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的轻质隔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71968发布日期:2021-12-08 14:26阅读:2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用的轻质隔墙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的轻质隔墙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建筑施工主体完成后,施工人员需要砌筑二次结构即非承重结构,用于分隔空间,而在二次结构砌筑过程中,多使用隔墙结构,而隔墙是分隔建筑物内部空间的墙,其不承重,一般要求轻、薄等性能;
3.而隔墙的使用是分割房间内不同功能区域的,从而有不同的要求,如厨房的隔墙应具有耐火性能;卧室的隔墙应具有隔音能力等,且现有制作隔墙的板体多使用型号较小的混凝土进行连接,从而对于后期改造提供了不便,为此,提出一种建筑施工用的轻质隔墙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希望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的轻质隔墙结构,以解决或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
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施工用的轻质隔墙结构,包括构成组件和固定保护组件,所述构成组件的内侧壁设有固定保护组件;
6.所述构成组件包括上顶板、下底板、框架柱、框架梁、第一管卡、第二管卡、第一板体、密封层和射钉;
7.所述上顶板的下表面与所述下底板的上表面对称设有两个框架柱,所述上顶板的下表面对称设有两个框架梁,两个所述框架梁的外侧壁均贯穿于两个所述框架柱的上表面,两个所述框架柱相邻一侧均通过射钉相互对称设有四个第一管卡,四个所述第一管卡相邻一侧安装有等距排列的第一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外侧壁与所述上顶板、下底板和两个框架柱的内侧壁设有密封层。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顶板的下表面且位于两个所述框架柱相邻一侧通过射钉设有等距排列的第二管卡,等距排列的所述第二管卡的外侧壁与等距排列的所述第一板体的上表面相适配,通过第二管卡增加其连接的第一板体的固定性。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保护组件包括凹槽、存储室、泡沫连接板、球体、第二板体、顶针、杆体、防护层、防火层、隔音层、通孔和保温层;
10.等距排列的所述第一板体的一侧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对称开设有存储室,所述存储室的内侧壁安装有泡沫连接板,开设的凹槽用于连接杆体,存储室内部用于存储有胶合材料。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内部顶壁与内部底壁通过球体对称铰接有两个第二板体,通过球体连接的第二板体,实现进行圆周运动。
12.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所述第二板体靠近凹槽的一侧均焊接有顶针,通过顶针用于刺破泡沫连接板。
13.在一些实施例中,等距排列的所述第一板体的另一侧均螺纹连接有杆体,杆体用于贯穿凹槽。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板体的前表面设有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的后表面设有防火层,所述防火层的后表面设有隔音层,通过防护层保护第一板体,设置防火层增强第一板体的防火性能,设置隔音层增加第一板体的隔音效果。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隔音层的后表面设有保温层,所述防护层、防火层、隔音层和保温层的内侧壁对称开设有通孔,通过保温层,保障室内的温度,通孔30的开设,便于灌输保温层的材料。
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
17.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第一板体上增加防护层、防火层、隔音层和保温层,从而实现不同房间区域的使用要求,且利用安装的杆体贯穿凹槽,推动第二板体上的顶针破坏泡沫连接板,利用存储室内部的胶合材料,实现第一板体之间的连接,从而在后期改造过程中,便于拆装及回收利用。
