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墙体用碳钢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75939发布日期:2021-12-08 15:04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墙体用碳钢固定支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建筑墙体用碳钢固定支架。


背景技术:

2.建筑当中的悬梁或者墙体的单独浇筑都是使用钢混结构进行浇筑,在浇筑之前需要使用模板对浇筑的形状进行塑形,以往的工地上使用的浇筑模板的固定支架都是使用钢筋的废旧材料进行夹持,钢筋在使用过程中固定固定效果不是很良好,可能或造成钢筋的脱落等一系列的危险状况。
3.基于此,如何设计一种用于固定墙体的固定支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墙体用碳钢固定支架,实现对墙体进行固定,并且,该固定支架可以重复使用。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建筑墙体用碳钢固定支架,包括:滑动装置、升降装置和调节装置;
7.所述升降装置和调节装置设在所述滑动装置的底部,所述调节装置和所述升降装置固定连接;
8.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安装板、转盘、凸起柱、齿轮、齿条和电机;
9.所述安装板上设有所述转盘,所述转盘和所述安装板活动连接,所述转盘上固设有所述凸起柱;
10.所述齿轮包括活动部和啮合部,所述活动部和所述啮合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部上开设有通孔,所述凸起柱和所述通孔活动连接,所述啮合部和所述齿条啮合;
11.所述电机设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穿设所述安装板,和所述转盘的转轴固定连接。
12.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
13.所述第一升降和所述第二升降杆上均设有孔洞和凸起;
14.所述第二升降杆和所述齿条的一端固定连接。
15.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孔洞的直径尺寸和所述凸起的直径尺寸相匹配。
16.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滑轨和滑块;
17.所述滑块和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18.所述第一连接杆固设在所述滑轨的底部;
19.所述第二升降杆的顶部穿设所述滑轨,和所述滑块固定连接。
20.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啮合部设为扇形齿。
21.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杆和所述第二升降杆的底部均设有滑轮。
22.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包括控制器;
23.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电机电连接;
24.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电机的启停。
25.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包括供电装置;
26.所述供电装置和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27.所述供电装置用于为所述控制提供工作电源。
28.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滑轮,移动该装置,使得墙体在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之间;
29.用户手动调整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的高度,具体地,将凸起按入孔洞内,使得滑轨的底部抵住墙体的顶部;
30.高度调整之后,控制器控制电机启动,电机带动转盘转动,由于转盘上固设有凸起柱,凸起柱也随着转盘的转动而转动,其中,齿轮包括活动部和啮合部,活动部上开设有通孔,凸起柱和通孔活动连接,啮合部和齿条啮合。
31.具体地,齿轮的初始位置可如图1所示;
32.当转盘正转时,凸起柱正转,凸起柱在通孔内向上运动,使得齿轮带动齿条向左运动,从而带动第二升降杆向左运动,也就是说,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之间的距离减小,当啮合部的最右端和齿条的最左端啮合时,此时,齿条向左运动至最大程度,从而实现固定墙体。
33.此时,可以对墙体进行浇筑,待浇筑之后,无需对墙体进行固定,具体过程如下:
34.转盘反转,凸起柱反转,凸起柱在通孔内向下运动,使得齿轮带动齿条8向右运动,从而带动第二升降杆向右运动,也就是说,第一升降杆和第二升降杆之间的距离变大。当啮合部的最左端和齿条的最右端啮合时,此时,齿条向右运动至最大程度;
35.并且,当第二升降杆向左运动时,滑块在滑轨内向左滑动;当第二升降杆向右运动时,滑块在滑轨内向右滑动。
36.如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固定住墙体,便于后续对墙体进行浇筑;并且,本实用新型能够重复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资源浪费。
附图说明
3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一种建筑墙体用碳钢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3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提供的供电装置、控制器和电机的电连接关系示意图;
