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顶板卡装组件及调平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238076发布日期:2021-12-29 16:18阅读:82来源:国知局
吊顶板卡装组件及调平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吊顶板卡装组件及调平件。


背景技术:

2.家装吊顶是家装中常见的环节,相关技术中,带有耐火及吸音功能的吊顶板材多采用石膏板、硅酸钙板、陶板、矿棉吸音板等。吊顶的一种方式采用将吊顶板直接搭接在装饰龙骨上。该方法将相邻的两块吊顶板搭接在同一龙骨两侧,会造成施工中相互影响,对两块吊顶板的搭接量进行调节时容易导致吊顶板掉落;同时,该方法也会使龙骨的一部分裸露在吊顶板下表面之外。吊顶的另一种方式采用吊顶板侧边中间位置开槽,使龙骨的部分结构可以插入槽口,但该方法会导致材质酥脆的吊顶板无法保证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吊顶板卡装组件及调平件,能够在安装吊顶板时无需破坏吊顶板的结构,即可实现吊顶板卡装组件不裸露在吊顶板装饰面之外,且安装时无需耗费大量时间进行调整测量,提高施工效率。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吊顶板卡装组件,包括:调平件,包括:侧板,所述侧板上具有至少一个搭接孔;分别与所述侧板相对两端连接的固定部和安装部,所述固定部和安装部位于所述侧板的相对两侧,所述安装部上具有至少一个卡接结构;至少一个卡入件,所述卡入件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与第一个吊顶板连接,所述第一卡接部用于与所述卡接结构卡接;至少一个搭接件,所述搭接件包括搭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搭接部用于与所述搭接孔远离所述固定部的边缘搭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与第二个吊顶板连接。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上具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卡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卡板,所述第一卡板的固定端与所述开口的第一侧边缘连接;至少一个第二卡板,所述第二卡板的固定端与所述开口的第二侧边缘连接;所述第二侧边缘为所述第一侧边缘的对侧;其中,所述第一卡板中与其固定端相对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卡板中与其固定端相对的自由端位于所述安装部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卡板与所述第二卡板构成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用于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板与所述第二卡板沿远离所述安装部的方向先逐渐彼此靠近,再逐渐彼此远离。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卡板与所述第二卡板沿平行于所述第一侧边缘的方向交替排布。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和所述固定部均呈板状;所述第一卡板中与其固定端相对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卡板中与其固定端相对的自由端均位于所述安装部靠近所述固定部所在平面的一侧。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呈板状;所述卡入件还包括插入板,所述插入板的端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部连接,且所述插入板垂直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插入板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部具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插入板构成所述第一卡接部。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结构的高度为h1;所述卡入件和所述卡接结构未卡接时,所述第一卡板和所述第二卡板之间的最小间距为h2,0≤h2<h1。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结构与所述第一卡板和/或所述第二卡板抵接时,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安装部相互抵接。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搭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呈板状;所述搭接件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相对两端分别向所述支撑板的相对两侧延伸以分别形成所述搭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吊顶板卡装组件还包括吊杆,所述吊杆的一端用于连接屋顶,所述吊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调平件的所述固定部连接。
