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层及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72343发布日期:2021-12-08 14:29阅读:86来源:国知局
建筑结构层及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结构层及建筑物。


背景技术:

2.建筑结构层在建筑物中通常安装在建筑上的墙体、屋顶上,以起到防护作用,进而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以及处于建筑内人员的居住舒适性。
3.但是相关技术中的建筑结构层,通常仅考虑如何进行室内保温和对外界的隔热,并未考虑如何防水,这样建筑物就有积水渗漏的风险,同时长时间的积水浸泡又会导致建筑结构层的损坏,进而降低其保温和隔热功能,整体使用寿命也随之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公开一种建筑结构层及建筑物,以解决相关技术中建筑结构层无法同时兼顾保温、隔热和防水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6.一种建筑结构层,包括依次叠置的保温层、防水层和反射隔热涂料层,反射隔热涂料层具有朝向保温层的第一端面,保温层在第一端面形成第一投影,防水层在第一端面形成第二投影,反射隔热涂料层设有第一搭接边,第一搭接边设于第一端面,第一搭接边对第一投影和第二投影进行围绕。
7.进一步的,建筑结构层还包括基材层,基材层具有入光侧,第一搭接边为设于第一端面的环形凸缘,第一搭接边和第一端面围成凹槽,保温层和防水层均设于凹槽中,基材层设有第二搭接边,第二搭接边设于入光侧,第一搭接边叠置于第二搭接边,入光侧封堵设置于凹槽的槽口。
8.进一步的,建筑结构层还包括基材层,基材层具有入光侧,基材层设有第二搭接边,第二搭接边为设于入光侧的环形凸缘,第二搭接边和入光侧围成凹槽,第一搭接边叠置于第二搭接边,第一端面封堵设置于凹槽槽口,保温层和防水层均设于凹槽中。
9.进一步的,建筑结构层还设有粘接层,保温层和基材层之间,以及保温层和防水层之间均粘接设置粘接层。
10.进一步的,反射隔热涂料层包括阻隔性隔热涂料层、热反射隔热涂料层以及辐射隔热涂料层中的至少一者。
11.进一步的,防水层包括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第一防水层两侧设有第三搭接边,第二防水层两侧设有第四搭接边,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交替设置,第三搭接边搭接于第四搭接边。
12.进一步的,第一防水层为台阶结构,第三搭接边为第一防水层的台阶边,第二防水层也为台阶结构,第四搭接边为第二防水层的台阶边,第一防水层和第二防水层形状适配。
13.进一步的,防水层为防水卷材。
14.进一步的,粘接层为橡胶沥青层。
15.一种建筑物,包括所述的建筑结构层。
16.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17.本技术的建筑结构层通过设置依次叠置的保温层、防水层和反射隔热涂料层,利用反射隔热涂料层的防水特性和隔热特性,并利用反射隔热涂料层上设置的第一搭接边,可有效止挡积水向防水层和保温层一侧渗漏,以及光线对防水层和保温层的暴晒;同时利用防水层的防水特性以及保温层的保温特性,使建筑结构层可较好的兼顾内部保温、多重防水和外部隔热功能,进而使建筑结构层能够更好的提供防护作用。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技术所公开的建筑结构层的第一种结构;
19.图2为本技术所公开的建筑结构层的第二种结构;
20.图3为本技术所公开的建筑结构层的第三种结构;
21.图4为本技术所公开的防水层的第一种结构;
22.图5为本技术所公开的防水层的第二种结构。
23.附图标记说明:
24.100