39.附图标记:
40.2、升降装置;3、调节装置;4、安装板;5、转盘;6、凸起柱;7、齿轮;71、活动部;72、啮合部;73、通孔;8、齿条;9、第一升降杆;10、第二升降杆;11、孔洞;12、凸起;13、滑动装置;14、滑轨;15、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41.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
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4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4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建筑墙体用碳钢固定支架,如图1所示,包括:滑动装置13、升降装置2和调节装置3;
44.所述升降装置2和调节装置3设在所述滑动装置13的底部,所述调节装置3和所述升降装置2固定连接;
45.所述调节装置3包括安装板4、转盘5、凸起柱6、齿轮7、齿条8和电机;
46.所述安装板4上设有所述转盘5,所述转盘5和所述安装板4活动连接,所述转盘5上固设有所述凸起柱6;
47.所述齿轮7包括活动部71和啮合部72,所述活动部71和所述啮合部72固定连接,所述活动部71上开设有通孔73,所述凸起柱6和所述通孔73活动连接,所述啮合部72和所述齿条8啮合;
48.所述电机设在所述安装板4上,所述电机的输出端穿设所述安装板4,和所述转盘5的转轴固定连接。
49.如此,通过调节升降装置2,使得该固定支架能够固定墙体,便于后续对墙体进行浇筑。
50.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装置2包括第一升降杆9和第二升降杆10;
51.所述第一升降和所述第二升降杆10上均设有孔洞11和凸起12;
52.所述第二升降杆10和所述齿条8的一端固定连接。
53.如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可以固定不同高度的墙体,提高设计的灵活性,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求。
54.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孔洞11的直径尺寸和所述凸起12的直径尺寸相匹配。
55.如此,避免第一升降杆9和第二升降杆10出现歪斜的情况。
56.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滑动装置13包括滑轨14和滑块15;
57.所述滑块15和所述滑轨14滑动连接;
58.所述第一连接杆9固设在所述滑轨14的底部;
59.所述第二升降杆10的顶部穿设所述滑轨14,和所述滑块15固定连接。
60.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啮合部72设为扇形齿。
61.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升降杆9和所述第二升降杆10的底部均设有滑轮。
62.如此,通过设置滑轮,可以使得该固定支架移动到任何位置,减少人工搬运该固定支架的劳动量。
63.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还包括控制器;
64.所述控制器和所述电机电连接;
65.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电机的启停。
66.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包括供电装置;
67.所述供电装置和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68.所述供电装置用于为所述控制提供工作电源。
69.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如下:通过滑轮,移动该装置,使得墙体在第一升降杆9和第二升降杆10之间;
70.用户手动调整第一升降杆9和第二升降杆10的高度,具体地,将凸起12按入孔洞11内,使得滑轨14的底部抵住墙体的顶部;
71.高度调整之后,控制器控制电机启动,电机带动转盘5转动,由于转盘5上固设有凸起柱6,凸起柱6也随着转盘5的转动而转动,其中,齿轮7包括活动部71和啮合部72,活动部71上开设有通孔73,凸起柱6和通孔73活动连接,啮合部72和齿条8啮合。
72.具体地,齿轮7的初始位置可如图1所示;
73.当转盘5正转时,凸起柱6正转,凸起柱6在通孔73内向上运动,使得齿轮7带动齿条8向左运动,从而带动第二升降杆10向左运动,也就是说,第一升降杆9和第二升降杆10之间的距离减小,当啮合部72的最右端和齿条8的最左端啮合时,此时,齿条8向左运动至最大程度,从而实现固定墙体。
74.此时,可以对墙体进行浇筑,待浇筑之后,无需对墙体进行固定,具体过程如下:
75.转盘5反转,凸起柱6反转,凸起柱6在通孔73内向下运动,使得齿轮7带动齿条8向右运动,从而带动第二升降杆10向右运动,也就是说,第一升降杆9和第二升降杆10之间的距离变大。当啮合部72的最左端和齿条8的最右端啮合时,此时,齿条8向右运动至最大程度;
76.并且,当第二升降杆10向左运动时,滑块15在滑轨14内向左滑动;当第二升降杆10向右运动时,滑块15在滑轨14内向右滑动。
77.需要说明的是,齿轮7的啮合部72和齿条8一直处于啮合状态,也就是说,啮合部72不会脱离齿条8。
78.如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固定住墙体,便于后续对墙体进行浇筑;并且,本实用新型能够重复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资源浪费。
79.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实施例,凡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同样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