15.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平件,所述调平件为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吊顶板卡装组件中的所述调平件。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顶板卡装组件及调平件,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顶板卡装组件,由于其包括调平件、至少一个卡入件和至少一个搭接件;其中,调平件包括侧板和分别位于侧板两端且分别位于侧板相对两侧的固定部和安装部,侧板上具有搭接孔,安装部上具有卡接结构;卡入件包括用于与第一个吊顶板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用于与卡接结构卡接的第一卡接部;搭接件包括用于与调平件侧板上的搭接孔搭接的搭接部和用于与第二个吊顶板连接的第二连接部。因此,在安装吊顶板时,将卡入件的第一连接部与第一个吊顶板的端部朝向屋顶的背面连接,将搭接件的第二连接部与第二个吊顶板上用于与第一个吊顶板拼接的端部朝向屋顶的背面连接,将搭接件的搭接部搭接在侧板上的搭接孔上,并将卡入件的第一卡接部与安装部上的卡接结构卡接,即可实现相邻两个吊顶板快速接触连接,且安装吊顶板时无需破坏吊顶板的结构,安装后,吊顶板卡装组件不外露。
18.进一步地,可以在每个吊顶板上相对两端分别连接卡入件和搭接件,然后使同一吊顶板上的卡入件和搭接件分别与两个调平件连接,即可实现多个吊顶板的无缝拼接。
19.在需要拆卸吊顶板时,只需拆除卡入件与调平件之间的卡接连接,再拆除搭接件与调平件之间的搭接连接,即可实现对任一吊顶板单独拆卸而不影响相邻的吊顶板,同时也便于对房屋顶部的管道或线路进行检修。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吊顶板卡装组件与吊顶板的组装前视图;
22.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图;
23.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吊顶板卡装组件与吊顶板的组装俯视图;
24.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吊顶板卡装组件与吊顶板的组装左视图;
25.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吊顶板卡装组件与吊顶板的组装立体图;
26.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种调平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种卡入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搭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100、吊顶板卡装组件,1、调平件,11、侧板,111、搭接孔,12、固定部,13、安装部,131、开口,1311、第一侧边缘,1312、第二侧边缘,14、卡接结构,141、第一卡板,1411、第一板段,1412、第二板段,142、第二卡板,1421、第三板段,1422、第四板段,2、卡入件,21、第一连接部,22、第一卡接部,221、插入板,222、凸起结构,3、搭接件,31、搭接部,32、第二连接部,33、支撑板,4、吊杆。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2.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请参阅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吊顶板卡装组件100,包括:调平件1、至少一个卡入件2和至少一个搭接件3。
35.如图2至图6所示,调平件1包括侧板11、分别与侧板11相对两端连接的固定部12和安装部13。侧板11上具有至少一个搭接孔111。固定部12和安装部13位于侧板11的相对两侧。安装部13上具有至少一个卡接结构14。
36.示例性的,调平件1为长条型材,侧板11、固定部12和安装部13可以为一体结构,折弯成型;或者,侧板11、固定部12和安装部13也可以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在一起。
37.示例性的,搭接孔1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搭接孔111可以为矩形孔,搭接孔111的长边缘与调平件11的长度方向平行,搭接孔111的两个短边缘分别靠近调平件1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
38.或者,搭接孔111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沿着调平件1长度方向间隔分布,搭接孔111可以为矩形孔,搭接孔111的长边缘与调平件11的长度方向平行。
