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装配式基础的装配式建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91013发布日期:2021-11-06 04:34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装配式基础的装配式建筑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式基础的装配式建筑。


背景技术:

2.目前,装配式建筑是一种可拆卸式建筑,其把传统建造方式中大量的在施工现场作业的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先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接着将加工好的构件和配件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最后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成成型的建筑。
3.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以及现代木结构建筑等,因为其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以及智能化应用等技术,因此,其成为了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
4.相关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1091771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预制装配式基础的装配式建筑,其包括预制独立基础柱、预制基础连接梁、夹芯墙体板、结构承重柱、框梁以及片式屋顶板,预制独立基础柱包括基础柱底座和基础柱,基础柱底座和基础柱由混凝土一体成型的浇筑而成,基础柱端面的长度和宽度分别小于基础柱底部的长度和宽度;基础柱中竖直且相互平行的设有多个钢筋,钢筋向上延伸的穿过基础柱的顶部形成出筋;出筋的外径以及分布方式与结构承重柱的第二底脚孔相适配;基础柱的四个外壁上分别竖直的设置开放式卡槽,卡槽的形状、大小与设置在预制基础连接梁的两端的倒榫头相适配,倒榫头可插接固定在卡槽中;预制基础连接梁的上水平面固定有第一导向插接条,夹芯墙体板的四个侧壁分别设有内凹槽,插接条与内凹槽之间可插接固定。
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上述装配式建筑缺乏减震设施,当地面长期发生震动时,地面带动装配式建筑一起震动,从而容易使装配式建筑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提高建筑的减震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基础的装配式建筑。
7.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预制装配式基础的装配式建筑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8.一种预制装配式基础的装配式建筑,包括基础底板、安装于基础底板上表面的多个夹芯墙体板以及安装于多个夹芯墙体板顶部的片式屋顶板,所述基础底板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插接夹芯墙体板的预定位槽,所述基础底板的下表面安装有多个减震组件,每个所述减震组件包括设置于基础底板下方的减震座、固接于基础底板下表面的减震杆以及固接于减震杆另一端的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座的上表面开设有用于插接减震杆的减震槽,所述减震弹簧的另一端固接于减震槽的槽底。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地面发生震动时,设置在减震座内的减震弹簧能够对减震杆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对减震杆和基础底板起到缓冲的作用,以此减轻整个装配式建筑受到的震动,从而提高整个建筑的减震效果。
10.优选的,所述夹芯墙体板包括相互平行的两个端板以及设置于两个端板之间的两个侧板,所述侧板靠近端板两侧的侧壁均固接有燕尾条,所述端板面向侧板的侧壁开设有用于插接燕尾条的燕尾槽,所述燕尾槽沿竖向延伸且与端板的顶壁连通。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可先将两个端板的底端插进预定位槽内,从而对两个端板进行预定位,接着将侧板的燕尾条插进两侧端板的燕尾槽内,从而通过侧板将两个端板固定在一起,直至侧板的底端插进预定位槽内之后,使用螺钉和合页依次将侧板和端板固定在基础底板上。
12.优选的,所述片式屋顶板下表面的两侧均固接有竖直设置的t型杆,所述侧板的内侧壁开设有用于插接t型杆的t型槽,所述t型槽沿竖向延伸且与侧板的顶壁连通。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片式屋顶板进行固定时,施工人员使用吊车将片式屋顶板吊起后自上而下将t型杆插进侧板的t型槽内,直至片式屋顶板的内底壁与侧板和端板的顶壁贴合之后,使用螺钉和合页将片式屋顶板和侧板、端板固定在一起。