粘接层、200

保温层、300

防水层、310

第一防水层、311

第三搭接边、320

第二防水层、321

第四搭接边、
25.400

反射隔热涂料层、401

第一搭接边、
26.500

基材层、501

第二搭接边。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8.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各个实施例公开的技术方案。
29.请参考图1~图5,本技术公开一种建筑结构层。建筑结构层通常设置在建筑物的屋顶或者墙壁等处,并且建筑结构层设于建筑物的外侧,以起到相应的防护作用。
30.具体来说,建筑结构层可以包括依次叠置的保温层200、防水层300和反射隔热涂料层400。其中保温层200靠近建筑物的内侧,可以防止位于建筑物的内部,比如处于建筑物内的房间热量快速散失,以维持建筑物的内部温度。
31.反射隔热涂料层400处于建筑物的外侧,反射隔热涂料层400是由基料、热反射颜料、填料和助剂等组成,通常通过涂覆方式设置于防水层300背离保温层200的一侧。反射隔热涂料层400可通过高效反射太阳光来达到隔热目的,同时反射隔热涂料层400具有防潮、防水汽的功能,可阻碍水汽冷凝,更为重要的是,在接触到潮湿环境时其隔热性能不会下降,这样反射隔热涂料层400具有较好的隔热和防水的综合性能,能够避免建筑物内部因外界辐射而温度迅速升高,以及避免积水渗漏,也能够避免处于反射隔热涂料层400后方的保温层200、防水层300因长期暴晒和积水浸泡而受到损坏。
32.防水层300处于保温层200和反射隔热涂料层400之间,配合反射隔热涂料层400的
防水作用,可使建筑结构层具有多重防水性能,更好的避免积水渗漏至建筑物内部。
33.综上,通过保温层200、防水层300和反射隔热涂料层400的设计,能够使建筑结构层具有内部保温、外界隔热和多重防水等多种防护性能,保障了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也提高了处于建筑物内部的相关人员居住舒适性。
34.更为具体的,反射隔热涂料层400较之保温层200和防水层300应当具有更大的横截面积,以便进行较好的遮挡作用。具体来说,反射隔热涂料层400具有朝向保温层200的第一端面,保温层200在第一端面形成第一投影,防水层300在第一端面形成第二投影,反射隔热涂料层400设有第一搭接边401,第一搭接边401设于第一端面,第一搭接边401对第一投影和第二投影进行围绕。这样,通过第一搭接边401的设置能够较好的止挡阳光投射至保温层200和防水层300,以及止挡积水渗漏至保温层200,从而更好的保障保温层200和防水层300的寿命,也更好的保障设置建筑结构层的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保障建筑物内人员居住环境的舒适性。
35.就第一搭接边401的形成来说,可以将反射隔热涂料涂覆于防水层300上,并向防水层300四周边缘多涂覆不少于50cm,以形成对防水层300具有较大止挡面积的反射隔热涂料层400,其中伸出于防水层300外的部分即形成第一搭接边401。
36.更为具体的,建筑结构层还可以包括基材层500。基材层500通常为建筑物的基础结构层,比如建筑物的墙体等。基材层500具有入光侧,入光侧为朝向阳光的一侧,外界光线向入光侧进行投射。基材层500可以设有第二搭接边501,第二搭接边501设于入光侧。
37.请参考图3,就第二搭接边501的具体设置来说,第二搭接边501可以和入光侧的高度平齐。在进行建筑结构层的安装时,可将保温层200和防水层300依次铺设于基材层500的入光侧,并将保温层200和防水层300设置位于第二搭接边501所围绕的区域中,保持保温层200和防水层300构成的整体高度略高于入光侧。
38.然后将反射隔热涂料层400均匀涂覆在防水层300上,涂覆厚度保证在0.5mm以内,并且向防水层300的外侧边缘多涂覆一部分,这样反射隔热涂料将部分涂覆至第二搭接边501上,以形成第一搭接边401。此时形成的反射隔热涂料层400对保温层200和防水层300构成的整体形成了包覆。
39.具体来说,此时形成的第一搭接边401为设于第一端面的环形凸缘,第一搭接边401和第一端面围成凹槽,保温层200和防水层300均设于凹槽中。第一搭接边401以涂覆的方式叠置于第二搭接边501,基材层500入光侧封堵设置于凹槽的槽口。此种设置可以使反射隔热涂料层400对保温层200和防水层300形成更好的防护作用,防止阳光对其的暴晒,也能够防止积水由第二搭接边501渗漏至保温层200中,进而使建筑结构层更为效的发挥对建筑物的防护作用。
