10.所述地,钢筋混凝土过梁隐藏于砖砌墙墙体内。
11.优选地,沿垂直于砖砌墙墙面方向上,所述的钢筋混凝土过梁宽度不超过砖砌墙的厚度。
12.优选地,所述的木质过梁暴露于砖砌墙墙体表面。
13.优选地,所述的门窗洞口跨度为900~1800mm。
14.优选地,所述的钢筋混凝土过梁与构造柱连接。
15.木结构构件在使用寿命上来说要次于混凝土构件,且木结构的变形比混凝土构件大。本实用新型在木过梁上隐藏施工一根混凝土过梁,过梁上方砌块荷载作用在混凝土过梁上,减轻了木过梁压力和变形,增加了过梁的使用寿命,并能提高一定的抗震能力及建筑的整体稳定性。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7.1.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一种应用于古建筑的门窗过梁修复的构造方式,该构造方式简单易实现,科学便利、施工进度快、施工成本低、工作效率高、适用范围广;
18.2.本实用新型依据“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古建筑木过梁构件的文物价值,同时窗洞口上方荷载由混凝土过梁来承担,一方面不影响建筑的外观效果,符合“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古建筑的保护具有重大的意义,另一方面也满足现行的抗震规范要求,保证建筑的完整性与建筑使用的安全性;
19.3.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钢筋混凝土过梁设置在木质过梁上方,并在两者之间留有间隙,使钢筋混凝土过梁承受门窗洞口上方砖砌墙的全部荷载,保证下方木质过梁不承受外部荷载,保证木质过梁的安全;
20.4.当门窗洞口跨度较大时,本实用新型钢筋混凝土过梁可连接构造柱,以满足现行抗震规范要求;
21.5.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钢筋混凝土隐藏于砖砌墙墙体内,使得从室外观察时不影响建筑的外观效果,符合“修旧如旧”原则;
22.6.本实用新型木质过梁主要起装饰作用,承重要求较低,在钢筋混凝土过梁的保护下,当门窗洞口宽度较大时木质过梁也不易发生变形而影响门窗的正常开启使用,且在木质过梁因年久腐蚀、槽朽及虫蛀导致破损后,也不会造成过梁上部墙体坍塌,以致影响整体建筑的完整保存,以及建筑使用的安全;
23.7.本实用新型通过木质过梁两端各伸出240mm放置于门窗洞口两侧的砖砌墙上,钢筋混凝土过梁两端各伸出木质过梁240mm,使得整体结构稳定,符合抗震规范要求,保证建筑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门窗过梁修复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门窗过梁修复结构室内立面示意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门窗过梁修复结构室外立面示意图;
27.图4为对比例1现有技术中门窗过梁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28.图5为对比例1现有技术中门窗过梁结构的立面示意图;
29.图中:1

砖砌墙,2

钢筋混凝土过梁,3

木质过梁,4

门窗洞口。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31.实施例1
32.一种门窗过梁修复结构,如图1~3所示,包括砖砌墙1、钢筋混凝土过梁2、木质过梁3和门窗洞口4,门窗洞口4开设于砖砌墙1内,跨度为900mm,在门窗洞口4上设有木质过梁3,木质过梁3高120mm,宽240mm,两端各伸出240mm放置于门窗洞口4两侧的砖砌墙1上,在木质过梁3的上方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2,钢筋混凝土过梁2宽180mm,两端放置于门窗洞口4两侧的砖砌墙1上,且两端各伸出木质过梁240mm。如图1所示,沿垂直于砖砌墙1墙面方向上,
木质过梁3的宽度与砖砌墙1的厚度相同,均为240mm,钢筋混凝土过梁2的宽度小于砖砌墙1的厚度,钢筋混凝土过梁2靠近室内一侧,从而使钢筋混凝土过梁2隐藏于砖砌墙1墙体内,如图3所示,从室外观察时,看不到钢筋混凝土过梁2的存在,从而不影响门窗过梁的外观效果,符合“修旧如旧”的原则。在本实施例门窗过梁修复结构中,钢筋混凝土过梁2负责承载门窗洞口4上方荷载,木质过梁3仅起装饰作用,钢筋混凝土过梁2与木质过梁3之间留有间隙,从而防止钢筋混凝土过梁2将受力传递给下方的木质过梁3,延长木质过梁3的寿命。
33.实施例2
34.一种门窗过梁修复结构,砖砌墙1、钢筋混凝土过梁2、木质过梁3和门窗洞口4,门窗洞口4开设于砖砌墙1内,跨度为1800mm,钢筋混凝土过梁2与木质过梁3之间留有12mm间隙,钢筋混凝土过梁2两端连接构造柱,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35.实施例3
36.一种门窗过梁修复结构,砖砌墙1、钢筋混凝土过梁2、木质过梁3和门窗洞口4,门窗洞口4开设于砖砌墙1内,跨度为1300mm,钢筋混凝土过梁2与木质过梁3之间留有12mm间隙,其余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37.对比例1
38.一种传统古建筑原始的门窗洞口过梁结构,采用木质过梁形式,如图4~5所示,包括砖砌墙1、木质过梁3和门窗洞口4。木质过梁3两端直接搁置于门窗洞口4两端的砖砌墙1,在木质过梁3上砌筑砖砌墙1。这样的做法导致木质过梁3的承重要求就比较高,当门窗洞口4宽度较大时木质过梁3尺寸就会相应比较大,同时时间久了还会导致变形,影响门窗的正常开启使用。且木质过梁3本身强度不高,年久易腐蚀、槽朽及虫蛀,一但木质过梁3破损很容易导致过梁上部墙体坍塌,以致影响整体建筑的完整保存,以及建筑使用的安全。而且根据现行抗震规范,当门窗洞口4跨度较大时,过梁应与构造柱连接,而木质过梁3与构造柱之间的连接存在巨大的困难,显然是无法满足此要求。
39.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