14.优选的,所述侧板的内侧壁且位于t型槽的两侧均设置有滑套,每个所述滑套内沿水平方向滑移连接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靠近t型槽的一端设置有与t型杆的底端滑移配合的斜边,所述端板的内侧壁开设有与限位条插接配合的限位槽,所述侧板上还设置有用于限位条复位的复位组件。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t型杆插进侧板的t型槽内后继续下降的过程中,一侧t型杆的底端挤压两个限位杆的斜边,从而推动两个限位杆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直至限位杆远离t型杆的一端插进端板的限位槽内,从而加强侧板和端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16.优选的,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固接于侧板内侧壁的固定块、固接于限位条上表面的活动块以及设置于固定块和活动块之间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块和活动块的侧壁固定连接。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限位杆远离t型杆的一端插进端板的限位槽内时,t型杆的侧壁挤压限位杆的端部,此时复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当施工人员使t型杆与限位杆分离后,限位杆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复位,从而使限位杆与端板的限位槽自动分离。
18.优选的,所述复位弹簧内插接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一端固接于固定块面向活动块的侧壁,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插接于活动块的侧壁,且所述活动块沿水平方向滑移于导向杆。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杆对复位弹簧具有导向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复位弹簧形变或者恢复形变时的稳定性。
20.优选的,所述预定位槽的内侧壁且靠近基础底板外侧的一侧固接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的内侧壁与多个夹芯墙体板底部的外侧壁抵紧配合。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环由橡胶制成,具有良好的弹性性能,密封环的设置提高了夹芯墙体板与预定位槽之间的密封性能。
22.优选的,所述燕尾槽的槽底沿其长度方向固接有弹性条,所述弹性条的侧壁能够与燕尾条的侧壁抵紧。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条由硫化橡胶制成,具有良好的弹性性能和耐磨性能,从而减小了燕尾条与燕尾槽之间的间隙,进而提高燕尾条与燕尾槽之间的连接强度。
24.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5.1.当地面发生震动时,设置在减震座内的减震弹簧能够对减震杆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对减震杆和基础底板起到缓冲的作用,以此减轻整个装配式建筑受到的震动,从而提高整个建筑的减震效果;
26.2.在t型杆插进侧板的t型槽内后继续下降的过程中,一侧t型杆的底端挤压两个限位杆的斜边,从而推动两个限位杆向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直至限位杆远离t型杆的一端插进端板的限位槽内,从而加强侧板和端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27.3.当限位杆远离t型杆的一端插进端板的限位槽内时,t型杆的侧壁挤压限位杆的端部,此时复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当施工人员使t型杆与限位杆分离后,限位杆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复位,从而使限位杆与端板的限位槽自动分离。
附图说明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减震座的局部剖视图。
30.图3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1.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复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基础底板;11、预定位槽;2、夹芯墙体板;21、端板;22、侧板;3、片式屋顶板;4、减震组件;41、减震座;411、减震槽;42、减震杆;43、减震弹簧;46、连接块;51、滑套;52、限位条;53、限位槽;6、复位组件;61、固定块;62、活动块;63、复位弹簧;64、导向杆;71、燕尾条;72、燕尾槽;73、t型杆;74、t型槽;81、密封环;82、弹性条;9、固定条。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预制装配式基础的装配式建筑。参照图1,预制装配式基础的装配式建筑包括基础底板1、夹芯墙体板2、片式屋顶板3以及减震组件4。基础底板1为矩形板体且水平设置,夹芯墙体板2包括端板21和侧板22,端板21和侧板22均为矩形状板体,且侧板22的面积大于端板21的面积,端板21和侧板22均设置有两个,两个端板21竖直设置且位于基础底板1的左、右两端,两个侧板22竖直设置且位于基础底板1的前、后两侧。两个端板21和两个侧板22共同围合成一个包围的空间,且端板21和侧板22均通过螺钉和合页固定在基础底板1的上表面。片式屋顶板3通过螺钉和合页固定在端板21和侧板22的顶端。为了提高夹芯墙体板2的保温效果,夹芯墙体板2内安装有保温岩棉板。
