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029677发布日期:2022-11-03 01:10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式集装箱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式集装箱。


背景技术:

2.集装箱因其可灵活移动、可灵活组装、快速搭建等特点在建筑、运输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集装箱本身具有一定的体积,使得在现场搭建中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折叠式集装箱得到一定应用。但目前的折叠式集装箱通常存在稳固性差、缝隙多、容易漏风漏雨等问题,限制了折叠式集装箱的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折叠式集装箱,以解决现有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4.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式集装箱,包括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底座和顶盖,两个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墙,以及,两个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墙,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为相互垂直的水平方向;
5.所述第一侧墙的底端通过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的侧墙转轴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第一侧墙的顶端与所述顶盖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侧墙的底部端面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贯通的连接槽;
6.所述底座靠近所述顶盖一侧具有与水平面平行的支撑面,所述底座设置有位于所述支撑面下方且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穿过所述连接槽与所述连接部滑动配合;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连接槽配合下,所述第二侧墙具有垂直立设于所述支撑面的竖起状态;
7.所述底座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设置于处于所述竖起状态的所述第二侧墙外侧,阻挡所述第二侧墙向外倾倒。
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凸起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一定长度。
9.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面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所述第一侧墙外侧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侧墙通过侧墙转轴可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板。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限位凸起位于对应两个所述第一侧墙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之间。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侧墙的顶端设置有滑轮,所述顶盖设置有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滑轨,所述滑轮与所述滑轨滑动配合。
12.进一步的,所述滑轮通过滑轮轴安装于所述第一侧墙,所述滑轮轴位于所述第一侧墙远离另一所述第一侧墙的外侧面,且所述滑轮安装后顶端不低于所述第一侧墙的顶端。
13.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槽包括连通的弧形槽段和直槽段,所述弧形槽段的弯曲开口朝向另一所述第二侧墙,且相对于所述直槽段靠近所述底部端面,所述直槽段的延伸方向
垂直于所述第二侧墙。
14.进一步的,所述折叠式集装箱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在处于所述折叠状态的所述折叠式集装箱中,所述底座、两个所述第二侧墙、两个所述第一侧墙以及所述顶盖依次堆叠设置;在处于所述展开状态的所述折叠式集装箱中,两个所述第二侧墙和两个所述第一侧墙竖直立设于所述支撑面,且顶部与所述顶盖接触以形成箱体结构;
15.两个所述第二侧墙分别为第二上侧墙和第二下侧墙,在处于所述折叠状态的所述折叠式集装箱中,所述第二下侧墙相对于所述第二上侧墙靠近所述底座;所述直槽段在所述第二上侧墙的延伸长度,至少等于所述直槽段在所述第二下侧墙的延伸长度和所述第二下侧墙厚度之和。
16.进一步的,所述底座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相对的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设置于处于所述竖起状态的所述第二侧墙内侧,阻挡所述第二侧墙向内倾倒。
17.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连接开口,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连接开口与所述连接轴配合;所述连接开口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之间。
18.从上面所述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式集装箱,在实现折叠功能的同时增加折叠式集装箱的稳固性,并进一步减少折叠式集装箱的组装缝隙,降低漏风漏雨的风险,提升折叠式集装箱的使用体验感,有助于折叠式集装箱的进一步推广。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处于折叠状态的折叠式集装箱正视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处于展开状态的折叠式集装箱正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式集装箱状态变化过程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部与第二侧墙的设置关系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部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处于竖起状态的第二侧墙与连接部的设置关系示意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连接板、侧墙转轴与第一侧墙的设置关系示意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滑轮与滑轨设置关系示意图。
28.附图标记:1-顶盖;2-第一侧墙;3-第二侧墙;301-第二上侧墙;302-第二下侧墙;4-底座;5-第一限位凸起;6-连接部;7-连接轴;8-连接槽;9-第一连接板;10-侧墙转轴;11-滑轮;12-滑轨;13-滑轮轴。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30.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外定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