40.请参考图2,对于第二搭接边501的另一种具体设置来说,第二搭接边501也可以略高于入光侧,具体来说,第二搭接边501可以为设于入光侧的环形凸缘,第二搭接边501和入光侧围成凹槽。保温层200和防水层300均设于凹槽中,保温层200和防水层300所形成的整体的高度可以正好平齐于凹槽的槽口,这样可以较为方便的使反射隔热涂料一次性涂覆在防水层300和第二搭接边501所共同确定的平面上,以形成反射隔热涂料层400,此时形成的反射隔热涂料层400为平板层结构,同样的,第一搭接边401叠置于第二搭接边501,第一端面封堵设置于凹槽槽口。此种结构也能够有效避免积水渗漏和阳光暴晒。
41.更为具体的,建筑结构层还可以设有粘接层100。保温层200和基材层500之间,以及保温层200和防水层300之间均粘接设置粘接层100。粘接层100的设置可以使形成的建筑结构层更加稳固,具体施工时,在基材层500入光侧先铺设第一层粘接层100,然后将保温层200粘接于第一层粘接层100上,然后在保温层200背离基材层500的一侧继续铺设第二层粘接层100,然后将防水层300粘接在第二层粘接层100上,最后涂覆反射隔热涂料层400于防水层300,至此完成整个建筑结构层的安装施工。
42.更为具体的,可以选取粘接层100为橡胶沥青层,橡胶沥青层的厚度约为1~3mm。橡胶沥青层以橡胶、沥青、软化油为主要组份,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这样可以进一步的增强建筑结构层的多重防水效果,更为有效的防止积水渗漏。
43.更进一步的,反射隔热涂料层400可以包括阻隔性隔热涂料层、热反射隔热涂料层以及辐射隔热涂料层中的至少一者,其中阻隔性隔热涂料层通过低导热系数和高热阻来实现隔热、热反射隔热涂料层通过较高太阳反射比和较高红外发射率实现隔热、辐射隔热涂料通过高效反射太阳光来实现隔热。
44.在较佳的实施方案中,阻隔性隔热涂料层、热反射隔热涂料层以及辐射隔热涂料层可以依次叠置以形成反射隔热涂料层400,经过工作经验总结,这样形成反射隔热涂料层400所达到的常温导热系数将低于0.04w/m
·
k,进而可达到更为有效的隔热效果。
45.更进一步的,防水层300可以包括第一防水层310和第二防水层320。第一防水层310两侧可以设有第三搭接边311,第二防水层320两侧可以设有第四搭接边321。第一防水层310和第二防水层320均可以设置多个,并且第一防水层310和第二防水层320可以交替设置,第三搭接边311搭接于第四搭接边321,这样的组合设置方式更便于防水层300的铺设。
46.请参考图5,就第一防水层310和第二防水层320的一种具体结构来说,第一防水层310为台阶结构,第三搭接边311为第一防水层310的台阶边,第二防水层320也为台阶结构,第四搭接边321为第二防水层320的台阶边,第一防水层310和第二防水层320形状适配。比如第一防水层310和第二防水层320均为“凸”字形结构,这样拼接后形成的防水层300为平板层结构。
47.如图4所示,就第一防水层310和第二防水层320的另一种具体结构来说,第一防水层310和第二防水层320也可以均设置为平板层结构,通过第三搭接边311和第四搭接边321的相互搭接拼合成防水层300。
48.更进一步的,防水层300可以为防水卷材,防水卷材的厚度通常为1~10cm,这样的柔性设置增加了防水层300的铺设的便携性,也便于携带整理。
49.对于防水层300的选材来说,防水层300可以选择沥青复合柔性防水卷材、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三元乙丙橡胶防水卷材、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石油沥青玻璃纤维胎防水卷材、铝箔面石油沥青防水卷材、沥青复合胎柔性防水卷材、自粘橡胶沥青防水卷材、改性沥青聚乙烯胎防水卷材、自粘聚合物改性沥青聚酯胎防水卷材、道桥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氯乙烯防水卷材、氯化聚乙烯防水卷材、三元丁橡胶防水卷材、氯化聚乙烯

橡胶共混防水卷材、路桥用塑性体沥青防水卷材中和一者或者多者进行组合形成。
50.更进一步的,保温层200可以为气凝胶毡层,气凝胶毡层通常为二氧化硅气凝胶毡层,二氧化硅形成的气凝胶毡的密度约为180

260kg/m3,厚度约为5

20mm,常温导热系数低
于0.023w/m
·
k,二氧化硅气凝胶毡层优越的参数配比配合其上的纳米空隙可以产生较好的绝热性能;同时气凝胶毡层相对憎水,可以提高建筑结构层的多重防水性能,进而更为有效防止水分进入建筑内部。
51.本技术上文实施例中重点描述的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各个实施例之间不同的优化特征只要不矛盾,均可以组合形成更优的实施例,考虑到行文简洁,在此则不再赘述。
52.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