35.参照图1和图2,减震组件4设置有四个,四个减震组件4依次设置于基础底板1下表面的四个边角处。每个减震组件4包括减震座41、减震杆42以及减震弹簧43,减震座41为圆台状,减震座41上表面的面积小于其下表面的面积,且减震座41位于基础底板1的下方。减震杆42竖直设置,减震杆42的顶端固接有连接块46,连接块46通过螺栓固接于基础底板1的下表面,减震座41的上表面开设有沿竖向延伸的减震槽411。减震杆42的底端插接于减震槽411内且沿竖向滑移于减震槽411,减震弹簧43设置于减震槽411内,减震弹簧43的顶端固接于减震杆42的底端,减震弹簧43的底端固接于减震槽411的槽底。
36.参照图1和图3,每个侧板22左、右两端的侧壁均固接有燕尾条71,燕尾条71从侧板22的顶端延伸至底端。端板21的内侧壁对应燕尾条71的位置均开设有燕尾槽72,燕尾槽72
与端板21的顶部和底部均连通,燕尾条71与燕尾槽72插接配合。为了提高燕尾条71与燕尾槽72之间的连接强度,燕尾槽72的槽底固接有弹性条82,弹性条82的顶端靠近燕尾条71的边角设置有斜边。弹性条82由硫化橡胶制成,具有良好的弹性性能和耐磨性能,从而减小了燕尾条71与燕尾槽72之间的间隙,进而提高燕尾条71与燕尾槽72之间的连接强度。当燕尾条71完全插进燕尾槽72内时,弹性条82的侧壁与燕尾条71的侧壁抵紧,侧板22端部的侧壁与端板21的内侧壁抵紧。
37.参照图1和图4,片式屋顶板3下表面的前、后侧均固接有竖直设置的t型杆73,每个t型杆73位于片式屋顶板3前、后侧的中间位置。每个侧板22的内侧壁且对应于t型杆73的位置均开设有t型槽74,t型槽74的顶端与侧板22的顶壁连通,t型槽74的底端与侧板22的底壁不连通,且t型杆73与t型槽74插接配合。侧板22的内侧壁且位于t型槽74的两侧均固接有滑套51,每个滑套51内沿水平方向滑移连接有限位条52。两侧的限位条52同轴设置,且两个限位条52相互靠近的端部的上边角均开设有斜边,t型杆73底端左、右两端的边角均设置有斜边,t型杆73的斜边与限位条52的斜边相匹配设置,从而便于驱动两个限位条52同时向靠近端板21的方向移动。端板21的内侧壁且对用限位条52的位置均开设有限位槽53,限位条52远离t型杆73的一端与限位槽53插接配合。
38.参照图4,侧板22的内侧壁且位于t型槽74的两侧均设置有复位组件6,复位组件6与限位条52一一对应设置。复位组件6用于驱动限位条52自动复位,复位组件6包括固定块61、活动块62、复位弹簧63以及导向杆64,一组复位组件6中的固定块61设置有两个,两个固定块61通过螺栓固定于侧板22的内侧壁,两个固定块61均位于限位条52的上方,且两个固定块61之间留有距离。导向杆64水平设置且导向杆64的两端分别固接于两个固定块61相对的内侧壁。活动块62位于两个固定块61之间,活动块62的底壁固接于限位条52的顶壁。导向杆64贯穿活动块62设置,且活动块62沿水平方向滑移于导向杆64。复位弹簧63套设于导向杆64,复位弹簧63的一端固接于活动块62的侧壁,复位弹簧63的另一端固接于其中一个固定块61靠近活动块62的侧壁。
39.参照图1和图4,为了便于对侧板22和端板21进行预定位,基础底板1的上表面开设有预定位槽11,预定位槽11为矩形状的环形槽。侧板22和端板21的底壁均固接有固定条9,固定条9均沿侧板22和端板21的长度方向延伸,固定条9与预定位槽11插接配合。为了提高固定条9与预定位槽11之间的连接强度,预定位槽11的内侧壁且靠近基础底板1外侧的一侧固接有密封环81,密封环81由橡胶制成,当固定条9插接于预定位槽11内后,密封环81与固定条9的侧壁抵紧。
40.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预制装配式基础的装配式建筑的实施原理为:
41.当需要对装配式建筑进行组装时,施工人员先将两个端板21的固定条9插进预定位槽11内,接着将侧板22的燕尾条71插进两侧端板21的燕尾槽72内,从而通过侧板22将两个端板21固定在一起,直至侧板22的底端插进预定位槽11内之后,使用螺钉和合页依次将侧板22和端板21固定在基础底板1上。
42.接着,施工人员使用吊车将片式屋顶板3吊起后自上而下将t型杆73插进侧板22的t型槽74内,直至片式屋顶板3的内底壁与侧板22和端板21的顶壁贴合之后,使用螺钉和合页将片式屋顶板3和侧板22、端板21固定在一起。同时,在t型杆73插进侧板22的t型槽74内后继续下降的过程中,一侧t型杆73的底端挤压两个限位杆的斜边,从而推动两个限位杆向
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直至限位杆远离t型杆73的一端插进端板21的限位槽53内,从而加强侧板22和端板21之间的连接强度。
43.当地面发生震动时,设置在减震座41内的减震弹簧43能够对减震杆42起到缓冲的作用,从而对减震杆42和基础底板1起到缓冲的作用,以此减轻整个装配式建筑受到的震动,从而提高整个建筑的减震效果。
44.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