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前”、“后”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31.目前的折叠式集装箱通常存在稳固性差、缝隙多、容易漏风漏雨等问题,限制了折叠式集装箱的应用。
32.基于上述情况,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折叠式集装箱,具备稳固、少缝隙、防漏风漏雨等特点,如图1至图7所示,包括沿竖直方向相对设置的底座4和顶盖1,两个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墙2,以及,两个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二侧墙3,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为相互垂直的水平方向;所述第一侧墙2的底端通过与所述第二方向平行的侧墙转轴10可转动安装于所述底座4,所述第一侧墙2的顶端与所述顶盖1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连接;所述第二侧墙3的底部端面设置有连接部6,所述连接部6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贯通的连接槽8;所述底座4靠近所述顶盖1一侧具有与水平面平行的支撑面,所述底座4设置有位于所述支撑面下方且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的连接轴7,所述连接轴7穿过所述连接槽8与所述连接部6滑动配合;在所述连接部6和所述连接槽8配合下,所述第二侧墙3具有垂直立设于所述支撑面的竖起状态;所述底座4设置有第一限位凸起5,所述第一限位凸起5设置于处于所述竖起状态的所述第二侧墙3外侧,阻挡所述第二侧墙3向外倾倒。
33.通过侧墙转轴10实现第一侧墙2的转动,通过连接部6与连接槽8实现第二侧墙3的转动,从而使得折叠式集装箱的折叠功能得以实现。同时,设置第一限位凸起5,防止第二侧墙3向外倾倒,增加了第二侧墙3的稳固性,从而提升折叠式集装箱的整体稳固性。同时第一限位凸起5还可以对第二侧墙3与底座4之间的缝隙进行有效遮挡,防止风雨从缝隙中进入折叠式集装箱内,提升折叠式集装箱的使用感受。
3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凸起5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一定长度。第一限位凸起5延伸一定的长度,可以增加与第二侧墙3的接触面积,更好地为第二侧墙3提供支撑,提升防倾倒效果。
3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支撑面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二方向位于所述第一侧墙2外侧的第一连接板9,所述第一侧墙2通过侧墙转轴10可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板9。通过第一连接板9与侧墙转轴10,实现第一侧墙2的转动,使得折叠式集装箱的折叠功能得以实现。可选地,所述第一限位凸起5位于对应两个所述第一侧墙2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板9之间。
3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墙2的顶端设置有滑轮11,所述顶盖1设置有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滑轨12,所述滑轮11与所述滑轨12滑动配合。通过滑轨12、滑轮11的配合,使得第一侧墙2的顶端可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连接。
3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滑轮11通过滑轮轴13安装于所述第一侧墙2,所述滑轮轴13位于所述第一侧墙2远离另一所述第一侧墙2的外侧面,且所述滑轮11安装后顶端不低于所述第一侧墙2的顶端。将滑轮轴13设置在第一侧墙2的外侧面,相较于将其设置
在第一侧墙2的端部,可以减少第一侧墙2与顶盖1之间的缝隙,减少漏风漏水,进一步提升折叠式集装箱的使用感受。
3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槽8包括连通的弧形槽段和直槽段,所述弧形槽段的弯曲开口朝向另一所述第二侧墙3,且相对于所述直槽段靠近所述底部端面,所述直槽段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侧墙3。
3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2所示,所述折叠式集装箱具有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在处于所述折叠状态的所述折叠式集装箱中,所述底座4、两个所述第二侧墙3、两个所述第一侧墙2以及所述顶盖1依次堆叠设置;在处于所述展开状态的所述折叠式集装箱中,两个所述第二侧墙3和两个所述第一侧墙2竖直立设于所述支撑面,且顶部与所述顶盖1接触以形成箱体结构;
40.两个所述第二侧墙3分别为第二上侧墙301和第二下侧墙302,在处于所述折叠状态的所述折叠式集装箱中,所述第二下侧墙302相对于所述第二上侧墙301靠近所述底座4;所述直槽段在所述第二上侧墙301的延伸长度,至少等于所述直槽段在所述第二下侧墙302的延伸长度和所述第二下侧墙302厚度之和。
41.在实际应用中,当折叠式集装箱由折叠状态转变为展开状态时,首先升高顶盖1,所述顶盖1的升高带动两个第一侧墙2转动并使其竖直立设于底座4的支撑面上,然后再打开两个第二侧墙3,使两个第二侧墙3立设于底座4的支撑面上,从而完成折叠式集装箱从折叠状态到展开状态的转变;当折叠式集装箱由展开状态转变为折叠状态时,首先折叠两个第二侧墙3,然后下降顶盖1,顶盖1的下降带动两个第一侧墙2的折叠,从而完成由展开状态到折叠状态的转变。
4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4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5相对的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5设置于处于所述竖起状态的所述第二侧墙3内侧,阻挡所述第二侧墙3向内倾倒,进一步增加第二侧墙3的稳固性。可选的,所述底座4上设置有连接开口,所述连接部6穿过所述连接开口与所述连接轴7配合;所述连接开口位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5和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之间。
43.本公开的折叠式集装箱,通过侧墙转轴10实现第一侧墙2的转动,通过连接部6与连接槽8实现第二侧墙3的转动,从而使得折叠式集装箱的折叠功能得以实现。同时,设置第一限位凸起5及第二限位凸起,防止第二侧墙3的倾倒,增加第二侧墙3的稳固性,从而提升折叠式集装箱的整体稳固性;第一限位凸起5在实现防倾倒的作用之外,还可以遮挡缝隙,减少漏风漏雨;同时,配合改进滑轮11的设置方式,有效减少折叠式集装箱的缝隙,进一步减少漏风漏雨,提升折叠式集装箱的使用感受,有助于折叠式集装箱的进一步推广。
44.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以上任何实施例的讨论仅为示例性的,并非旨在暗示本公开的范围(包括权利要求)被限于这些例子;在本实用新型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
45.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宽泛范围之内的所有这样的替换、修改和变型。因此,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省略、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