39.示例性的,卡接结构1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沿调平件1长度方向设置于安装部上;或者,卡接结构14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沿调平件1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40.参阅图2、图3、图5和图7,卡入件2包括第一连接部21和第一卡接部22,第一连接部21用于与第一个吊顶板200连接,第一卡接部22用于与卡接结构14卡接。
41.当卡接结构14的数量为一个时:卡入件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卡入件2可以与卡接结构14卡接;或者,卡入件2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多个卡入件2同时与一个卡接结构14卡接。
42.当卡接结构14的数量为多个时,卡入件2的数量与卡接结构14的数量相同,且卡入件2与卡接结构14一一对应形成卡接连接。如图3和图5所示,卡接结构14和卡入件2均为两个,既可以形成多点卡接连接,使吊顶板卡装组件100更稳定,又可以缩小卡接结构14和卡入件2的尺寸,便于加工运输,也便于安装。
43.参阅图1、图2和图8,搭接件3包括搭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搭接部31用于与搭接孔111远离固定部12的边缘搭接,第二连接部32用于与第二个吊顶板200连接。
44.当搭接孔111的数量为一个时:搭接件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搭接件3可以与搭接孔111远离固定部12的边缘搭接;或者,搭接件3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多个搭接件3同时与一个搭接孔111远离固定部12的边缘搭接。
45.当搭接孔111的数量为多个时,搭接件3的数量与搭接孔111的数量相同,且搭接件3与搭接孔111一一对应形成搭接结构,如图4和图5所示,搭接孔111和搭接件3均为两个,既可以形成多点搭接,使吊顶板卡装组件100更稳定,又可以缩小搭接孔111和搭接件3的尺寸,便于加工运输,也便于安装。
4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吊顶板卡装组件100,由于其包括调平件1、至少一个卡入件2和至少一个搭接件3;其中,调平件1包括侧板11和分别位于侧板11两端且分别位于侧板相对两侧的固定部12和安装部13,侧板11上具有搭接孔111,安装部13上具有卡接结构14;卡入件2包括用于与第一个吊顶板200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1和用于与卡接结构14卡接的第一卡接部22;搭接件3包括用于与调平件侧板11上的搭接孔111搭接的搭接部31和用于与第二个吊顶板200连接的第二连接部32。因此,在安装吊顶板200时,将卡入件2的第一连接部21与第一个吊顶板200的端部朝向屋顶的背面连接,将搭接件3的第二连接部32与第二个吊顶板200上用于与第一个吊顶板200拼接的端部朝向屋顶的背面连接,将搭接件3的搭接部31搭接在侧板11上的搭接孔111上,并将卡入件2的第一卡接部22与安装部13上的卡接结构14卡接,即可实现相邻两个吊顶板200快速接触连接,且安装吊顶板200时无需破坏吊顶板200的结构,安装后,吊顶板卡装组件100不外露。
47.进一步的,可以在每个吊顶板200上相对两端分别连接卡入件2和搭接件3,然后使
同一吊顶板200上的卡入件2和搭接件3分别与两个调平件1连接,即可实现多个吊顶板200的无缝拼接。
48.值得指出的是,将卡入件2和搭接件3与吊顶板200进行连接时,可以使卡入件2的第一连接部21靠近第一卡接部22的边缘与第一个吊顶板200的侧面共面,同时,使搭接件3的第二连接部32靠近搭接部31的边缘在第二个吊顶板200边缘内侧的区域内,也即该第二连接部32与第二个吊顶板200边缘留有设定距离,并使搭接件3的搭接部31向第二个吊顶板200外侧延伸,以使卡入件2和搭接件3同时分别与调平件1卡接和搭接时,第一个吊顶板200和第二个吊顶板200能够无缝拼接。这样安装吊顶板200时,无需对相邻吊顶板200进行相互位置的反复调整,也无需对卡入件2和搭接件3在吊顶板200上的安装位置进行反复测量,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也避免了吊顶板200掉落造成的不必要的损失。
49.以上,分别位于相邻两个吊顶板200上的卡入件2与搭接件3的具体设置方式仅为举例说明,可以理解,本实用新型中提供的卡入件2与搭接件3,只要保证在两个吊顶板200无缝拼接时,卡入件2与搭接件3均能够与同一个调平件1连接即可。
50.在需要拆卸吊顶板200时,只需拆除卡入件2与调平件1之间的卡接连接,再拆除搭接件3与调平件1之间的搭接连接,即可实现对任一吊顶板200单独拆卸而不影响相邻的吊顶板200,同时也便于对房屋顶部的管道或线路进行检修。
51.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13有至少一个开口131;卡接结构14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卡板141和至少一个第二卡板142。第一卡板141的固定端与开口131的第一侧边缘1311连接;第二卡板142的固定端与开口131的第二侧边缘1312连接;第二侧边缘1312为第一侧边缘1311的对侧;其中,第一卡板141中与其固定端相对的自由端和第二卡板142中与其固定端相对的自由端位于安装部13的同一侧;第一卡板141与第二卡板142构成第二卡接部,第二卡接部用于与第一卡接部22卡接。