18.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板体连接结构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板体侧视结构图。
24.附图标记:1、构成组件;101、上顶板;102、下底板;11、框架柱;12、框架梁;13、第一管卡;14、第二管卡;15、第一板体;16、密封层;17、射钉;2、固定保护组件;201、凹槽;21、存储室;22、泡沫连接板;23、球体;24、第二板体;25、顶针;26、杆体;27、防护层;28、防火层;29、隔音层;30、通孔;31、保温层。
具体实施方式
25.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27.如图1

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的轻质隔墙结构,包括构成组件1和固定保护组件2,构成组件1的内侧壁设有固定保护组件2;
28.构成组件1包括上顶板101、下底板102、框架柱11、框架梁12、第一管卡13、第二管
卡14、第一板体15、密封层16和射钉17;
29.上顶板101的下表面与下底板102的上表面对称设有两个框架柱11,上顶板101的下表面对称设有两个框架梁12,两个框架梁12的外侧壁均贯穿于两个框架柱11的上表面,两个框架柱11相邻一侧均通过射钉17相互对称设有四个第一管卡13,四个第一管卡13相邻一侧安装有等距排列的第一板体15,第一板体15的外侧壁与上顶板101、下底板102和两个框架柱11的内侧壁设有密封层16。
30.在一个实施例中,上顶板101的下表面且位于两个框架柱11相邻一侧通过射钉17设有等距排列的第二管卡14,等距排列的第二管卡14的外侧壁与等距排列的第一板体15的上表面相适配,通过设置第二管卡14增加其连接的第一板体15的固定性。
31.在一个实施例中,固定保护组件2包括凹槽201、存储室21、泡沫连接板22、球体23、第二板体24、顶针25、杆体26、防护层27、防火层28、隔音层29、通孔30和保温层31;
32.等距排列的第一板体15的一侧均开设有凹槽201,凹槽201的上表面与下表面对称开设有存储室21,存储室21的内侧壁安装有泡沫连接板22,通过开设的凹槽201用于连接杆体26,存储室21内部用于存储有胶合材料。
33.在一个实施例中,凹槽201的内部顶壁与内部底壁通过球体23对称铰接有两个第二板体24,通过球体23连接的第二板体24,实现进行圆周运动。
34.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第二板体24靠近凹槽201的一侧均焊接有顶针25,通过设置顶针25用于刺破泡沫连接板22。
35.在一个实施例中,等距排列的第一板体15的另一侧均螺纹连接有杆体26,通过设置杆体26贯穿凹槽201,从而将两个第一板体15进行连接固定。
36.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5的前表面设有防护层27,防护层27的后表面设有防火层28,防火层28的后表面设有隔音层29,通过设置防护层27保护第一板体15,设置防火层28增强第一板体15的防火性能,设置隔音层29增加第一板体15的隔音效果。
37.在一个实施例中,隔音层29的后表面设有保温层31,防护层27、防火层28、隔音层29和保温层31的内侧壁对称开设有通孔30,通过设置保温层31,保障室内的温度,通孔30的开设,便于第一板体15安装完成后灌输保温层31的材料。
38.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首先在上顶板101与下底板102之间构筑框架柱11,再将构筑在上顶板101上的框架梁12构筑到框架柱11内,通过射钉17分别把第一管卡13与第二管卡14连接到框架柱11与上顶板101上,利用安装在第一板体15一侧的杆体26贯穿到另一个第一板体15开设的凹槽201内部,由于凹槽201内部第二板体24通过球体23进行连接,从而在杆体26的推动下,进行圆周运动,利用连接在第二板体24上的顶针25可以将密封存储室21的泡沫连接板22破坏,借此存储室21内部的胶合材料流出到凹槽201内部,胶合材料的材质为环氧树脂胶,在不与空气接触时,有缓凝的效果,从而可以密封存储,由顶针25破坏流出后可以将杆体26进行胶合,实现第一板体15之间的连接固定,从而再将连接固定的第一板体15与第一管卡13和第二管卡14进行连接,连接完成后,再通过密封层16对其进行密封和固定,密封层16的材质为c25细石砼,保温密封性极高,而第一板体15的防护层27的材质为聚碳酸酯pc,其本身还附有防静电的功效,后面的防火层28的材质为细碎陶瓷,有极高的防火性,连接其防火层28的隔音层29材质为橡塑棉,在具有极高的隔音效果的同时附加保温效果,最后保温层31的材质为碳化硅纤维,拥有高效持久的保温效果。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其各种变化或替换,这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