52.示例性的,开口13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开口131可以为矩形孔,第一侧边缘1311和第二侧边缘1312为开口131的两个长边缘,且平行于调平件1长度方向,开口131的两个短边缘分别靠近调平件1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个端部。
53.或者,开口131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沿着调平件1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在安装部13上,开口131可以为矩形孔,开口131的第一侧边缘1311和第二侧边缘1312为长边缘,且与调平件11的长度方向平行。
54.当开口131的数量为一个时:卡接结构1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每个卡接结构14中的第一卡板141和第二卡板14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所有第一卡板141的固定端均与开口131的第一侧边缘1311连接,所有第二卡板142的固定端均与开口131的第二侧边缘1312连接。
55.当开口131的数量为多个时:卡接结构14的数量与开口131的数量相同,且卡接结构14与开口131一一对应,如图6所示,开口131和卡接结构14均为两个,每个卡接结构14中的第一卡板141的固定端与对应的开口131的第一侧边缘1311连接,每个卡接结构14中的第二卡板142的固定端与对应的开口131的第二侧边缘连接。卡接结构14数量为多个的技术效果如上文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56.第一卡板141的固定端和第二卡板142的固定端分别与开口131的相对的侧边缘连接,与固定端相对的另一端为自由端,第一卡板141和第二卡板142构成的第二卡接部可以
有多种形式且结构简单,同时,由于自由端的存在,第一卡板141和第二卡板142具有一定弹性变形范围,与第一卡接部22卡接时,更容易安装操作。
57.参阅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部13和固定部12均呈板状;第一卡板141中与其固定端相对的自由端和第二卡板142中与其固定端相对的自由端均位于安装部13靠近固定部12所在平面的一侧。如此,可使调平件1横截面上的结构更加紧凑,节省调平件1占用的空间,同时,第一卡板141的自由端和第二卡板142的自由端均位于安装部13靠近固定部12所在平面的一侧,可以预留出安装部13远离固定部12所在平面的一侧,用于安装吊顶板200时作为定位基准面。
58.示例性的,安装部13和固定部12均为平板,安装部13和侧板11之间的夹角为90
°
,固定部12和侧板11之间的夹角为90
°
,故调平件1为截面呈z型的长条型材。如此,既便于使用模具加工调平件1,又能较好地保证调平件1的结构稳定性,进而保证吊顶板卡装组件100的稳定性。
59.示例性的,安装部13、固定部12和侧板11可以为一体结构,折弯成型;或者,侧板11与安装部13、侧板11与固定部12也可以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在一起。
60.参阅图2、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板141与第二卡板142沿远离安装部13的方向x先逐渐彼此靠近,再逐渐彼此远离。
61.示例性的,第一卡板141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一板段1411和第二板段1412,第二卡板142包括彼此连接的第三板段1421和第四板段1422,第一板段1411远离第二板段1412的一端为第一卡板141的固定端,第三板段1421远离第四板段1422的一端为第二卡板142的固定端,第一板段1411、第二板段1412、第三板段1421和第四板段1422均为平板;第一板段1411和第三板段1421在远离安装部13的方向x上逐渐彼此靠近,第一板段1411和第三板段1421与调平件1的侧板11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相同,均为30
°
~70
°
;第二板段1412和第四板段1422在沿着远离安装部13的方向x上逐渐彼此远离,第二板段1412与第一板段1411之间的夹角和第四板段1422与第三板段1421之间的夹角相同,均为60
°
~100
°

62.上述结构使得卡入件2的第一卡接部22能够插入到第一卡板141和第二卡板142之间与第二卡接部形成卡接连接,使得吊顶板200的安装操作简便。而第二板段1412和第四板段1422的设置,使得卡入件2更容易脱离第二卡接部,从而方便吊顶板200的拆卸。
63.参阅图3、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卡板141与第二卡板142沿平行于第一侧边缘1311的方向交替排布。
64.示例性的,所述第一卡板141的数量为一个,所述第二卡板142的数量为两个,在平行于第一侧边缘1311的方向上,第一卡板141位于两个第二卡板142之间。如此,形成的第二卡接部与第一卡接部22之间形成的卡接结构更加牢固。
65.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1呈板状;卡入件2还包括插入板221,插入板221的端部与第一连接部21的端部连接,且插入板221垂直于第一连接部21;插入板221远离第一连接部21的端部具有凸起结构222,凸起结构222与插入板221构成第一卡接部22。第一卡接部22插入到第一卡板141和第二卡板142之间,凸起结构222与第一卡板141或第二卡板142抵接,形成卡接连接。
66.示例性的,第一连接部21和插入板221均为平板,第一连接部21和插入板221可以为一体结构,折弯成型;或者,第一连接部21和插入板221也可以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在一
起。
67.示例性的,凸起结构222位于插入板221朝向第一连接部21的表面上,如此,卡入件2的结构更加紧凑。
68.示例性的,凸起结构222与插入板221为一体结构,凸起结构222为平行于第一连接部21的长条状凸起,以使凸起结构222能够同时与两个第二卡板142或两个第一卡板141抵接,增加卡入件2与第二卡接部卡接的可靠性。
69.示例性的,凸起结构222的凸起面为弧面。如此,当第一卡接部22插入到第一卡板141和第二卡板142之间时,或当第一卡接部22从第一卡板141和第二卡板142之间脱离时,凸起结构222与第一卡板141和第二卡板142的接触点的轨迹为弧线,因此,插入和脱离更加容易且避免了凸起结构222尖锐划伤第一卡板141和第二卡板142,保证了卡入件2和第一卡板141、第二卡板142的使用寿命。
70.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2的高度为h1;在卡入件2和卡接结构14未卡接时,第一卡板141和第二卡板142之间的最小间距为h2,0≤h2<h1。
71.可以理解的是,图2中以凸起结构222向插入板221靠近第二卡板142一侧凸出为例进行示意,但凸起结构222的具体设置方式并不限于此,例如,该凸起结构222也可以向靠近第一卡板141一侧凸出,或者,该凸起结构222也可以同时向这两侧凸出。
72.其中,h2大于或等于零,即第一卡板141和第二卡板142沿调平件1长度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叠,此时,第一卡板141和第二卡板142沿调平件1长度方向上可以交替分布,也可以不交替分布,当卡入件2通过插入第一卡板141和第二卡板142之间与第二卡接部形成卡接时,h2<h1以保证卡入件2不从调平件1上脱落。
73.示例性的,h2小于插入板221的厚度,当第一卡接部22插入到第一卡板141和第二卡板142之间形成卡接结构时,第一卡板141和第二卡板142同时与插入板221的两侧抵接,以对卡入件2施加夹紧力,使卡入件2与卡接结构14之间的卡接连接更加牢固。
74.参阅图2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结构222与第一卡板141和/或第二卡板142抵接时,第一连接部21与安装部13相互抵接。如此,当卡入件2与卡接结构14卡接的同时,限制了卡入件2沿垂直于安装部13方向上的移动,进而避免了在外力作用下吊顶板200沿垂直于地面方向上的晃动,保证了整个吊顶的结构稳定。
75.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搭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均呈板状;搭接件3还包括支撑板33,支撑板33的相对两端分别向支撑板33的相对两侧延伸以分别形成搭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
76.示例性的,搭接部31与支撑板33之间的夹角为90
°
,第二连接部32与支撑板33之间的夹角为90
°
。既便于加工搭接件3,又使得安装吊顶板200更准确。
77.示例性的,搭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和支撑板33可以为一体结构,折弯成型;或者,搭接部31、第二连接部32和支撑板33也可以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在一起。
78.示例性的,第二连接部32的厚度与卡入件2的第一连接部21的厚度相同,搭接部31靠近第二连接部32所在平面的表面与第二连接部32靠近搭接部31平面的表面之间的距离,与搭接孔111远离固定部12的边缘与安装部13远离固定部12所在面的表面之间的距离相同。如此,当凸起结构222与第一卡板141或第二卡板142抵接时,第一连接部21朝向插入板221的表面与安装部13远离固定部12所在平面的表面接触,同时,当搭接件3的搭接部31搭
接在搭接孔111远离固定部12的边缘时,与搭接件3相连的第二个吊顶板200与卡入件2连接的第一个吊顶板200在同一平面内,使得吊顶板200的安装更加方便。
79.参阅图1、图2、图4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吊顶板卡装组件100还包括吊杆4,吊杆4的一端用于连接屋顶,吊杆4的另一端与调平件1的固定部12连接。
80.示例性的,吊杆4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固定部12上开有与吊杆4相配合的孔,吊杆4与固定部12通过螺栓连接将调平件1吊挂在屋顶,进而将吊顶板卡装组件100和吊顶板200吊挂在屋顶,连接简便可靠。
81.在一些实施例中,调平件1、卡入件2和搭接件3的材质可以为金属、塑料或木塑中的一种。
82.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平件1,调平件1为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吊顶板卡装组件100中的调平件1。
83.调平件1可以采用如下步骤进行加工:
84.s1:提供矩形片材;矩形片沿其宽度方向可以依次划分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85.s2:在第一部分上,沿着矩形片材长度方向依次冲压切割若干个安装孔,安装孔用于与屋顶固定连接。
86.s3:在第三部分上,沿着矩形片材长度方向对应每个卡接结构14的位置,分别进行连续三个矩形三边切口,其中,切口形成三个悬臂板中一个悬臂板的固定端与另两个悬臂板的固定端相对并沿矩形片材长度方向交替分布。
87.s4:将矩形片材沿长度方向通过模具进行两次折弯,形成由侧板11、固定部12和安装部13构成的z型材,其中,侧板11与固定部12垂直,侧板11与安装部13垂直。侧板11对应上述第二部分,固定部12对应上述第一部分,安装部13对应上述第三部分。
88.s5:将三个悬臂板通过模具进行两次冲压折弯,形成第一卡板141和第二卡板142。
89.上述加工方法,通过多次折弯及冲压,可以方便快接地加工出一体式结构的调平件1,相对于焊接或螺纹连接形成的调平件1,本加工方法加工出的调平件1中的第一卡板141和第二卡板142具有更好的弹性,在将调平件1和卡入件2进行卡接和拆卸时,更加容易方便。由于调平件1是一体结构,结构的稳定性更好。同时,本加工方法工序简单,易于操作。
90.参阅图1至图5,可以使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吊顶板卡装组件100对吊顶板200进行装配,吊顶板卡装组件100包括调平件1、至少一个卡入件2和至少一个搭接件3,包括如下步骤:
91.s101:将调平件1固定在屋顶。
92.示例性的,吊顶板卡装组件100还包括吊杆4,调平件1的固定部12上开有安装孔,至少两个吊杆4一端穿过固定部12上的安装孔并用螺母固定,另一端与屋顶连接。
93.示例性的,调平件1的固定部12上开有安装孔,至少两个膨胀螺栓穿过安装孔后与屋顶连接,同样可以将调平件1固定在屋顶。
94.示例性的,重复步骤s1,直至将所有调平件1都固定在屋顶,固定调平件1时,使调平件1的固定部12比安装部13更靠近屋顶,并使所有调平件1的安装部13和固定部12相对位置保持一致,即使所有调平件1的安装部13都位于所有侧板11同一个方向的一侧;同时,调整所有调平件1相互平行且在同一水平面内,以使所有吊顶板200面向地面的表面在同一个
平面内,相邻的两个调平件1之间的距离与吊顶板200的宽度相适应。
95.s102:将至少一个卡入件2和至少一个搭接件3安装在相邻的两个吊顶板200上。
96.示例性的,卡入件2和搭接件3的数量均为两个,两个卡入件2和两个搭接件3均沿两个吊顶板200相拼接的边缘方向间隔分布,将两个卡入件2连接在第一个吊顶板200的一端,将两个搭接件3连接在第二个吊顶板200上与第一个吊顶板200拼接的一端,连接时,卡入件2的第一连接部21靠近第一卡接部22的边缘与第一个吊顶板200对应的侧面共面,搭接件3的第二连接部32位于第二个吊顶板200内部区域内,也即第二连接部32与第二个吊顶板200相对应的边缘之间预留出一定的距离,以使两个吊顶板200能够无缝拼接。或者卡入件2和搭接件3同时朝第一个吊顶板200内部区域方向移动,保证搭接件3的第二连接部32靠近搭接部31的边缘不位于第一个吊顶板200之外即可。
97.参阅图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说的第一个吊顶板200和第二个吊顶板200并不是绝对的,如每依序拼接的三个吊顶板200中,位于中间的吊顶板200既是前两个相邻的吊顶板200中的第二个吊顶板,也是后两个相邻的吊顶板200中的第一个吊顶板;或者,每依序拼接的三个吊顶板200中,位于中间的吊顶板200既是前两个相邻的吊顶板200中的第一个吊顶板,也是后两个相邻的吊顶板200中的第二个吊顶板,安装时,依此类推。
98.示例性的,重复步骤s2,在每个吊顶板200面向楼房顶板的表面上的两个长端部一端安装两个卡入件2,另一端安装两个搭接件3。
99.s103:将两个吊顶板200相拼接的端部分别通过卡入件2和搭接件3连接在调平件1上。
100.示例性的,调平件1上的搭接孔111为两个,沿调平件1长度方向间隔分布,调平件1上的卡接结构14为两个,沿调平件1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向调平件1移动连接好卡入件2和搭接件3的吊顶板200,使吊顶板200上的两个搭接件3与相邻的两个调平件1中的第一个调平件1上的两个搭接孔111一一对应地搭接,沿着搭接件3上搭接部31向吊顶板200外延伸的方向微调吊顶板200的位置,使吊顶板200上的两个卡入件2与相邻的两个调平件1中的第二个调平件1上的两个卡接结构14一一对应地卡接,如此完成第一个吊顶板200的安装,按照同样的操作完成第二个吊顶板200的安装。
101.示例性的,重复步骤s3,将所有的吊顶板200都连接在对应的调平件1上,进而完成吊顶的组装。
102.需要说明的是,当安装多块吊顶板200实现完成整个吊顶的组装时,可以单独重复上述步骤s1或步骤s2或步骤s3先完成对应步骤中所有单独部件的安装,也可以重复上述步骤s1至步骤s3依次安装每一块吊顶板200,以完成整个吊顶的装配。
103.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使整个吊顶结构保持稳定,防止在外力作用下,整个吊顶整体偏移,装配吊顶时,与墙壁相邻的起始的吊顶板200两端均通过卡入件2卡接在相邻的两个调平件1上。
10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